【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3.63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be173dae1138fbc743412aa437f3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庆元香菇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浙江省
西南部,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和重要栽培区域。该地北部为浙西南中山区洞宫山脉,有20余座山峰海拔高于1500m。区内溪流密布,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1760mm,无霜期293天,积温4139.4℃。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86%以
上,是世界上自然菌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鉴定的大型真菌有398种。下图示意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庆元县栽培香菇的独特自然条件是()A.山地面积广阔B.无霜期长C.降水充足D.自然菌种丰富2.与代料
法和段木法相比剁花法香菇裁培()A裁培点分布更分散B.菇木用量较少C.裁培用地呈集约化分布D.香菇产量更高3.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景观反映出()A.香菇栽培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B.香菇栽培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C.农业文化产业替代了香菇
种植业D.传统香菇种植技术传承保护落后【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而言,山地面积广阔、无霜期长、降水充足,这些自然条件在很多地区都能够得.【以实现,但“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86%以上,是世界上自然菌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鉴定的大型真菌有398种”
确是独一无二,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剁花法香菇裁培需要大量砍伐树木,对森林资源利用较多,分散在森林中,故A正确,BC错误;剁花法香菇裁培生长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低,D错误。故选A。【3题详解】“剁花法”保护区将落户松源街道半岱后村山场,并不是全部采用该技术,故并没
有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A错误;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现出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B正确;图中农业文化依然保持了香菇种植业,C错误;建设香菇“剁花法”生产技艺保护区,使传统香菇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保护,D错误。故选B。【点睛】随着“浙江庆元香菇文化
系统”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庆元香菇传统栽培方法“剁花法”生产技艺保护区工作急需完成。通过多次现场勘查,及交通条件、旅游区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最终选址拟在西洋殿边一山场,建设香菇“剁花法”生产技艺保护区。读甘肃省敦煌附近2006年1
0月、2012年10月卫星遥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4.对比两图,导致敦煌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城镇化B.工业化C.生态化D.市场化5.2006年到2012年改变其地表环境依靠的区位条件是()A.发达的旅游资源B.充足的水力资源C.丰富的剩余劳动力D.充裕的
光照资源【答案】4.B5.D【解析】【4题详解】图中大范围扩大的地表建筑,可能为工业建筑(光伏发电设备),B正确;参照沙漠环境,环境承载力小不适合城市发展(水源明显位于图中右下角的东南方向),A错误;沙漠地区生态化应以植被恢复为主,C错误;地表不应为规则形态,市场化没
有形态依据,D错误。故选B。【5题详解】甘肃省敦煌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适宜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站,D正确;沙漠光伏发电不属于旅游资源,A错误;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几乎没有水力资源,B错误;当地气候干旱,人口少,剩余
劳动力少,C错误。故选D。【点睛】光伏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形式。濒临印度洋的黑德兰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沉浮,小小的黑德兰港一度跻身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每年处理货物的吨位比洛杉矶、香港还要大。读黑德兰港腹地矿场铁路分布
图,完成下面小题。6.该地矿产距离该国相关工业区路途遥远,高效利用资源的形式是()A.运往该国相关工业区集聚开发B.在海外加工向全球输送制成品C.在本地加工向海外输送制成品D.在海外加工向本国输送制成品7.2016年该区域矿业公司裁
掉了数以万计的雇员,房租和房价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三,市镇上五分之一的房子处于空置状态。但当地的失业率并没有明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矿业深加工B.高科技企业C.旅游业D.人口迁移【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
该国为澳大利亚,黑德兰港距离澳大利亚南部、东南部工业区路途遥远,在当地缺乏加工集聚条件,在本国加工运输成本高且该国人口少市场小,所以最好的发展方式是向海外出口,在海外加工向全球输送制成品,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部分采矿场为2000年甚至2010年之后启用,由于科技进步,劳动力需求减少,公司裁员,大量劳动人口向外迁移降低了该地的劳动力基数,由于全球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仍然有大量的矿场维持生产,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因此当地的失业率并没有明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迁移,而与矿业深
加工、高科技企业、旅游业发展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黑河沿岸多线状分布的胡杨。每年夏季出现胡杨母株上大量散落种子的现象,被称为“种子
雨”。胡杨种子有白色绒毛,可借助风力、流水传播。由于上游过度用水,20世纪末黑河下游断流,严重威胁胡杨生存。近年来,每年秋季黑河集中向下游生态输水,但未能明显遏制胡杨种群退化。部分来水量较大的年份成为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的关键时期。下
图示意黑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胡杨呈线状分布在黑河沿岸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B.蒸发量C.地下水位D.下渗率9.生态输水未能明显遏制黑河流域内胡杨种群退化,可能是因为()A.“种子雨”与生态输水时间不一致
B.胡杨种子被风沙大量掩埋C.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均D.流域内气候变湿,风速减小10.评估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条件的最合适指标是()的A.莺落峡水量B.正义峡水量C.东居延海水位D.西居延海水位【答案】8.C9.A10.B【解析】【8题详解】黑河通过侧
渗补给沿岸地下水,沿岸地下水水位较高,土壤较为湿润,利于胡杨根系吸水。因此胡杨呈线状分布在黑河沿岸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位,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种子雨”出现在夏季,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之前,夏季恰逢汛期,黑河将胡杨种子向下游
搬运,利于胡杨种群扩散。近年来,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而生态输水主要在秋季,但此时“种子雨”已经结束,因此,输水期和“种子雨”时间不一致,导致水流对胡杨种子的传播作用不大,A正确;胡杨种子短时间内不会
被风沙大量掩埋,B错误;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均是生态输水的原因,与生态输水未能明显遏制黑河流域内胡杨种群退化关系不大,C错误;流域内气候没有出现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黑河上游山区为汇水区,正义峡位
于黑河流出山区地带。黑河从正义峡流入平原之后,由于蒸发、渗漏、人类用水等原因,沿程水量减少。因此评估来水多少的关键是正义峡水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生态输水是用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目的可行的合理的输水工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影响。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对多年
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大。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2011年湖水外泄后部分湖底出露水面,湖底融区正快速发育冻土。为研究冻土发育过程,科学家在出露湖底进行钻孔取样,发现在地下已经形成冻土层。下图为10%、20%、30%、40%四种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多年冻土形成速
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土壤含水量从小到大分别对应的四条曲线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12.对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利于()①探究冻土的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②探究青藏高原初期多年冻土形成的规律③为当地农业冻
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④探究土壤性质对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土壤含水量越小,比热容越小,同样条件下,降温速度就越快。所以,在多年冻土形成初期,土壤含水量越低,形成
相同厚度的多年冻土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即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越快,所以土壤的含水量从小到大依次是④③②①,D正确。【12题详解】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时间短,形成条件和青藏高原初期的环境类似。冻土的形成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关,故②④正确。冻土的
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不大。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属于无人区,少有农业生产。所以①③错误。故选C。【点睛】永冻层又称永久冻土或多年冻土层,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
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又称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或多年冻层。冻土层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纬度间的热交换可通过经向热通量来表示,
下图为“全球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图”(注:本图中,显热通量是指经向大气温差产生的热交换,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洋流热通量是通过寒、暖流产生的热交换,净通量为三者之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据图可知()A.北半球热量均向北输送B.北半球向南的潜热通量主要由东北信风完成C.潜热通量最高处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北半球向北的显热通量夏季大于冬季14.图中经向热通量分布曲线整体北偏,其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
球大B.北极附近是海洋,比热容大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复杂D.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比南半球多【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北半球潜热通量在低纬是向南输送,A错误;据材料可知,潜热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产生的热交换,其输送主要
通过大气环流。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主要盛行东北信风,B正确;潜热通量最高处大约为南纬40°处,此处并非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误;据材料可知,显热通量主要是由南北温差产生的热交换,而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净通量曲线在低纬度与横轴的交点为传输
的起点,也是全球最热的地方,读图可知该交点约为2°N。造成经向热通量相对于赤道偏北的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增温明显,A正确;B项所述仅仅会对北极附近下垫面吸热能力产生较大影响,B错误;北半球洋流模
式复杂的原因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且C项仅能解释洋流热通量,C错误;理论上,南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单位面积陆地通过的热量大于海洋,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热通量大。杭州湾是世界上著名的强潮型河口湾,其
南北岸均为淤泥质海岸,在强劲的潮流动力作用下,湾内冲淤强烈,地貌演变复杂。下图示意杭州湾海岸的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引起杭州湾海岸线变迁的地质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6000—7000年前至4—5世纪,河流侵蚀作用强于海浪沉积作用B.6000—7000年前至4—5世
纪,海浪侵蚀作用强于河流沉积作用C.4—5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北岸河流沉积作用弱于海浪侵蚀作用D.4—5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南岸河流侵蚀作用弱于海浪沉积作用16.推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杭州湾南北两岸海岸线的变化()A.北岸地势平坦,海岸线向北退缩幅度较大B.南岸地势平坦;海岸线向北
推进幅度较大C.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南推进幅度较大D.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南退缩幅度较大【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6000—7000年前至4—5世纪,杭州湾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杭州湾海
岸线变迁的地质作用是河流沉积作用强于海浪侵蚀作用,AB错;4—5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向的陆地方向推进,可知杭州湾北岸河流沉积作用弱于海浪侵蚀作用,C对;杭州湾南岸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杭州湾南岸河流沉积作用强于海浪侵蚀作用,D错。故选C。【16题详解】读图并结合已学知识,全球气候变
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北岸地势平坦开阔,海岸线向北退缩幅度较大,A对;南岸地势平坦但没有北岸开阔,海岸线向南退缩幅度没有向北大,B错;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北退缩幅度减小,C错;南岸人工围垦,海岸线向南退缩幅度减小,D错。故选A。【点睛】河流入海口海
岸线的变化主要以下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自然原因:(1)内力作用:陆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2)外力作用:河流作用(侵蚀和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2、人为原因:(1)围海造陆;(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共4小题,共52分)17.读长株潭城市群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已经变成了长株潭都市圈(都市
圈是以一个城市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实现多城同城化发展,统一规划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材料二不同年份DMSP/OLS影像提取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果。材料三位于长株潭三城之间总面积约为528平方千米的绿心,是
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仍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系统。(1)根据图文信息,简述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2)简述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对该区域的意义。(3)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判断长株潭规划“绿心”地
带的作用。【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间的距离缩小。(2)有利于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城市体系。(3)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护绿地景观,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限制城市无序扩张。【解析】【分析】本题以不同年份DMSP/OLS影像提取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结果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市化发展特点、城镇化意义、城镇化问题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
定要求。【小问1详解】据图示可知这段时间里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几乎每个城市的规模(城市用地面积)都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小问2详解】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助
于城市体系的建立。首先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基础实施更为完善,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区域内多个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城市体系。【小问3详解】“绿心”地带以绿化带
为主,植被具有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保护绿地景观,美化环境;绿心可作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绿心地带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起,通过小浪底等
水利枢纽对黄河流域进行调水调沙(人工制造洪峰,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显著影响了黄河尾闾河段(利津以下)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冲淤量=淤积量一冲刷量)。观测显示,2015—2017年尾闾河段年径流量约为2
002—2014年的56%。下图分别为“黄河三角洲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图1)”和“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冲淤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图(图2和图3)”。(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2)说明调水调沙选择在6月份
进行的原因。(3)描述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段的冲淤状态的变化。【答案】(1)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2)正值黄河下游汛前,需水量大;腾出库容,做好防汛准备;冲刷下
游河床,减少河床泥沙堆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3)空间变化: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冲刷强度减弱(或淤积强度增强);时间变化:2002-2014年,黄河尾闾河道总体处于冲刷状态,但冲刷强度减弱;直至2015-2
017年,转变为淤积状态。【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三角洲面积变化原因、调水调沙的时间、冲淤状态的变化等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2015—2017年尾闾河段年径流量约为2002—2014年的56%,说明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物质来源减少;入海径流量
减少,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小问2详解】黄河下游是温带季风气候,7、8月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6月正值黄河下游汛前,黄河水量较少,需水量大;6月时腾出库容,为接下来的河流汛期做好防汛准备;冲刷下游河床,减少河床泥沙堆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减少洪涝威胁。【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
知,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当冲淤量或冲淤强度小于0时,说明冲刷强度大;当冲淤量或冲淤强度大于0时,说明淤积强度大。由图“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可知,空间变化上,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后调节河流径流量,河流流量趋于稳定,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
至下游,总体以冲刷为主,但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时间变化上,2002~2014年,黄河尾闾河道总体处于冲刷状态;但从2002-2005年与2006-2014年的冲淤强度对比可知,其冲刷强度减弱;直至2015~2017年,转变为淤积状态。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冷锋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下图为某年5月16日8时华南地区锢囚锋
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Ⅰ、Ⅱ、Ⅲ。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出现连续暴雨天气。(1)每年4~6月冷锋南下到华南沿海地区时稳定少动,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分析此次北部湾北岸连续暴雨的成因。(3)从冷暖气团的强度方面分析,说明华南锢囚
锋主要形成在4~6月的原因。【答案】(1)经过南岭时受地形阻挡,风速减慢;随着纬度降低,南下冷气团逐渐升温,锋面两侧气压差减小;锋面势力减弱,该时期北上暖气流受南下冷气团阻挡,大尺度环流形势较稳定,冷锋得以
维持。(2)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锋面气旋,上升气流强烈;气流Ⅱ、Ⅲ性质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3)与7、8月相比,4~6月冷锋能够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与冬季相比,此时冷空气势力较弱,滞留时间较长。4~6月(气流)偏
南风较强,登陆挟带丰沛的暖湿水汽。【解析】【分析】本题以北部湾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锋面系统、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4-6月春季到来,气温回升,冷空气势
力减弱,且冷锋南下到华南沿海的过程中,遇南岭阻挡,势力进一步减弱,故活动范围较小;此外,南下过程中随着纬度升高,冷气团温度逐渐升高,冷暖气团温差减小,锋面势力减弱;结合冷锋的形成过程可以进一步推断出,该时期北上的暖湿气流遇南下冷空气阻
挡,形式较为稳定,故冷锋得以维持,移动较少。【小问2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北部湾地区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锋面气旋,盛行上升气流;进一步看图分析,Ⅱ、Ⅲ气流来自海洋,水汽充足,给降水带来了充足条件;此外,由于此时北部湾受锢囚锋控制,锋面较稳定,故雨
带停留时间长,降水多。【小问3详解】与夏季相比,4-6月冷气团的势力较强,能够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从而形成锢囚锋。而与寒冷的冬季的相比,4月份冷空气势力较弱,能够在华南地区停滞较长时间,且此时由于华南地区气温回升,暖气团势力增强,暖湿气流北上,形成锢囚锋的几率大大增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全新世不同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
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下表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地质时代洪积扇区域气候地壳运动期
次面积最大垂直断距强弱全新世晚期Ⅲ期洪积扇较小冷、干2.3米较弱中期Ⅱ期洪积扇较大暖、湿1.5米弱早期I期洪积扇大暖、干大于24米强注:断距是指断层两侧岩石相对移开的距离。(1)说明大青山南坡比北坡发育更多洪积扇的原因。(2)与Ⅲ期洪积
扇相比,分析I期洪积扇规模较大的原因。【答案】(1)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沟谷发育较多;南坡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2)构造运动强烈,最大断距大所以河流落差增大,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的碎屑物质最多)堆
积物数量大,洪积扇规模最大。【解析】【分析】本题以阴山洪积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
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大青山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对地表进行侵蚀,发育成河流
、沟谷;由材料可知,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碎屑物质多,在出山口处易发育众多洪积扇;而北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河流、沟谷发育少,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地形起伏小,河流流速较慢,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能力
弱,为洪积扇形成提供的碎屑物质少,发育的洪积扇少。【小问2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