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55.567 KB
  • 2025-04-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docx,共(14)页,255.56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9374f338c3072f36e263a6cba350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1单元盐化肥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A.CO(NH2)2B.KClC.Ca3(PO4)2D.KNO3【

答案】D【解析】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故选:D。2.小深同

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俗称:烧碱、苏打B.物理性质:白色固体C.化学性质:可与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反应D.用途:用于玻璃、洗涤剂的产生【答案】A【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烧

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错误,符合题意;B、碳酸钠是白色固体,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各组物质溶液混合为无色透明溶液,且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Cl3、NH4Cl、K2SO4B.KCl、Na

2SO4、HClC.K2CO3、CaCl2、NaClD.Ba(NO3)2、Ca(OH)2、NaNO3【答案】B【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

中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23KCO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Ca(OH)2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4.硝酸铵是一种氮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使用硝酸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B.结块时用

铁锤砸碎再用C.施用时不宜与碱混和使用D.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答案】B【解析】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不符合题意;B、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符合题意;C、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

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碱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D、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所以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不能露天施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答案】B【解析】A、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以用于调味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完全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代替食盐腌渍食品,故错误,符合题意;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培制糕点,正确,

不符合题意;D、碳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故可以用于化学肥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

用可以提高肥效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D.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A、化肥过多的施用不仅对农作物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对环境

造成一定的污染,不符合题意;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熟石灰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C、农药能杀灭病虫害,不能杜绝使用农药,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D、植物进行光和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所以为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可在大栅内适

当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题意。故选D。7.《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A.加热B.结晶C.蒸发D.过滤【

答案】D【解析】食盐为可溶性固体,由“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可知,加热后,沸点低的水分离出来,为结晶法,涉及加热、蒸发、结晶,不涉及过滤。故选:D。8.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

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A.氢氧化铝B.氯化钠C.碳酸镁D.碳酸氢钠【答案】B【解析】A、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铝和水,可以缓减症状,故A正确;B、氯化钠和盐酸不反应,不能缓减症状,故B不正确;C、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

氧化碳,可以缓减症状,故C正确;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缓减症状,故D正确。故选B。9.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A.酚酞B

.CuCl2溶液C.Na2CO3溶液D.NaCl溶液【答案】C【解析】A、Na2CO3、Ba(OH)2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选项A不正确;B、Ba(OH)2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和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蓝色沉淀,不能用氯化铜溶液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选项B不正确;C、滴加Na2C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碳酸钠溶液可以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选项C正确;D、无论Ba(OH)2是否过量,

加入NaCl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氯化钠溶液不能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C。10.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B.加入稀盐酸中C.加入2BaCl溶液中D.加入2Ba(O

H)溶液中【答案】C【解析】A.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符合题意;B.碳酸铵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钾与盐酸不反应,

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符合题意;C.碳酸铵和硫酸钾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D.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氢氧

化钡反应只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D.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答案】D【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不符合题意;D、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钠的俗称为苏打,符合题意。故选D。12.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

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答案】C【解析】A、提纯时先将粗盐溶于水

形成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

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

,氯化钡,碳酸钠,故A错误;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B错误;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C正确;D、操作b是

将溶质与水分离,操作b的名称为蒸发,故D错误。故选C。13.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H2O2ZnSO4COB.碱:Cu(OH)2Ba(OH)2C2H5

OHC.酸:H2CO3H2SO4CH3COOHD.盐:NH3·H2OCa3(PO4)2AlCl3【答案】C【解析】A.H2O2、CO均属于氧化物,Zn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Cu(OH)2、Ba(O

H)2均属于碱,C2H5OH(乙醇俗称酒精),组成中OH是有机物中一种特征基团,与其它原子结合形成分子,不会电离出OH-,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C.H2CO3、H2SO4、CH3COOH(乙酸俗称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

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均属于酸,故选项正确。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NH3•H2O),部分NH3•H2O会电离出NH4+和OH-,属于碱,Ca3(PO4)2、AlCl3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

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14.只用一种试剂依次就能够鉴别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无色溶液,该试剂是A.稀盐酸B.氢氧化铜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答案】D【解析】A、稀盐酸和硫酸钠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和氯化钡不反应,不能鉴别出这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不反应,和碳酸钠不反应,和氯化钡不反应,不能鉴别出这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C、硝酸银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少量时为微溶,大量存在时为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碳酸银沉淀,和氯化钡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不能

鉴别出这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D、稀硫酸和硫酸钠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产生了三中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出这三种物质,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硝酸钾、B纯碱、C硫酸、D盐酸、E熟石灰、F石灰石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代号填空.(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_;(2)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3)侯氏联合

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__;(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__;(5)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6)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答案】DCBAFE【解析】(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填:D;(2)

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故填C;(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故填:B;(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硝酸钾,故填:A;(5)石灰石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故填:F;(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故填

:E。1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1)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是__

____________。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K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请从微粒的角度

解释该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答案】核电荷数不同(或质子数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子构成不同K+、Cl-Ba2+和2-4SO生成BaSO4沉淀【解析】(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质子数不同;(2)金刚石和石墨都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H2O由水分子构成,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3)K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钾,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K+、Cl

-;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2-4SO生成BaSO4沉淀。17.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

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答案】NaHCO3可溶32322Δ2

NaHCONaCO+HO+CO【解析】(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2)由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3)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化学方程式为:32322Δ2NaH

CONaCO+HO+CO。18.材料一:候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是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生产过程:①20℃时,将CO2通入含NH3的饱和NaCl溶液中,生成NaHCO

3晶体和NH4Cl溶液。②将①中的产物NaHCO3晶体充分加热分解,得到Na2CO3、H2O和CO2。材料二: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gNaClNH4ClNaHCO336.037.29.6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第①步反应中,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和NaCl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2)该生产过程中部分生成物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的是_____,同时得到的副产品NH4Cl是一种氮肥。【答案】在20℃,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

aCl的溶解度CO2和H2O【解析】(1)根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20℃,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所以在在第①步反应中,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和NaCl晶体析出;(2)通过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生

产过程可知,该生产过程中部分生成物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的是CO2和H2O。故答案为(1)在20℃,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aCl的溶解度;(2)CO2和H2O。三、实验题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

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CaCl2、BaCl2等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_____。(2)为了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2CO3和NaOH(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__

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2.静置上述溶液,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硫酸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钠Na2CO3过量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颜色变红BaCl2+Na2CO3=BaCO3↓+2NaCl氯化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解析】(1)白色粉末加水溶解

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所以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2)猜想假设: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三,猜想二为Na2CO3。进行实验:根据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故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先检验碳酸根离子并除去,防止干扰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故:实验步骤1操作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必须是过量,以将碳酸根离子全部除去;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碳酸钡;实验步骤2的操作为:静置上述溶液,取少量

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颜色变红;步骤1中发生反应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3)得出结论: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四

、计算题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g,放入2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

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为50g。试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2.2(2)5.3g(3)13.1%【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前的

质量为:6g+20g+26.2g=52.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50g,则相差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即:52.2g-50g=2.2g。故答案为:2.2;(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2322NaCO+2HCl=2NaCl

+HO+CO106117442.2g106=442.2g117=442.2gxyxy解得x=5.3g,y=5.85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3)根据题意可知,两种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通过分析题意可知,氯化钠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样品中含有的,质量为6

g-5.3g=0.7g。一种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5.85g。则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5.85g+0.7g=6.55g。溶液的质量为50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5g×100%=13.1%50g。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