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98.172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7)页,398.17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79b094817791cf374622ebe6f083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命题:陈海龙南萍曾徐审核:政治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据

此回答1-2题。1.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再到嫦娥五号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中国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20

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又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中国探月的发展历程表明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②科学实验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③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对于事物的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嫦娥石”是一块直径接近7厘米、质量近40克的月球样品。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

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从而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通过分离和提纯

环节,完成了对“嫦娥石”的思维具体认识②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定量分析,力图精确认识“嫦娥石”结构③运用辩证分合的方法,形成了对“嫦娥石”相对完整的认识④研究“嫦娥石”来揭示地月系统的形成,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

马英九一行时强调,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A.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D.事物之间

联系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固有关系4.“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成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下列对“稳”和“进”及“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要尊重客

观联系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统一③先立后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④先立后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要素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①③B.

①④C.②③D.②④5.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可以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①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以推进矛盾双方的转

化②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有利于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④有利于抓住主流,有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实效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下图漫画(作者:夏明,有改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A.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从

认识的相对性出发,注重因人而异C.坚持质变比量变更重要的原则D.善于抓住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尽管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该规划还是让人们看到了2035年市场主流的发展目标。这说明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能正确地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间接性,能对事物

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超越规律限制预测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④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能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澄清概念、准确判断、

严密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据此回答8-10题。8.我们学习掌握逻辑知识的目的是要主动的、有意识的、正确地应用逻辑规则。根据逻辑规则,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①凡抢劫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抢劫罪。——犯了中项不周延

的错误②有人认为《平凡的世界》是小说精品,有人认为《平凡的世界》不是小说精品。一一违反了矛盾律③逻辑是有用的,所以,逻辑不是没用的。——属于类比推理④已知期末表彰中,甲和乙同学至少有一个人获奖。——可以推出“或者甲同学获奖,或者乙同学获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某班同

学在学习民事权利与义务知识后,得出以下结论:甲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和身份权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丙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商标权。丁民事权利是指民

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人身权的表述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②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矛盾关系③丙的观点多出了商标权,属于“定义过宽”④丁结论中的“自由”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

四位同学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四人发言如下:李华说:“凶手作案要有作案时间,甲没有作案时间,所以甲不是凶手。”王鹏说:“这个案件或是甲所为,或是乙所为,乙已经承认犯罪事实,所以不是甲所为。”张亮说:“之前了解一起案件,

凶手与甲的年龄、职业非常相似,所以甲最有可能是案犯。”刘明说:“违反了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凶手必将受到刑事处罚。”下列对于四人发言评论正确的是①李华运用了三段论推理,其推理结构正确②王鹏运用了不相容选言推理,不应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③张亮运用了类比推理,属于

机械类比,缺乏必然性④刘明混淆“违法”与“犯罪”的外延,两者是交叉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有甲、乙两块地,它们连续两年粮食产量都不高,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于是,人们通过实验来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

,人们在甲地里施磷肥、浇水、除草、杀虫,在乙地里浇水、除草、杀虫。结果发现,甲地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乙地的产量则没变。由此得出结论:施磷肥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由此可见A.人们通过实验,采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B

.人们采用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C,该结论由科学归纳推理得出,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的关系D.该推理是简单枚举推理,一旦发现相反情况,结论就会被推翻12.经典诗词往往是诗意美与逻辑美的统一。对于上述诗句,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①甲诗违背矛盾律②乙诗句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丙诗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④丁诗句体现对事物功能认识的超前思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妈妈为了劝女儿多吃水果,便说:“你要知道,多吃桃子是可以减肥的。”女儿问道:“为什么

?”妈妈道:“你见过肥胖的猴子吗?”妈妈的推理①违背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②是演绎推理,其前提和结论都是由全称肯定判断构成③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④由大项“不肥胖的”、小项“猴子”、中项“吃桃子的”构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当前,信

息技术迭代迅速,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建设网络强国道路上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①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从根本上保

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②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③没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④没有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

其他安全,一定没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王妈妈经常为辅导6岁女儿的作业而苦恼。某天,王妈妈和女儿约定自己来完成作业让女儿来检查,女儿高兴地答应了。王妈妈完成作业后,女儿认真地检查了一

遍,还给妈妈讲解错题、列出算式,但是她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把每道题都做错了。王妈妈的做法①体现出逆向思维总是比正向思维的效果要好②根本目的是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③符合教育和学习规律,是合理的思维反向④是对已有的有关

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这一论述启示我

们要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认识事物本质②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③把握辩证分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和把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④通过超前思维,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

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17.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关于大食物观的系列论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注重粮食供给数量,老百姓的食物80

%来自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现阶段,我国居民食物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谷物、蔬菜、肉蛋奶、微生物、合成物质都能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大食物观主张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材料二践行大食

物观,要将其纳入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中去考量。我国食物供求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需要把农业着眼点从耕地转向全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首先应关注数量充足,确保口粮安全,在牢牢端稳饭碗上继续发力,以游刃有余应对

国际新的变局;其次加强主粮、副食膳食均衡搭配,确保营养素供给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当然,大食物观的重点还是粮食,粮食仍是居民食物的基础,要坚持主粮、副食要两手抓,两手硬。材料三2024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报告指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阶段。但随着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重大应急事件频发,粮食波动风险加剧。我国作为人口大国

,假如出现粮食危机,将直接影响温饱问题甚至威胁国家安全。所以应完善粮食应急的总体方案,制定防范粮食安全隐患的宏观措施,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材料四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423.84亿斤,同比增加61.13亿斤,增量居全国第一。昔日黄沙

遍野、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变成如今麦浪滚滚、稻花飘香“米粮川”。(1)结合材料一,用“认识发展的历程”分析大食物观形成所经历的思维过程。(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相关知识,说明践行大食物观遵循了怎样的唯物辩证法思想。(10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超前思维的方

法与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所体现的道理。(7分)(4)结合材料四,分析新疆从戈壁滩蝶变为“米粮川”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5)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建成农

业强国、确保粮食安全。”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判断的正误,并说明理由。(5分)(6)习近平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指出该判断类型,并分析该判断为真的现实意义。(5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承诺力争203

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一些地方“未立先破”,开展运动式“减碳”,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提出的目标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能源

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实现“双碳”目标

要“先立后破”的思维方法。(9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