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第二十二中学、第二十一校)(解析版).doc,共(20)页,599.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a4330775a3f8dfa6e29703033cf6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京22中、21中联盟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一年级生物学科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毛白杨B.细菌C.斑马D.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
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详解】A、毛白杨属于植物,有细胞结构,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C、斑马属于动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不
符合题意。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C.人的手被烫了后,
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题干中的C人的手被烫后,会立刻挪开属于非
条件反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2反应。考点:生物的特征。3.下列生物中,获取营养的方式与其他几种生物不同的是()A.杜鹃鸟B.杜鹃花C.大熊猫D.小熊猫【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营养方式可分为自养和异养,自养是指自己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异养是指无法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的生活方式,故自养和异养的主要区别是在于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详解】杜鹃花属于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养;杜鹃鸟、大熊猫、小熊猫是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
,异养,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能够区分自养和异养的概念。4.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B.边观察边记录C.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D.品尝异果,嗅赏奇花【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调查记录,沿着
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5.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
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湿度D.空间3【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
生物个体。【详解】“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可以看出,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玉渊潭公园内的所有樱花B.拒马河内所有的生物C.北京植物园内的所有植物D.百望山国家森林公园【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详解】A.玉渊潭公园内的所有樱花,只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部分,缺乏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B.拒马河内所有的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缺乏非生物部分,B不符
合题意。C.北京植物园内的所有植物,只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部分,缺乏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C不符合题意。D.百望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故选:D。4【点睛】掌握生态系统
的概念。7.实验“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1只B.2只C.3只D.10只以上【答案】D【解析】【分析】从科学探究中避免偶然性思考作答。【详解】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
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
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10只,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探究实验中为了避免产生误差,常采用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计算平均值的方法。8.西瓜地里长出了杂草,西瓜和杂草的关系是()A.寄生B.竞争C.捕食D
.合作【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西瓜地里长出了杂草,西瓜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
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9.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A.蝉B.金鱼藻C.海带D.水稻5【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蝉是动物,必须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属于消费者,故A符合题意。BCD、金鱼藻、海带、水稻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因此都属于生产者,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1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A.水族箱中的金鱼藻B.朽木上的蘑菇C.金鱼的食物水蚤D.墙角的苔藓【答案】B【解析】金鱼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朽木上
生长的蘑菇是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水蚤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C错误;墙角的苔藓能够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点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1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
生活的地方6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
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据此回答。1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C.鹰→蛇→鼠→小麦D.草→兔→鹰【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
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B、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不符合题意。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
须从生产者开始,图中箭头画反了,C不符合题意。D、草→兔→鹰,正确反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食物链书写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713.在我国南方已出现了水葫芦生态污染。水葫芦是
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对环境没有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葫
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适应环境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既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反应了生物影响环境。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先用12×目镜
和30×物镜,再用10×目镜和40×物镜观察同一位置,结果两次看到的()A.物像都是倒像B.细胞大小一样C.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一样多D.视野内细胞数量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详解】A.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都是倒像,A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使用目镜12×和物镜30×,放大倍数为12×30═360
倍;使用目镜10×和物镜40×,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观察标本同一部位。由于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所以第二次看到的细胞大,B不符合题意。CD.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C、D不符合题意。8故选:A。【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镜头及其放大倍数。15.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特别清晰,此时他应调节显微镜的()A.细准焦螺旋B.粗
准焦螺旋C.反光镜D.光圈【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
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A符合题意。B、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能够调出模糊的图像,B不符合题意。C、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C不符合题意。D、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调节视野明暗的方法。16.俗语说: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这是遗传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线粒体,有的还有叶绿体。【详解】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细
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B不符合题意。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故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9制中心。所以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遗传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
于细胞的细胞核中。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功能。17.人和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人和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详解】AB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新个
体,所以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卵细胞与精子都是单独的生殖细胞,需要结合形成受精卵才开始分裂和分化,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有机物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是个体发育的起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记有性生殖的起
点是受精卵。18.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其他种类的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A.分裂能力B.免疫能力C.生长能力D.分化能力【答案】D【解析
】【分析】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
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
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因此,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10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的是细胞的分化能力,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9.下列各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②⑤①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
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八个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
大排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即④②①③⑤。考点: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2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吃的荔枝在结构层次中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答案】C【解析】植物体的结构层
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细胞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形成器官、植物体;荔枝最外面是果皮,里面包着的是种子,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荔枝是果实,属于一种生殖器官。二、判断题1121.一对双胞胎女孩外貌几乎一模一样,说明生物只有遗传现象
,不存在变异。()【答案】错【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详解】一对双胞胎姐妹几乎长得一模一样是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不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因此不是遗传现象,原说法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
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2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答案】正确【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详解】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即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原说法正确。【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
组成。23.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中的各个圈层。()【答案】对【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圈层。人类主要活动在岩石圈,但是借助飞机、潜艇等工具人类的活动也可以到达大气圈和水圈。考点:人对生物圈的影响。24.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12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5.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
,看到的是物象是“P”。()【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显微镜在视野内成的是倒立的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详解】显微镜在视野内成的是倒立的像,就是将原来的物体旋转180度后所成的像,左右上下均颠倒,字母“B”,旋转180度后是“”故原说法错误。【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2
6.使枫叶呈现红色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叶绿体内。()【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液泡: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详解】正常生长的枫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枫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正常光合作用期间,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
量非常少,几乎都反射出来了,造成了叶片的绿色。而到了秋天,叶片衰老,由于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而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它与叶片中其他色
素不同,不参与光合作用,故原说法错误。【点睛】掌握枫叶由绿变红的原理,了解液泡中花青素的知识。27.人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太阳能。()【答案】正确【解析】【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
,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
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13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我们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根本上说
来自太阳光,故原说法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8.植物细胞中的物质均由细胞自己制造,动物细胞则不行。()【答案】错误【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物质有自己制造的,也有
从外界获得的。【详解】细胞中的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故原说法错误。【点睛】从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分析作答。29.细胞不能无限生长
和分裂。()【答案】正确【解析】【分析】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详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主要受限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因而细胞表面积与体积
相对大小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同时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的细胞就会失去分裂能力,经过分化形成组织,故原说法正确。【点睛】掌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和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30.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是营养组织。()【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植物的组
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详解】分生组织是指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14裂能力,能够不断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它组织,故原说法错误。【点睛】只要能掌握几种组织的概念,尤其是分生组织的概念,做这题一般不会出错。三、简答题31.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兔和鼠的关系是______。(2)图中的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其他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除了图中显示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应包括_____和_____。(3)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4)在草原上,当环境适应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的数量_____(填
“会”或“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如果草原上的蛇被大量捕杀,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大量_____,甚至出现草场退化。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种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答案】(1).竞争(2).生产者(3).消费
者(4).分解者(5).非生物部分(6).4(7).绿色植物→鼠→猫头鹰(8).不会(9).减少(10).自我调节【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
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15(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
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详解】(1)鼠和兔都吃草,相互之间争夺食物,所以鼠和兔是竞争关系。(2)图中的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他生物都是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是生态
系统中的消费者。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故除了图中显示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
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吃草的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兔→蛇→鹰,因此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
→猫头鹰。(4)在草原上,当环境适应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食物丰富,兔子的数量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增加,因为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蛇和猫头鹰因食物充足而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兔子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如果草原上的蛇被大
量捕杀,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大量减少,甚至出现草场退化,因为随着蛇的减少,食草动物鼠、兔的天敌减少,大量繁殖,导致草场退化。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种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点睛】解答此类
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2.永定河是北京市的主要水系,为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永定河,某校生物老师带领小江和生物小组的其他同学在此开展了实践活动。经过观察,他们发现河水中有一些金鱼藻、黑藻、小鱼、小虾等常
见的植物和动物,河水中还有其他“神秘”的微小生物吗?他们采集了一些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1)小江制作黑藻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了一滴清水,如果他想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则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加_____。(2)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显微观察时,小江看到了下图甲
所示的微小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为单细胞生物_____(填名称)。观察时发现视野的左下角有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由此推测其所在的部位可能是______。16(3)为更好地了解该生物的生活特点,小江对其进行了培养和进一步的观察。
因为它的生活需要氧气,所以从培养液的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的液滴中,该生物的含量较多。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_____先_____再
_____,保证遗传信息不变。由此进一步说明_____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答案】(1).生理盐水(2).草履虫(3).物镜(4).表(5).分裂生殖(6).染色体(7).复制(8).均分(9).细胞【解析】【分析】(1)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擦拭载玻片、在载玻
片中央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实验材料、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或生理盐水中展开、盖盖玻片、染色。(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胞类型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详解】(1)小江制作黑藻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了一滴清水,如果他想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则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加0.9%的生理盐水,如果滴加清水,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涨破,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2)图甲中
的生物像一只鞋子,因此是草履虫,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的动物,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17生命活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3)培养液的表层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表层溶解的氧气多,中层、底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是靠表膜来获得水中溶解的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
在培养液的表层,所以表层的草履虫密度最大,吸取培养液会发现许多草履虫。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生殖。在此过程中,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保证遗传信息不
变。由此进一步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3.下列A图和B图为某类生物的细胞结构,请据图作答:注意:[]中填序号,横线填文字。(1)A图是_____细胞
,B图是_____细胞。(2)图中动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切西瓜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来自细胞中的[____]_____。(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
在结构[____]_____中发生。(5)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____]_____。(6)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害虫,但是不会杀死农作物的细胞,这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___可以将农药阻挡在细胞外。【答案】(1).植物(2).动物(3).细胞膜(4)
.细胞质(5).细胞核(6).线粒体(7).⑤(8).液泡(9).③(10).叶绿体(11).⑦(12).线粒体(13).②(14).细胞膜【解析】【分析】18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
下: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即可。【详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
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A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B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2)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
都具有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⑥细胞质、⑦线粒体。(3)⑤液泡中含丰富的物质,切西瓜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来自细胞的液泡。(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在结构③
叶绿体中发生,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5)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⑦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6)图中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当给农作物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害虫,由于细胞膜将农药
阻挡在细胞外,所以不会杀死农作物的细胞。【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4.鼠妇始载于《神农本草》,其性温,味酸,入肝经有破淤血、解毒、止痛利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鼠妇具有阵痛、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尤其在治疗皮肤病及癌痛
方面疗效显著,其药用前景非常广阔。为此科研工作者对鼠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今后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科研小组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19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野外抓捕的鼠妇,静置5分
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中鼠妇的数量。下表是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明亮(只)23313218阴暗(只)87797892(1)该科研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对该问题做出合理假设是:______。(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和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除此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______。(4)统计并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可以______,第八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七组差异很大,在记录数据时应___
__(如实记录/修改数据/放弃数据)。(5)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6)科研工作者还研究了湿度、温度、饲养密度等对鼠妇存活率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影响人工饲养鼠妇的主要因素。这些实验研究的意义是______。(7)实验结束后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答案】(1).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2).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3).光(4).明亮(5).阴暗(6).相同(7).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8).如实记录(9).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10).会大大提高鼠妇的成活率,增加收益(11).放回到适宜它生存的环境中【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0(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
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明亮和阴暗。因此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3
)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叫做实验变量,从实验设计看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根据对照实验要求:除此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相同。(4)统计并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而且不能随便放弃某组,更不能修改实验数据,所以第八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七组差异很大,在记录数据时应如实记录。(5)通过表格中的数
据求平均值可得:阴暗处的鼠妇是7只,明亮处的鼠妇是3只,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6)科研工作者还研究了湿度、温度、饲养密度等对鼠妇存活率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影响人工饲养鼠妇的主要因
素。这些实验研究的意义是会大大提高鼠妇的成活率,增加收益。(7)实验结束后,为了保护鼠妇,要把它放回到适宜它生存的环境中。【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