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语文试题.docx,共(9)页,61.58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35b30f4f8e2155a64ceada265a86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年秋季高三年级阶段(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身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身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身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身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身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身那么身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身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身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
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身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身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身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身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身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身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身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身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
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身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身在基础性的意义上身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材料二: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身有不少学者作过探讨。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
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身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身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身转向"单纯与收敛"身到了南宋身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身其"民族本位文化
益形坚固身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身也日益加深"。也就是说身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身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宋代文化的确具有"内省"或"内敛"等特征身但如果作深入观察身也许可以发现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宋人在"祖宗家法"引导下身通过内
省创造的所谓"宋型文化"身与"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并非对立。与"四夷既服"、雄踞东亚的唐代不同身宋代版图狭小;而在五代十国的近一个世纪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宋就经常遭到西夏的侵扰;南渡后身更是只剩半壁江山。因此身宋人一直处
于内忧外患之中身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不过身宋人的忧患没有导致颓废身而是在忧患中内省身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邵雍说:"天学修心身人学修身。身安心乐身乃见天人。"这个"天人合一"便是宋人内省后形成的一种立身境界。范仲淹在内省中形成的"先天下
之忧而忧身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忧乐观"身影响了整个宋代士人身至今依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身宋人的内省不是"单纯与收敛"身更不是排他身而是"致广大"身即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身形成了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邵雍的"天人合一"身范仲淹的"忧乐观"身就体现了这一点。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身为生民
立命身为往圣继绝学身为万世开太平"身则又从广阔的宇宙空间与深远的历史时间中来确认人的社会角色。再如苏轼提出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身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身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身与天地同在身无穷无尽身其广博大气世所罕见。
与唐人的粗犷雄放不同身宋人在广泛汲取人类知识的过程中身不仅精细入微身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的境界。宋代理学融儒、道、释三家思想于一体。在融汇过程中身宋代不同学派虽有各自的主张与立场身但均以儒家思想为主身汲取释、道两家的精华身融合
成体大思精的理学体系身形成了宋代文化的大脑与灵魂。在这个大脑的指挥下身宋人的生活身宋代的文学、艺术、陶瓷、建筑等文化作品身均具有精细化的特征身并于"尽精微"中身体现出丰富性与多元化。"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了宋人自身的修养身"极高明"是指人在立身
处世时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道中庸"则指通达中庸之道身是通向"极高明"的一种修养途径。它保证了和而不同的学派的形成身也促进了"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的展开身犹如"天地位焉身万物育焉"。"致广大而尽精微身极高明而道中庸"这
一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身离不开宋代"祖宗家法"的保障。宋代实施的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度身这个制度又是以广大庶族即平民士人为基础的。反映在科举制度上身大量的庶族平民进入了政府的各级机构。其他一系列的"祖宗家法"又强化了士人经世济民的能量身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身也从多方面激发了他们的
文化自主、文化自断、文化自信的性格身造就了自先秦以来又一座文化高峰。宋代文化的意与韵身根植于其独到的理学即哲学。如果说身由各种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是一个人的骨骼支架身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人的血脉肌肤身那么哲学就是一个人的大
脑与灵魂身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与信仰所在。宋人虽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身却善于内省身并在"祖宗家法"的保障下身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身乃至通向"极高明"之境界。这是宋代文化更深层的意与韵身也是"致广大"与"尽精微"的根本所在。(摘编自沈松勤《宋代文化的意与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从其边塞诗中可以窥见.宋代艺术则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B.对于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的说法.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C.作者认为.宋人的内省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宋人
在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D..道中庸,指通达中庸之道.宋人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近世感的获
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宋人乃至自宋之后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C.材料二引用邵雍和范仲淹的话,证明了宋人在内忧外患之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的观点。
D.材料二中的,祖宗家法”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它保障了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中,内省”特点的一项是(3分)()A.宋代瓷器,汝、官天青,定窑牙白,设色素雅、造型简约,却能引人进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B.从宋代开始形成了沿西湖堤岸种桃柳的
特色景观,在宋韵文化的投射下,柳树已然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精神符号。C.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D.《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令人惊叹,从钱塘到东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
,仿佛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4.材料一中说,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非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答:5.哪些因素促使宋代文化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韵?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突然开放的乌饭花蒋静波我们这里的山岗上长着一种低矮的树,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会去采来它的嫩叶,把它捣成汁,可以煮出喷喷香的乌米饭来,我们称它为乌饭树。
孩子们尤其喜欢吃乌米饭。大人说,吃了乌米饭,头发乌黑发亮,臭虫不咬,蚊子不叮。要是有人不信,大人会说,你看,乌婆婆七十多岁了,头发还那么黑,那么密,跟大姑娘小媳妇一样。对了,人家的院子是花园、菜园,住我家对面的乌婆婆,院子
里却长满了别人家没有的乌饭树。听人说,这是乌婆婆以前专门请人从山上掘来种下的。许多年了,每年立夏前后,从乌饭树生出嫩叶到开出花老去的那段日子里,她天天烧乌米饭,我们就习惯了叫她乌婆婆。傍晚时分,乌婆婆家又飘出了浓浓的草木香。我深深吸一
口香味,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煮乌米饭呢?妈妈说,立夏才吃过,就忘啦?我当然没有忘。那一天,妈妈在乌米饭上洒了糖水,又香,又甜,又糯,我连吃三碗,还嫌不够。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家每年只做一次乌米饭,而乌婆婆天天煮乌米饭?妈妈说,去山上摘叶就要老半天,哪有那么多空?那我们家为什么不像乌婆婆那样在院子
里种上乌饭树?傻瓜.妈妈说了一句,径自做事去了。我也想不明白我傻在哪里。我被香气引到乌婆婆的院门前。门一推,就开了。这里的院门,都不安锁。乌婆婆正蹲在石白边,用木槌捣着红色的乌饭树嫩芽。阿波,进来吧。乌婆婆抬头看到我,直了直镰刀一样弯曲的身子。平时,乌婆婆对乌饭树管得可牢了。要是她发现树叶被
人摘了,哪怕是只摘去了几片,她也会从村头到村尾,沿路叫骂。几次下来,再没人敢碰她的乌饭树。即使有人偷摘了树叶,也没胆量用它做饭,那乌米饭香可是掩不住的。好些人绕道,尽量不从那个院子前经过。邻里之间,人们喜欢把自家做的点心和小菜端来端
去共享,可乌婆婆从来没让人品尝过一口她做的乌米饭。乌婆婆对我笑一笑,说,想跟婆婆学做乌米饭I我点点头。她往石白里掺水,搅拌,将装在布兜里的米浸入,然后说,简单,在乌饭叶汁中浸上半天,白米染成了青米,就能煮乌米饭啦。乌婆婆说完,用蜗牛一般慢
、羽毛一般轻的脚步,在一蓬蓬的乌饭树间,转来转去,念念有词:不是喜欢吃吗,为什么总不来吃,喜欢吃就来吃..乌婆婆真怪。有一次,我听见妈妈问,为什么乌婆婆每天晚上在窗台上放一碗乌米饭I爹爹说,她丈夫临死前,想吃一口乌米饭,她奔到山上摘来叶子,又好不容易借到一碗米,还来不及烧,丈夫就走了。真的吗I
天一暗,我就迫不及待地溜进乌婆婆的院子。乌婆婆睡得早,不用担心遇到她。皎洁的月光下,窗台上白瓷碗里的乌米饭,泛着宝石般紫红的暗光。我轻轻端起它,乌米饭还有余温,香气直钻鼻孔。我顾不得许多,将乌米饭吃了个精光。逃回家后,我害羞又害怕:乌婆婆会不会怀
疑到我I会怎样骂我I..真奇怪,第二天,我并没有听见乌婆婆的叫骂声。经过乌婆婆院门口,我看见乌婆婆一边摘乌饭树叶,一边还哼着什么曲儿。我正想逃开,听到乌婆婆叫我进去,我的心怦怦乱跳。我第一次看见,乌婆婆的黑发上,别着一支好看的玉簪。石白边,放着好几篮乌饭树叶。我望望乌饭树,嫩叶几乎
都摘光了。乌婆婆说,阿波,帮婆婆择树叶。我正惊讶着,乌婆婆捧起一把叶子,绕口令似的,自言自语:一切都没变,喜欢吃就来吃,多吃点好解馋..我先红着脸,而后听得云里雾里,法法地问,婆婆要做好多的乌米饭吗I
没错。乌婆婆神秘一笑,当太阳照到最后一排乌饭树后,你将村里的小朋友都叫来,我给他们吃乌米饭。咦,乌婆婆今天怎么啦I这一天,乌婆婆家里飘出的乌米饭香,比任何时候都浓。我拖着、拉着一大群小伙伴,走进了乌婆婆的家。两张桌子上,一碗碗乌米饭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中间还有鱼、肉、蛋平
常难以见到的好菜。夕阳的余光,透过窗户,给每一只碗都镶上了一层金边。小伙伴们渐渐忘掉腼腆,伸着手,张着嘴,发出吧嗒、吧嗒的咀嚼声。别急,锅里还有,有得吃。乌婆婆不停地笑着,替我们盛饭,仿佛想把平常欠我
们的一下子还给我们。原本冷清的院子里,这时候,突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乌婆婆说,如果有一天,乌饭树被掘起来了,你们可以将树拿到自家的院子里种。第二天,一大群戴白布帽子的人进进出出。我奔进院子,没有见到乌婆婆的身影。所有的乌饭树早已连根掘起,几个小伙伴正抱着树回家。我
突然发现,乌饭树们开出了朵朵白色小花,像一只只盛乌米饭的白瓷碗,发着香。(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第10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妈妈做的乌米饭又香又甜又糯,既说明乌米饭好吃,也为后文"我"偷吃乌婆婆放在窗台上的乌米饭埋下伏笔。B.摘乌饭
树叶很费时间,且"我"家很忙,而乌婆婆很闲,所以乌婆婆家在立夏前后可以天天煮乌米饭,而"我"家只能每年吃一次。C.乌婆婆发现树叶被人摘了,会从村头骂到村尾,可见她为人泼辣;乌婆婆笑吟吟地教"我"学做乌米饭,说明她性格和蔼。D."给每一只碗都镶上了一层金边"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烘托出小朋友们吃到乌米饭和其他好吃的东西时激动的心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立夏时节江南人吃乌米饭的风俗和乌米饭的功用,既点明人们喜食乌米饭的原因,又自然引
出主人公乌婆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将"我"家一年只做一次乌米饭和乌婆婆立夏前后天天做乌米饭作对比;将乌婆婆以前很小气和采光嫩叶做乌米饭招待孩子作对比等。C.小说采用无限视角
,以童年的"我"来叙述故事,并用很多"我"不明白的问题来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D.小说善于在细节中表现人物,如文中通过写乌婆婆的念念有词和自言自语,来表明她
对丈夫的思念之深,让乌婆婆深爱丈夫的感人形象如在眼前。8.小说结尾内涵丰富,请简要探究。(6分)答:9.小说遵循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对情节的"隐"与"显"做了恰到好处的处理,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日:"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日:"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
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
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
谏日:"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
,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宜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日:"
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
计安世笑谢·日:"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祜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
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与"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B."以益圣学"与"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C."安世初除谏官"与"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不同。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他不同于文彦博的观点,认为文彦博应去害兴利,文彦博赞扬他坚定正直。B.刘安世对于奸邪小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
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勾结,蔡确以《安州诗》指斥皇帝,于是把蔡确放逐到新州。C.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于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D.刘安世受教于司马光,影响颇深。他早年跟随
司马光学习,并受其多方面影响,如写字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忠孝正直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4分)译文:(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4分)译文:14.文中是如何体现刘安世,忠孝正直”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夜到渔家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
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①。【注】①草衣。装衣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展示渔家住所的特征,屋舍简陋,临江而筑,时值潮涨,水湿柴扉。B.颔联,欲投宿”三字表明天色已晚,,犹”字则透露出渔人打鱼时间之长。C.,
遥见寻沙岸”句叙事,写诗人远远看见扁舟驶来,渔人正在寻沙岸泊船。D.,春风动草衣”句运用拟人手法,刻画春风的形象,生动轻快,极富神韵。16.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2)《大学之道》中,用,,”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0题。1月31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
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许多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I太震撼I,《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岁时用半年时间画
成的传世名画。从整体画面来看,画家采用了大青绿敷色,画面清新,湖山清旷,有春天葱荣之意却无春天的累噪,大有清风徐来,①之意。远观画面静止不动,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近看却②,细节生动。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
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③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似是山间瀑布;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
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为观众呈上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千里江山图》,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答:①②③19.请
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时代造就青年
,盛世成就青年。国家好,①。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②,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中国青年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在人生选择上,从平等的受教育机
会,到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③;在政策保障上,从全面构筑保障青年受教育权的完备法治环境,到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可以说,()。21.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
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群进步的青年B.这个时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这群青年在不懈努力成长C.中国青年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健康成长D.这个伟大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馈赠和丰富滋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①②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留白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技法之一,创作者在巧妙构思的基础上恰当留白,会使方寸之地的画纸延伸出天
宽地阔的美妙。其实,不仅绘画需要留白,学生的成长、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管理、为人处世等,也需要适度留白。请结合材料,以"留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