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一)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7)页,115.9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1dd7c19c3b918e3b9400c2f6682d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o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8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
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6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汶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A.可用于研究
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2.《黄帝内经》日:"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日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3.有学者将魏晋时期的士人群体分为五种类型(如下表)。据此可知,魏晋时期类型特点及代表人物第一种类型顿悟世
事之变◆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坐享利禄o如王戎第二种类型恪守儒家传统◆虽然政治环境在变◆但从表面看他们的思想不变o如傅玄第三种类型执着于传统伦理道德◆固执地秉承儒家的纲常名教◆陷入与政治现实的严重对立◆他们走向老庄◆兼摄儒道o如阮籍和稽康第四种类型原本是儒士◆因不满
政治现实从官场上淡出◆隐居田园不再入仕o如陶潜第五种类型身兼儒道◆但以道家思想为主◆淡泊名利◆看重生命并修行道术◆成为道士o如葛洪A.士人阶层分化及政治心态的多元B.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C.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导致社会动荡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4.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8幅"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如下图局部),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画。这反映出当时A.已有重视个人卫生的意识B.僧侣生活十分奢靡C.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D.佛教宣扬讲究卫生5.明太祖洪武五年(◎276年)七月,
倭夷寇于福州之宁德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余人,焚烧庐舍千余家,劫取官粮二百五十石。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倭夷寇于山东宁海州,劫掠居人,杀镇抚卢智。这可用来说明A.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由来已久B.明政府把强化国防作为国家重点任务C.日本的侵华导致了沿海民生凋敝D.明朝实行"
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6.下面是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由此可知,该事件O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O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O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A.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B.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满足了农民实现土地均分的愿望7.1919年夏,《湘江评论》连载了毛泽东的长文《民众的大联合》。这种"大联合",被毛泽东称之为"
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要靠这种"大联合"来积聚能量、增强"国力"。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大联合"A.利于深人工农,扩大民主革命基础B.凝聚志同道合者,推动国民革命C.促使无产阶级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联合各阶级实践反帝反封建纲领8.下表为中华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的产量统
计情况(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种类大炮步枪炸药包飞机炮弹地雷手榴弹数量561门22000支60000余个40多架1万多发28000个45000颗A.活跃了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D.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9.6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世纪10
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新中国的这一外交A.准确揭示了美苏两极格局现状B.蕴含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C.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号召中间地带反抗霸权主义10.下面是2004~20
09年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GDP增长率变化情况。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干预的强化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D.国家政策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11.有学者指出,古埃及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对周边地
区和西方文化的孕育保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影响的过程。巴比伦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从中可以推断,世界文明A.具有互鉴性和双向流动性B.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地区C.发展具有独特性和继承性D.起源以文字发明
为标志12.14世纪,英王爱德华统治时期,咨议会被牢牢地掌握在王室权威手中。内廷在跟随国王迁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一个小型的王室管理机构,有着自己的文书员,由掌管王玺的大臣监督。通过自己内廷的管理,国王就可以在巡游中处理政务,而不必凡事都通过威斯敏斯特来处理。这些措施旨在A.推
动议会形成B.加强国王权力C.否定宗教神权D.发展庄园经济13."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
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据此可知,加尔文的"先定论,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的新体系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14.下表是1495~1785
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
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1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
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纷纷出现;战胜国列强表面上依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边界问题,但实际上却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划分。这些现象客观上A.催生了许多新的民族问题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C.推动了世界市场正式确立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6.苏联解体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主张充分利用美国在
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抓住时间",用有明确目的的经济援助、自由贸易,以及美国"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的传播,来拓展发展中世界这一"自由最后的边疆",实现美国"自由在全世界的胜利"的战略目标。据此可知,尼克松A.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要共处
与合作C.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方面渗透D.积极维护国际社会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局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中外文化交流](◎4分)材料一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在中国初传,主
要是作为信仰和方术(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流行于民间的。佛教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是从两晋时期开始的。知识分子特别感兴趣的是佛教的思想理论,尤其是佛教提出的一些中国传统学术较少研究的理论问题。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材料二万
历十年,传教士利玛窦一行人来到中国广东,他们自称是来自印度的僧人;在知府王磐收到铃铛等礼物后,允许他们留在肇庆。利玛窦是一位博学的传教士,喜欢结交朋友。他随身带着自鸣钟、菱角镜、山海全图,吸引了不少人观看。◎807年
9月,马礼逊抵达澳门,然后进入广州。当时,中国海禁未开,仍然禁止西人传教,马礼逊只能先隐匿于广州的美国商馆。不久,他有了合法身份,有了稳定收入,还结婚成了家。此后,直至◎824年逝世,马礼逊一直在广州、澳门及南洋各地进行传教活动。—以上材料摘编
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并逐渐普及的有利条件。(6分)(6)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背景,并评价这些传教士的传教
活动。(8分)18.[中国古代及近代对外贸易](◎4分)材料一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1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遍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清代高船的数量不断增加,
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如1758~1717年的◎0年间,贸易总值为688045150两,而1868~1927年的10年间增至为784814050两。明清时期的航海贸易,中国之所以占绝对优势,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宋代
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惯性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中国输出的商品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物美价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对外贸易从未间断,
有时还出现了较大发展。郑和的航海活动震动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棒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使中国所特有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起到一定的促进
作用。—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材料二近代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进口总值%年份鸦片棉布棉纱棉花煤油糖钢铁机械工具化学染料及颜料交通器材其他1871~187337.730.22.83.80.90.923.71891~189320.520.
514.60.93.72.71.80.534.8191319.312.70.54.56.45.31.45.644.3192021.810.62.47.15.28.33.26.40.834.219317.60.312.64.56.06.23.1
8.02.649.119361.50.23.84.22.213.26.410.82.355.4—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36年中
国近代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19.[启蒙运动](12分)材料一思想家主要思想孟德斯鸠(1689~1755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
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伏尔泰(1694~1778年)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1712~1778年)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
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中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摘自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三自由传
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摘自法国《人权宣言》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拟观点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有理有据。)20.[中英选官制度](12分)材料一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时期,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同时,科举考
试以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儒家经典为唯一标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但这也给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弊端。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以儒学为基础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日益成为一种障碍。—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
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自1870年正式建立开始,英国文官制度就带有"通才"的特点,即重视文官的书面考试成绩和综合才能,轻视专业技术以及实践工作经验。这一方面与英国的文官制度直接模仿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关,另一方面又与英国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知识阶层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英国长期的官
僚政治传统使知识阶层形成并始终保持着一种重视"通才"的观念,尤其是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政府规模并不像现在这样庞大,因此文官的人数也非常有限,当然不需要什么专门人才或专门知识。所以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文官应该是知识广博,才能非凡,具有多方面修养的通才。—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
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拔任用官员应当坚持的原则。(4分)获得更多资源
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