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府、靖、绥、横、定“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7)页,763.29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919b1c170930a2ee27ea2762187c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陕西省榆林市“府、靖、绥、横、定“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
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14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仪礼·觐礼》曰:“同
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强化B.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C.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D.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2.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执政官后,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
”(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并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A.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B.贵族寡头政治特征浓厚C.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D.司法审判程序
极度紊乱3.下图是民国六年,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传统朋党政治死灰复燃B.袁世凯复辟违背民意C.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强大D.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4.康有为明
确称“(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则“天下古今大小一切”事皆应纳入孔子改制范围之内,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万木草堂口说》中他称“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康有为的这一
思想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C.扩大了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D.体现出对儒学的理性反思5.《明会典》载:“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至于六部五品以下官员“历任三年,听于本衙
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再由吏部覆考。明朝的这些做法A.助推官僚机构的相互制衡B.体现了决策机制的成熟C.旨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D.完善了地方的考核系统6.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为了
公开与竞争考试以测验申请现在已分类的或依此分类的公职之人员合格与否,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A.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B.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D.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
产物7.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
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A.初等教育已在全国普及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C.文官考试制度正式确立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8.我国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
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职位分类侧重资历条件和职务、职责相结合。这一规定A.扩大了公务员的考录范围B.有助于选拔和培养通才型人才C.迎合了政府职能转变需要D.旨在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9.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
中国古代乡约A.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B.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C.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D.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10.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允许部分骑士交纳“盾牌钱”,他及其后继者理查德一世在45年中征收盾牌钱
11次;约翰王登基后15年间就征收了11次。而13世纪初的《大宪章》规定“除三种情况外,英王如需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大宪章》的这一规定A.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权利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C.蕴含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
.否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11.加尔文认为,“上帝”在“创世”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选民”和“弃民”,那些现实生活中精力充沛、顽强奋斗、不畏艰苦与挫折,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便是“选民”;反之,贫穷、挨饿者便是“弃民”。对此,人们只能恭敬服从,一
切救赎、善功等皆无济于事。这一观点A.摒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有效维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推动了教权和王权的分离D.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
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13.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
令投献为下策”。清朝改土归流的策略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有效地解决了边疆地区的危机D.使中央集权体系趋于完备14.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
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
基础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彻底铲除了旧中国对蒙古族民众的奴役统治制度——盟旗制度,但在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盟是在自治区之下,县之上的自治地方,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
自治州,旗是县级自治地方,相当于县级的自治机关。新中国在内蒙古推行的这一措施A.符合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C.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D.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16.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这些实践反映出我
国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B.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方向C.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D.注重地缘合作以实现共赢目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
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一种贡献,它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其中的科举制度在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皇权是塑造文官制度最重要的
外在力量,文官制度因皇权的需要而生,而与皇权的兴衰起伏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更塑造了文官制度的诸多内容。文官制度贯彻了传统政治的理念与宗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这或许是文官制度最大的精神意义。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乘承
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摘编自张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政治方面却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腐败使得群众和资产阶级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1820至1830年间,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英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运
动,目的是促使议会改革和争夺普选权。为了解决两党制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英国政府设立了常务次官,他们可以长期处理政务,但不可以参与党政,也不能进入内阁。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痛教训致使英国民众一片愤怒,社会舆论和议会强烈谴责
政府。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泰晤士报》连续报道该组织活动的细节,拥有民众基础的文官革新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直到1870年,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才正式确立。——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1)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文官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2分)材料革命和改革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变革。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把暴力革命看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改革不同于革命,它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
的调整变动,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并不否定现存制度;是由社会统治力量内部的少数派发动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政治活动;是在旧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推行,但对旧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而言,依然是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有根据
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两种社会变革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摘编自李晓丹《浅析革命与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2分)村料一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重视下,逐渐形成了其特有体制与独特优势,有效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伦理教化功能的实现。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只需简单的法律法令即可,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
统。具体实施中,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此外,明清两代
都规定百官必须熟读法律,京师内外各部门官吏都要接受其上司的法律考核,倘若不能通过则受到惩罚。——摘编自谢宝仪《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优势与当代借鉴——以基层普法为视角》村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
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在法律结构方面,古代中西方法律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维护不平等的身份等级秩序;但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在法治终
极目标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在法治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
系的基石。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模式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
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法律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
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
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
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材料二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
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
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
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8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