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96.314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8)页,96.31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cd0ffa099eeba9313f0f7fb6556a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二历史月考试题2021.05命题人:徐建立审题人:乔建敏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卷Ⅰ(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单选,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先秦时期,玉器被人们当作天人沟通的工具。在当时一些大型墓

中随葬玉器不计其数,而小型墓中玉器几乎没有出现。学者张光直对此有过论断:“只有控制着沟通手段的人,才握有统治的知识,即权力。”材料表明先秦时期A.血缘成为王位传承依据B.君主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权力传承凭借玉器沟

通D具有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分封在商朝已出现,当时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这说明,周朝分封制A加强了王室对统治疆域的控制B.确立了贵族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

.体现了统治集团对权力的再分配3.魏晋南北朝时期,乡里豪族凭借着经济实力让自家子弟念书,由此成为儒生,进入士林。这些子弟进而明经入仕,进入官场,在获得政治权力后,反过来又强化了其乡里势力(如下图所示)。这A.保障了政治清明局面B.体现了政治的封闭性C.扩大了

官僚队伍来源D.提高了选官的公正性4.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5.明成祖时期,诏命吏部尚书蹇义等26人分巡全国各地,安抚军民,询察利病。宣宗时,“巡抚"2之名已经确立,

并由临时派遣变为专门设置。这些举措的实施A.降低了政府统治效率B.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扩大了中枢行政权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力的控制6.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表明满洲贵族集团既不想“让权于民",也不想“分权于民",激起了立宪派的愤怒;同时实行的铁路国有政策与民争利,彻底

与广大人民对立起来。这揭示出A.清政府开启了政治民主改革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C.实行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D.清王朝覆灭具有历史必然性7.下图是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德文标题为《在中国作战》。这场战争A..促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B.推动列强侵华进人资本输出阶段C.致使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8.图2源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内容的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章内容的主题应是A.洋务运动和中国早期的近代化B.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和传播C.新政形势下社会政治的变动D.民国初年社会形势的发展状况9

.有论者指出,鸦片战争后,被以规则意识为先的西方海洋文明叩开大门的中国,没有能够找到同化外来海洋文明的途径与办法,反而更多地发觉有被海洋文明同化的威胁。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B.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加强C.吸收西方文明焕发生机D.全面融入世界发展趋势10

.1922年1月,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增加工人工资举行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而举行大罢工。据此可推

知第二章第一节中外关系的表面和缓与列强加紧在华掠夺利权第二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第三节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动向3A.中国共产党富于革命实践精神B.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工人阶级成为

独立的政治力量D.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11.新中国成立前后,新解放的地区建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负责肃清残敌,维护社会秩序,接管一切公共机关、产业与物资、迅速组织恢复生产等工作。到1953年底,军管会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参政议政。据此可知,这

一做法A.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B.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全新阶段C.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创造了条件D.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日本、加

拿大、联邦德国、英国等与中国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中国这些外交成就A.得益于不结盟外交战略的推行B.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C.源于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13.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一个女人到了年龄而没有结婚是极不名誉的事情。柏拉图认为男子过了

婚龄仍不结婚生子是违反神意的,这样的人从35岁开始每年须交纳罚款。在雅典,没有合法的男性后裔者在公民大会上没有发言权。这反映出古代希腊A.公民个人利益受到忽视B.社会生活以家庭为中心C.公民范围呈现开放趋势D.崇尚城邦利益至上原则14.据统计,罗马建国时的一百个元老世系,到

了共和末期只剩下二十五家。共和末期的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感叹:“我们元老中,非自治市(即罗马)出生的人何其少啊!”这反映出古罗马A.贵族势力走向衰败B.公民范围不断扩大C.平民政治地位上升D.自治制度不断发展15.公元3世纪时,罗马法系中看

不出任何伦理道德色彩。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由法律独立地规制、调整。这表明A.罗马公民的道德意识趋向淡薄B.罗马法强调法律至上观念C.罗马贵族不再垄断法律解释权D.罗马法保障司法结果公正卷Ⅱ(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5

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4材料一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

校书东观。迁议郎。——摘编自南朝范晔等著《后汉书·蔡邕传》材料二元朝后期,高明创作了南曲《琵琶记》,写的是东汉末年陈留郡书生蔡邕与赵五娘新婚不久,即奉父命进京城洛阳,到礼部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他考中状元,被天子任为议郎。牛丞相奉旨召他为婿,他百般拒绝不成,只得与牛小姐成婚。而

此时家乡的赵五娘孝敬公婆,备受困苦煎熬,剪发卖钱埋葬去世的公婆。之后,赵五娘携带琵琶一路求乞去京城寻夫,终于找到蔡邕。全剧以一夫二妻的大团圆结束。——摘编自《琵琶记》小说本(吕树坤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则材料记述蔡邕入仕途径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12分)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成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

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实,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

理中,乡村社会的规范主要靠“礼治”,这种“礼治”在古代道德普遍法律化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并且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其解决争端的方式首先要考虑“情”,然后是“礼”,再次是“理”,最后才是“法”,乡村社会“无讼而治”。——摘编自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

治法治与德治》材料二费孝通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指出,“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

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5——摘编自梁治平《从礼教到法治:中国近代的基层治理与民间社会》材料三2013年,桐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试点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一场以“三治融合”为手段,以村规民约(社

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载体,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经过多年实践,为全国提供了生动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桐乡样本”-----充分调动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村(

居)民共同参与决第和治理的全过程。——摘编自吴卓尔、徐晓叶《深耕“三治融合”黑土地,桐乡开出和谐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和近代相比,现代中国“桐乡样本”的进步性,并阐述其意义。(8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部分宪法时间名称说明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期间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主要参照日本1889年宪法。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共14条,专制色彩明显。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宪法精髓。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

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也存在因人设法的问题,后被袁世凯废除。6材料二1952年11月,党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制定宪法。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在社论里把制定宪法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

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在广泛参考了西方国家宪法和民国时期宪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经过七个多月的努力,前后易稿二十余次,最终形成了宪法初稿。宪法初稿先后经中央政治局确认和民主党派讨论后公布,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约有1

亿5千万人参与了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达138万多条。在合理吸收民众建议之后,宪法最终定稿。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这部宪法。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民主宪法

。这(五四宪法)将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宪法。——摘编自王人博《法的中国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制宪活动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民国时期与新中国

初期在制宪实践上的异同。(8分)7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一、1-5DABDD6—10DACAA11—15ADDBB16.【答案】(1)材料一的记述是合理的。(2分)理由:(1)从史料的内容来看:因为科举考试隋朝以后才出现,而汉朝

施行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主要以品德和才能作为选官的依据,所以材料一的记述具备合理性。(4分)(2)从史料的价值来看:材料一为正史,史学研究价值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材料二是小说,参考价值有限。(6分)17.【答案】(13分)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导致近代民族精神的形成

与升华。(3分)说明:清末民初随着西方侵略加剧和民族危机严重,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基本民族思想,促使中国近代民族精神形成;五四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

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推动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各阶级

、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民族精神高涨并最终形成。(8分)总之,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加深,在中国探索救亡道路中,近代中国民族精神产生并最终形成。(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通过材料叙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是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学生可以以此拟定论题进行分析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18.【答案】(1)特点:突出道德自律,讲求顺乎情理,追求“无讼而治”。(2分)原因:农耕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血缘关系的相对稳定;政府

的提倡及引导;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2)问题: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法治秩序未能有效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4分)(3)进步性:成员平等、广泛参与;治理方式多元、全面。(2分)意义:增强了基层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了社会治理体制的

转型。(6分)19.(12分)【答案】(1)目标上:从确立君主立宪到实现民主共和;措施上:从维护君主专制到确立主权在民。(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4分)8(2)异:环境上:晚清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初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程上:晚清民国制宪进程曲折艰难,新中国初

期制宪进程顺利成功;影响上:晚清民国制宪活动未能有效促进政治民主,新中国初期制宪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6分)同:吸取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反映了政治现代化的诉求。(2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