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49.5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1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12)页,4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47195f3b00b2d508bae84a9eb512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计60分1.孔子主张对民众

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

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此观点属于()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法家“备变”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4.“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

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B.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D.儒家、墨家5.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

“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6.荀子主张“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相分思想,而董仲舒

则强调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差别反映了西汉时期()A.政治需求影响学术思潮B.文化专制遏制思想进步C.思想主张推动社会发展D.社会进步丰富思想内涵7.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8.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

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9.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

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

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1.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

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

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2.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

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3.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

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包含了一定的经世致用思想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14.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

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1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

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16.顾炎武认为:“王(阳

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7.有人认为,

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②他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正统政治哲学③其

思想依然根源于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其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8.《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

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A.精通西域地区历史B.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差异C.擅长品评历

史事件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20.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

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1.“甲骨文的美术性格使书写者和读者都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该观

点意在说明甲骨文()A.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B.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C.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D.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22.佛教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西中。东晋时“飞天”着色大胆、运笔豪放,画面原始、拙朴

。北魏时“飞天”形象较飘逸、轻盈,开始脱离西城“飞天”的笨拙之感。唐代中期的“飞天”积极奋发,奔放豪迈,有突出的灵动之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两晋时期飞天开始摆脱模仿痕迹B.唐代飞天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理想C.北朝时期中国化的飞天完全成形D.佛教对唐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23.京剧脸谱是根据

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

熟24.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C.人文

主义精神开始兴起D.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2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

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6.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社会中功利主义

色彩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27.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大约到1550年,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活动之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C.

启蒙运动的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28.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

早开始于()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9.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A.两者与

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民为本,肯定人的价值30.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

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31.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自诞生以来,以她无与伦比的美丽,令无数人为之倾倒。请你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历史

的眼光来审视她的独特魅力应该在()A.理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B.人体在艺术造型中的美化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D.艺术开始由世俗走向神坛32.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1793年宪法所

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

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33.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

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34.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

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政治民主B.主权在民C.思想自由D.社会契约35.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

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

理性的结合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36.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37.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是针对()A.伏尔泰提

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38.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

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39

.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C.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的思想D.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40.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

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材料二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

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摘编自魏

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6分)42.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680年12月26日,一颗彗星划过了巴黎的夜空。对现代天文学一无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为大祸即将来临,认为这是“千祸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产生的原因,但是他们的预感并

没有错,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另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站到历史的门口。这就是启蒙时代。——《大国崛起·法国》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

,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

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路易十四时代”和“启蒙时代”的主要政治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启蒙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运动的领袖

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如何理解歌德所说的“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5分)43.(12分)表一

中国西方1578年刊印李贽的《藏书》《焚书》1637年刊出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1639年刊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1642年刊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543年刊出薄伽丘的《十日谈》1628年刊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1632年刊出伊

拉斯谟的《愚人颂》11687年出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传》表二中国西方1578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

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化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两大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与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科技关系的角度进行同时期中西比较。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第二次大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CCDC6-10AABDB11-15ABABB16-20AADDD21-25ABBDC26-30DABAB31-35CDCCA36-40BAABB41.(1)表现:从天道的高度来论“仁”,将儒家“仁”与天道神学结合;扩大“仁爱”的范围。目的:

适应或巩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需要。(6分)同:都继承了儒家思想“仁”的学说;异:与董仲舒相比,朱熹融合佛道思想,以主观唯心主义的方式较完整地认识了天与人的关系,朱熹的“天人合一”观把“天理”与“仁”相结合,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4分)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

着时代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2分)42.(1)特征:专制;从专制走向民主。条件: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科学上,科学与知识的进步。(8分,条件任:答对三点给6分)(2)方案:

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3分)(3)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通过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

出现,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通过妥协,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5分)43.(12分)答案:新的经济因素推动思想领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想。14、15世纪在中国和西方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资

本主义经济因素,为此,思想领域随之出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中国有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西方出现人文主义的思想。由于新经济因素的程度不同,对政治领域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性: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高,因此就推动了政治领域发生了广泛性的持续性的宗教

改革政治运动,中国一直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中;西方在思想与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在科学领域还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中国在科学领域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等领域的总结水平上。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