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69.5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doc,共(8)页,169.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72ad3cf7715a6a2e9915652ccf24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理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拓片出自于汉代某一画像砖。它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引水灌溉2.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美A.唐三彩B.青瓷C.白

瓷D.粉彩瓷3.唐代在农业生产工具上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A.铁犁B.翻车C.曲辕犁D.风力水车4.《蜀都赋》记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隋书》亦云:“蜀人多工巧……雕镂之妙”。上述记载的是四川的A.农业B.织业C.冶炼业D.制瓷业5.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发现几种起绒锦,其花纹有立体感,

层次分明。这反映出汉代A.瓷器技术成熟B.冶金工艺先进C.纺织技术发达D.酿造工艺领先6.据《战国策》记载,秦国农业采用了“以牛田”的先进生产技术。“以牛田”是指A.使用铁器B.用牛耕地C.刀耕火种D.耧车播种7.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

郑国渠C.灵渠D.“井渠”8.“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9.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中国A.农产品的丰富

B.商业的繁荣C.冶铁技术的成熟D.纺织水平的高超10.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曾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该“春天”主要发生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11.下列企业中由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是A.大生纱厂B.江南制造总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缫丝厂12.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关于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族工业首先在内地产生C.重工业发展迅速D.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14.“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一种救国方案。这一方案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张謇1

5.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军事工业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D.近代民用工业出现16.下面是“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项目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7.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

业化建设开始的是A.土地改革的开始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改革开放的提出1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A.开展土地改

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1902年,上海的一个黄包车夫在看到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时有感而发,“完了!这东西要是多起来,我就得失业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就没着落了。”

该新式交通工具是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20.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

世纪初期21.下图所示是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A.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B.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C.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D.实现了自由平

等的政治诉求22.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A.款式多样B.受西方服饰影响C.受苏联影响D.注重个性23.他发现新大陆,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A.哥伦布B.迪亚士C

.达·伽马D.麦哲伦24.19世纪中期英国陆续颁布《河道法令》《消除污害法案》等法律,以缓解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这一时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进行C.自然灾害频发D.殖民霸权的角逐25.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里的“横向交流”主要指的是A.地中海成为贸易的枢纽B.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C.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加速D.各地文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26.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推

动D.世界市场的成熟27.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思想文化领城的冲击,主要表现为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物种和生产方式的交流C.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D.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28.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英国B.法

国C.美国D.荷兰29.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A.工场制B.工厂制C.垄断组织D.跨国公司30.工业革命扱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1.罗斯福新政期问,美国政府共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等工作。这一举措属于A.复兴工业B.整顿银行C.以工代赈D.调整农业32.《大国崛起》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

创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建立市场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拓展海外市场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3.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这一美梦却因残

酷的现实而破碎“残酷的现实”是指A.政局动荡B.自然灾害C.环境污染D.经济危机34.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评论35.有学

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36.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

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

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为此西欧六国于1967年建立了A.世界银行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共同体D.世界贸易组织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

个A.军事体系B.政治体系C.贸易体系D.货币体系39.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获得了“等同黄金”特殊地位的货币是A.英镑B.美元C.欧元D.日元40.1929年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导致贸易体系混浞乱。二战后初期为改变这种局面,国际社会

建立了A.欧盟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为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

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英)诺拉斯《英国产业革命史论》材料二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素,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起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

会生产力的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任举一项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总统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规定农产品

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摘编白李植桥《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

步下放到家庭中。——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总统”是谁。概括他调整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

意义。(4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2分)一、选择题1-5CBCBC6-10BABDB11-15ADADA16-20BBDCB21-25ACABD26-30BCDBA31-35CDDCD36-40CCDBD二、非

选择题41题(1)发明:蒸汽火车(2分)生产组织:工厂(机器代替手工)(2分)(2)特点: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出现垄断组织等。(任答一点2分)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任答一点2分,共4分)42题(1)总统:罗斯福。(2分)措施:减耕减产和政府补贴。(2分)(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开展。(4分)(3)认识: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从国情出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