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92.791 K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1)页,92.79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2392b0ae97af6e9f7e842bfc76f8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六艺”中的“射”,《论语》有这样的记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由此可见,孔子认为()A.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礼乐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C.提高道德修养有多种途径D.体育活动有助于修身养性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

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姿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3.有学者认为: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是“重农贱商”。农业被视为

天下之本,但对商贾采取了政治上贬低、经济上放纵的做法。这一做法()A.照搬了秦代的经济制度B.得益于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C.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适应了汉初生产力发展水平4.唐初,皇帝诏令主要由中书省负责起草。唐玄宗以后,诏令被分为内命和外命两种。内命属于重要的中央决策

,由皇帝直接指令翰林院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外命为一般决策,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一变化说明()A.宦官干政加剧了政治的腐败B.君主对政务的控制加强C.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三省六部体制难以为继5.北宋时期,禁军

是国家的正规军,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宋初军队约30万人,其中禁军20万人,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这一状况()A.体现北宋崇文抑武的方针B.增加了北宋边境军事压力C.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D

.导致冗官冗兵问题较严重6.明朝时,闽南的一些地区因“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种蔗者”。清朝松江府“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在江浙一带,“尺寸之堤,树之以桑”。这些状况导致明清时期()A.民众衣食结构的改

变B.自耕农经济日益衰退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7.1883年《字林沪报》载:“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从侧面说明

了当时()A.实业兴办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B.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采矿业的发展有充足的社会资金D.矿业市场挽回了一部分民族利权8.1920年,陈独秀强调自己作为无产阶级的脑力劳动者,有必要提携无产无识的体力劳动者,令资本家把

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资本家需要承认工人有得红利的权利,并以此“作为股本,填给股票”。陈独秀这一思想()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与中共一大纲领基本接近C.主张走苏俄革命道路D.认清了欧美社会制度本质9.1937年清

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等语。这表明()A.全面抗战爆发加快国共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C.国共关系面临

着实质性转变D.文化认同是抗战胜利的保障10.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

反映出新中国宪法()A.有鲜明的中国特色B.力图实现公平正义C.具有博收慎取精神D.在借鉴中走向完善11.关于罗马法有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这反映出古罗马自然法()A.是资本主义的法制先导B.以公

平理性为基本法则C.以灵活务实为主要精神D.冲击了贵族法律解释权12.1529年,英王亨利八世亲自主持召开议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主枢密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

首”。这表明英国()A.宗教神权遭遇挑战B.立宪政体开始确立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D.世俗主权逐渐回归13.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A.奠定了高度集中经

济体制的理论基础B.丰富了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C.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D.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14.1933年,全美工会会员不到300万人,1939年已达到900万人,工会组织建立起吸收广大蓝领工人的产业工会

,工会运动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工人斗争活跃B.受到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影响C.产业结构进入深层次的调整时期D.保障劳工权益的措施有显著效果15.1984年一批西方学者认为“欧洲共同体破产了”,“创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繁荣起来的”欧洲,“有可能完全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惊呼“欧洲面临太平洋的挑战”这一认识()A.揭露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主张B.来源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的现实C.观察到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

D.说明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失灵16.18—19世纪,欧洲的作家及美国的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

”等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中国古代不同时

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诸侯,诸侯又分土地和臣民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将土地分给士和庶民。授予土地者有权向接受土地者征取贡赋和徭役。……这种土地占有形式称为井田制。——摘编自叶世昌《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秦汉

名田制以爵位划分占有田宅的标准,以户为单位名有田宅,田宅主要通过国家授予、继承、买卖等手段获得。——摘编自徐歆毅《近百年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述评》材料二到了东汉及曹魏时期,实施了土地所有权归封建国家所有的屯田制,这

种制度充分利用军民来开垦耕种荒地,比较好地实现了戍边和保证军需的目的。——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1)指出材料一中西周井田制与秦汉名田制的区别,并说明二者目的上的相同之处。(6分)(2)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制,说明材料二反映的田制改革有何影响。(9分)18.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明代晚期的文化气象,当然也不拘一格,虽不全然会有反传统、重个性、重自由这一系列,但这一风气仍弥漫于思想、文学与艺术领域,当是对于传统权威及礼教规范诸种压力的反弹,也是

在反弹过程中的反思。一时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风气所及,即使系出朱子理学的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诸人,抗争奸邪,意气慷慨,置生死于度外,其行为作风也已是狂狷之流,不同于世俗的乡愿。明、清之交,国亡家破,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

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仍是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风气,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代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一段反思的检讨与创新的尝试,中国文化后

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在启蒙运动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提问引发了自由与人权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其实与希腊古典思想关系不大,却毋宁是宗教改革后重新界定神恩引申而来。

人类与个人都蒙受神恩,神创造了人,而且神爱世人,因此人权是神圣的,人的自由不应由别人剥夺。于是,国家是由个别国民合订的契约所创设,以服务国民。这一转折,遂在“国家”的定义中注入个别国民的权利,为民主政体确立了天赋人权为其基本要求。——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晚明出现启蒙精神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外启蒙精神内容的差异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国政治结构示意图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

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0分)材料元明两代对西藏都行使了统辖权,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康熙十二年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踞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康熙帝命清军平乱,虽取得大胜,

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胁并未解除,到雍正初年更为严重。经过康熙一代数十年的治藏实践,坚定了雍正皇帝改革治藏方略的决心。雍正五年,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清政府平息这一事件后,正式任命内阁侍读学士僧格和副都统玛拉往西藏办事,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

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后来又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领导并处理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年间,西藏发生内乱,驻藏大臣傅清等协助达赖喇嘛迅速平定叛乱。后在驱逐廓尔喀入侵中,驻藏大臣及时向清政府奏呈战争进展情况,并协调西藏地方与入藏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协助清政府

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

作用。(4分)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虽然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接连不断,波及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战后局部

战争和武装冲突共发生270场,其中亚洲132场、非洲75场、拉丁美洲42场、欧洲21场,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这种局部化、有限化的特征更为突出,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有限政治目的的许可范围内,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

普遍现象。而战争的高技术化,则提供了表达政治意志和控制战争的新手段,强化着战争有限性的趋势……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缩小,而相关空间扩大了……海湾战争爆发后,施瓦茨科普夫受命统率大军收复科威特。他通过900小时的战略空中进攻和其他的100小时地面作战,以人员

无一伤亡的极小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战略空中进攻与防御的崭新的重要作战样式对战争胜负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

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师事郑玄,后避乱辽东,回到故乡后,被曹操任命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曹操要广设屯田,派国渊管这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

,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之内,仓库丰实,百姓竞劝乐业。田银、苏伯在河间叛乱,被曹操击破,余党都应伏诛,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请求不要行刑,曹操依了他的话,赖国渊得生者千余人。时有投书诽谤者,曹操欲必知其主。国渊留其本书,发现书中引用了很多《二

京赋》的词句,于是派人去找能读《二京赋》的人。找到之后,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国渊居列卿位,但穿着仍是布衣,粗荼淡饭,受了赏赐就散发给亲友亲族,持身恭敬节俭。——据《三国志·魏书》(1)根据材料,概括国渊对曹魏的贡献。(5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渊得到曹操器重的原因。(5分)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南地区专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可知,孔子认为体育活动有助于修身养性,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

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认同,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完成统一的意义。根据材料信息“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姿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可知刻

文旨在说明秦始皇平定六国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经建立,A,B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秦始皇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故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并根

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经济上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这种做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西汉初年政府政治上抑商经济上不抑商,调整了政策,并非照搬秦代经济制度,A项错误。儒家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期才确立,B项错误。经济上的放纵推动了土地兼并和买卖

,C项错误。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所述唐初皇帝诏令主要由中书省起草,唐玄宗以后重要的中央决策由皇帝直接指令翰林学士起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诏令由翰林院学士或中书舍人起草,材料不涉及宦官干政,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儒生”,排除C项;

材料表明一般决策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难以为继”过度推理,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北宋对文官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削弱,故A项错误;宋代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策略,半数精锐士兵驻守京城,虽有利于

削弱分裂割据地方的军事基础,但导致边境兵力不足,这使北宋在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增加了其边境的军事压力,故B项正确;北宋并未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就宋军事力量分配问题,与冗官冗兵问题无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传统农作物(稻)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蔗、棉、桑)种植面积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

,不是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自耕农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项;明清时期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且材料中未涉及抑商情况,排除C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88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洋务

运动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工业近代化的背景下,洋务派经营的企业采取了招商引资的运作模式,正因为如此,实业兴办引起了国人较为广泛的关注,民间纷纷投资近代实业,A项正确。政府的

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即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项错误。尽管材料里有“巨款”,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近代中国采矿业的发展有充足的社会资金,C项以偏概全。D项材料无法体现。8.答案:A解析:材料中陈独

秀认为要尊重工人和无产阶级的权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剥削,强调工农权利的思想,故选A项。中共一大纲领认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陈独秀这一思想则认可资本家的存在,排除B项。苏俄革

命主张中心城市暴动,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非阐述对欧美社会制度本质的认识,而是针对中国劳资关系的提议,排除D项。9.答案:C解析: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在西安事变的促进下,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祭文中倡

导国共双方携起手来共赴国难,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这表明国共关系面临着实质性转变,故选C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

除B项;文化认同并非是抗战胜利的保障,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材料表明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吸收了外国和中国近代相关法律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这说明新宪法具有博收

慎取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宪法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宪法的“公平正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宪法起草的借鉴性、严谨性,不能说明新中国宪法已走向完善,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由所学可知,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重视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

律精神,它体现了公平、正义、理性的原则,材料中学者的评价正是基于自然法所具有的公平理性的基本原则,故选B项;自然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观念,不是资本主义的法制先导,排除A项;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万民法以灵活务实为主要精神,C项排除;自然法一直存在,无所谓冲击贵

族法律解释权,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1529年英王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的职务;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反映了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加强世俗王权,使王权高于教权,故D项正确;A项不

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立宪政体开始确立是光荣革命之后,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更加彻底”,而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并不彻底,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题干中列宁肯定农民的“自由贸易”,再联系所学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此政策是列宁对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它丰富了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高度集中经济体制也是对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但它们都反对农民的“个人主义”并排斥他们的“自由贸易”,这和材料中列宁的主张相左,排除A、C两

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1933年”“全美工会”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保障劳工权益的新政措施,如要求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确定了工人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标准和每周最高工

时,从而使得工人运动、工会运动有组织地开展,D项正确。工人数量的增多以及工会运动大规模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工人的权益得到保障,这意味着美国工业部门趋向正常,A项与材料意思不符。B项说法错误,材料现象并不能说明美国受苏联影响。当时美国产业结构并没有进入深层次调整时期

,C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根据“欧洲”“可能完全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欧洲面临太平洋的挑战”可知,欧洲学者认为欧洲经济地位下降,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地位日渐上升,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东移趋势,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

展非常迅猛,不存在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学艺术。根据材料所述时间“18—19世纪”以及“自然发怒”等信息可知,工

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引发欧洲的作家和美国的作家对工业文明的担忧,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弊端,不是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排除A项;“自然发怒”无法表现对自然风光的向往,排除C项;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会引发更多担忧而非期盼,排除D项。17.答案:(1)区别:井田制是统治者逐级分封土地,名田制下的土地通过国家按爵位授予或者靠继承、买卖等手段获得。(4分)相同之处:通过分配土地以发展农业生产,巩固统治。(2分)(2)影响:东汉及曹魏实行的屯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再通过国家分配使农民获得土地。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都是国家干预土地分配、限制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发展小农经济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9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井田制与名田制。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一“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诸侯……

授予土地者有权向接受土地者征取贡赋和徭役”可知,井田制下的土地由统治者逐层分封;根据材料一“秦汉名田制以爵位划分占有田宅的标准……通过国家授予、继承、买卖等手段获得”可知,名田制下土地由国家按爵位授予或通过继承、买卖等手段获得。第二小问“相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和名田制的实行都反映的是统治者通过分配土地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以实现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2)本题主要考查屯田制、均田制。“影响”,根据材料二“实施了土地所有权归封建国家所有的屯田制,这种制度充分利用军民来开垦耕种荒地,比较好

地实现了戍边和保证军需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屯田制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通过土地分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满足了戍边和战争的需要;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推行的均田制,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两种土地制度都是国家干预土地

分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18.答案:(1)特点:反传统,反教条;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等。(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

可)影响: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2)差异:中国的启蒙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

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每点2分,共4分)原因:政治: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

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

可)解析:(1)本题包含两小问即晚明出现启蒙精神的特点以及影响,首先回答晚明出现启蒙精神的特点,根据材料“当是对于传统权威及礼教规范诸种压力的反弹,也是在反弹过程中的反思”可以得出反传统、反教条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不同角

度批判理学的特点;再根据时代背景结合教材中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影响,可以从材料“一时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风气所及,即使系出朱子理学的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诸人,抗争奸邪,意气慷慨,置生死于度外,其行为作风也已是狂狷之流,不

同于世俗的乡愿”得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再根据“其破陈立新的精神仍是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得出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再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活跃的儒家思想等知识点得出答案。(2)本题包含两小

问即中外启蒙思想内容的差异以及造成不同的原因。首先中外启蒙思想的差异,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在启蒙运动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提问引发了自由与人权的观念”“国家是由个别国民合订的契约所创设,以服务国民”“遂在‘国家’的定

义中注入个别国民的权利,为民主政体确立了天赋人权为其基本要求”可以得出,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原因,可以结合教材中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活跃的儒家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等知识点分别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19.答案:示例1:英国选民选举产生议会。美国选民选举参与整个美国政治流程。法国选民选举产生总统。(2分)论述:英国选民在议会大选时进

行议员选举,议会是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拥有行政大权,是美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令,可以提名联邦法院法官。法国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拥有行政权,可以任命内阁总理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组织政府的权力。总之

,英国、美国、法国选民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反映出民主政治的特征。(10分)示例2:英国的内阁和议会的关系、美国的内阁和议会的关系、法国的内阁和议会的关系。(2分)论述:英国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英国的议会由选民选举

产生,拥有立法权。美国的内阁拥有行政权,美国的国会由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法国的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及其内阁拥有行政权,法国的议会拥有立法权,由选举产生。总之,英国是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具有开创性,例如内阁拥有行政权和内阁对某一机

构负责的原则影响了美国和法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0分)解析:首先考生需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题干要求考生从三个结构图中各选取一点信息,一共需要选取三点信息,并且要求三点信息之间要有相互联系。考生可以从所选取的三点之间有着

相似性、相异性、相互影响性这几个角度入手。以有相似性为切入点来看,我们从三个国家的结构图示中可以直接看到“选民”这个相同的词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解题。考生可从选民对英国议会的作用;选民对美国政治的作用;选民

对法国总统的作用角度进行论述,结合英国议会、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体现,从而得出三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寻找三个国家相类似的或者相互有影响的点进行分析。以有相互影响的切入点来看,考生也可以从英国政治结构图中的议会、内阁等机构及其作用,美国内阁、议会等机构及作

用,法国内阁、议会及作用这些信息点进行阐述,可以得出英国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美国和法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此外考生还可以从三国各个政治机构、政党政治的角度来进行论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0.答案:(1)原因:中央政策贯彻不力;西藏地方势力的内部矛盾;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胁;内

地与西藏交通不便。(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特点:代表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中央对西藏管理的制度化;因俗而治。(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即可)(2)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捍卫了国家主权;有利于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加强,推动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原因及特点。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可知中央

政策贯彻不力、西藏地方势力内部矛盾突出;根据“噶尔丹雄踞南疆,威令于西藏”可知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地与西藏交通不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可知代表中央

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根据“又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领导并处理西藏地方政务”可知因俗而治;根据“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可知中央对西藏管理的制度化。(2)本题主要

考查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围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等方面阐述。21.答案:(1)频繁性(数量多),以亚洲为主;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

技术性;局部性;快节奏;强化空战和空战形式创新。(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2)二战结束后,地区矛盾、民族矛盾凸显;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对战争的制约力增强;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中技术含量愈来愈大;美国为称霸世界插手地区事务。(每点2分,任答3点得5

分)解析:(1)结合材料中“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发生270场,其中亚洲132场”“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战争的高技术化”“局部化、有限化的特征……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普遍现象”“900小时的战略空

中进攻和其他的100小时地面作战”“战略空中进攻与防御的崭新的重要作战样式”等信息加以归纳。(2)结合材料中“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有限政治目的的许可范围内,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普遍现象。……强化着战争有限

性的趋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22.答案:(1)积极参与朝政决策的议论;管理屯田,使仓库丰实,百姓乐业;建议曹操宽缓刑罚,收拢人心;破获疑难案件,安定政局。(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2)向名师学习,才学出众;专心国事,公私分明;恪尽职守,政绩突出;勇于进谏,正直仁德;足智多谋

;为官节俭。(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广设屯田,派国渊管这件事”“五年之内,仓库丰实,百姓竞劝乐业”“请求不要行刑”“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等,从参与公事决策议论、受命管理屯田、建议宽

缓刑罚和破获政治疑难案件等方面概括。(2)根据材料信息“师事郑玄”“穿着仍是布衣,粗茶淡饭”“持身恭敬节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才学、品格、智谋、政绩等角度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