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826 M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13)页,5.82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e9ea5b601098e4d54f86723e32ef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

觊觎”。这反映了西周()A.国家地方自治政权已经普遍建立B.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2、有人在《春秋天事表·楚令尹表》中作了统计,春秋之世楚国26个令尹,除1人外,其余25人全部出自楚王族贵族。越往后,楚令尹的挑选范围越窄,

只限于王子、王孙范围。这种变化说明当时的楚国()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革B.血缘纽带不再发生作用C.分封制得到了贯彻执行D.权力向集中的方向发展3、西汉设十三部刺史,唐设十道采访使、观察史,元设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

御史。这些机构()A.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B.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C.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D.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4、清代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

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5、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

优点B.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C.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D.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6、梭伦在国家官员选举资格方面做出了新规定,使得非贵族的公民也有机会参与国家高级官吏如执政官的担任。这是因为“新规定”()A.明确了以财产决定政治权利B.赋予了广大

贫民执政的权力C.实现了雅典平民的政治平等D.规范了国家官员选举的程序7、恩格斯指出: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使“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建立的阶级对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

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抗,已不再是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的对抗,而是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抗了”。这一言论说明,克利斯提尼改革()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B.消除了雅典的阶级对抗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加剧了城邦

的内部分化8、“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的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A.淡化了对财

产所有权的保护B.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C.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D.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9、1708年,英国议会提出的议案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就在同年,由于议会强硬派的坚持,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不得不同意辉格党人组阁。这反映出英国()A.具有深

厚的忠君心理B.未确立议会主权原则C.重大事务须国王参决D.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10、按照习惯和英国人的观点,今天的国王仍然是“一切权力的源泉”,“一切公道与荣誉的源泉”,没有国王和王权,大不列颠王国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据此可知,当今的英国()A.体现出开明

专制的特质B.议会成为国家政治中心C.国王拥有象征性的权力D.君主拥有政治上的自由11、1787年“制宪会议”是后来才叫的名字。事实上,如果一开始就打着立“新宪”的主意,起码有三分之二的代表都会裹足不前。

2月份在纽约召集的国会(即邦联国会)已明令费城之会“唯一且特定的任务,系修改现行《邦联条例》”。这表明制宪会议召开前,美国()A.旧体制更利于国家发展B.人民抵触资产阶级宪政C.人民大多认可邦联体制D

.各州意见一致没有分歧12、美国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联邦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权力,各自在独立的权力范围和制度体系内活动。美国这一制度()A.旨在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B.扩大了地方的自治权C.阻碍了美国民主制度发展D.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1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政治色彩而论,与东欧及东南欧的绝对专制独裁体制相比,不失“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这因为该“宪法”规定()A.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B.宰相由联邦议会产生C.国家体制实行联邦制D.皇帝对帝国

议会负责14、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量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A.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B.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C.推动了洋务运

动的发展D.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15、蒋廷黻指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平。”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允许日本在华设厂B.惩办“首祸诸臣”C.领事裁判权D.准许华工出国16、太平天国《天朝田

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提倡“一夫一妇”,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封建陋习。还建立了女军,设立了女官,妇女享有参加考试的权利。这体现了太平天国()A.形成了自由民主的风尚B.贯彻了男女平等的政策C.实行尊重妇女的政策D.奉行彻

底的反封建思想17、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对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

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8、据统计,从1860年到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琉球有8年,越南有5年,尼泊尔向中国朝贡了4次,缅甸

朝贡了1次。1894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未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表明近代中国()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B.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D.努力维护独立自主地位19、1898年,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19

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这说明()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20、孙中山在谈及同盟会革命任务时指出“政治

之害,如政府之压制,官吏之贪婪,差役之勒索,刑罚之残酷,抽捐之横暴,辩发之屈辱,与满洲势力同时斩绝。”材料说明()A.政治革命是民族革命前提B.政治革命扭转了社会风俗C.革命首要任务是整肃吏治D.三民主义存在一

定局限性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A.有效防止

了袁世凯专制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22、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可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救亡”和“强国”的实践。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运动轰

然爆发,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继承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3、1926年1

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通过了《规定最高租额及最低谷价》的决议,对地租做了一定的限制。同年10月举行的国民党中央与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又通过了国民党政纲决议案,以“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为国民党政纲。这些决议(

)A.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归属B.有利于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贯彻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满足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2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A.一定意义上被数学成果主宰

B.需要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C.解释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D.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的发展25、1871年,巴黎公社法令规定,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警察局也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变为公社随时可以撤换的工作机关。材料表明巴黎公社()A.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B.创立了新型的行政

体制C.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D.注重改造旧的国家机器26、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外交部估计,如果情况正常,中英之间潜在的贸易量将会翻番,况且香港的经济繁荣依赖于与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这种估计()A.推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B.导致西方对华态度发生逆转C.促成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D.立足于

承认中国的革命成果27、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

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28、对马歇尔计划的推出,有政治家引用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话说,在国际危机最黑暗的时刻,杜鲁门表现出“黑夜里哈里的一点英雄形象”,他使盟友们

放心让敌人们胆寒。在该政治家看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A.重建欧洲,维护和平B.复兴欧洲,缓和冲突C.稳定西欧,遏制苏联D.武装盟友,称霸全球29、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

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

政治格局已经演变为多极化格局30、“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不少美国的战略家却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不要成为孤独的超级即使罗马帝国也有崩渡自一天”等忠告。这些忠告反映出“冷战”后的形势是()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C.发展中国国家迅速地崛起D.世界力量对比呈均势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梭伦在改革中主张权力制约机制,设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行使选举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媾和、处理财政等权力和负责祭祀等重大问题。设立公民大会常设

机构-400人议事会,负责向大会提出议案;设立公民大会执行机构,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监督法律的实施和决议的执行。公民大会、4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法庭、长老院等任何机构,其权力都不能无限大,都不能不受限制,各种权力的行使,都处于相互制

约之中。——摘编自孟祥玲《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权力制约机制》材料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很少有三权配合的内容,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

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如1831年,当最高法院通过对案件审理要求总统保护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权利之时,在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拒不接受法院的审判理由,还声言:“约翰。马歇尔(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经作出了裁定,就让他去执行吧。”——

摘编自杜亚玲《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特点和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与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有何不同

,并说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影响。(9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实力,所以日本

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

世界瞩目。但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

历史舞台。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摘编自马立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的巨

大挫折。(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中外历史部分重大事件简表。时间中国亚洲欧美1945-1950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1945年);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朝鲜正式分裂(1948年);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雅尔塔协定》签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

会成立,德国正式分裂,北约成立(1949年)1951-1955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1951年);日内瓦会议,签订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1954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1955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1953年);苏、美、

英、法四国与柏林外长会议(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华约”成立(1955年)1956-1960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苏联撤回全部援华专家(1960年)第二次中

东战争爆发(1956-1957年);老挝抗美救国战争(1959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1956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年);古巴革命胜利(1959年);《苏古联合公报》发表1961-1964年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中苏论战(1962-1964年);抗

美援越中、苏、美、英等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次年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

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西周设立分封制,确立等级秩序,带来了“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的局面,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具有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分封制

的等级秩序,没有涉及在地方实行自治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侧重于强调分封制的等级体系,没有突出宗法制的血缘与政治相结合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分封制度形成的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等级秩序,没有反映分

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春秋之世楚国26个令尹,除1人外,其余25人全部出自楚王族贵族”“只限于王子、王孙范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丞相的任用限于王族,说明权力向集中的方向发展,故

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令尹的选择不是所有选官,排除A项;材料“只限于王子、王孙范围”恰好反映血缘的作用,排除B项;分封制是地方制度,材料反映令尹官职的选择不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22、【答案】B【解析】刺史、采访使、观察使、

肃政廉访使司、监察御史都是负责监察的,因此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故选B项;这些机构设立伊始是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选官制度,不能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排除C项;这些机构代表的是专制政府,不是代表社会,

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科举考试包括三种形式,生徒、乡贡、制举,既有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自举参加考试合格者,还有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这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并存,故选D项;科举制的实行应该是克服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排除A项;科举制是读书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

,排除B项;科举制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材料呈现的是科举制的不同形式,排除C项。3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所述各机构职权及材料一最后一句话可知雅典民主发展过程中各个机构之间有交叉,又存在制约。第二小问作用,可

知当时各个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有助于公民权利的维护,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实施。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由材料二“美国很少有三权配合的内容”可知,美国权利划分明确,无交叉内容;由材料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可知当时美国

三权平等,相互制衡。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三权分立保障了民主共和政体,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付诸实践,为其他国家的民主道路提供了实践经验;三权分立有助于防范个人专制,保障民主政体。答案:(1)特点:各种权力之间交叉而相互制约。作用:维护了雅典的奴隶制民

主政治;有利于公民发挥民主监督作用。(2)不同:美国三权分立具有鲜明的权力划分;美国三权之间平等而相互独立、制衡。影响:防范个人专权的出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证明了启蒙思想家政治构想的可行性

;容易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或容易导致三部门间不协作状态的出现)。3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一、二句话可知日本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比中国先进;根据材料一“举全国之力”可知日本全力以赴,中国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据“把甲午中日战争当成外交”可知清政府寄希望于国际社会,而不是自己;结合所学可

知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第(2)问,根据所学,从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危害进行分析。答案:(1)原因:中国军事力量和作战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团结一致;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未能全力以赴;仅依靠政府力量,未发动广大民众参与。(

2)挫折:洋务运动过早结束;巨额赔款及外资涌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仇洋排外运动的兴起和高涨。33.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