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77.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2)页,7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b79d7ade1f31ca5e375b969a5c67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

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是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特别是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内涵丰富,被视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排除A,B符合题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时期,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

解析】从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排除。点睛: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反映的是西

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3.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故选B;ACD都不

是嫡长子,排除。【点睛】4.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分封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功臣C.姻亲D.殷商降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A;功臣、殷商降族是分封的对象,但不是主体,排除BD;姻亲不是分封对象,排除C。【点睛】5.做人

不数典忘祖。三皇五帝中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的是A.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舜和禹D.神农氏和有巢氏【答案】A【解析】【详解】华夏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华夏始祖,A正确;B、C、D都不能被称为华夏始祖,排除。6.商

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木、石、骨等材质的耒、耜B.青铜材质的耒、耜C.青铜、铁材质的耒、耜D.铁、钢材质的犁、锄【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木、石、骨等

材质的耒、耜,故A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礼器,BC错误;春秋战国出现铁农具,D错误。7.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

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

,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8.春秋时期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出自其著作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的《道德经》主张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故选A;《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论,排除B;《墨子》、《韩非子》分别是墨子和韩非子的著作,与老子无关,排除CD。【点睛】9.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A.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俭尚贤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辩证的思想,故B正确;ACD分别是儒、墨、法的思想,排除。10.“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D正确;“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皇帝勤俭节

约,国家就能繁荣昌盛;皇帝要是每天过着淫乱奢侈的生活,国家就会灭亡,这是墨家主张,A错误;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语出战国荀况《荀子·议兵篇》。说明爱民与否,直接关系到军力的强弱,B与材料无关;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出自《荀子

·强国》,意思是: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天数,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于礼法,C错误。11.春秋战国时期,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教育家孔子,故

选B;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不是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A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的观点,不是率先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C错误;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不是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教育家,D错误。1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B.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C.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可知,

反映了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废除了井田制,而不是承认井田制,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从

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民众自由买卖土地,B项错误;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错误。1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

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继承,D正确;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就确立了,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B;行省制开始于元朝,

排除C。14.中国历代官僚体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皇权与相权的相对均衡B.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C.大臣议政D.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系是在皇权之下

设置,因此这一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服务皇权,B正确;古代中国皇权至上,相权和皇权不是相互均衡,排除A;大臣议政不是古代官僚体系的基本原则,排除C;地方服从中央政府是行政管理的原则,而非官僚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排除D。15.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

的重要内容。其中,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A.贵族世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长官是由皇帝任命的,C项正确;郡县制是一种官僚政治,长官不能世袭,A项错误;考试选拔官员

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期才开始的,B项错误;地方推荐官员的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D项错误。16.“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

诸侯国C.为我国的长期分裂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六国使整个中国从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和混战的局面下摆脱出来,这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也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的。所谓“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A。17.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高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他巩固统一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焚书坑儒D.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目关键信息是“思想上”,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思想上”,排除。18.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国人暴动C三家分晋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A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与题意不符;C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D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

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19.汉武帝时期,禁止其它思想传播,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这一措施被称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百家争鸣C.焚书坑儒D.重农抑

商【答案】A【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禁止其它思想传播,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的措施被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百家争鸣与“禁止其它思想传播”不符,B项错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的措施,C项错误;“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不是文化专制的措施,D

项错误。20.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有利于神化封建统治,董仲舒的

新儒学体系还主张大一统,所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故选D。21.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为消除由此带来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派卫青、霍去病等

带兵出击匈奴B.推行盐铁官营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解决地方出现的王国问题,主要是依靠推恩令和附益之法,C正确;A属于对少数民族作战的问题,排除;B属于经济领域的措施,排除;D属于思想领域上的措施,排除

。故选C。22.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年,由于实力有限,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政策,故B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承接秦制,排除A;汉初推行无为而治思想,但题干没有体现,排

除C;题干并未涉及地方行政层级,排除D。【详解】2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推断,该学者强

调董仲舒的儒学()A.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B.经糅合改造成为正统思想C.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背离了先秦时的儒学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说明董仲舒的思想糅合先秦各家思想;据材料“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

明显的差异”说明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故B正确;“君权神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C项说明不符合事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董仲舒的思想糅合先秦各家思想,故D项错误。24.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

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实行郡国并

行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统治、稳定统治,以确保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国并行制是管理地方的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与王国之间不是相互牵制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侧重

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5.“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历史上满朝贵族纷纷改姓,该历史时期是A.秦朝B.北魏C.唐朝D.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故B符合题意;秦朝、唐朝和元朝属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没

有大规模要求少数民族改汉姓的措施,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民族矛盾的缓解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之前北方就已经实现了统一,因此A选项属于前提背景,不属于影响,符合题意;民族矛盾的缓解、北方民族大融合及经济发展都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影响,BCD选项排除。27.三国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分裂时期,涌现了一批在历史和小

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孙权B.诸葛亮C.曹操D.刘备【答案】C【解析】【详解】曹操是东汉人物,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都属于三国时期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2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

的是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因此西晋曾实现了短暂的统一,故B正确;东晋、北魏、前秦都没有实现全国性统一,故ACD错误。29.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魏、北魏

、东魏、西晋B.魏、西晋、北魏、东魏C.东魏、西晋、魏、北魏D.西晋、魏、北魏、东魏【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朝代更替的常识。结合所学,选B项是符合史实的。考点:中国朝代顺序点评: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功,可以采用朝代

歌等灵活手段熟读而牢记,最好也要记住起止年份开国君主和末尾君主。【详解】30.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下的原因是()A.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B.商品经济和农业发展C.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D.汉族地主豪强的剥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

历史上分裂的时代,北方战争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略和压迫迁移南方,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因此这时期北方人南下的主要原因是躲避战乱,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晋末年起,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这时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不是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豪强的剥削在中国封建历代王朝都存在,这时期北人南下的

主要原因是躲避战略和民族压迫,故D选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整顿吏治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材料一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

,且以禁人之为利也。……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商君书》材料二鞅新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

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国)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

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强国》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为整顿吏治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是如何解决官员违法问题的。(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吏治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吏治建设的看法。【答案】(1)措施:不允许私下请托;设置监察官员;不得拖延公务处理;不允许官员外出休闲娱乐。(2)解决:制定《秦律》;

严格执行。(3)成效:官员忠于职守;不结党营私;行政高效。看法:吏治建设要有制度保障;吏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解析】第(1)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信息“上开公利而塞私门……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国之大臣诸大

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归纳得出:不允许私下请托、设置监察官员、不得拖延公务处理、不允许官员外出休闲娱乐等。第(2)问,“解决”,依据材料二信息“鞅新令行於民期年……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制定了《秦律》,并且严格执行律法。第(3)问,“成效”,依据材料三信息“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概括得出:官员忠于职守、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从吏治建设要有制度保障,吏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

”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材料三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

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吕思勉《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

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社会变革,个体小农和工商业发展,商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2)核心思想:君权神授。特色: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一种新儒学体系。理由:儒家擅长教化和典礼;君权神授顺应统治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详解】(1)态度:依据材料一中“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信息可知,孟子

认为农商平等。依据材料一中“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信息可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认识:依据材料一中“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信息可知,商鞅认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相关所学从社会变革、个体小农和工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其背景。(2)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二中“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信息可知,这体现

了君权神授的思想。特色: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一种新儒学体系。理由:依据材料三中“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儒家擅长教化

和典礼、君权神授顺应统治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等方面指出理由。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