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292 M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1.29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320591154b5ae629898eb7628678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充市嘉陵一中高2022级2023年春3月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题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N-14O-16S-32Cu-64第1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强度新型钛合金构件属于金属材料B.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C.“天问一号”火星车的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高压输电线路用的陶瓷绝缘材料、用作砂轮磨料的碳化硅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解析】【详解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板,故B错误;C.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陶瓷绝缘材料、碳化硅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选B。2.下列属于吸热反

应的是A.B.C.镁条与稀硫酸的反应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A;B.根据图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

反应,故不选B;C.金属与酸的反应放热,镁条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选C;D.铵盐与碱反应吸热,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选D;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NO2能与水反应生成

硝酸,所以NO2是硝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C.浓硫酸滴在纸张上,纸张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故A正确;B.N2O5是硝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浓硫酸滴在纸张上,

纸张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C错误;D.NH3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吸热,故D错误;选A。4.下列关于消除氮氧化物的3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4NO2+O2+4Na2CO3+2H2O=4NaHCO3+4NaNO3②6NO

+4NH3催化剂5N2+6H2O③2NO+2CO催化剂2CO2+N2A.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B.①是利用Na2CO3的碱性和氧化性消除NO2C.②③的目的是将有毒的含氮物质转化为无毒的N2D.反应②中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答案】B【解析】【详解

】A.氮氧化物二氧化氮溶于水会生成硝酸,会造成酸雨污染、二氧化氮使红棕色气体会造成光化学烟雾等污染,A正确;B.在反应①中,碳酸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未表现氧化性,B错误;C.②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有毒的一氧化氮

转化为无毒的氮气,C正确;D.反应②中根据方程式可得到生成5molN2时转移电子数是12NA,故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D正确;故选B。5.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利用装置Ⅰ实验室制取3NHB.用装置Ⅱ收集NO2并吸收多余尾气C.利用装置Ⅲ制取

并收集NOD.装置Ⅳ用于验证酸性:H2SO3>H2SiO3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不能用装置Ⅰ制取3

NH,故不选A;B.N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O2,不能用装置Ⅱ收集NO2,故不选B;C.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能用装置Ⅲ收集NO,故不选C;D.把二氧化硫气体

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酸性:H2SO3>H2SiO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二氧化硫,可以用装置Ⅳ用于验证酸性:H2SO3>H2SiO3,故选D;选D。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2Ca+、2Mg+、24SO−,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

溶液;③加适量稀盐酸;④加过量23NaCO溶液;⑤加过量2BaCl溶液。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②④⑤①③C.⑤④②③①D.⑤②④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除去粗盐中的2Ca+、2Mg+、24SO−,选NaOH除去镁离子,

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过量的钡离子及钙离子,所以碳酸钠溶液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过滤后加盐酸,最后蒸发得到NaCl,则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故选D。7.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A.硅酸钠溶液中通

入过量二氧化碳:22322233SiOCOHOHSiOCO−−++=+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332Fe4HNOFeNO2HO+−+++=++C.少量SO2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SO2+2H

CO3−=SO23−+H2O+2CO2D.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答案】C【解析】【详解】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2322233SiO2CO2HOHSiO2HCO−−++=+,故A错误;

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323Fe8H2NO3Fe2NO4HO+−+++=++,故B错误;C.少量SO2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SO2+

2HCO3−=SO23−+H2O+2CO2,故C正确;D.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离子方程式为:SO2+Ca2++2ClO-=CaSO4↓+2Cl-,故D错误

;故选:C。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Fe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11.2L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C.2.24LNH3所含电子数为0.9NAD.4.6g由NO2和N2

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原子总数为0.1NA【答案】D【解析】【详解】A.铁和硫反应生成+2价铁,则1molFe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选项A错误;B.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B错误;C.没有说明标准状

况,无法计算NH3的物质的量,C错误;D.NO2与N2O4组成的4.6g混合气体,设NO2的物质的量为x,N2O4的物质的量为y,则46x+92y=4,6,所以x+2y=0.1,即NO2与N2O4组成的4.6g混合气体含氮原子物质的量为0.1mol,含N原子数0.1NA,选项D正确;答案

选D。9.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器可采用玻璃或铝质材料制备B.向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C.若用NaOH固体代替溶液,则测得放出的热量偏低D.由于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散失,所以测得的中和反应△H比

理论值要大【答案】D【解析】【详解】A.铝易导热,且铝与酸、碱都能反应,所以搅拌器不能用铝质材料制备,故A错误;B.为减少热量损失,向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时,应当快速加入,故B错误;C.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若用NaOH固体

代替溶液,则测得放出的热量偏高,故C错误;D.由于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散失,所以测得的中和反应△H比理论值要大,故D正确;选D。10.括号内为杂质,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3(H2O):浓H2SO4B.CO2(SO2):KMnO4溶液C.SO2(HCl)

:饱和NaHSO3D.NO(NO2):H2O【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是酸性干燥剂,能够吸收氨气和水蒸气,所以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A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将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

硫除去,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盐酸的酸性强于二氧化硫,氯化氢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氯化氢杂质,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

反应,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则水能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有的二氧化氮杂质,但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则C(金刚石,s)=C(石墨,s)ΔH<0B.2m

olSO2、1molO2混合反应后,放出热量akJ,则12232SO(g)O(g)2SO(g)ΔakJmolH−+=−C.12H(aq)OH(aq)HO(l)Δ57.3kJmolH+−−+==−,则124242HSO(aq)Ba(OH)(aq

)BaSO(s)2HO(l)Δ114.6kJmol−+=+=−HD.H2的燃烧热为1akJmol−,则12222H(g)O(g)2HO(l)ΔakJmol−+==−H【答案】A【解析】【详解】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石墨

比金刚石能量低,则金刚石反应生成石墨是放热反应即C(金刚石,s)=C(石墨,s)ΔH<0,故A正确;B.2molSO2、1molO2混合反应后,放出热量akJ,由于实际是可逆反应,因此若消耗2molSO2,则放出热量大于akJ,则12232SO(g)O(g

)2SO(g)ΔakJmolH−+−,故B错误;C.12H(aq)OH(aq)HO(l)Δ57.3kJmolH+−−+==−,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因此放出的热量更多,焓变反而越小即124242HSO(aq)Ba(OH)(aq)BaSO(s)2HO(l)Δ114.6kJmol

H−+=+−,故C错误;D.H2的燃烧热为1akJmol−,则12222H(g)O(g)2HO(l)Δ2akJmolH−+==−,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1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

.正确..的是的选项现象解释或结论A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B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还原性C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D某溶液中

加入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在室温下铝遇冷的浓硫酸被氧化在表面产生了一层致

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氧化,而不是不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B.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SO2表现还原性,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硫酸,B正确;C.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是由于浓HNO3不稳定,光照分解生成有色产物NO2能溶于浓硝酸的水中,C正

确;D.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与碱反应加热产生了氨气的缘故,D正确;故选:A。13.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

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II为2H2SO4一定条件2SO2↑+O2↑+2H2OC.该方法的最终产物只有H2D.反应II中的SO2、反应III中的I2均可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详解】A.据图知,SO2、I2、H2O是反应

物,HI、H2SO4是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为22224SO+I+2HO=2HI+HSO,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II硫酸分解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II为

2H2SO4一定条件2SO2↑+O2↑+2H2O,B项正确;C.该方法的最终产物为氧气和氢气,不止氢气一种产物,C项错误;D.反应II中的SO2和反应III中的I2均为中间产物,可循环利用,D项正确;答案选C

。14.pH=1的某溶液X中仅含有4NH+、3Al+、2Ba+、2Fe+、3Fe+、23CO−、23SO−、24SO−、Cl−、3NO−中的一种或几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溶液X中一定含有+H、2F

e+、24SO−B.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3Fe+、Cl−、3Al+C.沉淀H不可能含BaCO3D.溶液中一定不含4NH+、2Ba+、23CO−、23SO−、3NO−【答案】C【解析】【分析】溶液X的pH1=,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H+,因H+

与23CO−、23SO−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23CO−、23SO−;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溶液中存在反应,因此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2Ba+、3NO−,酸性溶液中3NO−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2Fe+,3NO−被还原为NO,因此气体A为NO,2Ba+与24SO−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溶液X中一定存在2Fe+、24SO−;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溶液E微热无气体放出,说明溶液X中一

定不存在4NH+,溶液E中含有大量Ba(NO3)2、NaOH,可能含有NaAlO2,向溶液E中通入一定量CO2,可能产生BaCO3沉淀(CO2少量),也可能产生Al(OH)3,因此溶液X中可能含有3Al+,实验过程中未涉及3Fe+、Cl−检验实验,因此溶液X中可能含有3Fe+、Cl−,

综上所述,溶液X中一定含有H+、2Fe+、24SO−;一定不含4NH+、2Ba+、23CO−、23SO−、3NO−;可能含有3Al+、3Fe+、Cl−。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X中一定含有H+、2Fe+、24SO−,故A项正

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3Al+、3Fe+、Cl−,故B项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H可能产生BaCO3沉淀(CO2少量),也可能产生Al(OH)3,故C项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

4NH+、2Ba+、23CO−、23SO−、3NO−,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是C项。15.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8.96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及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

0L,恰好使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浓度为2.4mol/LB.Cu、Cu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C.产生的NO2为0.1molD.固体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答案】D【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8.96LNO和即物质的量为0.4

mol,溶液加NaOH溶液至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根据氮元素守恒得到n(HNO3)=0.4mol+n(NaNO3)=0.4mol+1.0×1.0L=1.4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8mol/L,故A错误;B.设27.2gCu和的混合物中Cu物质

的量为xmol,物质的量为ymol,加入氢氧化钠使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该沉淀为氢氧化铜,根据铜守恒建立关系,64x+144y=27.2,98(x+2y)=39.2,解得x=0.2mol,y=0.1mol,因此Cu与Cu

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8.96LNO和NO2即物质量为0.4mol,设NO物质的量为xmol,NO2物质的量为ymol,【的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x+y=0.4mol,3x+y=0.2mol×2+0.1mol×2×1,解得x=0.1mol,y

=0.3mol,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8.96LNO和即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氮元素守恒结合A分析可知,消耗的硝酸物质的量n(HNO3)=0.4mol+2×(0.2+0.1×2)mol=1.2mol,而总的硝酸物质的量为1.4mol,因此Cu、Cu2O与

硝酸反应后剩余为0.2mol,故D正确;故选:D。第11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55分)16.硫和硒(34Se)位于同一主族,均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1)含+4价硫的化合物有SO2、H2SO3和X等。若X属于钠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生成SO2并检验性质操作及现象

:点燃酒精灯,试管ⅰ中有白雾生成,铜丝表面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溶液红色褪去,一段时间后,将铜丝抽离硫酸并停止加热。已知:FeCl3溶液呈酸性。①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ⅱ中现象说明SO2具有____

_______作用。③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④证明发生了反应,可通过证明反应物被消耗,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某同学欲通过检验生成物离子的存在证明SO2和F

eCl3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帮他将检验方法补充完整:实验结束后,取少量ⅲ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3)以工业硒为原料制备高纯硒时的主要物质转化如图。工业硒(Se)⎯⎯⎯→ⅰ燃烧过程SeO2⎯⎯⎯→ⅱ水洗过程H2SeO3⎯⎯⎯→ⅲ还原过程Se⎯⎯⎯→ⅳ纯化过程高纯硒①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过程ⅰ中硒被还原b.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c.SeO2属于酸性氧化物d.硒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②过程ⅲ中使用的还原剂为N2H4·nH2O,对应产物是N2.

理论上,过程ⅰ消耗的O2与过程ⅲ消耗的N2H4·n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工业硒中杂质与O2的反应可忽略)。【答案】(1)Na2SO3(或NaHSO3)(2)①.()24422Cu+2HSOCuSO+SO+2HO浓②.漂白③.SO2+2Fe3+

+2H2O=2-4SO+2Fe2++4H+④.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2-4SO,二者发生了反应。(或加入铁氰化钾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二者发生了反应。)(3)①.bc②.1

:1【解析】【分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氯化铁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小问1详解】X是+4价S元素的钠盐,X的化学式为Na2SO3、NaHSO3等;【小问2详解】①i中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4422Cu+2HSOCuSO+SO+2HO浓;②ii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③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和盐酸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2Fe3++2H2O=2-4SO+2Fe2++4H+;④检验生成物离子的存在证明SO2和FeCl3溶液发生了反应,检验方法:实验结束后,取少量ⅲ中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2-4SO,二者

发生了反应。(或加入铁氰化钾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二者发生了反应。);【小问3详解】①a.过程i中Se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选项a错误;b.硒为ⅥA元素,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b正确;c.SeO2与水反应生成酸,则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

氧化物,选项c正确;d.同主族从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硒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bc;②过程ⅲ发生的反应为:N2H4·nH2O+H2SeO3=N2↑+(3+n)H2O+Se,消耗1molN2H4·nH2O转化为N2转移的电子为1mol×2×2=4mo

l,过程i消耗的O2转化为SeO2,化学方程式:Se+O2=点燃SeO2,1molSe反应,消耗氧气1mol,转移的电子为1mol×2×2=4mol,则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232CuOHCO,还含有FeO、Fe2O3、SiO2,工业上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42Cu

SOHOx晶体的流程如下图:(1)粉碎孔雀石的目的为___________。滤渣1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2)“氧化”过程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该过程需在室温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滤液2中得到42CuSOHOx晶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过滤、乙醇洗涤、干燥。乙醇洗涤的目的为:①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②降低晶体溶解度,减少溶解损失;③___________。(4)蓝铜矿是孔雀石的共

生矿,其主要成分为()322CuCOCuOH,将它与焦炭一起加热时,可以冶炼铜,同时生成气体A,将方程补充完整:___________[()322CuCOCuOH]+___________CΔ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使反应更充分②.SiO2(2)①.Fe2+②.温度过高,22HO分解(3)①.蒸发浓缩,冷却结晶②.易于干燥(4)2[()322CuCOCuOH]+3CΔ6Cu+7CO2+2H2O【解析】【分析】孔雀石主要成分为()232CuOHCO,还含有FeO、Fe2O3、SiO2

,加稀硫酸溶解,SiO2难溶于硫酸,过滤得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溶液,滤渣为SiO2,滤液1加双氧水把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再加氧化铜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除铁,滤液2为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42CuSOHOx晶体。【小问1详解

】的粉碎孔雀石,增大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SiO2难溶于硫酸,滤渣1为SiO2。【小问2详解】滤液1加双氧水把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氧化”过程被氧化的离子是Fe2+,温度升高,22HO分解,所以该过程温度不能过高。【小问3详解】滤液2中含有硫酸铜,得到42CuSOHOx

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干燥。乙醇洗涤的目的为:①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②降低晶体溶解度,减少溶解损失;③乙醇易挥发,易于干燥。【小问4详解】蓝铜矿()322CuCOCuOH与焦

炭一起加热时,可以冶炼铜,根据元素守恒,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CuCOCuOH]+3CΔ6Cu+7CO2+2H2O。18.NOx、2SO等均为大气污染物,需处理后才能排放。I.某研究性小组探究NO与炽热的铜粉反应,设计如下:已知: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成-3NO,-4MnO被还原成Mn2+。(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涉及以下操作: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填序号)①关闭弹

簧夹a,打开弹簧夹b②观察F中的现象③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④撤走酒精灯(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需通一段时间的N2,目的是___________。(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写出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II.煤的洁净技术(包括固硫技术和脱硫技术)可有效降低燃煤废气中SO2的含量,通过加入

固硫剂,将硫元素以固体形式留在煤燃烧的残渣中。(5)生石灰是常用的固硫剂,SO2与生石灰反应将转化成___________;用碱液吸收SO2也是一种常用的脱硫方法,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SO2,所得溶液中的SO23−和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

_________。【答案】(1)①→③→②→④→②(2)①.将NO2转化为NO②.将NO全部排入尾气吸收装置,充分吸收防污染(3)2NO+2CuΔ2CuO+N2(4)3MnO4−+5NO+4H+=3Mn2++5NO3−+2

H2O(5)①.CaSO3②.1:3【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装置B中盛有的水将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C中盛有的五氧化二磷用于干燥一氧化氮,装置D用于验

证一氧化氮与铜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氮气,装置E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除去未反应的一氧化氮,装置F中盛有的水用于验证氮气的生成。【小问1详解】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为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然后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加热A中

三颈烧瓶,观察F中的现象,若F中产生气泡,撤走酒精灯后再观察F中的现象,若此时F的导气管中产生一段稳定的液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合理的操作顺序为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①→③→②→④→②,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②;【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

盛有的水将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实验结束后,装置中会残留一氧化氮气体,为防止拆卸装置时一氧化氮污染空气,应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将装置中残留的一氧化氮全部排入E中被充分吸收,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将NO全部排入尾气吸收装置,充分吸收防污染;【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氮与铜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uΔ2CuO+N2,故答案为:2NO+2CuΔ2CuO+N2;【小问4详解】由题给信息可知,一氧化氮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硝酸钾和水,

反应的离子方程的式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故答案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小问5详解】生石灰做固硫剂发生的反应为煤燃烧生成的酸性

氧化物二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硫元素以硫酸钙形式留在煤燃烧的残渣中;设反应得到的溶液中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由钠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a+b=1,由硫原子

个数守恒可得:a+b=0.8,解联立方程可得a=0.2、b=0.6,则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浓度比为0.2:0.6=1:3,故答案为:CaSO3;1:3。19.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1mol()2

NOg和1mol()COg反应生成()2CO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已知11E134kJmol−=,12E368kJmol−=,2NO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白磷和P4O6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

,断开1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P-PO=OP-O键能(kJ/mol)abc则P4(白磷,s)+3O2(g)=P4O6(s)∆H=___________kJ/mol(3)已知甲醇的燃烧热为238.6kJ/m

ol132223CHOH(l)O(g)=CO(g)2HO(g)ΔHkJmol2a−++=−,则a___________(填“>”“<”或“=”)238.6。(4)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1

Δ88.6kJmolH−=+,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5)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12234Al(s)3TiO(s)3C(s)

=2AlO(s)3TiC(s)Δ1176kJmolH−+++=−,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6)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测得酸、碱初始温度的平均值为25.0℃,反应过程中监测到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为28.4℃,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均可取为1g•cm-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生成1mol液态水时,反应热∆H=_

__________kJ/mo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使用的NaOH溶液稍微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答案】(1)()()()()22NOg+COg=NOg+COg-1ΔH=-234kJmol(2)6a+3b-12c(3)<(4)M(5)9

8kJ(6)①.-56.8②.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解析】【小问1详解】1mol()2NOg和1mol()COg反应生成()2CO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11E134kJmol−=,12E368kJmol−=,则1molNO2反应放热368-134=234kJ,2NO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NOg+COg=NOg+COg-1ΔH=-234kJmol。【小问2详解】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P4(白磷,s)+3O2(g)=P4O6(s)∆H=(6a+3b-12c)kJ/mol【小问3详解】甲醇的燃烧热为

238.6kJ/mol,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38.6kJ的能量,132223CHOH(l)O(g)=CO(g)2HO(g)ΔHkJmol2a−++=−,生成气体水放出的能量更少,所以

a<238.6。【小问4详解】能量越低越稳定,1Δ88.6kJmolH−=+,M的能量小于N,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M。【小问5详解】12234Al(s)3TiO(s)3C(s)=2AlO(s)3TiC(s)Δ1176kJmolH−+++=−,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

知转移12mol电子放热1176kJ,则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98kJ。【小问6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