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89.157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pdf,共(8)页,389.15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bc1654242829f35e0a80b63923b04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共8页第1页2021—2022学年度(上)高一年级省六校协作体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命题校:丹东四中第二命题校:瓦房店高中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1.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河流域有一批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在辽西山区牛河梁遗址中,发现有“坛、庙、冢”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宗教礼仪性建筑群,以及女神像、彩陶和“龙、凤、人”为主要题材的玉器群。这些考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

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2.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源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B.法家思想的推动C.阶级关系的变化D.民族关系的发展3.历史老师带领学

生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出示了表1。据此可知,“百家争鸣”表1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惟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等差法家“尚法”,依法治国A.脱离现实禁锢人们思想B.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C.推

动战国时期经济繁荣D.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4.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赋予地方非常大的自主权限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形

成5.汉武帝时期,政治上设刺史监察地方,任酷吏打击豪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思想上尊崇儒术。这些措施有利于高一历史共8页第2页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推动百家争鸣D.商品经济发展6.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其代

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这反映了东晋A.实行士族政治B.出现分裂割据C.外戚宦官专权D.皇权相权制衡7.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元朝

改变了隋唐时期迂回曲折的航线,重新开通大运河,大大缩短了航程。二者共同作用是A.推动民间长途贩运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C.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加快南方经济开发8.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方式有战争:如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唐朝大败东突厥;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册封:如册

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置机构:如安西都护府等。这说明唐朝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对周边民族政权的妥协退让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9.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

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传统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

结果10.唐朝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A.世俗观念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C.魏晋玄学的挑战D.程朱理学的挑战11.宋初全国财政由三司(户部、盐铁、度支)分别独立执掌;后期三司被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

个新的机构里。这一变化的主要意图是A.促进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12.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人为地造

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变化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高一历史共8页第3页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13.宋代将殿试或省试落选的举

人统计起来,若他们考到一定次数,便可直接参加附试获得进士出身,谓之“特奏名”制度;另有史书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说明宋朝①市民阶层兴起②科举制度发展③门

第观念淡化④贵族垄断选官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14.2014—201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北镇名山”医巫闾山的辽帝陵进行了考古勘察,下图是发掘的部分文物图片,据此可知,辽国图1玉册(古代皇帝祭

祀用的册书)图2手工艺品残块,有契丹小字和汉字两套A.为记录契丹语创造了契丹大字B.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C.汉民族与契丹族出现文化融合D.皇帝经常祭祀于医巫闾山15.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倭寇骚扰,政府推行

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而同时期的欧洲航海业却迅速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霸主,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学校,培养航海精英。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B.西葡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西发展轨迹出现异位D.西葡海上霸主地位确立16.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

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17.维护国家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高一历史共8页第4页①戚继光抗倭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台湾府④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清朝前期统

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设置台湾府B.册封达赖、班禅C.设伊犁将军D.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1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B.普通农户收益锐减C.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20.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

,生民根本之计”而作。据此可知,顾炎武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C.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D.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21.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读史方舆

纪要》;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22.禁烟运动发生后,英国资产阶级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战争。如表2,是他们向英国政府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反

映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表2建议一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建议二我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武力,才能有希望得到建议三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

的、永久的基础之上高一历史共8页第5页A.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B.对中国禁烟运动实施报复C.显示英国武力的强大D.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23.1840-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图3《

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些著作的出现图3A.对民众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的局势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需求D.推动

中国近代化运动蓬勃发展24.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其疆域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C.绝对平均

的社会纲领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25.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具有标志性的表现是A.买办阶层在通商口岸开始出现B.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C.

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D.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26.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

”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C.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原则D.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高一历史共8页第6页27.康有为高唱托古改制,借孔子儒家之名,行君主立宪之实;梁启超提出“法者天下

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鼓吹西方进化论以启迪民智;谭嗣同反思传统文明,语出惊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这说明维新派都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理性洞察西方文明C.打破君主制度迷信D.主张变法启迪思想28.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

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的侵略野心B.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由此兴起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义和团运动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29.1918至1922年期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的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年至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

;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的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至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此期间经济增长的原因有①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④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30.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爱国主义》,承接梁启超的新民说传统,认为国之强盛,在于民德、民风、民力。欲救亡图存,不在于有多少为国捐躯之烈士,而是改造国民性,造就一大批笃行

自好之士。这表明A.爱国主义成为当时主要思想B.陈独秀意识到培养国民的意义C.《新青年》深受新民学说影响D.为国捐躯对救亡图存没有必要高一历史共8页第7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均为必做题,共25分。31.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

运动的到来,……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

场激进的改革,才可拯救中国。——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三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

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

末的历史动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思想的意义。(6分)高一历史共8页第8页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

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

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及《孙中山全集》材料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政治变革。与前两次政治变革相似,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

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近代中国进入了十年军阀混战时期,共和理想破灭。——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

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