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53.300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53.3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3fa78a5962deb25286ace3e65185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山东学业水平)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C)A.供应朝廷B.平抑市场物价C.赈灾救济D.地方政府开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义仓本质上是民间应对天灾人祸而互助自救的一种形式,C项正确。2.(20

21·浙江绍兴高一期末)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与此相关的有(D)①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②广设仓库,积储丰富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④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隋王朝

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故①正确;隋朝时期,粮仓广设,积储丰富,有著名的兴洛仓、广通仓等,故②正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王朝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故③正确;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

官员,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3.(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末)大运河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由此可知大运河(C)A.造成了东南藩镇割据B.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解析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对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起到巨大作用,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藩镇割据,排除A项;根据“唐朝诗人”可以判断是在隋唐时期,此时经济

重心在北方,全国经济格局没有太大变化,排除B项;大运河促进了国内的交流,不是中外交流,排除D项。4.古代历史上的治世和盛世总能呈现其特有的社会特征。如轻徭薄赋、虚怀纳谏、和亲吐蕃、三教(儒释道)并行,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C)A.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解析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虚怀纳谏,文成公主入藏,朝廷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项。5.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

,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这说明唐太宗(B)A.善于纳谏B.知人善任C.大兴文治D.改革吏治解析唐太宗重用人才,不避仇怨、不分贵贱,说明唐太宗知人善任,故选B项;善于纳谏指善于采纳臣下的进谏,排除A项;大兴文治指重视以文教礼乐

治民,题干中未涉及,排除C项;改革吏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6.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B)A.促使在吐蕃设置安西都护府B.推动了汉藏友好关系和交流C.使唐蕃之间停止了一切纷争D.促使吐蕃出兵平定安

史之乱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推动了汉藏友好关系,故选B项;安西都护府设置在西域地区,排除A项;“停止了一切纷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太宗时期,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7.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

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变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B)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D.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解析随着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气也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气象,故选B项;儒学思想与材料中民族交融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属于对外交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制度变化和创新,排除D项。8.(2021·安徽滁州高一期末)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

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C)A.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

础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解析地方长官在财政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就为藩镇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C项;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均田制针对普通农民,屯田和营田针对边镇,二者适用对象和范围不同,不能由屯田和营田的变化得出均田制走向瓦解,排除

B项;材料中屯田和营田的变化有利于藩镇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9.“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反映的现象(D)A.使唐朝由盛转衰B.

使唐朝边疆形势开始日益紧张C.直接导致唐朝灭亡D.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解析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是对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描述,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10.(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B)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浙江衢州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最终变为唐宋王朝的大动脉。其强调

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C)A.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B.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造就了唐宋王朝的空前繁荣解析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开凿大运河是在隋统一南北之后,排除A项;题干是对唐宋两代共同的影响,排除B项;

“造就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2.(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下图生产工具在唐朝普遍流行于(D)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解析图示生产工具为唐代曲辕犁,又名江东犁,适合南方水

田耕作条件、灵活便利,故选D项。13.(2021·江苏南京高一期末)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

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B)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解析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权力很大,逐渐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即藩镇割据,故选B项;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

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排除A项;朋党之争指的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排除C项;五代十国局面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排除D项。14.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

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

统治解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表格中四种藩镇功能各不相同,东南型藩镇从财政上支持朝廷;边疆型藩镇保证了唐朝不亡于外敌;中原型藩镇遏制了河朔型藩镇,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

的微妙关系,使唐朝的统治又较安稳地维持了百余年,D项正确。15.下表是关于五代时期各王朝政权状况的部分信息,表中信息反映出五代时期(D)朝代建立者王位继承情况存在时间后梁朱温次子杀父继承17年后唐李存勖死后养子继承14年后晋石敬瑭

死时传位侄子12年后汉刘知远病逝传位幼子4年后周郭威病逝传位养子10年A.王位大都是非法继承B.开国君主皆死于非命C.儒家伦理道德已尽失D.战争多发且政治混乱解析根据图表中“王位继承情况”可知,存在子弑父以及继承者年龄、血统等问题。根据图表中“存在时间”可知,政权

存在时间普遍较短,表明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故选D项。16.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史料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记载,因此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考虑史料的来源及写作者的立场,对史料加以辨析。下面是两则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

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

》材料二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据《唐太宗入冥记》(1908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辨析上文所引史料,分别指出两则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

及其局限性。参考答案材料一价值:二手史料,《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编成的,距离唐朝不远,资料来源丰富,并且代表了后世的官方评价,流传更久,对玄武门之变的传统评价影响很大,更具有权威性。局限性: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事实。须与其他史料印证。材料二价值:一手

史料,《唐太宗入冥记》属于文学作品,体现编者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新发现的新史料,相对于《旧唐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局限性: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