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36.500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8)页,33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291dea77e9ae57707c59a22faee3d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彭山一中高23届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

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2.《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

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3.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B.等级观念的消亡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D.平民政治的发展5.780年,宰相杨炎

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6.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

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7.明朝开国、铸造铜钱、发行“大明宝钞”,

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这一变化表明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B.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C.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D.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8.隆庆元年

(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外贸经济

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9.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C.租佃关

系在日益普遍化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10.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A.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B.

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C.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D.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11.“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蹑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以上言论是A.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B.对洋务运动的全盘否定C.对工业革命的充分肯定D.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评12.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

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说明A.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的政策业已松动B.经营管理方式决定洋务企业发展速度C.洋务运动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破产D.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13.“直到189

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自然经济瓦解彻底C.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城市功能发生变化1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棉纺织业方面,新式织布厂少于纱厂,印染能力低于织布能力;1921年的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

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这表明A.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出现分化B.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比内地高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呈不平衡状态15.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

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16.1914—1922年,外

资在华企业平均利润27%左右。1920年在华外资企业共有7375家,比1913年增长了近一倍,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2.3倍。由此可知当时A.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B.实业救国思潮已经过时C.民族资本发展受到挤压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17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D.奠定了新

中国的工业基础18.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9.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

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20.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

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有关“三面红旗”的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C.“三面红旗

”使“左”倾错误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D.“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高速度21.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国施工基建项目压缩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同1961

年相比减少了40%;五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1962年计划指标,同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47%,其中重工业下降57%,轻工业下降26%。这些做法A.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化战略B.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C.暂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D.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

需要22.1957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316万人增加到29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

C.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23.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强企

业活力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24.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党中

央做出上述调整的背景是A.改革开放遇到了重重阻力B.国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C.已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国民经济比例极不协调25.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从这一历程反映了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

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人民代表大

会制的巩固B.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外商可在沿海港口和内地的商业城市经

商和定居。唐政府还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征收商税。北宋中期,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基础上,又在泉州、密州增设市舶司。南宋绍兴末年的外贸税收达200多万贯,超过北宋最高年份的一倍以上。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

,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清康熙年间曾解除禁海政策。但到乾隆时,清廷下禁令,外国商船逐步集中收泊于粤海关进行贸易。——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1895年,清廷电谕各省督抚为“添设各处口岸”等事宜出谋划策。1898年

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岳州等三地为通商口岸。同年8月,清廷正式颁布上谕,宣布“广开口岸”,并要求各督抚不得将商埠“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后,清政府先后开放三十余处商埠,其中沿海有8处,沿江有4处,内陆有8处,东三省有16处。—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开辟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党的十七大会议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3年

9月我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成立。——摘编在靳诺、杨凤城主编《中国改革开放4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自开商埠”的历史背景及作用。(12分)(3)根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6分)2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你对材料的观点是否同意,请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据充分)(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治理乡村的方法。管仲

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则百姓不会随意迁移;山泽依时令开放,则百姓不会随意侵用;土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摘译自《国语·齐语》材料二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这等于

叫人们拆毁房子。”“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桓公说:“那么,我依靠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摘译自《

管子·海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主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1-5BABCB6-10CBBBB11-15ADADB16-20CBDBC21-25DAACD26【答案】(1)①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②由开放逐渐转变为

封闭;③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④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2)背景:①19世纪末,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加剧;②《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③维新变法的兴起④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⑤清末新政的推动。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略,维护了国家利益②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新兴城镇的崛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④但其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有限,并未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开商埠并不能真正缓解列强的侵略。(3)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③为政府职能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了积极的探索④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7示例一:观点:政府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论证: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清政府开展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中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示例二:

观点: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论证: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过度的干预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示例三:观点:政府对经济应适当干预。论证:结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论证。(论据要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史知识,如果不全面,可适当扣分)28.参考答案:(1)主张

: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主张盐铁官营。(8分)(2)意义: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加速井田制瓦解进程或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促成齐国国力增强,成为春秋首霸。(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