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pdf,共(8)页,368.85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d0af5e709bb0a10b6a953d6f7117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2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赤壁一中命题人:刘晓兰审题人:嘉鱼一中刘建军、董敏考试时间:2022年5月29日07:30—10:0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
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
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
“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
制度、条把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
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
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
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
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
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养成宽厚仁爱的
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
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
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
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
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
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子依然崇尚诗礼
乐,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上。C.《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其创作提供了思想资源。D.“文以化人”思想源自《周易》,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它们都强调了诗文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2.根据材料
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源于孔子对道德人格的重视,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是学习诗礼乐。B.新时代下“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和传统诗教观不尽相同。C.儒家诗教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新
时代弱化了政治教化功能,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D.“悟化”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反复涵泳,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并体悟其真义的过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强调“夫文德,世服也”。B.白居易
强调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C.《文心雕龙》论诗,赞扬“顺美匡恶”的传统。D.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的原因。(4分)5.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部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注:现增至7
2篇),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家戏班陈玉兰(1)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
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2)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3)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4)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5)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
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
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6)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7)一日,一个年轻人
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8)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
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9)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10)
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
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11)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12)寂静中一声
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13)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14)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
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15)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
我有话请教。(16)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选自《小说界》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督军曹锟府门前两支旗杆无人敢攀,“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意
在说明攀旗杆的难度。B.以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和性格复杂矛盾的“圆形人物”的标准来考量,秦班主属于前者,袁班主属后者。从艺术价值上论,后者胜过前者。C.当大敌当前,袁家班深明大义而谦让,选择了抵御外侮,最后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粉墨舞台上的侠肝义胆,融入民族大
义的元素。D.考虑到秦家班“四五十人的饭口”,袁班主出于兄弟戏团的情义,主动放弃进曹府唱戏的机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
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B.描写两位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现场感极强。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D.小说语言颇
具特色,全文整散长短结合,尤其是以长句为主,既舒缓流畅,又不失音韵和美。8.当秦班主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袁班主儿子,“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请根据文本分析秦班主复杂的内心。(4分)9.与《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一样,本文也采用双线结构。请指出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双线结构的表达效果。(6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
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注:除儒学以外的其他学说)。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召见问政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乃诏知
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节选自《宋史·张载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B.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
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C.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D.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
而措诸事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庸》,儒学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
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
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
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D.张载传道授业,化育后人。他在京师讲授《易》经,听者众多。离开官场后继续讲学,教导学生学习时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8分)(1)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2)《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14.张载受到二程的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15-16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①,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②恨,几千般;只应③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④风波恶,别有⑤人间行路难!注: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春,作者自豫章赴临安途中。这时的他在仕途上经历几番挫折,因作此词
抒发感慨。①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②今古,古往今来。③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④未是:还不是。⑤别有:更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上片
首句直接点题写送别,“唱彻”“泪未干”五字,形象生动地道出了无限的伤感。B.词上片第二句,作者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运用反语的修辞,表达了内心的激愤之情。C.词下片中“只应”一词加强了反问语气,富有言外之意,国家分裂、人民苦难更值得关注。D.江头风高浪急
,十分险恶,比人间行路更加艰难,意在表达了对行人的担忧和离别的伤痛。16.本词上片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人用哪种手法表达哪些感情?(6分)(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1)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居他乡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
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回望来时路,6年多的精心筹备,2000多个日夜的顽强奋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___________,从竞赛场馆提前完工,到赛事筹备蹄疾步稳,再到疫情防控有序有效,中国人民___________,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兑现了对世界
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14年前,___________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14年后,新时代中国同样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从2008年的“同一
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___________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战胜疫情?怎样应对变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的“更团结”,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这
不仅是奥运精神之喻,是世界局势之喻,更是深沉的人类命运之喻。与其在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中各驭小舟,不如相聚巨轮,一起向未来,长风破浪!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独步天下义无反顾B.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无与伦比坚持不懈C.同舟共济刻苦努力无与伦比
坚持不懈D.同舟共济刻苦努力独步天下义无反顾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
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B.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C.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
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D.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
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据报道,①。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中有17人,即约77%,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已有研究表明
,微米级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细胞膜、胎盘进入所有的器官,引发炎症,()。②,这一点目前还不清楚。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可能通过被污染的空气、水或食物进入血液。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减少塑料盒、塑料袋等制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塑料垃圾,不随意丢弃。
科研工作者也在致力于一些环保新型材料的开发,③,期待未来社会塑料将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增大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B.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会增大C.无论心血管疾病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就会发
生D.增大的风险是在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方面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①②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
现了资本主义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必修下第五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相结合的人生选择。材料二:精致的利
己主义者是指具有高智商和学识,将一己利益作为自己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投资的一类人。而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对当代知识青年正越来越多的成为这类人而忧心忡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
如何看待“精致的利己”思想?高一年级班会课上就以上材料展开讨论,请以“抱负与使命”为主题,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