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pdf,共(6)页,290.34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ed5785a5016380b74662051d3312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2022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5月联考历史试卷命题学校:通山一中命题人:李逗戴明鋆审题人:嘉鱼一中李帜、郭记平考试时间:2022年5月29日10:30—11:45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极具地域特点,但大量青铜器、玉石器出土后我们看到来自周边的各种文化因素,有长江中游的、长江下
游的、甘青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然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即便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神像和面具仍然可以在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中找到溯源。材料表明()A.四川地区文明先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C.我国文明多元一体D.文明的多样性2.西安大唐芙蓉
园里的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的第四幕“梦萦西域”有这样的场景:在深邃的羌笛声中,在动人的胡琴音下,热情妩媚的胡璇之舞、俏丽敏捷的羯鼓之舞、粗犷奔放的胡腾双刀舞为盛世大唐而展示异域风采。这一幕表演体现()A.唐朝的强盛B.开明的对外政策C.对外交流频繁D.民族的交融3.1915年前后,上海名
画家郑曼陀创作了《女子读〈天演论〉》图,堪称中国广告擦笔画早期的重要代表作。图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的发展B.上海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民
众的救亡图存意识增强D.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4.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尾声论》中指出:“不能不承认封建主义土壤里成长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飞跃是洋务运动所促成的,是洋务运动缩短了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航程。”作者认为洋务运动()A.是近代向
西方学习的一次实践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5.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
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A.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B.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C.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部分革命者并没
有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6.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有一段顺口溜:人民公社通天道,社会主义是金桥,拔掉穷根栽富苗。蓝脸老顽固,单干走绝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缸醋。这段顺口溜反映()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A.农村变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B.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C.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经
济发展推动了所有制变革7.结合图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江、大河流域农业往往很发达B.文明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历史的发展C.古文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D.人类尚未建立起国家机器8.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
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来看,他的做法()A.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B.破坏了早期民主政治的发展C.利
用宗教不利于文明的演进D.保留了区域文明的特色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
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了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对阿拉伯的统一进程最本质的理解是()A.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B.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C.穆罕默德
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半岛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证明了伊斯兰文明的优越性10.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但1
9世纪以后,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最终宣告终结,主要原因是()A.西班牙实力衰落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B.中国闭关锁国且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C.美洲劳动力缺乏影响了商业发展D.自由贸易的兴起与发展造成了冲击11.“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
,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有所恢复。由于人口供给不足,在英国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雇主们不得不支付高工资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当时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英国工人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
饰,也为未来的技术革命提供了备件。”材料反映了()A.黑死病是社会变革产生的主要条件B.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微观层面研究客观历史C.英国通过黑死病实现了弯道超车D.疫病防治是14-16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主题12.“一方面,他们抨击教会,无情嘲讽僧侣,反对禁铟人性的基督教教义,要求以人本
替代神本,提倡理性与信仰相分离;另一方面,他们始终坚信“上帝至上”的思想,并怀着深厚的宗教情结,与教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表现出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材料主要反映了()A.启蒙运动对封建神权的批判B.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文艺复兴的矛盾性与复杂性D.资产阶级无法避免的软弱性13.1
875年宪法的内容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得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总统是法国民主政治的中心,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共和派战胜君主派代表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C.分权与对权力的限制是法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D.大革命时期对于立法
权与行政权的讨论未能体现14.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技术革新或者技术革命,而堪称工业革命的为数并不多,18世纪末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可称第一次;19世纪末发源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革命则是另一次。据此可知,工业革命意味着()A.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B.社会的转型和文明的进步C.科学技术的飞跃式革新D.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的转移15.19世纪前半期,与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一些政治理论家或知识分子,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
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这种意识形态主张()A.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B.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C.恢复工业革命前田园牧歌的生活图景D.传播平等自由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历史试卷第4页(共
6页)16.列宁说过:在国内战争的条件下,在资产阶级强迫我们采用残酷斗争的形式的条件下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验,到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实行强攻,而
是伴以一连串的退却。列宁准备()A.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彻底摧毁旧社会的经济结构C.退回到资本主义社会D.推行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黑奴贸易与英国崛起】(12分)材料一新
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
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材料二16-18世纪输入美洲的黑人数量统计时间输入美洲的黑人数(万人)占非洲输出黑人总数的比例(%
)16世纪32.830.417世纪134.86018世纪60082.4——摘编自【美】西蒙·P·纽曼《一个新的劳工世界》材料三对食品的渴求是英国发展的驱动力。17世纪以来,产自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海域的鳕鱼深受民众喜爱,为此英
国成为纽芬兰捕鱼业的主角,谊岛最终也成为其殖民地。英国商人又靠把大量的腌鳕鱼卖到欧洲各国而发大财,再用这些利润去资助海上探险家和商船海员的航行。1570—1689年间,英国舰船吨位增加了7倍,英国成为欧洲主要海上强国。对于甜味的渴求在英国也势不可当。到1775年,英国
所有进口商品中糖取代亚麻跃居第一,这使其在拉美地区的甘蔗种植因对工人有持续需求,进而又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发展,仅1688年英国的蔗糖岛就需要2万名奴隶。蔗糖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巨大财富,还有成长起来的商业和工业。——据【英】莉齐·克林汉姆《饥饿帝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黑奴贸易的影响。(6分)(2)结合材料分析16-18世纪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6分)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18.【欧洲近代教育】(14分)材料一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
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
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材料二下表所示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两位重要政治家关于教育发展的言论。材料三1870年英国《教育法》规定,5~12岁的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使女子初等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正规教育;女子教
育的功能不再是为了培养贤妻良母,而是为了让女性能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1)概括材料一中教育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2)比较上述材料中16世纪和19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的教育观念产生的影响。(8分)19.【殖民
体系与一战】(14分)材料一1914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觉察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欧洲不仅
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摘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
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政治家言论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男爵复兴民族“必须主要依靠青年人的教育和训练”德皇威廉一世朕谨誓以最大的热枕,特别注意于我国国民公共教育的事务。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然而,殖民地竞争决不只
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
概括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2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研究】(12分)材料: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
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近20年来,学者们从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和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作了相当程度的比较研究。(一)横向的比较研究艾周昌撰文对亚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辛亥
革命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部分,对亚洲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起过一定的鼓舞和推动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积极支持过亚洲各国的革命斗争;辛亥革命对于破坏欧洲在亚洲的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章开沅将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作了比较研究,认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
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二)纵向的比较研究陈锡祺、桑兵对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作了比较研究,认为,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承继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帝
制的巨大成就。黎仁凯则着重分析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的重要区别,认为,孙中山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重视舆论宣传,利用知识分子指挥会党、策反新军是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重要区别。——摘编自张艳华/章慕荣《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对辛亥革命
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方法。请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