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3)页,446.12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9cd94bdbbefa6437734e92297739e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平高教育集团湖南六校春季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4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
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
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答案】A【解析】【详解】距今1万年左右,即人类文明发源时期,近东首先种植小麦、大麦,中美洲人率先种植
玉米、豆子,中国最早培育稻米等,表明世界农耕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材料中农耕起源分布在世界多地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古代亚洲农业“发达”,C项错误;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
错误。2.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第一章人类起源和进化第二章_______________第三章古埃及文明第四章印度河畔的黎明第五章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的篮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C.神秘古玛雅文明D
.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主要包括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缺少西亚文明,故第二章可填更迭频
仍的西亚文明,D项正确;罗马文明晚于希腊,排除A项;波斯帝国晚于西亚文明,排除B项;玛雅文明是独立性较强的美洲文明,发现较晚,排除C项。故选D项。3.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
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A.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B.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C.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D.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帝国的政体形式,排除C项;
军事征服客观上会破坏文明的发展,但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大批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等地,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体。材料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希腊城邦的崛
起B.波斯文明的影响C.马其顿人的扩张D.罗马帝国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希腊化时期(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批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等
地,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体,关键是的因为马其顿人的扩张,C项正确;希腊城邦崛起是在公元前五世纪,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希腊人移居埃及、西亚等地,以国王为
中心的君主专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关键是马其顿人的扩张造成,而不是波斯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与材料希腊化时代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在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
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庄园主自行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劳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在中古西欧社会()A.王权不断强化B.庄园自治特征明显C.等级秩序森严D.教会统治力量削弱【答案】B【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在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中,领主自行解决庄园内部纠纷,同时自行组织生产,要求其农奴和自由农民为其服徭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了封建庄园具有自治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王权的变化,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庄园秩序,而非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教会对庄园治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
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欧洲()A.各国教权不同程度削弱B.自治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至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并结
合所学可知,随着中古西欧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商业趋向专业化,贸易往来增多,社会环境相对自由,教育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学校更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而学习拉丁语的学校相较之下实用性不强,C项正确;材料是对比两类脱离教会控制的新
型学校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各国教权被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治城市的数量多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扶持或具体的政策,无法得出其对教育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7.8世纪,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从中亚细亚运来的
红宝石、青金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的奴。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B.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C.垄断了亚欧间贸易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阿拉伯帝国)。材料表明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东西方物品买卖交换繁荣,由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东西方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而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主要表现在对异域文
化、种族等的态度,排除A项;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亚非欧的货物不代表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通过商品贸易也能获得,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提及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东西方贸易,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垄断了亚欧间贸易,“垄断”一词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8.
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化元年(645年)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大化二年(646年)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
租庸调制。大化五年(649年)“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A.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可知,题干提供了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核心是集地方土地
、财富、军事和政治统治于中央,B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确立古代天皇制,排除A项;日本大化改新建立封建制度后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但是材料核心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项;大化改新主要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当时日本还没有形成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9.大津巴布韦是
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共有三组建筑。下图是其中建于4世纪的石塔,石块中没有使用灰浆。该遗址反映了南部非洲()A.建筑物全
部是石料B.注重借鉴外来建筑经验C.曾经拥有高度文明D.影响了整个非洲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题意可知材料核心信息是对石头城的介绍,说明大津巴布韦历史
悠久,技术水平高超,体现了南部非洲文明的辉煌,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古津巴布韦的对外交往,排除B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南非文明与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的关系,D项排除。故选C项。10.在中美洲的尤卡
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班图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城市建筑精美”、“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玛雅文明一致,A项正确;据所学,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
动园地,与材料中的文明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印加人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其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班图人是非洲的,与材料中的中美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下表可以推测出()时间事件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1441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位
于西非的布朗角,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I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1516-1517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
海东岸A.奥斯曼帝国阻止新航路开辟B.奥斯曼帝国抢夺葡萄牙的殖民地C.葡萄牙向非洲殖民蓄谋已久D.葡萄牙人开始了人类最早的殖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表格中“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1441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位于西非的布朗角,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和“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等信息可推测,葡萄牙
向非洲殖民蓄谋已久,C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但奥斯曼帝国并没有阻止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及“151
6-1517年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并非是与葡萄牙争夺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葡萄牙的殖民是“人类最早”,排除D项。故选C项。1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资金就流
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这一现象()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可知,西班牙对于流入的财富多投向政府债券或传统的土地领域,并未投入商业领域
,这不利于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其社会转型,C项正确;西班牙并未成为世界中心,排除A项;资本并未流向商业领域,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C项。13.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
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而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培根主张建立新哲学。三位学者都主张建立新的规则,这是思考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宗教改革,排除A项;直接开启科学革命时代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近代科学动摇了基督
教信仰社会基础,而材料强调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说:(这个事件)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这个事件是指()A.美国独立B.光荣革命C.议会改革D.价格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
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可知,这个事件使国王的产生依赖于议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事件应该是英国的光荣革命,B项正确;这一事件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明显和美国独立无关,排除A项;议会改革的指向性过于模糊,无法说明其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排除C项;价格革命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这一事件与英国历史的转折
点不符,特点是与“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
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C.分权政治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答案】B【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的美国。根据材料“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国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师;经参议院建议
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条文上看,美国立宪者们将对外决策的权力分别授予了国会与总统,这一安排使得国会和总统任何一方很难独自行使某项对外决策权,两者相互牵制,很多时候需要双方的合作才能有效地使用外交权
,存在理性色彩。但同时这一安排使国会和总统在外交事务的权力分配上存在着一大片不确定的、重叠的,有时甚至是对抗性的“半阴影区”,有时会引起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存在一定的缺陷,B项正确;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并不意
味着脱离现实,排除A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16.近代欧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是通过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采取统一战争,日本
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完成变革。这主要是由于()A.政治变革的时间各异B.君主的实际权力大相径庭C.革命风暴的程度不同D.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俄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据本题材料“俄国是通过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采取统一战争,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完成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实行的是封建制度,所以通过改革的方
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还未完成统一,所以是采取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前,幕府是日本真正的权利中心,所以决定近代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传统和
现实国情不同,D项正确;时间先后不是决定变革方式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君权的大小不能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起决定作用,排除B项;革命风暴的程度发生于决策资本主义道路方式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郑和
航行达·伽马航行哥伦布航行次数与时距7次历时28年2次历时6年4次历时13年船只数目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只最少3只,最多17只第一次4只,第二次20只船只吨位和人数估计1500吨、约27000人100—200吨、约90—1500人5
0—120吨、约150人打通交通线中国至东非海岸绕航非洲至印度欧洲至加勒比海岸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资金来源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材料二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
、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
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非洲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不同点:规模不同:中国规模远远大于西方。目的不同:西
方基本上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中国是为了政治目的。性质不同:西方航海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探险活动,而中国是封建性质的活动。经费来源不同:西方是私人筹资,股份制公司形式,中国是封建国家财政支付。结果不同:西方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把人类带进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后来停滞不前。(2)原因
:玉米的适应性强;非洲一些酋长和国王的推动;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与非洲联系的加强:欧洲殖民扩张的深入及殖民者的推动。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可靠食物来源;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开展。【解析】【小
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不同点:根据材料“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只”“估计1500吨、约27000人”“最少3只,最多17只”“100—200吨、约90—1500人”“第一次4只,第二次20只”“50—120吨、约150
人”,可知规模不同:中国规模远远大于西方;根据材料“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可知经费来源不同:西方是私人筹资,股份制公司形式,中国是封建国家财政支付;根据材料“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可
知性质不同:西方航海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探险活动,而中国是封建性质的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的不同:西方基本上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中国是为了政治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果不同:西方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把人类带进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后来停滞不前。【小问2详解】本题为
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要容易保存得多”,可知玉米的适应性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与非洲联系的加强;根据材料“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
带这些食物”“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可知非洲一些酋长和国王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扩张的深入及殖民者的推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便于携带储存
,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根据材料“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可知,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根据材料“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可知,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开
展。1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单独提出理性主义,但他们把理性贯穿于人文主义的整个内核并置于崇高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用“
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提出幸福就在人间,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摘编自李晓燕《浅议
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的材料二路德提出德国应摆脱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服从本国世俗的政权的新教会。教徒们不要购买“赦罪符”,通过个人的真诚忏悔就可以得到赦罪,在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堂。这些思想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教阶制度,
反映了市民资产阶级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有读《圣经》的权力。他亲自把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文,使普通人都能阅读,以打破教会僧侣们垄断读《圣经》的权力的局面。——摘编自刘士勤等《西方哲学史概要》材料三在启蒙思想家看
来,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光亮”,他们就是要用这种理性之光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不仅如此,“启蒙”还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时代自由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自然
法、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权力制约说、财产自由,思想自由与个人主义等。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摘编自郑晓宇、李顺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的内涵,并写出两个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概括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意义。【答案】(1)内涵:用“人性”来反对神权,歌颂人的价值;肯定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腐败;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
表人物:但丁、米开朗琪罗等。(2)思想: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人的赦罪靠自己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3)意义: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对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
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6世纪欧洲。内涵: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可得出用“人性”来反
对神权,歌颂人的价值和肯定现世生活与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腐败及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文学方面有诗人但丁等;美术方面有米开朗基罗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
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路德提出德国应摆脱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服从本国世俗的政权的新教会”,可知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根据材料“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有读《圣经》的权力”,可知人人有权阅读《圣经》;根据材料“他亲自把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文,使普通人都能阅读,以打破教会僧侣们
垄断读《圣经》的权力的局面”,可知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根据材料“教徒们不要购买‘赦罪符’,通过个人的真诚忏悔就可以得到赦罪,在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堂”,可知人的赦罪靠自己的信仰。【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的欧美。意义:根据材料“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光
亮’,他们就是要用这种理性之光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可得出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根据材料“不仅如此,‘启蒙’还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可得出反对封建
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可得出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
料。区域时间史料欧洲前5一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
”的唐代制度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文明交流与
社会进步”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阐述: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
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至少2个史实说明)综上所述,文明交流的方
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首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文明交流与社会进步”自拟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
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和《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可得出观点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其次,围绕观点进行阐述,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可对材料进行整理,着重论述文明交流史实的影响,如何促进人类进步的,如: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
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
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最后,回扣主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