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1.20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63e283d6b9536b731d773f41a485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师大二附中2025届高二年级化学阶段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23.10.7Ⅰ卷(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A.()()HOHcc+−的溶液B.含H+的溶液C.p
H7的溶液D.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HOHcc+−的溶液,则一定是酸性溶液,故A符合题意;B.酸、碱、盐溶液中都含H+和OH-,含H+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未知,pH7的溶液不一定为酸性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加酚酞显
无色的溶液,说明pH<8.2,但不一定是酸性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G=△H-T
△S<0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G=△H-T△S>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详解】A.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不能只根据焓变,要用熵变和焓变的复合判据,A项错误;B.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不能只根据熵变,要用熵变和焓变的复合判据,B项错误;C.由分析可知,吸热反应也有可能是自发反应,C项错误;D.反应否自发,不只与
反应热有关,还与熵变有关,D项正确;答案选D。3.为测定一定时间内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下列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A.()mZn的变化B.()cH+的变化C.()24cSO−的变化D.()2VH的变化【答案】C是【解析】【详解】A.m(Zn)的变化
越快,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该测量依据可行,A项正确;B.+c(H)变化越快,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该测量依据可行,B项正确;C.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2-4SO不参与该
反应,所以测量2-4c(SO)的变化无法测得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C项错误;D.2V(H)的变化越快,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快,该测量依据可行,D项正确;答案选C。4.对2H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B.C.D.326X
+【答案】B【解析】【详解】A.硫化氢为酸,电离出氢离子会抑制水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B.氯离子为强酸根离子,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B符合题意;C.乙酸根离子为弱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不C符合题意;D.图示为26号元素形成的铁离子,铁
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不符合题意;故选B。5.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A.过程Ⅱ放出能量B.若分解2molH2O
(g),估算出反应吸收482kJ能量C.催化剂能减小水分解反应的焓变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答案】C【解析】【详解】A.过程Ⅱ为形成新化学键过程,因此放出能量,A正确;B.电解2molH2O(g),需要断开4m
olH-O键,共吸收1852kJ能量,同时生成2molH-H键和1molO=O键,共释放1370kJ能量,因此反应吸收482kJ能量,B正确;C.根据盖斯定律,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错误;D.催化剂可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D正确;故选C。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加水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其电离程度增大B.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升温后红棕色加深C.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s)后恢复至常温,溶液的pH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加水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平衡正向移动,醋酸又电离,因此醋酸电离程度增大,能用勒夏特列原
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2NO2N2O4是吸热反应,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红棕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不能
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符合题意;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s)后恢复至常温,氢氧根浓度增大,抑制水的电离,溶液的pH增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7.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
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Cu2+、K+、SCN-、Cl-B.pH=11的NaOH溶液中:CO23−、Na+、NO3−、SO24−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NH4+、SO24−、
HCO3−D.含有NO3−的溶液中:I-、SO23−、SO24−、H+【答案】B【解析】【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B.pH=11的NaOH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OH-,OH-与CO23−、Na+、NO3−、S
O24−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mol•L-1<1.0×10−7mol•L-1,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作用,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
,H+与HCO3−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OH-与NH4+、HCO3−也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在含有NO3−的溶液中:NO3−与I-、H+或NO3−、SO23−、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
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8.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2CO和2SO,实验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废气中2SO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B.装置a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3HCO−的水解程度大于3HCO−的电离程度C.装置a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废气中的2CO和2SOD.装置b中的总反应为223224SOCOHOHCOOHSO−−+++电解【答案】C【解析】【详解】A.2SO是酸性氧化物,废气中2SO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故A正确;B.装置a中溶液的溶质为3
NaHCO,溶液显碱性,说明3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B正确;C.装置a中3NaHCO溶液的作用是吸收2SO气体,2CO与3NaHCO溶液不反应,不能吸收2CO,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一个电极亚硫酸根失电子生成硫酸根,另一个极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酸,装置b中总反应为2
23224SOCOHOHCOOHSO−−+++电解,故D正确;选C。9.常温下,关于100mLpH=2的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c(H+)=1.0×10-2mol·L-1B.溶液中c(H2SO4)=1.0×1
0-2mol·L-1C.加水稀释至1000mL,溶液的pH=3D.加入100mLpH=12的氨水,溶液呈碱性【答案】B【解析】【详解】A.pH=2的硫酸溶液中c(H+)=10-pHmol·L-1=1.0×10-2
mol·L-1,A正确;B.一个H2SO4分子中有两个H+,c(H2SO4)=c(H+)/2=0.5×10-2mol·L-1,B错误;C.加水稀释至1000mL,c(H+)==211.010mol?L100mL1000mL−−=1.0×10-3mol·L-1,溶液的pH=
3,C正确;D.加入100mLpH=12的氨水c(OH-)=1.0×10-2mol·L-1,氨水是弱碱不完全电离,氨水的浓度远大于OH-的浓度,因此反应结束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D正确;故答案选B。10.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23NaCO和3NaHCO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A.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B.加入试剂体积相同时,②所得沉淀质量等于③所得沉淀质量C.b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D.从起始到a点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323Ca2OH2HCOC
aCO2HOO=C+−−−++++【答案】D【解析】【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发生2+2-33Ca+CO=CaCO,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可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故A正确;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浓度相同,加入试剂体
积相同时,二者物质的量相同,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C.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抑制水的电离,则b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C正确;D.从起始到a点,氢氧化钙过量,碳酸氢钠
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发生2+--332Ca+OH+HCO=CaCO+HO,故D错误。故选D。Ⅱ卷(共50分)11.水溶液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研究水溶液的性质及反应
有重要意义。室温下,相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酸2HNO3CHCOOHHClO23HCO电离平衡常数aK45.610−51.810−84.010−17a4.510K−=211a4.710K−=回答下列问题。(1)2HNO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pH相同的2HNO溶液和3CHCOOH溶液,溶液的浓度()2HNOc______()3CHCOOHc(填“<”“=”或“>”)。(3)室温下,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2HNO溶液。①溶液中的()2NOn−______(填“增大
”“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②2NaNO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③当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中的()()2NONacc−+=,此时溶液中的pH______7(填“<”“=”或“>”),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4)84消毒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份是NaCl和NaClO。资料:HClO的氧化性和杀菌消毒效果强于ClO−。①待消杀物品喷洒上84消毒液后,露置于空气中10~30分钟可增强消毒效果,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请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消毒效果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②为了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通常要在制备过程中使NaOH过量,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2HNO=H+NO−(2)
>(3)①.增大②.碱性③.--222HO+NOHNO+OH④.=⑤.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存在()()()()-+2NO+OHNa+Hcccc−+=,当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中的()()2NONacc−+=,此时
溶液中()()-+OHHcc=(4)①.--223ClO+CO+HO=HClO+HCO②.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大于碳酸氢根离子,NaClO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次氯酸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次氯酸③.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存在水解--2ClO+HOHClO+OH,
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使得消毒液失效,过量氢氧化钠可以抑制其水解【解析】【小问1详解】2HNO是一元弱酸,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22HNO=H+NO−;【小问2详解】由K值可知,亚硝酸酸性更弱,则pH相同的2HNO溶液和3CHCOOH溶
液,亚硝酸浓度更大,溶液的浓度()2HNOc>()3CHCOOHc;【小问3详解】①加入氢氧化钠,+22HNO=H+NO−平衡正向移动,使得溶液中的()2NOn−增大。②2NaNO为强碱弱酸盐,亚硝酸根离子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222HO+NOHNO+OH。③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存在
()()()()-+2NO+OHNa+Hcccc−+=,当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中的()()2NONacc−+=,此时溶液中()()-+OHHcc=,溶液显中性,pH=7;【小问4详解】①由于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大于碳酸氢根离子,NaClO
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次氯酸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为-2-23ClO+CO+HO=HClO+HCO,使得溶液消毒效果增强;②次氯酸钠强碱弱酸盐,存在水解--2ClOHOHClO++OH,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使得消毒液失效,过量氢
氧化钠可以抑制其水解,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12.通过化学的方法实现2CO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理想的2CO减排途径。Ⅰ.利用2CO制备CO: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22COgHgCOgHOg++(1)下列事实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__(填字母序号)A.体系内()()2CO:HO1:1nn=B.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C.体系内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体系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Ⅱ.利用2CO制备甲醇(3CHOH)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2CO和2H。涉及反应如下:为的主反应:()()(
)()2232COg3HgCHOHgHOg++Δ90.4H=−kJ⋅mol1−副反应:()()()()222COgHgCOgHOg++Δ40.5H=+kJ⋅mol1−已知:3CHOH产率()()32CHOH100%COnn=出点
初始(2)一段时间后,测得体系中()()()23CO:CHOH:COa:b:cnnn=。3CHOH产率=______(用代数式表示)。(3)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的2CO转化率和3CHOH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3CHOH/COn
n如图1所示。图1图2图1中,随着温度的升高,2CO转化率升高,()()3CHOH/COnn的值下降。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压强下,平衡
时2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①压强1p______(填“大于”或“小于”)2p。②图2中温度高于1T时,两条曲线重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③下列条件中,3CHOH平衡产率最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220℃5MPaB.220℃1MPaC.300℃
1MPa【答案】(1)CD(2)b100%abc++(3)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副反应正向进行,主反应逆向进行,故2CO转化率升高,3CHOH产率下降。(4)①.12PP②.副反应()()()(
)222COgHgCOgHOg++是气体体积不变化的吸热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副反应为放热反应,T1温度后,体系中主要发生副反应,则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③.A【解析】【分析】通过2CO资源化利用,考察平衡状态的判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产
率的计算等,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相关内容进行解题。【小问1详解】A.体系内()()2nCO:nHO1: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这与起始投入量有关,A错误;B.由于方程左右两端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C.体系内各物质浓度不
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反应平衡,C正确;D.体系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体系内个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反应平衡,D正确;故选CD;【小问2详解】根据主反应:()()()()2232COg3HgCHOHgHOg++,副反应:C(()()()()222OgHgCOgHOg++,
体系中()()()23nCO:nCHOH:nCOa:b:c=,则起始的()2nCOabc,=++332t3n(CHOH)bCHOH100%100%n(CO)abc==++生或产率始。【小问3详解】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副反应正向进行,主反应逆向进行,故(2CO转化率升高
,3CHOH产率下降;【小问4详解】①主反应:()()()()2232COg3HgCHOHgHO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或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图中压强1P时CO2的平衡转化率或CH
3OH的平衡产率大于p2时CO2平衡转化率或CH3OH的平衡产率,所以12PP;②副反应()()()()222COgHgCOgHOg++是气体体积不变化的吸热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副反应为放热反应,T
1温度后,体系中主要发生副反应,则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③主反应:()()()()2232COg3HgCHOHgHO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或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低温时发生主反应,平衡产率最大的是220℃
5MPa,故选A。13.某小组实验验证反应23FeAgAgFe+++++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1)实验验证实验Ⅰ:将0.0100mol/L24AgSO溶液与0.0400mol/L4FeSO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实验Ⅱ:
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mol/L()243FeSO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①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_____。②Ⅱ中溶液选用()243FeSO,不选用()33FeN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
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2)测定平衡常数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mL上层清液,用1cmol/L的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1vm
L。资料:AgSCN=AgSCN+−+(白色)1210K=32FeSCN=FeSCN+−++(红色)2.310K=①滴定过程中3F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②测得平衡常数K=______。(3)思考问题①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Agc+,会使所测K值______(填
“偏大”、“无影响”、“偏小”)。②不用实验Ⅱ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②.防止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Fe2+干扰实验结果③.a:铂/石墨电极,b:4
FeSO或()243FeSO或二者混合溶液,c:AgNO3溶液;操作和现象:闭合开关K,Ag电极上固体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溶液,与之前的现象相同;或者闭合开关K,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
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溶液,Ag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2)①.指示剂作用②.1111110.01-0.01+cvvcvcvvv(3)①.偏小②.Ag完全反应,无法判
断体系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解析】【分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中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滴定实验的步骤是: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
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进行计算;【小问1详解】①由于Ag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3322Ag+2HNO()=AgNO+NO+HO浓,故当观察到的现象为灰黑色固体溶解,产
生红棕色气体,即可证实灰黑色固体是Ag,故答案为: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②由于()33FeNO溶液电离出硝酸根离子与溶液中的H+结合成由强氧化性的HNO3,能氧化Fe2+,而干扰实验,故实验Ⅱ使用的是()243FeSO溶液,而不是()33Fe
NO溶液,故答案为:防止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Fe2+干扰实验结果;③由装置图可知,利用原电池原理来证明反应2++3+Fe+AgAg+Fe为可逆反应,两电极反应为:2+-3+Fe-e=Fe、+-Ag+e=Ag,故另一个电极必
须是与3+Fe不反应的材料,可用石墨或者铂电极,左侧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必须含有3+Fe或者Fe2+,采用FeSO4或()243FeSO或二者混合溶液,右侧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必须含有Ag+,故用AgNO3溶液,组装好仪器后,加入电解质溶液,闭合开关K,装置产生电流,电流从哪边流入,指针则向哪个方向偏转,
根据b中所加试剂的不同,电流方向可能不同,因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Ag电极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与之前的现象相同,表明平
衡发生了移动;另一种现象为: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溶液,Ag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表明平衡发生了移动,故答案为:a:铂/石墨电极,b:4FeSO或()243FeSO
或二者混合溶液,c:AgNO3溶液;操作和现象:闭合开关K,Ag电极上固体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溶液,与之前的现象相同;或者闭合开关K,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
中加入滴加较浓的()243FeSO溶液,Ag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小问2详解】①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2FeSCN+,因Ag+与SCN−反应相较于Fe3+与SCN−反应更加容易及彻底,当溶液变为稳定浅红色,说明溶液中Ag+恰好完
全滴定,且溶液中Fe3+浓度不变,说明上述反应答案平衡,故溶液中Fe3+的作用是滴定反应的指示剂,故答案为:指示剂。②取Ⅰ中所得上清液vmL,用1cmol/L的KSCN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稳定浅红色时,消耗1vmL,已知:AgSCN=AgSCN+−+12
10K=,说明反应几乎进行完全,故有Ⅰ中上层清液中Ag+的浓度为()1+1Agmol/L=cvvc,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如下:()()()12++131111111111+FeAgFe+Ag+0.020.01
0mol/L0.01-0.01-0.01-mol/Lmol/L0.01+0.01-cvcvcvvvvcvcvcvvvv起始转化平衡故反应的平衡常数1111110.01-0.01+=cvvKcvcvvv。【小问3详
解】的①若取实验Ⅰ所得浊液测定Ag+浓度,则浊液中还有Ag,因存在平衡23FeAgAgFe+++++,且随着反应AgSCN=AgSCN+−+,使得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则测得平衡体系中的c(Ag+)偏大,即11cvv偏大,故所得到的K偏小;②由于实验Ⅱ中Ag完全溶解,故无法判断体系是
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因而不用实验Ⅱ所得溶液进行测定并计算K,故答案为:Ag完全反应,无法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