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6)页,461.2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ffa781d431b8b888460b4a12d8d0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8月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秋季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第l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D.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龄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
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评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宋朝的“商业革命”是指出现了A.地域性“商帮”B.统一货币“
半两钱”C.纸币“交子”D.“工官”和“匠户”4.康熙元年(1662年)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再迁徙50里,且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集
团之后始解除。康熙实行海禁旨在A.防范西方殖民侵略B.收复台湾捍卫国家主权C.整肃民心巩固海防D.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5.1846年,包世臣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外国资本主义深入到内地B.民族工业抢占当地市场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社会稳定D.传统经济落后时代潮流6.1860年前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农户越来越多地从市场上购
买自己需要的日用品。该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受到很大冲击B.主动对外国打开国门C.民族工业出现发展高潮D.家庭手工业完全解体7.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1阶段产生主要由传统手工业转化而来B.第2阶段初步发展得益于洋务运动
的诱导C.第3阶段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国民革命的兴起D.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总体趋势是曲折发展8.1937年,据国民政府实业部的工厂登记,当时全国符合工厂法的规定标准,即拥有动力或工人30人以上的厂矿,共有3935
家,其中分布于长江下游苏、浙、沪三省市的,就有2336家,占总数的56%。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的不平衡B.战争导致北方经济萧条C.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9.1952年7月《人民口报》发表“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其中写道:“我们的工厂
两年多来己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烟囱不但全部冒烟,新的烟囱也不断树立起来了”。这折射出当时A.国民经济逐渐恢复B.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C.三大改造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0.1959年夏,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主持1958年统计数字的核实工作,
国家统计局于同年8月13日将核实结果报告给国家计委。其中,粮食总产量由公报数的7500亿斤下降为5000亿斤,棉花总产量由公报的6638万担下降为4200万担,其他农产品产量也都经核实后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已觉察到“左”倾错误B.尝试调整农
业结构C.准备提出“八字方针”D.质疑计划经济体制11.下图是我国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个时期是A.“一五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
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改革A.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C.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3.1984年,邓小平说: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他是不行的。“在此,邓小平强凋A.中国农村发展方针的务实性B.构建城乡关系的必
要性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4.“1980年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从云南等地调进铜,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
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据材料可知当时A.企业间激烈竞争隔绝两厂之间联系B.计划经济必然导致资源浪费C.企业的自主权亟需得到扩大D.市场经济有利于企业间资源的调配15.1981年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突然出现一份
《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一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这反映A.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经济体制确立C.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D.国企改革逐步深入16.1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此前的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割据收入多少分段征收。这一举措A.凸显了全国人大的经济管理职能B.旨在全面落实按劳分配原则C.适应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17.20世
纪50年代,苏联式的“布拉吉”连衣裙在中国女性中成为时尚代表;到60年代文革初明,男性化的土绿色军服和带“八一”字样的铜头腰带受到女青年们的追捧,“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装扮风靡一时。这从根本上反映出A.女性积极
投身国防建设B.服饰时尚受政治形势影响C.国家发展推动男女平等D.服装实用性愈发受到重视18.据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运进欧洲的黄金约为250万公斤,白银约为9000万至1亿公斤,约合25.84亿两,或36.18亿元,其中16世纪欧洲金银数量约增长10倍。从社会
转型这一视角来看,这一现象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诱因B.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C.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19.观察下图。图中的“M”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人口迁移C.“三角贸易”D.物种交换20.工业
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条件。某同学在整理这一节课笔记时,做了以下整理归纳,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海外殖民——资金和海外市场B.圈地运动——机器与技术条件C.手工工场的发展——劳动力和国内市场D.资产阶
级代议制确立——政治和经济保障21.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整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品过剩,保证减少农产农民利益。罗斯福政府采取这一才行施
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劳工之间的矛盾B.解决失业问题C.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D..保护生态环境22.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
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奉行重商主义原则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23.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政府将国家无力经营的某些矿企业租
给外国资本家、并据合同提取利润,合同期满后由国家收回企业。这一做法A.在苏俄企业内普遍存在B.符合苏联国情得以长期执行C.阻碍了苏联工业化进程D.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24.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
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分析题25.唐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首都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
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纸币的发达,正是北宋金融事业发达的标志。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很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
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
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10分)。(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
主要因素(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时。材料一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1688年之前的英国是欧洲二流国家,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以全断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法国的霸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
历史逻辑》材料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19世纪中期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贸易活动中,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列宁明确地指出过这个特点,他写道:“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近代
前期英国崛起的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据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