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期末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doc,共(12)页,440.45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2c68508dfa7ab70c8977eac68252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统一B.扩大了国内市场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摆脱了殖民
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国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这为资
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故C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和国家统一无关,故排除A。俄国农奴的购买力低,解放农奴,可以扩大国内市场,但这不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最主要意义。故排除B。俄国并未沦为殖民地,故排除D。故选C。2.1861年,
美国颁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经就此比喻道:“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指的是()A.实现国家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争霸世界D.发动美西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实现国家独立,故排除A。据“1861年”“林肯”“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等可知,1861-1865年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
出杜鲁门主义,企图称霸世界,故排除C。美西战争是1898年,故排除D。故选B。3.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相同作用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废除了封建专制C.维护了国家统一D.摆脱了殖民压迫【答案】A【解析】18
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明
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2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故选A。4.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大力发展工商业C.改革教育制度,采用新式教育D.穿西服,吃西餐,生活习俗西方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运动,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大力发展工商业,故B正确。故选B。5.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下列人物与其贡献搭配正确的是()A.瓦特——飞机B.卡尔•本茨——进化论C.牛顿—
—运动三大定律D.史蒂芬孙——汽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故A说法错误;卡尔•本茨研制成功了汽车,达尔文提出进
化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火车,BD说法错误。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成为工业革命的科学理论依据,C说法正确,故选C。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
4.897.1A.殖民战争B.工业化及城市化C.资产阶级革命D.圈地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表格信息分析可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就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工厂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
到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A项中海外殖民活动从16世纪就开始了,不是农业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C项资产阶级革命在1640年爆发,也可排除。D项圈地运动与题中时间也不相符,故B正确。A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故选B
。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3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的成就是()A.发明火车B.提出进化论的观点C.创建微积分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可知,材料中牛顿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燃”,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A.
英德竞争激烈B.列强竞相争达殖民地C.萨拉热窝事件D.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答案】C【解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C。9.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1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新经济政策B.俄国十月革命C.斯大林模式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俄历10月24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
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故B正确。故选B。10.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的真正目的是()A.重建和平B.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C.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D.处理战败国,消除战争隐患【答案】B【解析】本
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
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11.苏联的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4多个,成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
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苏联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重工业发展。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采取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因此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
业强国。当然,这是缺乏效率的,且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故B正确。故选B。12.“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体制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以判断,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被称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突出
特点是高度集中。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故选D。1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A.建立法西斯专政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C.实行冷战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法西斯专政主要是德、意、日建立的,其特点是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冷战政策是美苏对峙的产物。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罗斯福新政”判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符合题意。故选B。1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美国于12月8日对日
本宣言,由此()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苏德战争全面爆发C.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不宣而战,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5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故C正确。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ABD。故选C。15.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
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上述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二战爆发的原因B.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D.二战的巨
大影响【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
‘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可知,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扩张,英国、美国和苏联都表达了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愿望,后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因而材
料最适合用来探究二战胜利的原因。故B正确。故选B。16.把“和平路漫漫”“联合国”“经济全球化”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动荡与变革B.走向战争C.两极下的竞争D.和平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发展的主题。当今世界,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其道路却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全世界各国应该在联合国的框架下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应该是和平和发展。故选D。17.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
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A.三国同盟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C.欧洲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6【解析】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
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欧洲联盟。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
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故选C。18.“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
”“世界新秩序”指的是()A.区域性组织活跃B.两极格局解体C.多极化趋势加强D.霸权主义盛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很
多的权力中心,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故C正确。故选C。19.1945年10月24日,一个以“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为首要宗旨的国际机构在美国纽约正式成立。该国际机构是()A.
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盟D.“金砖国家”【答案】B【解析】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1945年,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故B正确。欧盟是1993年
成立的欧洲政治经济联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
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B。20.1820——1870年世界人均产值增长40%,1870——1943年世界人均增长速度比
前期加快1倍,1950年——1973年世界财富增长是上一时期的3倍,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特征主要得益于()A.殖民扩张的加速B.科技革命的推动C.人口的膨胀D.国际局势的稳定【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故B正确。故选B。7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政治上,苏、英、美三国政府首脑保持密切联系,在战局发展的
关键时刻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就战略、策略及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问题进行磋商,达成协议。”小历认为出现材料中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三国协约的建立,成员国协同作战。小历
的看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答案】不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协同作战。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而非材料中的苏、英、美三国。【解析】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
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
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争夺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寻找自己的盟友,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以德国为首;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22.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
富强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推动了近代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二百年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
们的发明……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远远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德国。——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
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8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
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请写出这场“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在19世纪末交通运输业的新发明。(2分)(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6分)(4)结合
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意义。(4分)【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2)飞机.(3)英国全球地位的削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不平衡性;国家主义
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答出三点即可)(4)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和平变革”是指工业革命.这场“变革”使人类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的发明,其它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以后,瓦
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2)据材料二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3)据
材料三“…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
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全球地位的削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不平衡性;国家主义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
益尖锐.(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据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9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3.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
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18分)材料一:(1)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述两位领导人的领导下,为解决国内危机,两个国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给这两个国家带来了哪些共同影响?(6分)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
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2)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怎样的政策,为哈默在苏俄投资经商提供了有利条
件?该政策有何突出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
,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2分)材料四: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大国崛起》(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
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什么?如何认识这种体制?(4分)【答案】10(1)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
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西方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完成工业化,成为欧洲工业强国。(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53年开始,美国和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对日本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了胜利。1868年,推翻幕府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对外贸易增加了一倍。但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
百分之四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
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农奴获得的份地,按当时市价,总值约为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是不少于20亿卢布。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本。所以答案是: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上的
重要转折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
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量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到1927年,国际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所以答案是: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经济危机、苏联的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和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
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在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所以答案是:西方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完成工业化,成
为欧洲工业强国。(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11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规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作“斯大林模
式”。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所以答案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4.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
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囯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层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摘自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
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19世纪中期则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想,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的第三
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摘自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1)材料一中的“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640年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在“1789年革命”中,法国颁布了哪部纲领性文件?(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西方
世界(欧洲)的崛起”主要原因有哪些?19世纪末,美国提出什么政策,主张利益均沾,与西方国家共同掠夺中国?(6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欧洲的哪一组织成为“群雄竞起的时代”中的一员?(4分)【答案】(1)封建专
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光荣革命”;《人权宣言》。(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获得了广阔的
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门户开放。(3)马歇尔计划;欧盟。【解析】(1)据所学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国王詹姆
士二世的封建专制,另立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担任国王。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不久,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维护资产阶级
的利益。12(2)据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19世纪中期则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
文化和理想,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主要原因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资
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获得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与西方国家共同掠夺中国。(3)据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19世纪中期则急
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想,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加强
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在“群雄竞起的时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欧洲的欧盟成为群雄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