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3月)月考生物试卷答案和解析.pdf,共(5)页,475.4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69911b021c796e6e07b161bc4097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第1页,共5页衡阳市八中2021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12345678910ACBCACDDAA111213141516DBADACDCDB17.(1)不能XF1雌性全为直刚毛,F1雄性全为焦刚毛,该性状与性别有关(2)DdXEYDXE:DXe:dXE:dXe=1:1:
1:1(3)黑檀体焦刚毛(或黑檀体直刚毛)18.(1)抑制(2)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无影响(无调节作用)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含量的恢复(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有调节作用)(3)对照组应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VMN区神经元不照光对照组血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血糖含量升高(4)脑中
VMN区神经元兴奋19.(1)温度(2)物种组成(3)上升增多树线海拔高度上升,乔木增多,群落空间结构更加复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增多)(4)植被厚度越大,种子落于此地越难以萌发,树线上升幅度越小;反之
,上升幅度就大20.(1)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失活变性(2)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3)基因选择性表达避免了免疫排斥问题(4)解决不
育问题21.(1)灭菌无菌水3.8×105(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培养(3)纤维素活性和数量答案第2页,共5页1.A【分析】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
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A正确;B、蓝细菌(原核生物)与眼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无核膜,B错误;C、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D、原核细胞的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染色体,有环状DNA分子,D错误
。2.C【分析】A、由题意可知,该脑啡肽是人工合成的蛋白质,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首部有一个氨基,尾部有一个羧基,B错误;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分析图可知,该化合物中共有4种R基,即参与该
脑啡肽组成的基本单位有4种,C正确;D、分析图可知,该化合物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是五肽化合物,有5-1=4个肽键,D错误。3.B【分析】A、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B、在细胞需要营养和能量时,细胞内自噬水平会提
高,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及蛋白质,促进机体稳定性的恢复,B正确;C、细胞自噬可以降解进入细胞的外来物质,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的作用。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小泡可以包裹感染细胞的微生物和毒素,将它们送入溶酶体进行降解,故细胞自噬也可以清除感染细胞的微生物和毒素,C错误;D、剧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过度降
解细胞内的蛋白或细胞器,从而导致细胞凋亡,D错误。4.C【分析】A、对于大豆种群而言,除草剂使用相当于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B、从S1自交所得后代比例均为2:1:1推测,目的基因插入同一条同源染色体上,A与b连锁,a与B连锁。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型为AaBb。抗虫不抗除草剂
基因型为AAbb,不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型为aaBB,若给S1后代T1喷施除草剂,存活的抗虫抗除草剂植株(AaBb):不抗虫抗除草剂植株(aaBB)=2:1,抗虫抗除草剂植株自交,后代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比例为211346
=,不抗虫抗除草剂植株自交后代中均为不抗虫抗除草剂植株,占13,因此后代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比例为111632+=,B正确;C、若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并正常表达,则S2自交后代会出现不抗虫不抗除草剂的个体,实际上并未出现这样的后代,C错误;D、从S3
自交后代比例为9:3:3:1推测,目的基因插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上S3基因型为AaBb,S3的T1中抗虫抗除草剂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自由交配所得T2中抗除草剂个体占6481,D正确。5.A【分析】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B、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但形态不同,B错误;C、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需
要选取不同的材料代表组成DNA的1种磷酸、1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A、T、G、C),C错误;D、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中的两种彩球颜色、大小和数量应该相同,因为它们代表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错误。6.C【分析】A、①~⑨过程为静息电位逐渐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逐
渐变为静息电位,所以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由⑨向①传导,A错误;B、①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对K+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B错误;C、测③处膜电位时,电表的电极一个在细胞膜内,一个在膜外,C正确;D、此时④处正在形成动
作电位,Na+大量内流,D错误。答案第3页,共5页7.D【分析】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中不同鱼类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池塘中上、中、下层的垂直结构,A正确;B、结合图表可知,青鱼和草鱼食物资源相同,生态位接近,同时饲
养会导致种间竞争过于激烈,能量损耗增多,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混养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青鱼和草鱼同时饲养,B正确;C、废弃的池塘内仍然会保留了土壤条件和多种生物,在此基础上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夏季该池塘中四种鱼种群的集
合不属于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D错误。8.D【分析】A、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图中的丁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网,A错误;B、图中①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
⑤中碳元素以有机食物的形式进行,B错误;C、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错误;D、A是兔摄入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表示兔的同化量,一部分A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正确。9.A【分析】A、叶绿
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黄化叶片中缺少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会大幅度减少,A正确;B、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由于植物对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C错误;D、二氧化硅有利
于研磨充分,若未加入碳酸钙,则导致提取时光合色素被破坏,而未加入二氧化硅,不会导致提取时光合色素被破坏,D错误;10.A【分析】A、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使用了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使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A错误;B、孟德尔获得遗传规律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均运用了假说—演
绎法,B正确;C、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构建的DNA双螺旋塑料模型和用橡皮泥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模型均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D、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标记的是亮氨酸中的H,T₂噬
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标记的是P和S,D正确。11.D【分析】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为拮抗关系,A正确;B、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分泌GLP-1的肠细胞(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
确;C、胰岛素是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若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被靶细胞识别,从而导致细胞摄取血糖减缓,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若该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对肠细胞分泌GLP-1的抑制作用减弱,GLP-1分泌量增
加,GLP-1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即该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则胰岛素分泌增多,故组织细胞内糖的氧化分解将会加快,D错误。12.B【分析】A、人食用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细胞内液总量减少,A正确;
B、由于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pH平衡,所以即使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也不会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B错误;C、内环境Ca2+过多引起的肌无力,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13.AD【分析】A、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该过程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答案第4页,共5页B、胰高血糖素是通过下丘脑直接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机
制,B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即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C正确;D、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等激素都有,D错误。14.ACD【分析】A、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又
能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A正确;B、大麦种子萌发时,GA从胚移动到糊粉层,诱导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合成,蛋白酶促进β淀粉酶的活化,B错误;C、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一起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运至胚满足代谢需要,C正确;D。萌动的胚中赤霉素的合成、分泌增加与幼苗发育过程
中旺盛的营养需求相适应,D正确。15.CD【分析】A、由图可知,只有杂种细胞能在含放线菌素D的MS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得到杂种植物,A正确;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比如:配子的基因型与体细
胞的基因型不同,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基因型可能不相同,B正确;C、②是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原生质体放入无菌水中可能会吸水涨破,C错误;D、通过③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
工种子,D错误。16.B【分析】A、图中过程1是通过注射抗原或抗原蛋白来获得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B、过程2是促进细胞融合的过程,其中电融合技术是用低压电流击穿细胞膜促使细胞融合,B错误;C、c细胞为杂交瘤细胞,有三种,分别是骨髓瘤细胞-骨
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其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有两个染色体组,融合后的细胞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e细胞是杂交瘤细胞,C正确;D、过程3是专一抗体检测及克隆培养筛选后获得阳性细胞,该过程需要多次进行,D正确。17.(1)不能XF1雌性全为直刚毛,F1雄性全为
焦刚毛,该性状与性别有关(2)DdXEYDXE:DXe:dXE:dXe=1:1:1:1(3)黑檀体焦刚毛(或黑檀体直刚毛)【分析】(1)根据实验一中F1雌性全为直刚毛,F1雄性全为焦刚毛,可判定直刚毛与焦刚毛这一对相对性状与
性别有关,等位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刚毛为显性性状,由E基因控制,并可推知甲、乙的相关基因型分别为XEY、XeXe;F1雌性、雄性中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均为1:1,可知控制灰体与黑檀体的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无法得知其显隐性,故仅根据实验一,不
能判断实验一F1灰体直刚毛雌蝇的基因型。(2)实验二:F1中灰体:黑檀体=3:1,可知灰体为显性性状,由D基因控制,黑檀体由d基因控制,即甲、丙的相关基因型均为Dd;F1雌性均为直刚毛,而F1雄性个体中直刚毛:焦刚毛=1:1,可知丙的相关基因型为XEXe。再结合(
1)的详解可知,甲的基因型为DdXEY,乙的基因型为ddXeXe、丙的基因型为DdXEXe。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丙(DdXEXe)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DXE:DXe:dXE:dXe=1:1:1:1。(3)灰体
直刚毛雌蝇的大致基因型为D_XEX-,若要鉴定其基因型,可让其与基因型为ddXeY(黑檀体焦刚毛)或ddXEY(黑檀体直刚毛)的雄蝇杂交。以其与黑檀体焦刚毛ddXeY的雄蝇杂交(测交)为例说明,若后代出现黑
檀体焦刚毛雌蝇,则灰体直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若后代雌雄均为黑檀体直刚毛或灰体直刚毛,则灰体直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若后代雌雄均为灰体直刚毛,则灰体直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若后代雌雄均为灰体,且雌雄性中直刚毛:焦刚毛=1:1,则灰体直
刚毛雌蝇的基因型为DDXEXe。18.(1)抑制(2)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无影响(无调节作用)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含量的恢复(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有调节作用)(3)对照组应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VMN区
神经元不照光对照组血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血糖含量升高(4)脑中VMN区神经元兴奋【分析】(1)由于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特定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会被光激活,进而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使氯离子流入细胞内,
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因此会抑制兴奋产生,故当向VMN区神经元照光后,VMN区神经元不兴奋,即被抑制。(2)由图1可知,与不照光组相比,照光条件下,血糖浓度始终低于不照光条件下,说明VMN区神经元参与答案第5页,共5页低血糖条件下血糖含量的恢复;而图2在正常血糖含量下,
照光组和不照光组血糖含量基本相同,说明在血糖浓度正常时,VMN区神经元不参与血糖调节。(3)①该实验是验证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这一推测,因此自变量为VMN区神经元是否兴奋
,即是否用适宜的光照射VMN区,故实验方案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的小鼠和对VMN区照光设置错误;对照组应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VMN区神经元不照光,实验组为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适宜的光照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②改正实验方案后,若两组鼠初始血糖含量相同;一段时间后
,与初始血糖含量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显著升高,则支持“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这一推测。(4)根据(3)分析可知,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因此可推测低血糖条件下,正常小鼠脑中VMN区神经元兴奋,通过相关调节,
最终血糖含量恢复,从而保障细胞的能量供应。19.(1)温度(2)物种组成(3)上升增多树线海拔高度上升,乔木增多,群落空间结构更加复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增多)(4)植被厚度越大,种子落于此地越难以萌发,树线上升幅度越小;反之,上升幅度就大【分析
】(1)树线上和树线下为不同的地段,这两个地方的植物群落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树线上和树线下的海拔不同,因此影响两个地方的植物群落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2)区分不同群落的特征是物种的组成。(3)全球变暖可使树线上植被厚度增加,使树线海拔高度上升;
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线海拔高度上升,乔木增多,群落空间结构更加复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增多)输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增加。20.(1)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失活变
性(2)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3)基因选择性表达避免了免疫排斥问题(4)解决不育问题【分析】(1)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胃
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胃蛋白酶就会失去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环境pH也为7.2-8.4,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也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蛋白酶适宜用于细胞培养。(2)
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3)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若iPS细胞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的诱导,再将其分化出的细胞移入患者体内,由于自体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故可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4)如果
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可以用该技术解决不育问题。21.(1)灭菌无菌水3.8×105(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培养(3)纤维素活性和数量【分析】(1)本实验为“对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故取样用到的纸袋应在使用前经过灭菌处理。将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稀释10倍)。取1mL上清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稀释100倍),按照上述操
作稀释到103倍。取0.1mL菌液接种到4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25、33、39、42个,应取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求取菌落的平均值=(33+39+42)/3=38个,根据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
,其中V为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为稀释倍数,C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故1g土壤中活菌数量=(38/0.1)×103=3.8×105个。(2)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相同
的实验条件下培养,若培养基中没有菌落出现,即可证明培养基及培养皿的灭菌是合格的。(3)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以纤维素为碳源,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则不能以纤维素为碳源。为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刚果红能够与纤维素形成红色
复合物,而不能与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降解圈),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活性和数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