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40.7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1091d6c05fd09b30342271ced29d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基础题(本题共8小题,16分)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B.枉用相存存:问候C.对酒当歌当
:应当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C.当:对着。句意: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故选C。2.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气质,情致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树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B.正确
。句意: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安守本分归居园田。C.正确。句意: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乡里的炊烟缓缓地飘荡。D.错误,荫:遮蔽。句意: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堂前。故选D。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B.水澹澹..兮
生烟(水波荡漾的样子)C.虎鼓瑟兮鸾回.车(使……回转)D.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B.正确。句意: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C.正确。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
鸾鸟驾着车D.错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句意: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B.复得返自然..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明明,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B项,自然,古义: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当然。C项,忧思:忧
虑的心绪。古今意义相同。D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故选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澈)D.恍.惊起而长嗟(猛然惊醒的样子)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我想依据越人的传说去梦游吴越之地。B.须:等待。句意: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等到要走的时候就
骑上它去探访名山。C.正确。句意: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清澈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叫声在其间回荡。D.正确。句意: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故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与“或.
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或”字含义不同。B.“渚清沙白鸟飞回.”与“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两句中的“回”字含义相同。C.古人按照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D.徐志摩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
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或”,都是“有时”。句意: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B.错误。“回”,回旋/调转。句意:水中的小洲一
片凄清,沙滩上空无所有,只有鸟儿在飞来飞去。/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D.错误。是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故选C。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蜘蛛”与落日、巨石、雄鹰等形成强烈反差
,它的出现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B.《致云雀》将云雀先后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和玫瑰,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诗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C.《百合花》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以小见大,意味深长。D.《哦,香雪》中凤娇勇敢、泼辣,她对物质充满渴望,她的追求和香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反衬”错误,凤娇是香雪
的好朋友,和香雪一样热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是台儿沟众多活泼开朗向往美好生活的女孩子中的一个,只是和香雪的性格和追求不一样。她正面衬托了香雪的形象,二者不是一正一反的对比。故选D。8.下列选项中,对所学诗词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上阕诗人从山上、江面
、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B.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致云雀》运用象征手法,热情地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C.古
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D.《红烛》化用“蜡矩”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蜡炬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
被称为近体诗”错误,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是从语言形式方面考虑的,唐代以后的诗歌并不都是近体诗。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孩子的讲演萧红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
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补充欢迎之中的一个。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
。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市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是不大相宜。只有蜡烛的火苗抖擞得使人起了一点宗教感。当
那团里的几个代表讲演完毕,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不知道是谁提议叫孩子王根也走上讲台。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了所吃的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他对自己的讲演,平常很有把握,在别的地方也说过几
次后,虽然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声音太小,但是并不恐惧。就像在台上唱莲花落时一样没有恐惧。这次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他没有走上讲台去,人们就使他站上他的木凳。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
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而后为着稳定一下自己,他还稍稍地站了一会,还向四边看看。他刚开口,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这种热情并不怎样尊敬他,多半把
他看成一个小玩物,一种蔑视的爱起浮在这整个的大厅。“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
,他说他家在赵城……“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
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和游丝似的轻微。蜡烛在每张桌上抖擞着,人们之
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灰色的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又是完全一类型。他们的眼光都象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它和每年的春天一
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大厅里像排着什么宗教的仪式。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潮水似的涌来,
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又想,没有错,还不是有一大段吗?还不是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自己,把手插进口袋去,他的肚子好像胀了起来,向左边和右边摇了几下,小嘴好像含着糖球胀得圆圆的。“我当了勤务……
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起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他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
,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讲下去呀!王根……”他本团的同志喊着他。“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的一样。他的眼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
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他自己是在做什么。他觉得就像玩着的时候,从高处跌落下来一样的瘫软,他觉得自己的手肥大到可怕而不动的程度。当他用手背揩抹着滚热的眼泪的时候。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看见他哭了。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
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坐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没有完,没有完……”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他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
感到不可逃避,他几乎哭出声来,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但永远梦到他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
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怕,他想逃走,可是总逃走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但是那害怕的情绪,把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身边一样。“……妈妈……”这是他往日是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
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一九三八年十月(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欢迎会上“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以动作描写人们的情态,“穿着灰色的制
服”以衣着点明人物的身份。B.“王根发烧了………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细腻、生动地描写出了王根被点名讲演时的紧张和激动。C.王根讲演时有两个观众:一个是在场的人,他们陷入沉思;一个是窗外的月亮,冷静而耐心。这些从的侧面突出讲演的动人。D.“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
说明王根找到了点题的话语,但又觉得这难以跟之前的内容融合成篇,因此流下自责的泪水。10.关于结尾王根睡觉状况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忘记了欢迎会,而王根却常常梦到讲演,说明此次讲演对他触动很大B.王根梦到自己讲到当勤务就讲不下去而惊醒,展现了一个九岁孩子的
恐惧。C.害怕时喊“妈妈”,希望妈妈保护自己,是王根做孩子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D.王根做梦时是孩子的表现,平日他把自己当作大人,体现作者希望他长大。11.在王根讲演过程中,观众的情绪给王根的心理带来了怎样的波动?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12.战地服务团的讲演者有很
多,作者为什么将写作重点安排在王根这个小讲演者身上?谈谈你的理解。【答案】9.D10.D11.①王根站上木凳行军礼时,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王根怀疑自己讲错了。②王根讲自己当勤务的经历时,人们平静后猛烈鼓掌,王根心慌,特别用力地保持镇定。③王根反复说不回家,人们掌声笑声相连
,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④看见他哭了,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心理变成了懊悔,觉得安慰的话都是嘲笑。12.①其他演讲者高喊“日本帝国主义”的平庸俗套,很难让观众升起虔诚愤慨之心。②王根从自己
经历讲起,讲与亲人分别参加服务团,突出了王根的讲演真诚动人。③这样的安排,用其他讲演者的讲演与王根的讲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王根的朴素实在,突出了号召抗战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让人共情的主题,具有时代意义。【解析】【9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王根流下的泪水并不是因为讲演内容难以成篇,而是因为他不理解人们对他爱悦的笑,找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懊恼。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体现作者希望他长大”错
,无中生有,且与文章主旨相违背。文章通过写王根的演讲朴素实在,突出了号召抗战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让人共情的主题。故选D。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阅读小说,找到“王根
的演讲”相关段落,并划分层次,对应“观众的情绪”分析“王根的心理”。结合“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可知,人们笑,王根怀疑自己讲错;结合“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潮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
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可知,人们鼓掌,王根心慌;结合“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起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可知,人们边鼓掌边笑,他因自己闹笑话而哭;结合“人
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看见他哭了。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可知,人们笑得厉害,他懊悔。【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理解小说的艺术构思的能力。本题涉及写作重点的
选择,详略处理的问题。结合“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市国主义”可知,其他的讲演者略写,讲演高喊口号,很难打动人;而“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我当勤务,
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可知,王根从自己经历讲起,真诚动人。“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可见王根的讲演很有感染力,真诚动人,二者对比中,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孝公宅陋室铭记颜真卿公讳沔,字若冲,博陵安平人。年二十四,举乡贡进士..。考功郎李迥秀器异之,曰:“王佐才也。”遂擢高第。其年举贤良方正,对
策万数,公独居第一,而兄浑亦在甲科。召见前殿,拜麟台校书郎,繇是名盖天下。御史张思敬以德行荐,久之,以资授陆浑主簿。丁府君忧....,服除,太夫人勉起之。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阙,迁殿中侍御史。奉敕按窃金者,公得其情,许之不死,竟得减论。诸王或恃贵不遵法度,公举而按之,其不
吐茹①也如此。寻.迁起居舍人,当扈从。以亲老抗疏乞退,荐琅琊王邱、太原郭潾、渤海封希颜等自代。睿宗嘉之,特许留司②,以遂其孝养。迁给事中,大理卿韩思复用法小差,权臣致劾,公特宽之。开元初,摄御史中丞,或讼吏曹之不平,公与崔泰之衔命详理,多所收拔。
俄而即真,兼都畿按察使。岁或不稔,公请发粟赈贷之,赖全活者以万数。内谒者霍元忠有罪,公执之以闻,元宗使以玺书劳之。公以畿县令长陆景融、刘体微、卢晖有异政,丞尉宋遥、皇甫翼、陈希烈、宋鼎、萧隐之、范冬芬、杨慎馀、刘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旷等,并以清白吏疏而荐之。二十二年,置十道采
访使,公所举六人在焉。二十七年冬十一月十有七日,寝疾薨于位,春秋六十有.七。元宗震悼,赠礼部尚书。初太夫人患目,公倾家求医。或曰:“疗之必愈,恐寿不得延。”太夫人及公悲恨而罢。自是竭力奉养,不脱冠带者仅三十年。每至良辰美景胜引佳游必扶
侍左右笑言陈说。亲朋往来,莫知太夫人之有苦也。(节选自《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注】①吐茹:茹柔吐刚的缩写,比喻欺软怕硬。②留司:唐人称分司东都洛阳者为留司。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至A良辰B美景C胜引D佳游E必扶侍F左右G笑言H陈说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在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中指一种考试科目,到元、明、清时成为通过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为三甲。B.“丁府君忧”中“丁忧
”古代指遭遇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C.“寻”意思是“不久”,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中的“寻”字意思都相同。D.“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与魏学洢《核
舟记》中“为字共三十有四”中“有”意义用法相同。15.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沔二十四那年因为对策取得第一名,被御史张思敬以德行出众举荐,受到皇帝召见,从此名满天下。B.崔沔在
审理案件方面表现出专长,对一般的违法者能够酌情降低处罚,对权贵的不法行为能够秉公处理。C.崔沔以才德多次受到皇帝赞赏。对于崔沔的逝世,元宗感到震惊,并且表示哀悼,追赠其为礼部尚书。D.崔沔的母亲患有眼疾,却无奈放弃治疗,崔沔竭力奉养,
为了照顾方便,以至近三十年不脱衣物睡觉。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睿宗嘉之,特许留司,以遂其孝养。(2)岁或不稔,公请发粟赈贷之,赖全活者以万数。17.有人评价崔沔“德才兼备”,请简要概括崔沔的“德
”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3.CEG14.C15.A16.(1)睿宗赞赏他,特意准许他在东都洛阳做官,来顺从他孝养母亲(的心愿)。(2)有时收成(年成)不好,崔沔就请求发放粟救济百姓,依靠他得以保全活下来人数以万计。17.①
公正严明;②知人善荐;③为人至孝;④爱护百姓。【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当遇到良辰美景,或者良友集会,一定在身边搀扶服侍,笑着为母亲解说当时的情景。“良辰美景”作“至”的宾语,
宾语后断句,所以C处断句;“胜引”作主语,意思为“胜友”“良友”,“佳游”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又做前面“至”的宾语,所以E处断句;“左右”作“扶侍”的状语,状语后置,其后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CEG。【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
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寻”,不久;/寻找;/不久。句意:不久调任起居舍人。/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D.句意:时年六十七岁。/刻有文字总计三十四个。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崔沔二十四那年因为对策取得第一名,被御史张思敬以德行出众举荐”错误。由原文“召见前殿,拜麟台校书郎,繇是名盖天下。御史张思敬以德行荐”可知,张思敬举荐崔沔是在崔沔名满天下之后,且崔的沔对策第一也不
是张思敬举荐的原因。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嘉”,赞赏;“以”,来;“遂”,顺从,成全。(2)“岁或不稔”,有时收成不好,年成不好;“赈贷”,救济;“全”,保全。【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结合“奉
敕按窃金者,公得其情,许之不死,竟得减论。诸王或恃贵不遵法度,公举而按之,其不吐茹也如此”可知,公正严明;②结合“公以畿县令长陆景融、刘体微、卢晖有异政,丞尉宋遥、皇甫翼、陈希烈、宋鼎、萧隐之、范冬芬、杨慎馀、刘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
旷等,并以清白吏疏而荐之。二十二年,置十道采访使,公所举六人在焉”可知,知人善荐;③结合“自是竭力奉养,不脱冠带者仅三十年。每至良辰美景,胜引佳游,必扶侍左右,笑言陈说。亲朋往来,莫知太夫人之有苦也”可知,为人至孝;④结合“岁或不稔,公请发粟赈贷之,赖全活者以万数”可知,爱护百姓。参考译
文:崔孝公宅陋室铭记颜真卿崔沔,字若冲,博陵安平人。二十四岁时,参加乡贡考试考中进士。考功郎李迥秀认为他才器出众,说:“(崔沔是)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人才。”于是考中科举的最高等级。那一年推举贤良方正的人为官,参与对策的人数以万计,只有崔沔获得
第一,并且崔沔的哥哥崔浑也处于甲科。崔沔在前殿受到皇帝召见,被授予麟台校书郎,从此名满天下。御史张思敬以德行优秀举荐他,很久之后,凭借资历被任命为陆浑主簿。父亲去世,崔沔回家守丧,守丧期满,母亲鼓励他重新出来做官。凭借测试成绩不同
凡俗,提拔授任左补阙的官职,调任殿中侍御史。奉旨审查盗窃财物的罪犯,崔沔了解了其中详情,答应犯罪者不判死刑,最终得以减刑定罪。众王爷有时依仗尊贵的地位不遵守法律制度,崔沔检举并且调查他们的不法行为,他就是
这样不怕强欺软。不久调任起居舍人,当随侍皇帝出巡的人员。以母亲年老向皇帝上书直言请求辞职,推荐琅琊王邱、太原郭潾、渤海封希颜等人代替自己。睿宗赞赏他,特意准许他在东都洛阳做官,来顺从他孝养母亲(的心愿)。调任给事中,大理卿韩思复量用法律出现小的差错,导致权臣借机弹劾他,崔沔特意宽宥了韩思复。开
元初年代理御史中丞,有人状告官吏做事不公平,崔沔与崔泰之遵奉命令审理,举用了许多官员。不久后就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兼任京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按察使。有时收成不好,崔沔就请求发放粟救济百姓,依靠他得以保全活下来的人数以万计。内谒者霍元忠犯了罪,崔沔捉拿
了他上报给皇帝,元宗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诏书来慰劳他。崔沔因为畿县令长陆景融、刘体微、卢晖有优异的政绩,丞尉宋遥、皇甫翼、陈希烈、宋鼎、萧隐之、范冬芬、杨慎馀、刘日正、高昌寓、州掾李瑱、裴旷等人,一起以为官清白上疏举荐他们。开元二十二年,设置十道采访使,崔沔所举荐的人中有六人在其中。开元二十七年冬天
,十一月十七日,因长期卧病在床,死在任上,时年六十七岁。元宗听闻感到震惊,并且表示哀悼,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起初,崔沔的母亲患了眼疾,崔沔倾尽家财为母亲求医。有医生说:“如果治疗眼疾一定能够治愈,但恐怕寿命不能延长。”崔母和崔沔非常悲伤,只能
遗憾地放弃治疗。从此崔沔竭尽全力奉养母亲,以至近三十年不脱衣物睡觉。每当遇到良辰美景,或者良友集会,一定在身边搀扶服侍,笑着为母亲解说当时的情景。亲戚朋友来来往往,没有人知道他母亲有眼疾的痛苦。(节选自《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感愤[宋]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狂去诗浑③夸俗④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⑤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①玉蜺:长虹。②天心:君主的心意。③
浑:简直,几乎。④夸俗:超凡拔俗。⑤燕然未勒:《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记功。1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主要通过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B.首联欲扬先抑,二十男儿本应容光焕发,诗人却是面
色似冰,而嘘气成虹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堂堂正气。C.颔联表明诗人的志向,身世虽微但不甘虚度岁月,时刻等待被君主任用,为国纾难,使乱世回到太平盛世。D.颈联“狂”字是诗人兴酣落笔的自我写照,“过人声”表面指歌声美妙,实则指诗人有过人才学、远大志向。19.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
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答案】18.A19.表现手法:用典。王诗尾联“燕然未勒”引用窦宪的典故,曹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思想情感:王诗“燕然未勒胡雏在”表达了诗人外敌犹在、功业未
就的不甘与忧愤之情,“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曹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曹操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A.“委婉含蓄”错,本诗抒情手法为直抒胸臆,用语劲直。故选A。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上都使用了用典的手法。结合注释⑤可知,王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引用窦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像窦宪一样建功立业的心愿。曹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的典
故,以周公自比,希望天下的贤才都投奔自己,为自己所用。思想情感上:王诗尾联联系时局,再次掷地有声地申明自己建功立业的不屈志向:“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渴望能够投笔从戎,建功边疆,一展雄心壮志。这实际上也是在宣传一种主战的思想,表现了诗人积极抗争的信念。作者感慨北宋
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和对辽、夏妥协退让的政策,表示要踔厉奋发,为国抒难,立功边塞,使天下复归于太平,体现了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与英雄壮志。也表达了外敌犹在、功业未就的不甘与忧愤之情。曹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
饭,都曾中断数次。曹操用这个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自己会像周公那样对待贤才,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的贤才都投奔自己,为自己所用,好早日实现政治理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
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2)王绩《野望》中“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3)《归
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4)“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________”一句;
“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________”一句。【答案】①.书生意气②.挥斥方遒③.绕树三匝④.何枝可依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⑦.风急天高猿啸哀⑧.渌水荡漾清猿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斥、遒、匝、吠、颠、啸、
渌。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瑶绣,是瑶族服饰最出彩的部分,用在头饰、袖饰、襟饰、腰饰,处处见巧心。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原料,用黑、蓝、白布打底,与其他绣种不同
,瑶绣是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整个过程要求极精细,一旦出错,便①,绣娘刺绣,没有现成的图案;如果有,也是刻在绣娘脑子里。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同瑶歌一样,富含民族审美趣
味,记录了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图案,都蕴含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种绣法,都拥有一个神秘的传说,从小在母亲身边②,传承人李素芳对瑶绣手艺熟稔于心。贺州瑶绣虽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因绣娘大多是“关门绣花”,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李素芳到杭
州打工,看到苏绣的兴盛,很受震动,便决定回乡创业,要让瑶绣这非遗文化森林中的古木,重新开出万千花。这些年,在政府扶持下,李素芳不断③,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精致绣品。2016年,李素芳创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年年有鱼》2种刺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于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21.请在
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耳濡目染(耳闻目染、潜移默化、耳闻目睹);推
陈出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革故鼎新)22.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瑶绣同瑶歌一样,富含民族审美趣味,是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23.把诸多非遗文化比作森林,把瑶绣比作古木。写出瑶绣的历史悠久,表达了李素芳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让瑶绣
重新焕发生机的美好愿望。使表达生动形象。【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是说瑶绣需要特别精细,一旦出错前面的功夫就全部白费了,可填“前功尽弃”或“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前功尽弃: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功亏一篑: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
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遇到了失败;多用于形容事业将要成功时失败,含有惋惜之意。第二空,此处是说李素芳从小受到母亲刺绣的熏陶,对瑶绣手艺熟稔于心,可填“耳濡目染
”“耳闻目染”“潜移默化”“耳闻目睹”等。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
不觉地起了变化。耳闻目睹:意思是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第三空,此处是说李素芳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精致绣品,可填“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
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与时俱进: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吐故纳新: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同瑶歌一样”缺少主语,应在前面加出“瑶绣”;句
式杂糅,“记录了历史文化的载体”可删掉“的载体”或改成“是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要让瑶绣这非遗文化森林中的古木,重新开出万千花”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诸多非遗文化”“瑶绣”,喻体是“森林”“古木”;“古木”表明时间久远,写出瑶绣的历史
悠久;“要让……重新开出万千花”是李素芳的心愿,“重新开出”表明李素芳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让瑶绣重新焕发生机,“万千花”一是表明瑶绣的生机和美好前景,二是表现愿望的美好。比喻修辞使得表达生动形象。(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角度讲,①。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
出汗,忽冷忽热而生病。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
长“秋冻”的时间;②,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③。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
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2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秋冻”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B.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
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C.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更是癌症和心血管病共同的“土壤”。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4.D25.①“秋冻”有两
层含义②北方秋凉来得较早③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秋冻”的引号用于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A.否定或讽刺;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强调。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
境补写的能力。①处,下文“第一层含义是”“第二层含义是”解说的是“秋冻”的两层含义,此处是总括句,应填:“秋冻”有两层含义。②处,语境有南方和北方的对比,南方是“秋凉来得较晚”,对应着北方是“秋凉来得较早”,应填:北方秋凉来得较早。③处,前文说“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下文是说有些人
群不适合“秋冻”,可见此处应填: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五、写作(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社牛”、“社恐”成为网络热词。“社牛”是“社交牛人”的简称,形容那些在社交方面和谁都能游刃有余地交流沟通的人。反之,称为
“社恐”。正青春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体验或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社恐”成为一种选择柴静曾言:“世界与我
们有关,未来的世界也与我们息息相关。”如今数字媒体欣欣向荣,“社牛”“社恐”等网络热词在青少年间迅速传播,不仅使之如观镜般意识到自我个性,也使其开始思考自己面对社会、人际的态度与个体与共同体间的关系。有人说,善于与人交际的人是“社牛”,而不善交际的则是“社恐
”。但我认为,如此简单地定义这两种状态太过片面,因为很多时候,“社恐”和“社牛”也不过是不同人在不同状态下的选择。适当的“社恐”和“社牛“同样重要。“社牛”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
求,每个人的成长实际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与人交际的过程。有时,社牛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中,不具备好的交流能力会影响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职场上,交际更是完成工作的重要部分;社会中,具有主动交流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我们
的社会是以已为中心,向外扩散的水波纹状的社会。”在差序格局仍发挥着作用的今天,学会与人相处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人活在世上,不只有向外的成长与探索,更有向内的挖掘与丰富。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如何拨开乌泱泱的人群,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何避免在时代的推搡之下,活成一具不知自我何在的空壳?
这时,“社恐”成了一种选择。所谓“社恐”,不完全与“社牛”相对。我所说的“社恐”是在有一定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种选择。在不需要与人相处、或是外在的自我疲惫不堪时,我们可以屏蔽外界的纷扰,与自己的内心交流,这不是怯懦,而是一种自我的完善。梭罗面对纷扰的外界,选择了隐居瓦尔登湖,
回归本真的生活;陶渊明也在《桃花源记》中表达了对这种超然世外的生活的向往。我们也许身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但仍可以为自身搭建起一方精神世界。去年的一则新闻提到一位清洁工人利用工作完的时间在路灯下画画,那就是她
为自己营造出的独处时间,那一方灯光、一张画纸就是她的精神安抚。作为学生,适当地选择“社恐”也可以让我们从学业压力中短暂地解脱,我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看看书、写写日记,为自己的心通通风。总而言之,“社牛”是一个要求,是我们对外成长必须习得的技能;而“社恐”
则可以是一种选择,一个拨开纷扰的机会。对内对外的两种状态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个体。即使对外的社交能力有所久缺,也可以用对内的精神力量弥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可以不那么地“社牛”,但却不能没有独处、不能没有自我。所以让“社恐”成为人生中常备的一个选项。在纷纷扰扰的人群中觉
得疲惫时,用它来挡去一切功利的尘埃,拨云见日,奔赴下一程山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是对当下流行的一组意义相反的网络热词的解释。材料文字量少,但能引发“正
青春的你”丰富的联想与思考。作文材料对“社牛”的含义进行了较具体的解释。“在社交方面和谁都能游刃有余地交流沟通”是一种表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拥有充分的自信、敢于投身社会且享受社交乐趣;另一种的自信则更像是掩饰,在他们浮夸的言谈举止背后是不自信,甚至是自卑。而“社恐”与“社
牛”相反,即有社交恐惧,不喜欢甚至惧怕与人交往。对“社恐”也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它或许确实是因为存在着社交障碍,体现着内心的自卑;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抵制无用社交的表现,是为了寻求更多的独立空间,从而获得更
多生活的意义。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社牛”与“社恐”,哪种更好?其实要结合其内在原因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社恐”和“社牛”只是人的性格中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不管是多厉害的“社牛”,也不能不分场合;不论是怎样的“社恐”,一旦涉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许也会妙
语连珠。不能因为这两种性格表现而标签化对方,这很有可能让我们先入为主,导致错误的认识。同样,当自己意识到不足时,“社牛”或“社恐”也不是给自己的开脱的理由。“社恐”或许会羡慕“社牛”,因为他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能成为大家的中心,总能把别人的
视线吸引到他们身上,如果他们内心再多一些涵养,就能成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人物。但是也应该知道,不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孤芳自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同时不断地学习另一种性格类型的长处,更好地提升自己。
其实,“社牛”与“社恐”相对的。如果一个“社恐”能以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方式,来为所处共同体作出贡献。在不断作贡献的过程中,个人将获得共同体的认可,感受到归属感,进而形成自信,使自卑感有所消融,那未尝不是一种“社牛”。但是,如果以浮夸的举止、傲
慢的言行、贬抑他人、过度热情、自我吹嘘或欺凌弱小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自卑感,这种“社牛”其实是变相的“社恐”。写作时,在文体方面,若是写出自己的“体验”,可写记叙文;若写出自己的“看法”,可写成议论文,要
注意“社牛”“社恐”是一组反义词,要写出自己的辩证思考。可先由这一组网络热词提出观点,再分析“社牛”“社恐”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如心理原因、社会原因等。其次,可结合当下时代人物例分析论证什么样的“社恐”或“社牛”值得提倡。最后总
结观点。立意:1.做有益于社会的“社牛”。2.“社恐”不足惧,为自己留一片净土。3.不要被“社牛”“社恐”的外在所迷惑。4.内心强大的“社恐”未尝不是一种“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