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4-1.5 常见的碱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原卷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17.420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4-1.5 常见的碱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4-1.5 常见的碱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4-1.5 常见的碱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1.4-1.5 常见的碱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原卷版).docx,共(10)页,317.42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83354fcbf7548a2035ee5770dd81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1.5常见的碱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知识网络】【知识掌握】一、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的通性: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3)非金属氧化物

+碱反应=盐+水:CO2+2NaOH=Na2CO3+H2O4)盐+碱=另一种碱+另一种盐:Na2CO3+Ca(OH)2=CaCO3↓+2NaOH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

第2条2)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二、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

强烈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Ca(OH)2具有碱的共性三、酸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

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中和反应的实质: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例题精析】例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选项结构性质用途A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

离子B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D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例2.小科在学习了“酸和碱”之后在本子上记下了如下笔记,下列笔记有错误的是()A.已

知硫酸氢钾(KHSO4)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存在H+、K+、𝑆𝑂42−,所以它不是酸B.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在常温下pH=7的水溶液显中性D.酸溶液也可能呈碱性例3.为了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教材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关于氢氧化钙与图中物质反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C.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D.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例4.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

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例5.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结论推理或判断A酸性溶液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碱能使无

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例6.做酸碱实验时,小金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

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实验方案实

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2)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例7.欲通过实验证明CO2能与K

OH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的夹持仪器已略去)。先挤压胶头滴管,将KOH溶液滴人到充满CO2的试管中,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1)甲同学得出二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但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

CO2与K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2)已知K2CO3溶液呈碱性。为进一步证明CO2与KOH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填数字序号)。①利用原装置,将K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观察现象②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CaCl2溶

液,观察现象③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3)请写出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滴

加足量的稀硫酸,请分析沉淀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变化关系,并将变化关系画在图上。(提示:当同时存在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时,酸先与可溶性碱反应)例9.小乐用CO2传感器研究等量H2O和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测定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1)①中CO2的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写出2点)。(2)②中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提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小金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烧杯内溶液pH变化趋势如图乙

所示,则()A.图甲中X溶液是稀硫酸B.图乙中ab段曲线表示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C.图乙中b点表示加入30mL的X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D.图乙中c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有H2SO4和Na2SO42.向加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过量

稀盐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可验证稀盐酸有剩余C.烧杯中Na+和OH﹣数目减少,H+和Cl﹣数目增多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比反应前少3.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4.小曹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

化如图乙所示,假设溶液均未饱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操作没有错误B.图乙中a﹣b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C.图乙中c点时溶液中所含NaCl质量是b点时2倍D.图乙中c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5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溶液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吸收SO2气体6.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

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X+碱→盐+H2O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A.CaOB.NaClC.NaOHD.H2SO47.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C.可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

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与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8.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小阳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

处于关闭状态。(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写出验证NaOH溶液与CO2反

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3)实验后,取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10.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

,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A.铁B.碳C.二氧化锰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1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会发生反应”进行探究,设计并

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测得其pH=13;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8。实验二:在烧杯中先注入适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

液呈红色;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发现红色褪去。(1)小组成员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评价,一致认为仅根据实验一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理由:。(2)甲同学进一步猜想,实验二反应

后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稀盐酸。于是他设计实验,利用(选填“铁粉”或“AgNO3溶液”)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他观察到的现象是。(3)乙同学对实验二的现象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所以红色褪去。丙同学经过思考,仅利用题中

试剂就否定了他的猜想,他接下去的实验操作是。三.计算题(共1小题)12.金属锂(Li)在通信和航天领域中有重要用途。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强碱性和腐蚀性,化学性质与NaOH相似。载人航天飞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

产生CO2。(1)写出一条LiOH的化学性质;(2)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CO2?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