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答案和解析.docx,共(9)页,41.4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ba3570d1f6f01a702feaa7df55a8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语文6月考试答案1.C(3分)【解析】C项,“龙的形状观念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完成定型”错,材料一第五段说的是“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而非“完成”定型,且“初步定型”并不是由某一器物得出,而是因为“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
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2.D(3分)【解析】A项,“主动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错,材料一第二段没有提到“主动跨过”,且“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中原交往”的目的并不是“为将自身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
家庭”。B项,“致使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可知,“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对活动中所涉及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故而无法精准地提炼文化内涵,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传播形式”是“红山文化的
传播本体在研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而非“文不对题”。C项,由材料二第三段“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文化价值的精准提取都依赖于对文化本体的研究,研究的浅尝辄止会对二者形成阻滞,进而导致文化传播的失败”可知,“对文化本体研究不透、对
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对文化价值提取不准”是“导致红山文化传播失败”的原因之一。D项,由材料二第四段“这两个传播群体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正向循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就会形成红山文化资源的错位和浪费”可知,“有效地正向
循环”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的必备条件,D项正确。3.A(3分)【解析】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渊源。由“崇龙”可知,中国人对于龙的信仰,源于部族的图腾崇拜,“崇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项,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句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以此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不能体现“中华民族崇龙文化”传统。A项错误。B项,“龙鱼”是“龙”和“鱼”的结合体,“作为感生图腾,是希望
人类能在水中生活”,属于“崇龙”文化,B项正确。C项,“‘骑龙升天’摆塑,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具有宗教信仰的意义,C项正确。D项,“伏羲、女娲”的传说即人类起源的传说,D项正确。4.①首先,提出“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的观点;②其次,论述红山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共同
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③再次,论述红山文化晚期,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④最后,论述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①标志
的外形以新石器时代的玉龙为基本原形,显示出华夏银行丰富的文化底蕴。②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搏击四海、升腾向上的龙是华夏银行的精神象征。(每点2分,共4分。需包含“玉龙”“华夏银行”“文化”“精神”关键词,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
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6.C(3分)(错在“小周胆怯与邹远亭沉着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周与邹远亭都是勇敢的,二者形象互为映衬。)7.B(3分)(错在“比喻修辞”,“轰鸣声摇出去”运用了比拟或通感修辞。)8.
①志愿军打击美军炮火壮丽如夏花;②邹远亭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如夏花盛开;③志愿军战士奉献牺牲的优秀品格美如夏花。(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9.①首尾呼应,取圆合之妙;②开头用美国老兵话语引起下文回忆,末尾用美国老兵送印章行为衬托邹远亭等勇敢忠诚;③避免平铺直叙,
使情节曲折有致;④插叙凸显小说主旨:和平是用牺牲换来的;⑤插叙使邹远亭等志愿军形象更加立体丰满。(6分,任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0.A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
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应指“九江王黥布”,故应是
“身自将之”相连,排除C。故选A。11.D“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12.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
”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13.(1)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正确),就是大王想听到的(话)。(评分标准:“使”,假如,假使能够;“是”,正确;“闻”,听到。每点1分,句意1分,共4分。)(2)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
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感到困惑。(评分标准:“与”,结交;“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每点1分,句意1分,共4分。)14.①分析利害;②以利相诱;③分析结局(推测未来)。(3分,每点1分)【详解】本文中随何为九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
形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
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由此可知,这里使用了分析利害的方法。而其中,“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也用如此行动之后未来可能产生的利益来加以诱使。
由此可知,这里使用了以利相诱和分析结局(推测未来)的方法。参考译文: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
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
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
,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
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
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
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
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
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
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
,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15.C没有“对朋友新官上任担忧之意”,由“迎路壶浆因问俗,前车弩矢便行春。由来美化先南国,遗乐犹应咏错薪”可知,是勉励和指导。16.①要以前任优
秀官员为榜样。昔日的官员在鄂州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理政治民,受到尊崇,如今你新官上任,应向先贤看齐;②要了解民情,深入实践。百姓欢迎你,你要入乡问俗,出巡地方,深入实践,了解民情;③要重视传统、教化百姓。南国鄂州自古有美好的教化,前代留下的礼乐教化应得到传承。(
6分。每点1分)【详解】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沈遘的朋友辛有终要到鄂州就任地方官,因为担忧其到了新的地方不适应,就特地写了此诗给他鼓舞打气,并传授一些当地方官的经验。前两联写道鄂州自古就是个九省通衢的交通咽喉要塞之地,三国
时期的诸葛丞相就是出山后带着刘备建的一个城池却月城就在鄂州,当时今天好朋友辛有终要去鄂州任职,应向先贤看齐,肯定是会旗开得胜的。这里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叮嘱他以前任优秀官员为榜样之意。颈联写当地的民风不一样治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到了鄂州一定要向当地土生土长的人询问其具体的风俗民情,并借鉴当地前任
地方官治理的经验。这里作者满含相信友人的能力,不日便能手到擒来如鱼得水政绩斐然之情。这是要友人深入实践,了解民情。尾联写鄂州本地就有很多先贤大圣留下过斐然的典型事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当地依然盛行,而前代留下的礼乐教化
应得到传承。这是在忠告辛有终要重视传统、教化百姓。17.(本题共6分,每空1分)(1)浴乎沂,风乎舞雩(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18.①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②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③将被加入一个闰月(每空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句子之前说的是“公历”,而填入句子之后说的是“农历”,那么填入句子就是一个承上启下句,引入“农历”的概念。可以填入“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第二空,
从前文“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和“考虑月相变化”相并列的另一种情况,从文中可知,这是“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情况,而由后文“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填入内容应是一种历法。据此可以填入“
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第三空,从后文“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中“置闰”可知,应是加入了一个闰月。故可以填入“将被加入一个闰月”。19.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
差异。/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两处语病,一处1分,共2分)【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结构混乱。“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句式杂糅。应改为“采用……方式”或“以……方式”;(2)搭配
不当。“修改”与“差异”不搭配,“修改”改为“修正”故正确表述为: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或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20.农历是一种①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②包
含有24节气,③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④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评分标准:下定义格式对得1分,①③两点各1分,②④任答一点可得1分,共4分)【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
××(属概念)”。给“农历”下定义,先确定其属概念,然后再找出“农历”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第二段“农历历法雏形……”可确定“农历”是一种历法。因此下定义的基本句则为:农历是一种……的历法。从文段中“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
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可知,农历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因此可作为有效信息放在句子中;从文段中“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24节气”可知其包含有24节气;从文中“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
“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可知,农历是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这是农历的基本特征;文段中又提到“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农历还有一个名字——阴阳历。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则可得农历的定义: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包含有2
4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21.①一模一样②日新月异③忧心忡忡(一处1分,共3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A处,语境形容AI绘画软件处理照片的技术,可用“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
没有什么两样。B处,语境指AI绘画的技术变化快,可用“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C处,语境指人们对就业前景担忧,可用“忧心忡忡”。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22.AI
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会因其高成长性影响人类的就业前景。(关联词“虽然……但”1分,两个分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三段主要就上文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提出AI绘画的本
质是拼图,然后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目前来看”,指出“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二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指出“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忧心忡忡”。根据以上分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表述上面的内容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23.【立意分析】曾几何时
,励志故事、心灵鸡汤被公知们津津乐道。其实,这些披着正能量外衣的说教有时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无谓地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心智有强弱,机遇有大小,环境有差异,事业有成败,这些都是社会常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回避生活中的内卷现象。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引
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思考生活、规划人生,是当代教育者的职责。面对内卷,我们要引导青少年采取正确态度:勇敢面对,坦然接受;在内卷中胜利是幸运,在内卷中失败不沉沦;胜利了固然可羡,失败了也不可欺,因为平凡同样可以创造人生价值。接受内卷是一种心理素质。面对内卷,实事求是地制定行动
策略是人生大智慧。生活没有千篇一律,内卷也是可以避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就能消除内卷的负面效应。一类卷(60~49)立意:一分为二地看待内卷作用,一分为二地思考规划人生;力争在内卷中崛起,不能崛起就坦然接受平凡;平凡生活不可耻,躺平或怨天尤人才是可耻;失败了可以转换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地走
出内卷漩涡,去创造人生另类辉煌。文体鲜明,中心集中明确,内容具有时代感、立体感,材料鲜活丰富,分析充分深刻,行文结构完整,语言表达富有文采。二类卷(48~39)立意:社会发展需要内卷,内卷是生活常态,我们要勇敢地迎接内卷,化内卷为奋斗动力,去努力创造人
生价值。文体鲜明,中心明确,内容较有时代感,材料较丰富,分析较充分,行文结构较完整,语言表达较通顺。三类卷(38~29)立意:内卷遵行着社会丛林法则,表现着社会不平等,它让强者欢呼,让弱者被迫躺平,内卷与仁爱精神相悖。文体不鲜明,中心基本明确,内容空洞散漫且格调不高,材料贫乏,分析不充分,结构
基本完整,语言表达不通顺。四、五类卷(28~0)立意:“三观”不正,思想扭曲,发泄对民族、社会、国家的不满。文体意识缺乏,中心不明确,内容负面情绪严重,材料匮乏,分析缺乏,结构残缺不全,语病错别字很多。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
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