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共(12)页,472.5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dce46adf57d22288af7ffa758c69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6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
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红山文化遗存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这一时期
,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正在散发着蓬勃的影响力,红山文化的南端跨过燕山,与仰韶文化遥相呼应,将自身的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之中。从红山文化的内涵、性质、社会意识形
态等多方面看,红山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元,也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及意识形态与中原等地存在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促进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动力,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因,由此奠定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
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
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
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原地区代表龙山时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从整
体造型到局部鳞纹表现。都与红山文化的龙纹有联系。(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让红山文化“活”起来,进而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
会进步,还需要研究、探讨和创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是解决传播中存在短板和不足的关键环节。传播主题“不鲜明”“文不对题”现象明显。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红山文化所在区域的文化工作者们也为传播红山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
的尝试,例如赤峰博物馆举办的社会教育活动,是赤峰人对红山文化推广和传播的一次有力尝试,堪称文化传播之路上的楷模和典范。然而,也有一些传播活动存在内容与主题脱节、艺术与科学之间融合生涩等问题。传播内涵发掘不深入,价值提取不精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文
化价值的精准提取都依赖于对文化本体的研究,研究的浅尝辄止会对二者形成阻滞,进而导致文化传播的失败。红山文化的传播本体在研究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主办方缺乏对红山文化的基础研完,自然无法将其运用到所传播的内容中,二是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对活动中所涉及的红
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故而无法精准地提炼文化内涵,找到与主题相契合的传播形式。传播群体内部循环不畅通。红山文化的传播群体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例如博物馆、考古所等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另一部分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将红山文化的古老文明传播
到大众中的群体和个人。他们之间存在着传播的正向循环关系:前者利用讲座、书籍等一系列的社会教育手段向后者不断地输送科学的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使后者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成为红山文化忠实的学习者、参与者、传播者。这两个传播群体之间如果不能有效地正向循环,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就会形成红山文化资源的
错位和浪费。传播手段、形式创新不足。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以及市场力量在文化场所的介入,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终端瞄准目标人群,网络互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更为传播形式提供了新助力。目前一些红山文化的传播主体、传
播形式依然单一古板,导致公众听不懂、不想听、没兴趣,在公众中未能形成热爱学术、探求历史的文化氛围。(摘编自妹雯《红山文化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红山
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B.红山文化对后世其他文化有很大影响,从中原文化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的重要标识。C.已知年代最早的“C”形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可见龙的形状观念在红山
文化时期就已完成定型。D.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以此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思考去推动社会进步,传播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不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将自身农耕与渔猎交融的色彩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家庭,红山文化的南端主动跨过燕山与中
原交往。B.有的红山文化传播活动没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缺乏与主题相契合的形式,致使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C.由于对文化本体研究不透、对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对文化价值提取不准,最终导致红山文化传播的失败。D.只有专业研究人员与热心传播人员两个群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才
能建立良好的资源对接关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龙生九子不成龙”比喻同胞兄弟品质各不相同。B.夏人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是希望人类能在
水中生活。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D.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皆龙身或蛇身人首,亦称“龙祖”。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下图是华夏银行的徽标,其外形部分的设
计灵感来源于“C”型玉龙,请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并发挥合理想象写出微标外形部分的寓意。(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美如夏花张忆安“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
老邹。”会议室里,垂老的魏子初沉浸在回忆中,香烟快烧到手了都没注意到。对面的美国老兵接上话茬:“这位邹先生,我见到他是在6月10日夜晚。当时我正率领一个班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在距离营地两公里左右的山丘上,发现了他的侦查小组..
....”邹远亭缩身在小山丘的石缝中间,借着蒙了厚厚红布的手电发出的一点暗淡红光,全神贯注的计算着。美国人的防御圈并不难找,在漆黑一团的朝鲜半岛山地中,很容易发现被美国军营灯光照亮的夜空。真正要紧的是测距、测高和计算一定要准确。邹远亭把目标中心放在了美军营地里的油料、弹
药堆放场上。打中这里,美军自己的汽油、炮弹就会变成志愿军火力的一部分。一定要准确、准确、再准确!要打到美国人疼,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他在国民党部队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被日寇刺刀挑死的孩子。国家弱小,就要受人欺凌,没
有谁是安全的。那时候的他对中国已经彻底失望了,只想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就离开。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美国人在烟台开车撞死了一个黄包车夫,共产党控制的烟台政府把肇事者抓了起来,判他有期徒刑,让他支付数额很高的赔偿,
还让肇事者和美国驻青岛领事一起,给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样的政权,才能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吧。当时他就这么想。因此在战场上,他抓住一个机会逃到了解放军这边。现在看来,这支部队没有让他失望。这样想着,邹远亭
手下毫不停顿,几个最后的数字眼看就要算出来了。“敌人!”身边为他放哨的话务员小周低喝了一声。邹远亭头也不抬,仿佛没听见一样,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算完最后一个算式。“什么情况?”一边把最后结果记录在纸上,邹远亭问道。“好像是
敌人的巡逻队,很可能已经发现咱们了,正在展开。”小周把冲锋枪口指向漆“怎么办?老邹,你快拿个主意。”撤退吗?邹远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趁着美军还没有合围逃出去。不,不能那么做!他马上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夜色深沉,现在轻装突圈的话,那就必须扔下沉重的测距装备和步话机。敌人发现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想到这是一
个炮兵侦查小组,这次反击就泡汤了。邹远亭看向小周,在对方的眼睛里找不到恐惧,只有焦急。“把步话机给我,顶住两分钟。”邹远亭道。他没有多说任何话,用不着说什么豪言壮语。波波沙冲锋枪清脆射击声在身边响起,小周打出一个又一个长点射。这
样的射击方式保证不了精度,但没关系,只要能把敌人压住一小会儿就行了。“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英军坐标·····”邹远亭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对着步话机的受话器大声喊道。手榴弹爆炸声响起,冲锋枪的射击稀疏下去。小周可能快没有子弹了。但没关系
,消息已经发出了,或者,现在可以试试突围?“轰!”猛烈的爆炸近在咫尺,邹远亭被震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好像经历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他再次清醒过来。枪声已经停下了,有人在不远处喊着什么。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又过了一小会儿,等耳鸣
不那么厉害了,他听清了,那是有人在用蹩脚的中文劝降。从石缝里看出去,能看到小周的遗体。他头上中了一块弹片,但伤口没有流出太多的血。身上还中了好几处枪伤,在牺牲前全身的血已经流干了。邹远亭看着小周,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他掏出手枪,拉开枪机,向茫茫夜色中
隐约活动的黑影射击。战斗很短暂,枪里的八发子弹还没有打完,邹远亭就被对方命中了好几次。有一枪更是直接把勃朗宁从邹远亭手中打飞了出去。不太疼,起码没有想象中那么疼。只是全身的力气好像被抽走了,呼吸都开始觉得费力,应该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吧。邹远亭忽然担
心起来,万一战友们没有收到自己的情报呢?自己牺牲了事小,反击失利的话,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就在这时,夜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凄厉的轰鸣,好像巨龙发出的愤怒咆哮。邹远亭用尽最后的力气,抬头看去。一道道火光划破了漆黑的夜色,从四面八
方扑向美军营地。火焰迸发出来,连成一片火海,那是铁在燃烧。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几个围拢过来的美军士兵也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知过了多久,炮击终于停顿下来。一个美军军官如梦方醒一样走向邹远亭,弯下腰查看他的情况。邹远亭没有注
意这个美军军官。他还在望着烧得照亮半边天的美国军营。在最后一丝生命的光芒从眼中消逝的时候,他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会议室里,寂静压住了所有声音。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良久,美国老人
似乎从记忆中醒来,看了看对面的魏子初,说道:“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那两位志愿军士兵是值得敬佩的勇士。我知道中国人要落叶归根,就留下这个印章。想着早晚有一天,我应该让他们回家。所以,我来了。”(节选自张忆安《美如夏花(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专心计算美军营地油料、弹药堆放场的位置参数时,邹远亭心中默想着要打疼美国人,打到他们不敢再欺负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B.小说叙述烟台政府让美国青岛领事与肇事者为死者披麻戴孝送葬这件事,既交待了邹远亭投诚的原因,又为下文
表现他视死如归的气概埋下伏笔。C.当美军包围上来的时候,小周警惕焦急地寻问,邹远亭要过步话机,大声地报告着美军的坐标,小周的胆怯与邹远亭的沉着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D.志愿军大炮咆哮着,一道道火光划破夜空,从四面八方扑向美军的营地,火焰连成火
海燃烧着,这战场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邹远亭牺牲的壮烈。7.关于邹远亭牺牲过程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像经历开天辟地到弥勒降世那么久,又好像只过了一瞬间,这是心理夸张描写。B.邹远亭摇摇头,像是要把
耳朵里的轰鸣声摇出去,这一动作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C.看着小周时邹远亭心中并没有什么悲痛,他知道很快就能见面了,这是心理叙述。D.邹远亭喃喃地说了一句“真美啊,像夏天的花!”,这既是语言描写又是心理独白。8.小
说标题“美如夏花”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9.小说在魏子初接待美国老兵事件中插叙有关邹远亭的回忆,这样构思有哪些表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
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
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
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敦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
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
危亡之楚,臣窈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贵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
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注】九江王,即英布,偃姓,英氏,名布,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称黥布。(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10.下列对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
楚/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作用
类似。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
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
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
王所欲闻也。(4分)(2)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4分)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九江王使用了哪些相同的游说技巧?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15~16题。送辛有终知鄂州沈遘江汉交流古要津,高牙大旆压城固。昔尊丞相初开府,今属郎官试治民。迎路壶浆因问俗,前车弩矢便行春①。由来美化先南国,遗乐犹应咏错薪②。【注释】①行春,谓官吏春日
出巡。②错薪,杂乱丛生的柴草。诗经·周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出句交代当时鄂州的地理位置,长江和汉水交汇流经此地,是重要津渡。B.“高牙大旆”渲染了城郭盛大的景象,“压”字突出旌旗蔽空的效果,精妙传神。C.本诗为送别诗,虽未流
露离愁别绪,但话语间仍有对朋友新官上任担忧之意。D.“壶浆”出自《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处化用,借指官员受百姓爱戴。16.诗人给将赴鄂州上任的辛有终哪些理政忠告?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
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两句
,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忧思时局的感受。(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8~20题。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①。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改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②,被称为“阴阳历”。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
出了24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③。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
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20.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几乎①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
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AI绘画的选代堪称②。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英术竞赛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
就斩荻一等奖。该奖项的授予,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悲观地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展开”;有人则持乐观态度:AI模仿的其实是画风,它无法真正复现画作中的人类思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回应这些争议,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创作而是拼
接。目前来看,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它现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画师创作草图,并不能像人类画家一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长远角度来看,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③。例如,原来由原
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而一名插画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这对原画师岗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AI也对许多从事机械性劳动与重复性工作的就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
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今中国流行一个热词:内卷。什么是内卷?通俗点说,内卷就是同类的恶性竞争。上名校在内卷,就业在内卷,创业在内卷,商业经营在内卷,企业竞争在内卷,放眼全球中国发展也被内
卷······有内卷就有快意胜出,就有无奈失败。作为青少年,谁也不想接受在内卷中沉沦的命运,成为失败的“那一个”。然而,现实常常很骨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生不被内卷,从而在内卷中失败。假如“内卷”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准备怎么应对?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