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5.943 M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5.94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3c8637ac98c8313478bcd6b1e9af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十地球和地图十世界地理概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

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日10时欧洲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中与图示时刻甲地附近天气系统最相近的是()A.B.C.D.2.下列关于近地面四地的

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B.乙地盛行偏北风,气温较低C.丙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高D.丁地受暖锋控制,雾霾严重【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位于气旋中心西侧(左侧)的低

压槽处,一般形成冷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且冷气团位于下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风力较小;乙地位于冷锋锋后,盛行偏北风

,气温较低;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气压低;丁地位于暖锋锋前,会出现阴雨天气,雾霾不严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地位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冷锋在中国一

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为常见。冷气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在主锋后,即同一气团内又可形成一条副锋。一般来讲,主锋两侧的温度差值较大,而副锋两侧的温度差较小。冷锋过境后,气温

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位于四川省西部某河谷的丹霞地貌为典型的高寒丹霞地貌。下图示意该丹霞地貌演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形成该地丹霞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作用B.海水作用C.风力作用D

.流水作用4.该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为()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5.在该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中,该地()A.峰林与溶洞发育B.地壳持续下降C.冻融风化作用明显D.地壳持续上升【答案】3.D4.A5.C【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丹霞

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丹霞地貌的演化是将完整的岩体经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形态各异的山体,随着时间推移,丹霞地貌地形起伏越大,故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为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峰林、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根据图

示信息,甲阶段,该地有断层地质构造存在,且有红色碎屑堆积,说明该地为断层构造中的下降地块,但后期发展为高寒丹霞地貌,有方山和峡谷地貌形成,说明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所以该处地壳的整体运动方向为先下降后上升;该地位于四川省西部即青藏高原东南部,具有高

寒山区气候特征,冻融风化作用明显,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稻虾共生"模式是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

典范。“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即小龙虾与中稻轮作),以种植水稻为中心、稻草还田养虾为特点的综合种养模式。每年的8~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3~8月收获成虾,5月下旬、6月上旬整田、插秧,如此循环轮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区域内各要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茎叶为虾提供食物B.虾在淤泥中疏松土壤.对水稻生长不利C.虾食用害虫.也影响了水稻授粉繁殖D.稻虾共生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劳动生产率7.“稻虾共生”模式中,农户种植水稻时

不使用农药,是因为()①虾食用害虫,无需使用农药②农药成本高③使用农药影响虾生长,得不偿失④水稻一般没有病虫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在不断变化。下列对其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南县早期单一种植水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B.南县"稻虾共生"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市场C.区域发展只需考虑自身地理条件D.南县"稻虾共生"将会长期保持不变【答案】6.A7.B8.B【解析】【6题详解】水稻茎叶为虾提供食物,可以减

少食物投放,A正确;虾在淤泥中疏松土壤,对水稻生长有利,B错误;虾食用害虫,不会影响了水稻授粉繁殖,C错误;稻虾共生减少施肥、除虫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稻虾共生"模式中.农户种植水稻时,不使用农药是因为:虾食用害虫,无

需使用农药;使用农药影响虾生长,得不偿失,①③正确;农药成本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水稻害虫较多,②④错误,故选B。【8题详解】南县早期单一种植水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条件,A错误;南县"稻虾共生"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市场,B

正确;区域发展既要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C错误;南县"稻虾共生"将会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点睛】“水稻+虾”模式是指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发挥水稻和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

生态种养模式。莱茵河是欧洲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等。1986年11月1日,瑞士一家化学公司仓库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流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场灾难促成沿岸各国实施“莱茵河生

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的火灾事件引发国际环境灾难,其主要原因有()①莱茵河正值枯水期,河水流动缓慢②莱茵河流经国家多,造成跨境污染③污染物的量大、毒性强④对沿岸地区生产生

活用水和生态环境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给我国的启示有()①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②禁止污染企业跨国投资设厂③对跨国污染源进行检测预警④完善跨国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9.C10.C【解析】【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莱茵河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故火灾发生时,并不是枯水期,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莱茵河属于一条国际性河流,因此污染物会造成跨境污染,②正确;且该火灾是由于化学公司仓库着火,污染物量大,毒性强,③正确;莱茵河污染之后,也会对河流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有利于规避、减小环境风险,①正确;禁止污染企业跨国投资设厂,太过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现实,②错误;对跨国污染源进行检测预警,可以提前预防,及时处理,降低损害,③正确;完善跨国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有利

于有效解决跨国环境问题,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环境安全问题(1)界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2)主要类型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

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

于2018年2月7日下午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罗斯海新站与昆仑站分别位于南极点的()A.东南方;东北方B.正南方;正南方C.正北方;正北方D.西北方;东北方12.罗斯

海新站举行奠基仪式时()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C.长城站昼渐长夜渐短D.地中海沿岸炎热少雨13.假设这幅地图自上到下为6.6cm,那么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A.1:10000000B

.1:500000000C.1:100000000D.1:50000000【答案】11.C12.B13.C【解析】【11题详解】地球上除南极点以外任意一点都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除北极点以外任意一点都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罗斯海新站与昆仑站都位于南极大陆上,都位

于南极点的正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从材料可知,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下午举行奠基仪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B正确;此时地球离近日点较近,A错误;太阳直射点正

向北移动,长城站位于南半球,应该是昼渐短夜渐长,C错误;地中海沿岸在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此时北半球还处于冬季,地中海沿岸应该是温和多雨,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图中最外围一个纬线圈的纬度为60°S,图中从南到北跨经线长度约60个纬度,依据每跨一个纬度经线距离约111km可计算出,最南到最北的距离约6660km,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比例尺约为1:100000000,C

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了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

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多暴雨,易发山洪,L地建有山洪瞭望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海拔最高点位于L地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15

.L地山洪瞭望塔不能及时发现灾情的地点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20m,海拔最高点位于图中左下角,海拔范围为860~880m,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海拔最高点位于L

地的西南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连接L地和四点形成剖面线,观察剖面线经过地区是否有障碍物影响视线,观察可知,L地和①③两地之间有山脊(等高线发生弯曲,且向低数值凸出)阻挡,无法通视,即L地不能及时发现①③两地的灾情,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由观察点向目标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如山脊、山顶等)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否则不能。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读世界某区域

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丙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夏季时C处的降水比B处多C.乙海域为比斯开湾D.甲海域为地中海17.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A.麦哲伦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苏伊士运河D

.非洲好望角【答案】16.B17.B【解析】【16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网所示,可知丙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向,A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夏季时盛行西南风,C处在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B正确。甲海域为比斯开湾,乙海域为地中

海,CD错。故选B。【17题详解】从图示位置分析,甲海域为比斯开湾,乙海域为地中海,那么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路线需经过直布罗陀海峡,B对,ACD错。故选B。【点睛】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固体地球表面随高度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的18.据图分析,下列关于主要陆地面和主要海底面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陆地面中最大面积的高度区域是丘陵地形B.主要海底面中最大面积的深度区域是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

区域C.主要海底面的深度差和主要陆地面的高度差大致相当D.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是海岸线19.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最高点位于海洋最深处的东北方向B.海洋最深处的成因是板块的拉伸张裂C.陆地最高点的成因是板块的拉伸张裂D.海洋最深处位

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答案】18.D19.D【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主要陆地面中最大面积的高度区域是高原地形;主要海底面中最大面积的深度区域水深约5千米,超过200米,而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分布在大陆架;主要海底面的深度差大于主要陆地面的高度差;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是海岸

线,ABC错误,D正确。故选D。【19题详解】陆地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陆地最高点位于海洋最深处的西北方向;陆地最高点的成因是板块的碰撞挤压;海洋最深处的成因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导致;海洋最深处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

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0.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A.18℃B.22℃C.28℃D.32℃2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22.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答案】20.A21.B22.B【解析】【分析】【20题详解】因为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故M地的气温有两种可能性:25℃<M<3

0℃,15℃<M<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只能是15℃<M<20℃,故选A。【21题详解】两者纬度相近,故A错误。甲居内陆,乙在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

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判断出当地为夏季。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相对较低。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地气温相对较高。所以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B正确。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C错误

。流经乙附近洋流的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图示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

影响,B正确。该地不受东南信风或东南季风的影响,AD错。当地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C错。故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

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希巴姆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建在河谷旁边的小山丘上,所在地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

,属于难得一见的绿洲。古城建筑具有墙厚、窗小、分排(上排窗靠近屋顶,下排窗贴近地面)的特点,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下图为“希巴姆古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古城选建在山丘上的主要目的是()A.阻挡风沙B.雨季防洪C.防寒避暑D.军

事防御24.古城建筑分排特点有利于()A.增加采光B.通风散热C.隔热降温D.应对地震25.希巴姆古城所在半岛最为壮阔的景观是()A.茂密丛林B.辽阔草原C.广袤沙漠D.皑皑白雪【答案】23.B24.B25.C【解析】【2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古城所在地虽属热带沙漠气候,但降水量大且季节变

化大,洪涝多发,因此古城建在山丘上可以避开洪涝灾害,阻挡风沙、军事防御、避暑降温并非主要目的,B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24题详解】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分排是指上下排窗的设置特点,上排窗靠近屋项,下排窗贴近地面,能够减少阳光直接射入,同时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利于热空气自上窗排

出,利于通风散热,B正确;分排与采光、地震无关,排除AD;分排只是窗子位置改变,不能隔热,C错误。故选B。25题详解】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故周边景观以广袤沙漠最为壮阔,热带沙漠地区,很难出现草原、丛林、白雪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

: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

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7.若北极航道开通,该航道()A.可缓

解马六甲海峡的拥堵B.可全年通航C.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D.单位距离能源消耗少28.若北极航道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A.中国—巴西B.越南—法国C.美国—印度D.日本—英国【答案】26.B27.A28.D【【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东北航线、西北航线

会合处N临近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还可减轻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日益严重的拥堵,避开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A正确;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B错误;浮冰冲撞船体

,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C错误;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D正确,ABC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ABC错误。故选D。【点睛】北极

航线指的是往来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以飞越北极上空节省飞行时间的方式。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盖加速融化,便利的北极航道正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纽带”和“高速路”。一旦北极航线启用,

北极沿岸港口地区将兴起新的物资转运中心,势必会带来世界海上贸易重心的转移,对地区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地理环境千差万别,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居住。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

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以及主导影响因素是()A.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地形B.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海地区土壤C.人口分布趋向于高纬地区气候D.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流两岸水源30.下列关于丁大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为主,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农业人口比重大B.地形单一,海岸线平直,农业机械化水平高C.气候类型多样,地形以山地为主,粮食商品率低D.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是水稻的主产区【答案】29.A30.D【解析】【29题详解】由

甲、乙、丙、丁四个大洲的纬度范围可以判断出,甲为北美洲,乙为欧洲,丙为非洲,丁为亚洲。由图中四大洲人口的分布数据可知,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说明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的平坦地区,A正确;从图中不能判断出人口分

布与沿海地区土壤、高纬地区气候、海陆位置、沿河流两岸水源的关系,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丁为亚洲,亚洲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ABC错误;亚洲地区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是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D正确

。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植被及自然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据印度尼西亚火山和地质减灾机构消息,当地时间2023年1月7日6时11分,苏门答腊岛马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度达300米。马拉皮火山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海拔高度2891.3米,火山附近有数十个城市和小镇,自18世纪后期以来有记录的火山爆发超过50次。(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走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短小的原因。(3)简要说明苏门答腊岛多火山的原因。【答案】(1)走向:西北一东南。理由: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海沟(岛链)与山脉同为板块前缘,走向一致。(2)苏门答腊岛地处热带雨林气

候区,终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且数量多;岛屿面积有限,呈狭长轮廓,岛屿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3)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解析】【分析】本题以苏门答腊岛地形和相关材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印度尼

西亚自然特征、河流是水文特征、多火山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山脉走向即分水岭,分水岭两侧河流向两边流,东北一侧河流向东北流注入海洋,西南一侧河流短小,向西南流注入海洋,图中经纬线可判断方向,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此外海岸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海沟(岛链)与山脉同为板块前缘,走向一致,所以从海沟(岛链)的方向即可判断山脉的方向。【小问2详解】河流多少与气候降水关系最大,河流长短与岛屿面积大小有关,该岛地处赤

道,常年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且数量多,但岛屿面积有限,呈狭长轮廓,岛屿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因此河流短小。的【小问3详解】苏门答腊岛多火山的原因主要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苏门答腊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板块相向运动,板块挤压,地壳活动频繁,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刚大学毕业的小峥为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利用暑假对我国南方某山地进行了科学考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小峥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镇)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2)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最初选址有在A处和B处两个方案。当地镇府最终决定在A处建坝,请帮小峥分析选在

A处建坝的理由。(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答案】(1)看不到丁村。原因:有山脊阻挡视线。(2)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3)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建设和发展;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城镇供水方便。【解析】【分析】本大题

以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图为材料设置大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因为和丁村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和其他村之间没有明显阻挡。【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

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进行评价。A处位于等高线密集处,工程量小;但A处集水面积较小,淹没土地面积也小,对居民影响较小,人口迁移数量少,投入资金较少。【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城镇分布区位因素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本地区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在于自然因素。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在此发展建设;周边有河流交汇,充足的水源,同时水运便利,自然条件优越。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依山而建的瓦尔帕莱索是南美洲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左图),距首都圣地亚哥约100千米。港口始建于1

536年,在19世纪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量移民前来定居,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批船只进港补给、刷漆,房屋的外墙也被工人用各色油漆刷得色彩斑斓,逐渐形成立体彩色城市(右图)。2003年,该城市旧城区凭借特色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该港附近海域

夏季经常大雾弥漫,试阐释大雾成因。(2)分析瓦尔帕莱索立体彩色城市的形成原因。(3)分析旧城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答案】(1)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海水蒸发旺盛,暖湿空气大量积聚,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凝结成雾。(2)港口兴

盛期大量船只在此中转,修整刷漆中的剩余油漆较多;随着大批(欧洲)移民前来定居,城市建设空间逐渐扩大,受山地地形的限制,沿山坡呈阶梯式向上延展形成立体建筑。(3)城市知名度提高,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港口贸易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使当地加强传统文化保护,提

升了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形象。【解析】【分析】本题以瓦尔帕莱索港口为载体,考查瓦尔帕莱索海港形成条件、地域文化景观及其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中经纬度可知,瓦尔帕莱索地处30°

S附近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海水蒸发旺盛,暖湿空气大量积聚;再加上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夏季海上气流经过寒流表面,气温降低,水汽极易凝结形成海雾。【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在19世纪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量移民前来定居,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大批船只进港补给、刷漆,房屋的外墙也被工人用各色油漆刷得色彩斑斓,逐渐形成立体彩色城市”分析,19世纪该港口处于兴盛时期,大量船只在此中转补给,由于在刷漆进行船只维护的过程中,剩余油漆较多,被用于房屋外墙粉

刷;随着港口的发展,大批(欧洲)移民前来定居,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受山地地形的限制,城市建设沿山坡呈阶梯式向上发展,形成了立体彩色城市。【小问3详解】旧城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城市来讲,首先,能够进一步提高城

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该城市是港口城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港口贸易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第三,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促使当地政府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提升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形象。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

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全年降水量接近1000毫米。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地理位置特征。(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

。(3)阐述马尔马拉海海水盐度最高的季节及成因。【答案】(1)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连接地中海与黑海,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来低纬度水汽;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空气湿

度大;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海—气间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的的(3)夏季。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解析】【分析】本大题

以马尔马拉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位置、海气相互作用、海水性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战

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附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地区,马尔马拉海位于东半球。【小问2详解】马尔马拉海冬季受西

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其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

就越大;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一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故主要从冬季蒸发量大及易降水角度老虑,可得出结论。水汽含量大一方面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带来低纬度水汽;另一方面海

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从而水汽量大。降水丰富一方面是水汽充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另一方面是降水条件的满足,空气湿度大,且低纬度来的空气会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最终得出结论海一气

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小问3详解】该海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多雨,据此可得出结论马尔马拉海夏季盐度出现最高值。马尔马拉海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周围陆地地表径流汇入淡

水补给少,对该海域的稀释作用较小;夏季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大,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上升;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地中海、黑海相通,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