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84.285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7)页,84.28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f7c39d24332c5660ff9eb5750f18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隆昌七中高2025届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48分)1.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B.多元一体C.独具

特色D.生生不息2.有媒体报导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和全运会获得佳绩后,回到老家广东中山市古一村,苏家长辈特意开启苏氏祠堂中门,用状元礼遇迎接,进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请问与我国古代的哪项制度有关联A.世袭制B.分封制C

.宗法制D.科举制度3.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经常和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加强地方的行政管理B.密切了民族交流C.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扩大了统治区域4.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

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5.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

明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6.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军功→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7.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

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8.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下令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所益甚

大”;他还以入谷多少作为对州郡长吏考核评定等级标准。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A.社会相对稳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生产技术提高D.经济发展超越北方9.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

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10.隋的富有

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11.下表所示

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中书令岑文本居“宅卑湿”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贫无正寝”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D.有

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12.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朝设置政事堂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行

政效率B.维护君主权威的C.削弱丞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13.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

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14.中国医药学是一座巨大宝库,东汉时期出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伤寒杂病论》15.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

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文臣出任知州B.实行更戍法C.设立参知政事D.设立转运使16.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朝代制度后果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元行省(宣政院、巡检司)A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

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为的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摘编

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

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

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18.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

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随着南北朝

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隋唐开

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

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据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2)由魏至西

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5世纪后期,北魏鲜卑族在孝文帝的领

导下,大力地推行了一场学习汉族先进文明的改革。这场改革引起了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这场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巨大进步,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有人认为这场改革导致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用所学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

:必须写出选择的观点,史实要准确,论证要充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

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受

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

大“闪落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的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