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共(4)页,1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76adb46577701124bdeff13b5430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20.111.【C】“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并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条件,因此“只要……就……”表述绝对。2.【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对重走长征路的意义理解不当,文中并无重走长征路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
的意思。3.【B】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的时代意义。B项强调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并未提及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4.材料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开头先提出论点
“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4分)5.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
们的艰辛;②积极主动地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③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④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
向前。(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6.【D】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7.【B】多次谈及猫,是因为挂念和担心;不挪动离开,不是因为反应麻木,而是因为他的疲惫和对前路的茫然。8.①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战在即、人们仓皇逃命的混乱景象
,表现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②他人的紧张慌乱与老人的纹丝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着重突显主人公的形象。③在结构上,引出了后文“我”对他的关注,进而与之攀谈起来。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每点1分
,共4分)9.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导致读者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情节,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的内涵。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没有交待老人的过去和结局,仅仅截取了一个战前的场景,叙述了一段老人与“我”的对话,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③简约的“
电报体”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凝练简洁,不事渲染,多用短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引人遐思。(每点2分,共6分)10.【C】11.【C】“徽宗”是赵佶的庙号。12.【C】不是“同时”,而是“明年春”。13.(1)
等到二十岁时,(他)就学识广博,通晓经书正史,每天写文章几千个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比冠”1分、“通”1分、“属文”1分、最后一个分句1分)(2)苏轼担心不被(当权者)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被授予龙图阁
学士一职,主管杭州。(一个分句1分,最后一个分句译为“担任杭州知州”也可得分。)14.写文章应该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原本就没有固定的形态,只是在该流动的时候就流动,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为文应当收放自然,姿态横生,而不受外在形
式的束缚。(翻译2分,小结1分。)【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的成败,总是能说出其要点。等到二十岁时,(他)就学识广博,通晓经书正史,每天写文章几千个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嘉
祐二年,到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因见到他的文章而)惊喜,(苏轼)参加殿试考中乙科。后来(苏轼)以书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该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后,回到朝廷,以判官告院的身份任职。王
安石开创实施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不利。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其间,常常凭借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来造福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实施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人按违反诏令论罪。苏轼
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惊恐地说:“请您暂且慢点推行它。”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入侍延和殿,(皇帝)当即赐他银绯,升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
苏轼暂代礼部贡举一职。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冻得打颤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子,而且抓住模糊的单一言辞,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
为议论政事而(与人)积怨,被当权的人所憎恨。苏轼担心不被(当权者)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一职,主管杭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制成许多稠粥、
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常要多些。”于是收集盈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的五十两黄金,来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徽宗即位,又
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职务。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就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苏轼以父亲苏洵为师学习文章之道,不久便因为有天赋而很快学到了写文章的本领。曾说自己:“写文章应该像行走的云和流动的水,本来就没有固定
的形态,只是常常行走在应该行走的时候,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时候。”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辞,都可以写成文章来读。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大概也属少有。15.【C】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
心;欲回天地,想扭转乾坤,即抱建立功业之志。颈联是说,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到回天撼地之日,肃清当前国家的混乱局面之后就功成身退。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人生境界,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16.①颔联:对才华横溢却不受重用的贾谊和王粲的惋惜和同情,同时又寄寓了自身
怀才不遇的感伤。(2分)②颈联:既要扭转乾坤,又并不贪恋名利的崇高理想。(2分)③尾联:诗人自比凤凰,以清高自守、光明磊落的人格自况,并对那些自己追名逐利、却妄加猜忌他人的无耻小人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和批判
。(2分)17.(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第1小题写为“只.相似”也可得分)18.【A】“振动”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有其规
律和周期。“震动”才能表示重大的消息使人心不平静的意思。“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指丑态毕露,不能作补语。“扛鼎之作”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压轴之作”是指虽然后出场、但是最有分量的作品。“光怪陆离”可形容离奇怪异
的社会现象,而“斑驳陆离”则没有此意,只指色彩多样、斑斓绚丽。19.【D】20.②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③句,“切断疫情传播过程”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④句,“只要……就……”改为“只有……
才……”。⑤句“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⑦句,“无时无刻都在敲响着警钟”改为“无时无刻不在敲响着警钟”。21.董事长,原计划明天下午4点召开的会议,可能要改期了。(下结论)首先是会议室安排的问题,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
是空着的,可以使用;其次是参会人员的时间问题,杨总和王总明天都有事,不能按时到会。(述原因)所以,为了确保会议效果,我建议把会议时间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您看可以吗?(提建议)(评分标准:结论1分,建议1分,原因一点1分,逻辑顺序1分,共5分。)22.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
征关税税率。(评分标准:主语1分,“将”1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1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1分。注意:不可把“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写成“调整加征关税措施”。)23.作文:本材料为问答式“任务指令型”材料作文,通过场景问答,设置矛盾,考察学生运用儒家文化化解矛
盾、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作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以子思的身份(儒家文化的研习者)回答那个同学的提问。回答指向两个维度,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成就更好的我?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构建我与他人的和谐关系?(2)文章体裁
:不一定非得用书信体,但必须是身份带入式说理文,要有对话意识和现场感。(3)驱动作文的问题是古老的儒家文化如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真要”二字提示这里并非局限于“挤公交车”一事,解答时应基于这个问题,做现实的拓展和内涵的延伸,用儒家文化合理化解现实矛盾。参考立意:1.以我之力点儒家文明之火
;2.诲人若不倦,春风可化雨;3.约之以礼德,推己而及人;4.申之以儒家之道,开之以文明之花;5.用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6.教化万民,不可为亦为之;7.儒学诲民,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