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1.38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42417ffae7a8d5ca4e341285a1d9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期末测试高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
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
太阳辐射的是A.岩石圈板块运动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C.动植物蓬勃生长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
,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增多的说法错误,①错;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对,选D。【2
题详解】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当黑子数量多时,耀斑、太阳风也较强,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反之则为
低峰年。学生要熟记三种太阳活动的含义、出现的位置和三种活动对地球产生的相应影响。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地风向可
能为西北风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③①地气压低于②地④③处气压高于④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那么只有当
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时才能形成图中的气压差。由此判断,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因此d为上升气流;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b为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由①流向②,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形成西北风,①对,②错;①地为高压,②为低压,①气压高于②地;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此③处气压高于④处,③错误,④正确。据此分析选D。4.2018年9月“山竹”台风登陆广东沿海,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关于
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发源于温带洋面上的气旋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D.通常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台风是发源于热带、亚热带洋面上的气旋,A错。在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能够带来狂风暴雨
等恶劣天气,C正确。通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错。故选C。5.下图为受西风季节性影响的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该水库所在地区地带性植被具有的典型特征是()A.喜冷喜湿B.耐热耐旱C.喜热喜湿D.耐寒耐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水量盈余率变化可知,该水库所在流域9
月份-次年3月份水库入水量较大,3月到9月之间水库入水量较小,该河流受西风季节性影响,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为河流丰水期,水库以蓄水为主,夏季为枯水期,水库补给河流。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故该水库所在地区地带性植被耐热耐旱,故选B。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7.由图示信息可知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D.该区
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答案】6.B7.C【解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两侧风向,可以判断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①为南赤道
暖流,是东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B对;②为西风漂流,C错;③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D错。故选B。【7题详解】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北半球,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乙海域位于中纬度,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C对;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D错。故选C。
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图甲)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8.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9.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图乙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8.C9.C【解析】【8题详解】组成桂林山水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其景
观发育的岩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C对;玄武岩、花岗岩为岩浆岩,AB错;大理岩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9题详解】沉积岩是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读图d为变质岩,a为岩浆,b为
岩浆岩,c为沉积岩,①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外力作用,所以该题选C。【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图判断方法:(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
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10.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
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11.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
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
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详解】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选A。12.河流的河床
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答案】B【解析】【详解】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
蚀作用的强弱,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故选B。13.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
C【解析】【详解】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可以针对性及时对城区积水排放;扩大湖区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进而减少城区积水现象;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及时把城区积水排放;而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对城区积水形成的内涝没有影响,不能加快城市积水的排泄,故选C。14.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
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一搬运作用B.搬运一堆积作用C.风化一侵蚀作用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近”,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加大,大坝下游附近水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
将原来河床的沉积物中细小颗粒重新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正确。15.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
于低洼地【答案】D【解析】【详解】光热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同一海拔,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故选D。16.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B.高纬度、
高海拔地区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四季如春表示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可能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
。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7.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D.研究各地地层形
成时的古地理环境18.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19.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
积环境是()A.炎热干旱的环境B.温湿茂密的森林C.热带浅海环境D.湖泊或沼泽【答案】17.C18.C19.D【解析】【17题详解】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由
于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和化石研究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所以选C。【18题详解】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越早形成的地层越居下,含有的化石结构越简单而越
早形成的地层,就会堆积在下层,即地层的深处,这是一个未经变动的岩层分布状况;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可能会分布在地层表面,故结构简单的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C项错误。所以选C。【19题详解】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
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所以选D。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小题。20.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①影响土壤厚度②积累有机质③富集矿物元素④决定土壤粒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1.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B.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C.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D.修筑梯田改善
土壤的水热光条件【答案】20.C2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20题详解】地形的坡度影响土壤的厚度,一般山坡上的土壤厚度小于河谷,生物对土壤厚度影响不大,①不符合题意;生物通过有
机质积累过程和矿物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土壤的有机质、矿物含量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②③符合题意;土壤粒度取决于沉积环境,与生物关系不大,④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选C【21题详解】A.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但减小了土壤的通气性。A不符合题意;B.使用有机肥补
充土壤中的有机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B不符合题意;C.农作物的果实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土壤的中的有机质,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C符合题意;D.修筑梯田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但不能改善土壤的水热光条件。D不符合
题意。故选C【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要素作为整体性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要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
一发而动全身”。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23.在大西洋表层
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温度约为8°C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4.5‰D.密度约为1021.7kg/m3【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解】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
从低纬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所以①表示温度分布规律。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呈双驼峰状,②表示盐度分布规律。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极附近海区递增,③是海水密度。B正确。故选B。【23题详
解】据图分析,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位于赤道以北,大约是7°N,该处海水的海水温度约为27°C,盐度约为3.45%,密度约为1022.5kg/m3,分析见下图辅助线。C正确。故选C。【点睛】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
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24.我国某学校在如图所示地区于北京时间9:28举行运动会。读图,回答下题。在长跑比赛中当某运动员位于跑道上P点且身影朝向如图所示时,运动会已进行了()A.4时22分钟B.4时12分钟C.3时22分钟D.3时12分钟【答案
】D【解析】【详解】据图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10°E,当北京时间为9:28时,该地地方时为8:48。当影子朝向正北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时间差为3小时12分钟,所以本题D正确。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
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26.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25.A2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25题详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
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26题详解】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
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2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27.D28.A【解析】【27题详解】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
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
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
,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
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据以上分析A正确,B、C、D错。故选A。下图为某生物学
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异30.骆驼
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B.种类繁多C.群落结构简单D.叶面宽大【答案】29.D30.C【解析】【29题详解】从图示三种植物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雨林,所以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D正确。【30题详
解】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特殊植物,据图可以看出和其它两个区域相比,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植被稠密、种类繁多、叶面宽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
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生存几率。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
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2)在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具体风向为________。(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D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
自然带⑤是________(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同纬度的大陆东岸⑨地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6)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
种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气候类型在大陆西岸是________气候,在大陆东岸是________气候;有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不同,这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1).整体性(2).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3).
西南风(4).热带雨林气候(5).热带雨林带(6).温带海洋性气候(7).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9).盛行西风带(西风带)(10).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2).纬度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13).热量
(14).经度地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15).水分(16).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7).温带海洋性(18).温带季风(19).温带草原带(20).温带荒漠带【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因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详解】(1)本
题主要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类型,而气候类型又影响自然带,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整体性的表现。(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显示,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
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属于中纬西风带。(3)图中显示,A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D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此地
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低纬吹向高纬,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⑤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临近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随着气压带与风带的南北移动,C地
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的大陆东岸⑨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是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
分异规律中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又称为从赤道两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同纬度热量条件不同是导致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是自然带沿着从沿海向内陆方向进行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又称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是导致这分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6)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西岸。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对应的气候
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点睛】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类型,而气候类型又影响自然带,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整体性的表现。A因地处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炎热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对应的自然
带为热带雨林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所以自然带为耐旱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①②③④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体现,原因是不同纬度,热量不同
,所以自然带不同。32.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
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3)分析1982—2
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1)西北—东南(或东南—西北)季节性降水量较少,沿岸用水量大(2)湖泊台田鱼塘(3)人
们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筑用地占用沼泽。(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解析】(1)本图方向判定依据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依据材料一可知南四湖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入湖河流断流现象说明河流水量少,主要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尤其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断流。(2)依据材料二可知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湖泊
,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台田鱼塘。(3)依据材料二可知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水稻田、台田鱼塘、人工水渠、坑塘水库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这会导致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4)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水的排放以及对污水的净化。主要考虑:①调整工业结
构,限制造纸等污染企业的规模;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实行清洁生产;④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④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后排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