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474.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共(30)页,47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fff5e6625eee198fd8f4ad68922e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线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不同大小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来模拟细胞,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可以用来推算物质运输效率B.细胞体积越小,其

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C.除物质运输效率,细胞核也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D.多细胞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

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

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详解】A、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的实验中,可用不同大小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来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表示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通过模拟实验可推算出,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即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B错误;C、除物质运输效率会限制细胞生长外,细胞核也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C正确;D、多细胞生物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

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D正确。故选B。2.关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间期都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使DNA数目加倍B.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C.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但结果都是使亲代细胞的遗传物

质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答案】D【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

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

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相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同点【详解】A、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都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DNA数目加倍,A正确;

B、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B正确;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都能实现细

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但是都不能实现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含有血红蛋白基因,所以不能合成血红蛋白B.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

有关。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C.衰老细胞和癌细胞都表现出含水量降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等特征D.生物体的每一个新细胞都来源于

老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如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但该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不能合成血红蛋白。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

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细胞内不能合成血红蛋白,A错误;B、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正确;C、衰老细胞含水量降低,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而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旺盛,具有含水量升高,酶活性升高,呼吸速率升高等特征,C错误;D、生物体的每一个新细胞都来源于老细胞

的分裂,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或无丝分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考生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掌握细胞癌变的特征,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胚胎

时期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消失都是细胞凋亡B.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的功能有一定关系【答案】C【

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分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活性降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积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核大:细胞内

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的透性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

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人胚胎时期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消失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A正

确;B、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受基因的控制,B正确;C、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们承担

的功能有一定关系,D正确。故选C。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C.经过观察统计,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并先后进入前期D.漂洗的作用是去除多余的染

色剂,避免影响染色效果【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

,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

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

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详解】A、

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该区的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B正确;C、经过观察统计,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但由于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这些处于间期的细胞不会先后进入前期,C错误

;D、漂洗的作用是去除多余的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效果,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时期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细胞板上B.由于纺锤丝的牵拉作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

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

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4)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直接从中部凹陷)。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

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在植物细胞的分裂末期才会出现,A错误;B、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纺锤丝

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正确。故选D。7.下图是某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a

′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B.乙图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一般来说,a、a′上的基因相同,a、b上可存在等位基因D.造血干细胞中会周期性的出现乙图细胞所示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同源染色体(A和B、C和

D)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互为姐妹染色单体。【详解】A、A、B能联会配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a′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乙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形

成了2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C、一般来说,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相同的,而等位基因一般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a、a′上的基因相同,a、b上可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D、造血干细

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出现乙图细胞所示状态,且图示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8.如图是某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ⅡC

.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图解为有性生殖的生物生命过程,图中I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Ⅱ代表受精作用。【详解】A、B、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

自由组合,A正确,B错误;C、受精过程中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C错误;D、有性生殖的生物依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选A。9.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A.该生物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2、4,则同时形成的极体中一定含有1、3B.该生物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是8条,最少2条C.该生物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四种,分别是1、3或2、4或1、4或2、3D.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数量之比为1:1:2:4【答案】

C【解析】【分析】图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A、该生物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2、4,则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

中的染色体组成为1和3、1和3、2和4,A错误;B、该生物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是8条(有丝分裂后期),最少4条,只有在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中才可能会出现2条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该生物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四种,分别是1、3或2、4

或1、4或2、3,C正确;D、由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可知: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数量之比为1:1:1:1,D错误。故选C。10.二倍体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甲、乙图变化仅发生于有丝分裂

,丙图变化仅发生于减数分裂B.甲、乙、丙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均相同C.①②④处下降均与着丝点分裂有关D.③处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

线,其中①处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②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分裂;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③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④形成

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随后细胞一分为二。【详解】A、甲既发生于有丝分裂也发生于减数分裂,乙图变化仅发生于有丝分裂,丙图变化仅发生于减数分裂,A错误;B、甲、乙、丙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均相同,都是间期复制的结果,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④处下降均与着丝点分裂有关,C正确

;D、③处下降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后(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故选A。11.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杂合的红花豌豆自交产生红花和白花后代B.纯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C.杂合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

产生白花后代D.纯合的红花豌豆与杂合的红花豌豆杂交产生红花后代【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性状分离的概念。【详解】A、杂合的红花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后代,属于性状分离,A正确;B、纯合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全是红花,没有

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杂合红花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不是性状分离,C错误;D、纯合的红花豌豆与杂合的红花豌豆杂交后代全是红花,没有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A。12.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

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种。A.4、3、5B.3

、5、7C.4、5、7D.3、5、5【答案】B【解析】【分析】伴性遗传的概念: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时,Y染色体上没有其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详解

】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AA、Aa、aa共3种;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基因位于X和Y染色

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2会死亡。现有一批玉米种子,遗传因子组成为

EE和Ee,数量比为1∶1,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则ee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B.1/28C.4/121D.1/2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基因型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2会死亡”,说明Ee产生的花粉E:e=2:1,Ee

产生的雌配子为E:e=1:1。【详解】根据“基因型为EE和Ee,数量比为1:1”,可知该群体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E:e=3:1,由于基因型为Ee的玉米所产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2会失去受精能力,故该群体产生的花粉中E:e=(1/2+1/2×1/2):(1/2×

1/2×1/2)=6:1,所以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则ee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7=1/28。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致死个体产生配子比例的转换,难等中等。1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红果番茄植株是纯

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鉴定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已知,有两种办法:显性个体自交或者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

测交。【详解】A、与红果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红果,A错误;B、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即测交,后代若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B正确;C、可以通过该红果植

株自交来鉴定,后代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C错误;D、可以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其判定与C项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通过自交和测交判断亲本的基因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15.彩椒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皮色遗传。已知红皮基因(B)对绿皮基因(b)为显性,但当另一黄色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用一株黄色彩椒个体和一株红色彩椒

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色彩椒和黄色彩椒比例为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先判断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aaB_

为红色,aabb为绿色,A---为黄色。【详解】A、若AaBB×aaBb,子代红色彩椒(aaB_)占1/2,黄色彩椒(A---)占1/2,比例为1∶1,A不符合题意;B、若Aabb×aaBB,子代红色彩椒(aaB_)占1/2,黄色彩椒(A--

-)占1/2,比例为1∶1,B不符合题意;C、若AaBb×aaBb,子代红色彩椒(aaB_)占1/2×3/4=3/8,黄色彩椒(A---)占1/2,比例为3∶4,C符合题意;D、若AaBb×aaBB,子代红色彩椒(aaB_)占1/2,黄

色彩椒(A---)占1/2,比例为1∶1,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6.小麦子粒

色泽由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红粒∶白粒=63∶1,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的是()A.AabbCcDd×AabbCcDdB.AaBbCcDd×AaBbccd

dC.AaBbCcDd×aaBbCcddD.AaBbccdd×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含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的杂交实验可以分解成A和a、B和b、C和c、D和d四对基因分别对应的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

。【详解】A、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14×1×14×14=164,A正确;B、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14×14×12×12=164

,B正确;C、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12×14×14×12=164,C正确;D、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12×14×12×12=132,D

错误。故选D。【点睛】由题意知A和a、B和b、C和c、D和d独立遗传,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等位基因对数较多的自由组合问题,可以先分解成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对每一个分离定律进行解决,然后

再组合成自由组合定律问题。17.水果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用两种纯合水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性状的表现型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C.F2中的紫色籽粒发育成的植物自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5/9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授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8/4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F2籽粒的性状表现

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非甜∶甜=3∶1,据此可知,籽粒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B),甜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C),且A_B_为紫色,其他为白色,C_为非甜,cc为甜。【详解】A、据分析可知,紫色与白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F2性状分离比可知,F1为AaBbCc,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故亲本表现型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B正确;C、F2中的紫色籽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

∶AABb∶AaBb=1∶2∶2∶4,自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只有AABB,占1/9,C错误;D、F1基因型为AaBbCc,F2中的白色籽粒有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为:2/7Ab、3/7

ab、2/7aB,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的比例为2/7×2/7+2/7×2/7=8/49,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遗传定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属于较难题。18.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实质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A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B、图B表示双杂合子自交,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C、图C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D、自由组合的实质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19.孟德尔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B.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C.先研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分离现象D.在观察

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A项正确;B、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分析两对

相对性状的遗传,B项正确;CD、孟德尔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即在观察和分析(性状分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C。【点睛】豌豆的优点: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含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20.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及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所对应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相同B.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子

代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肯定是A基因纯合致死【答案】C【解析】【分析】若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由于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位基因之间有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情况,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基因、抑制基因、上位基因等情况。因此,虽然遗传规律没有改变,基因型及比例没有改变,但表现型发生了变化,导致性状比例发生改变,常见的9∶3∶3∶1比例的变形有9∶7、9∶6∶1、12∶3∶1

、15∶1、9∶3∶4等。【详解】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所对应的细胞学基础不相同,A错误;

B、并非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例如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C、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表明只有同时存在A基因和B基因时,才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只有AaBb、AABb、AaBB这3种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C正确;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能是A基因纯合致死或B基因纯合致死,D错误。故选C。21.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欲探究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现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下列分析不

合理的是A.若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若杂交后代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若杂交后代雌果蝇与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D.该实验也可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得

到正确的推论【答案】D【解析】设果蝇的红眼由A基因控制,白眼由a基因控制。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用红眼雄果蝇(XAY)与白眼雌果蝇(XaXa)进行杂交,后代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全为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全为白眼,故A项正确;如果控制该性

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亲本白眼果蝇为aa。若亲本为AA×aa,则后代雌、雄果绳全为红眼。若亲本为Aa×aa,则后代雌果蝇与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故B、C项正确;如果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或X

AXa,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杂交后代雌果蝇和雄果蝇都红眼,或者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A或A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杂交后代雌果蝇和雄果蝇都红眼,或者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因此,不可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得到正确的推论

,D项错误。22.下列有关X、Y染色体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要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群体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其外祖母或外祖父C.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也有关联D.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含此致病基因的男

性一定患此病【答案】A【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详解】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错误;B、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于他的母亲,而母亲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于外祖父,一条来自于外祖母,所以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其外祖母或外祖父,B正确;C、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

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因此,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与性别有关,C正确;D、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

上,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则含此致病基因的男性一定患此病,D正确。故选A。23.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6D.若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

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4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儿正常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号),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无乙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Ⅱ-3号的基因型为A_XBX_,其为

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C正确;D、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1/2aaXBXb,其与一位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4=3/8,D错误。故选D。24.某种鸟为ZW型性别决定,羽毛有白羽和粟羽

,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鸟有白羽和粟羽两个品系,每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将两品系杂交,正交时后代为白羽和粟羽,数量相当;反交时后代全为粟羽。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正反交的结果表明A、a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通过反交的结果可以说明粟羽对白羽为显性性状C.参与正交的雌鸟和雄鸟的基因型分

别为ZAW、ZaZaD.若利用反交产生的粟羽鸟雌、雄随机交配,则后代全为粟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由于每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将两品系杂交,正交时后代为白羽和粟羽,数量相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反交时后代全为粟羽,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a

W、ZAZA。【详解】A、正反交的结果不同,表明A、a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是位于性染色体上,A正确;B、每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白羽和粟羽杂交时,后代均为粟羽,说明粟羽对白羽为显性性状,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参与正交的雌

鸟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aZa,C正确;D、将反交产生的粟羽鸟(ZAZa、ZAW)继续交配,后代不全为粟羽,也有白羽(ZaW),D错误。故选D。25.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

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A.DNAB.多糖C.组氨酸D.多肽【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基因可以控制生物

的性状,而基因位于DNA上。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说明获得的枯草杆菌中含有能够控制合成组氨酸的基因,所以该物质为

DNA。即A正确。故选A。【点睛】26.下列实验及结果中,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3:1B.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在子代

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组合病毒(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而成)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

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高茎植

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3∶1,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可说明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但不能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A错误;B、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这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

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B错误;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这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但不能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组合病毒(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而成)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这说明R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7.艾弗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效应B.去掉DNA片段,研

究其表现型效应C.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

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故选C。28.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A.b≤0.5B.b≥0.5C.胞嘧啶为a﹙1

/2b-1)D.胞嘧啶为b﹙1/2a-1)【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

+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

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由题意可知,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是a/b,因此胞嘧啶c=(a/b-2a)

×1/2=a(1/2b-1)个。故选C。29.将DNA双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裂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大肠杆菌都含有15NB.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2C.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4D.含有15

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1/8【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

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详解】A、子代大肠杆菌为8个,含有亲代DNA的大肠杆菌为2个,A错误;BC、据A分析,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

/4,B错误,C正确;D、子代共有DNA为8个,含有15N的为2个,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1/4,D错误。故选C。30.将一个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且DNA被3H完全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

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每个子细胞中含3H的DNA数一定为nD.若子

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n【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分析题文: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可能是体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也可能是精原细胞进行了减数分裂。【详解】A、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H,

说明DNA复制了一次,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说明DNA复制了两次,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错误;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

n,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进行了两次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上均为一条链被标记,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

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随机移向两极,因此每个子细胞中含3H的DNA数为0~n,C错误;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只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

H,即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n,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DNA半保留复制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1.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B.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C.转录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

区室中进行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

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A、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含有碱基T,RNA含有碱基U,因此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不相同的,A错误;B、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

对应,B错误;C、转录的产物是RNA,所以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D正确。故选D。32.现代生物工程能够实现通过已

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人工合成基因。现已知人体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假设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243个,则合成的生长激素基因中G至少有()A.130个B.260个C.330个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时以DNA分子的单链为模板形成RNA

,基因中碱基数量∶mRNA碱基数量∶氨基酸数量=6∶3∶1。氨基酸数量=肽键数量+肽链数。【详解】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则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90+1=191个,生长激素基因中的碱基共191×6=1146个。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碱基总数为573个,其中有A和U共2

43个,根据(A+T)在单链和双链中的比例相等,则生长激素基因中的A和T共486个。所以,生长激素基因中的C+G=660个,根据C=G,则C=G=330个。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3.个体的性状和细胞的分化都取决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下列相关表述正确

的是()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基因表达存在差异C.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D.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

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C、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的,有多个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也有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AC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但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B。34.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

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乙所示的卵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D.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

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对比甲中左侧染色体和乙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详解】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

单体的分开而分离,A正确;B、对比甲中左侧染色体和乙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图乙所示的卵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C错误;D、由于发生过交叉互换,该卵原

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5.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M和R,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现有三个纯种家鸽品系,甲品系能合成两种蛋白质,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质M,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质R,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这两种蛋白质的过程:DNA→mRNA→蛋白质B.如果这两个基因失去功能,家鸽将无法通过磁场导航C.为确定上述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选取乙品系和丙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D.家鸽的所有细胞都含有这两个基因并进行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

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3、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

体的实验设计。(1)已知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方法: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2)未知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可用正交和反交。【详解】A、基因表达有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这两种蛋白质的过程为:DNA→mRNA→蛋白质

,A正确;B、由于这两种蛋白质形成的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能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因此如果这两种基因失去功能,家鸽将无法通过磁场导航,B正确;C、为确定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甲组,♀乙品系

×♂丙品系,乙组,♂乙品系×♀丙品系。①若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Z(性)染色体上,则甲组后代个体都能通过磁场导航,乙组后代个体中有一半能通过磁场导航;②若Mm基因位于Z(性)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甲组后代个体中有一半能通过磁场导航,乙组后代个体都

能通过磁场导航;③若Mm和Rr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甲、乙两组的后代均能通过磁场导航,C正确;D、家鸽的所有细胞都含有这两个基因,但只有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36.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绿色圆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

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3)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

组成为44+XXY)。导致该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__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_____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4)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

组合为____________①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②同位素标记的Trna③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④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⑤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答案】(1).1/6(2).终止密码(3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4).SⅢ型(5).母亲(6).减数第二次(7).①③⑤【解析】【分析】(1)YYRR与yyrr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YyRr,子二代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且比例为1:2,自交后代中绿色皱粒所占的比例为2/3×1/4=1/6。由题意可

知,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说明转录形成的mRNA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减少,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S型菌全为SⅢ型,说明R型菌

转化为S型菌是SⅢ的DNA诱导R型菌转化来的,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3)色盲是伴X隐形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基因型为XBY和XBXb,因此,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母亲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2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

4)翻译过程中,以核糖体为场所,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酶,适宜的温度和PH等。【详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且比例为1:2,将其自交,

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2/3×1/4=1/6。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翻译停止,该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2)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型,否定了这种说法。(3)色盲是伴X隐形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基因型为XBY和

XBXb,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可推测其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所以导致该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4)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为①除去了DNA和mR

NA的细胞裂解液、③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点睛】仔细阅读题干,提取有关信息,回顾所学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37.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别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1)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该植物的花色是由____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第1组杂交实验:F2中紫花植株的基

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__;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3)若第

3组实验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以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杂交后代____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1).两(

2).4(3).AAbb(4).1/4(5).全为白花(6).AAbb或aaBB(7).紫花∶红花∶白花=1∶1∶2【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杂交组合1,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

∶1的变式,因此该植物的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_B_开紫花,aaB_(或A_bb)开红花,A_bb(或aaB_)、aabb开白花。杂交实验2,子二代紫花∶红花=3∶1,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或AABb;杂交组合3,紫花

∶红花∶白花=9∶3∶4,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第1组实验中,F2中紫花的基因型是A_B_,共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基因型。(2)由于杂交组合1子一代

基因型是AaBb,若亲本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则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白花的基因型是3A_bb、1aabb,与亲本白花基因型相同的是AAbb,占1/4;杂交组合3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

AAbb与aabb杂交,子代全是白花。(3)杂交组合3,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第3组实验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可以通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纯合白花的基因型。①如果白花基因型是AAbb(或aaB

B),与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b∶A_bb=1∶1(或AaB_∶aaB_=1∶1),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②如果白花基因型是aabb,AaBb与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是AaBb

∶Aabb∶aaBb∶aabb=1∶1∶1∶1,紫花∶红花∶白花=1∶1∶2。【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通过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