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A卷) 含解析【武汉专题】.docx,共(14)页,1.49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b5caa2e013f4243e4c6c326ee863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A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6月27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众所周知,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下图)是现今为止,般墟发现的唯一
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已灭绝,在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河南安阳发掘出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A.寒武纪B.白垩纪C.侏罗纪D.第四纪2.关于圣水牛生活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
的是()A.温暖湿润,风沙肆虐B.寒冷干燥,草原广布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3.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转冷、人类过度捕猎B.外来天敌、生态系统失衡C.地动山摇、火山地震爆发D.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答案】1.
D2.C3.A【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在人类遗址中发现含有圣水牛骨骼,因此人类与圣水牛同时出现,而人类出现在第四纪,因此该地层应为第四纪,D正确;寒武纪、白垩
纪、古近纪(早第三纪)地层中没有人类遗址,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可知,圣水牛生存环境为暖湿的环境,环境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
玩耍、生存,C正确,BD错误;温暖湿润地区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较少,A错误。故选C。【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圣水牛的灭绝,一是可能是人类的过度捕杀结果,二是因为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年至前850年)的到来,变冷的气候改变了环境,圣水牛
因此失去了昔日家园,A正确;外来天敌,火山地震爆发,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并没有材料支持,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
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
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热带辐合带(ITCZ)是指南北两半球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几乎环绕整个地球赤道的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有关热带辐合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位置一年基本保持不变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与直射点移
动方向基本一致D.各地移动的幅度一致5.关于热带辐合带控制区域的天气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多大风天气B.多阴雨天气C.多晴朗天气D.多高压天气【答案】4.C5.B【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辐合带在6、7、8月北移,12、1、2月南移,并不是一年基本保持不变,A错误;北半
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B错误;由图可知,各地移动的幅度不一致,D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图中辐合带的移动与直射点移动方向基本一致,C正确。故答案选C。【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热带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正确CD错误;赤
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A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风带气压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下图示意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窗户多设计在房前。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
种的选择与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在住宅环境设计时,树种选择与布局主要考虑()①遮荫②采光③调节空气湿度④提供家用木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住宅环境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主要是()A.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B.房后种
植落叶阔叶树C.房前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D.房后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答案】6.A7.A【解析】【6题详解】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传统民居在住宅环境设计时,房前屋后的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主要考虑夏季的遮阴、冬季的采光取暖,①②正确;房前屋后的的树木数量少,对空
气湿度影响较少,③错误;房前屋后的树主要不是用于家用木材,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7题详解】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以起到夏季遮阴,冬季树木落叶,冬季又不会影响采光,A正确;若房前种植常绿树种,可能影响冬季采光,C错误;房后对采光与遮阴要求
较低,一般不考虑树种,B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樱花原本在春天开放,2019年10月武汉大学的一株樱树却再次开了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樱花反季节开放,
主要是因为武汉市同期()A.热岛效应显著B.亮化工程增多C.降水异常偏多D.光热异常偏强9.植物开花,需要消耗土壤的肥力。专家认为,“樱”开二度对植物并非一件好事,其理由可能是的的()A.生长规律从此颠倒B.次年花量明显减少C.樱树寿命大幅缩短D.病虫害
发病率减少【答案】8.D9.B【解析】【8题详解】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10月份因为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所以樱花树开花,D正确;降水对樱花的开花影响较小,C错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不是单一
的光照或热量引起的,AB错误。故答案选D。【9题详解】由上面分析,“樱”开二度主要是光热异常导致的,只要光热正常,生长规律不会颠倒,A错误;植物开花,需要消耗土壤的肥力,次年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可能导致次年花量明显减少,B正确;此现象一个偶然现象,不是经常出现,
不会影响树木的寿命,C错误;由于土壤肥力下降,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病虫害发病率可能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海狸多生活在针叶林区和针阔混交林区的河边,常用树枝、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拦截河水成池塘以营建栖息环境,并维持水位,以保证
其洞口位于水下,防止天敌侵扰。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原本没有海狸生活,近些年来,随着灌木和乔木在苔原带的不断蔓延,在当地定居的海狸越来越多。下图为阿拉斯加北部某河段1980年和2019年的遥感影像(深色部分为海狸垒坝而成的池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近
些年来,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乔木和灌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降水增加C.暖流增强D.冰川融化11.越来越多的海狸在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定居下来会直接使得当地().A.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B.滨河湿地面积萎缩C.河流径流变化得以调节D.二氧化
碳排放增多12.在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定居的海狸,其面临的天敌可能为()A.狮子B.熊C.驼鹿D.鲸【答案】10.A11.C12.B【解析】【10题详解】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苔原带热量能够满足乔木和灌木的生存
,因而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乔木和灌木增加的主要原因气温升高,A正确;苔原带与乔木和灌木主要是热量差异引起的,而不是降水差异引起的,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近些年来暖流实力增强,C错误;冰川融化,土壤中水分增加,并没有改变苔原带内的热量,D错误。故答案选A。【11题详解】海狸常用树枝、
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越来越多的海狸在阿拉斯加北部苔原带内定居,会增加堤坝,增加滨河湿地面积,使河流径流变化得以调节,C正确,B错误;湿地面积增加,流域生态环境不会急剧恶化,C错误;海狸的定居对二氧化碳含量
影响较小,D错误。故答案选C。【12题详解】驼鹿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C错误;鲸属于海洋哺乳动物,对生活在针叶林区和针阔混交林区的河边的海狸没有影响,D错误;狮子不是苔原带的动物,A错误;熊是苔原带的典型动物,是海狸面临的天敌,
B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气候变化将通过改变温度、干湿和冷冻区、降水、陆地侵蚀及海洋环境等影响生物的丰富性、组成和分布。武汉市(30°N,114°E)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一年中每天当地地方时12:00时。用相机记录了太阳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最后绘制出了一年中当地地方时12:00时
的太阳轨迹图(下图),惊奇地发现当地正午太阳轨迹不在一条经线上,而是呈“8”字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太阳位于顶端与位于底端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约()A.23.5°B.47°C.70.5°D.90°14.当地一年中每日地方时12:00
时的太阳轨迹不在一条经线上,说明当地()A.每日太阳日实际时长不相等B.每日恒星日实际时长不相等C.每年回归年实际时长不相等D.每年恒星年实际时长不相等15.当地一年中每日地方时12:00时的太阳轨迹
不在一条经线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地球的形状②地球的自转轨道③地球的公转轨道④黄赤交角的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3.B14.A15.D【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太阳位于顶端的时间大
约为6月22日前后,与夏至日大致对应,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估算为23.5°N),太阳位于底端的时间大约为12月22日前后,与冬至日大致对应,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据材料可知,武汉市的纬度为3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计算,6月22日前后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最高为83.5°,12月22日前后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最低为36.5°,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7°,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当地一年中每日地方时12:00时的太阳轨迹
不在一条经线上,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我们说的昼夜长短变化中的昼夜指的是太阳日,这就说明是因为当地每日太阳日实际时长不相.等,所以每日地方时12:00即正午时的太阳轨迹不在一条经线上,而不是恒星日,也不是回归年,更不是恒星年,A
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当地一年中每日地方时12:00时的太阳轨迹不在一条经线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地球的公转轨道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因此一年中的每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都不一样,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
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夹角每天都在改变,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也就不在一条经线上了,③④正确;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轨道不是一年中每日地方时12:00时的太阳轨迹不在一条经线上的原因,①②
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现代科学认为,太阳日是一个昼夜。是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地球一天的公转角度(0.986°)。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并不相等,根据较长回归年与较短回归年的时间计算,
地壳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长太阳日与短太阳日竟相差4秒,由此证明地球自转并不匀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悉,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1)前者由洞
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下左图);(2)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下中图),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下右图)。(1)上左图所示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结合图文信息,在下图框中
适当位置,分别绘出石钟乳和石笋的外部形态,并用箭头示意垂直方向的生长趋势_______。(2)结合上中图,简述石钟乳横切面岩石微层理结构的特点及各层年龄关系。(3)结合上右图,指出石笋纵切面沉积微层理弯曲的方向及弯曲度的变化,并推测洞内影响其形态变化的可能因素。【答案】(1)①.喀斯特地貌
②.如图:(2)大致呈同心圆状,中部有空心(导管);中心部分的年代相对较老,边缘较新。(3)微层理上凸,上层包覆下层;各层弯曲并不一致,由底部向上不断变大。影响因素:滴水量、滴水高度(水滴物质成分、饱和度、洞内温度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
地考察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过程、形态构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
洞研学基地考察”,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该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钟乳石是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锥状物体,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其生长态势是向下生长。石笋是石灰岩洞中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其生长态势是向上生长。示意图如下:【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石钟乳横切面岩石微层理结构大致呈
同心圆状,中部有空心导管;同心圆大小、间距不等;中心部分形成的时间较早,相对较老,边缘部分形成的时间较晚,相对较新。【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石笋纵切面沉积微层理向上弯曲,上层包覆下层;各层弯曲形态、间距并不一致,由底部向上部不断变大,越往上椎体面积越小。洞内影响其形态变化
的可能因素包括滴水量、水滴物质成分、饱和度、洞内温度等。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该小组成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该学校
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下图分别为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1)结合图文信息,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中学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
2)推测该中学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3)该中学学生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水循环相关原理加以说明。【答案】(1)路面硬化,制约雨水下渗;局部路面不平,低洼处排水不畅;部分道路
趋于平坦,中央水流不畅;道路两侧排水口较少,影响雨水排放。(2)易渗水;多孔隙;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3)能。理由:原有的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
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并储存。不能。理由: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雨后汇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天气可能出现校园积水问题。【解析】【分析】本题以十四中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图及十四中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相关材料为背景,
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题目要求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暴雨带来大量降水,校园路面硬化率高,下渗差,雨水难以下渗,多转化为地表径流;加之局部地区地势低洼平坦,地
表大面积积水难以排泄,滞留在的路面;道路两侧排水口少,排水缓慢,导致积水。【小问2详解】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路面材料应易渗水,增加下渗量;多孔隙易于下渗;铺设路面应具备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
透速率,地表径流来水速度快。【小问3详解】能够彻底解决主要从规划较为全面、材料透水性强角度分析,原有的不透水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来水减少,来水速度减慢,改善了下雨时
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不能彻底解决主要从降水强度、材料寿命角度分析,由于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当降水强度大于透水砖的渗透速率,地表径来水速度快,雨后来水快,而下凹式绿地回
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武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由于降水强度多大,仍然可能会出现校园积水问题。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河流裁弯取直分为自然裁弯取直和工程裁弯取直(人类修正过度弯曲的河道)两种形式。蓟运河是海河流域北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是一条典型的平原河流
。蓟运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冬春季多风沙。在河流治理工程中,蓟运河干流上先后形成了4段新裁弯。图1示意河流自然裁弯的形成过程。图2示意蓟运河工程裁弯取直的河段。(1)结合图1,简述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过程。(2)图2中薄前村东岸(凸岸)冬春季偶有小规模的风
沙活动,试分析其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3)指出工程裁弯取直后对当地和下游河段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洪涝等方面)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平原地带的河流在曲流的作用下,凹岸侵蚀,凸岸泥沙沉积:河道愈来愈弯曲
,当河弯发展到--定程度时,(河弯缩窄),河流发生自然裁弯;(2)薄前村东岸位于河流凸岸:蓟运河夏季携带大量泥沙,流经薄前村东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3)对当地:(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
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下游河段:(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
直,水流速度加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侵蚀搬运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沙f增多,河流水质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裁弯取直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地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平原地带的河流在曲流的作用下,凹岸不断的侵蚀,凸岸泥沙不断的沉积,这种作用使河道愈来愈弯曲,当河道弯曲发展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河弯缩窄,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取值。【小问2详解】薄前村东岸位于河流凸岸,由于凸泥沙堆积,
蓟运河夏季携带大量泥沙,流经薄前村东岸的凸岸时,流速减缓,泥沙大量的沉积,冬春季河流枯水期,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小问3详解】对当地的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是河流变短,水域面积可能缩小,蒸发减弱,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河流变短,水生生物栖息地减
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裁弯取直后,水流速度变快,搬运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影响水生生物;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河漫滩面积可能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下游河段影响:河流裁
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加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流速加快,河流侵蚀搬运作用加强,下游河流的含沙量增多,下游河流水质下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