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初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1.708 K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初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初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初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初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31.7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03c4cac741f193169335c86fb7dde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级高二上学期9月初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郎溪县磨盘山文化遗址的早起阶段(距今约6200—5300年)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其中渔网网坠所占比例很高,猪、鱼等仿生形器物独具特色,水稻、莲子等植物遗存和鹿、野猪等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的空

间分布广泛。据此可知,磨盘山的先民们()A.生活平等而富足B.深受良渚文化影响C.生计方式多样化D.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

器等文物,其中渔网网坠所占比例很高,猪、鱼等仿生形器物独具特色,水稻、莲子等植物遗存和鹿、野猪等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的空间分布广泛。”可知磨盘山的原始族群生产方式既涉及到农业、渔业、狩猎还有手工业,体现出磨盘山的先民们生计方式多样化,C项正确;原

始社会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不可能富足,排除A项;仅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磨盘山文化深受良渚文化影响,排除B项;磨盘山先民不仅仅有农业生产,还有手工业、渔业、狩猎等,排除D项。故选C项。2.表中《管子》一书实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派”的文集汇编。据表可知,当时()书名《管

子》内容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轻重等百家之学。其思想的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用道家来阐释法家,同时积极吸收儒、墨等学派的长处,将礼义和等级名分的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主张礼法结合,倡导确立严格的等级名分体系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A.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B.学术活

动呈现出合流态势C.文化重心自东向西转移D.道家思想备受统治者青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

轻重等百家之学。其思想的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用道家来阐释法家,同时积极吸收儒、墨等学派的长处,将礼义和等级名分的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子》的汇编确实体现了不同学派思想的融合,说

明学术活动呈现出合流态势,B项正确;《管子》虽然吸收了儒家的礼义和等级名分理论,但并未强调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排除A项;《管子》的描述中没有提及文化重心的转移方向,排除C项;虽然《管子》以黄老道家思想为

主流,但并未直接说明道家思想受到统治者青睐,排除D项。故选B项。3.《资治通鉴》载,中大通元年(529年),南梁重臣陈庆之出使北魏后,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这一

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中华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B.北方门阀政治盛行C.华夷有别的心理空前强化D.南方文化日趋没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朝将领到达北方的洛阳之后,发现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表明北魏孝文帝通过汉化改革,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北方的文化氛

围,与门阀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夷有别的心理弱化,排除C项;南方文化日趋没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文献通考·职官考》在解释政事堂出现的必然性时说,唐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由此可知,唐初设立政事堂意在()A.强化中央集权B.提高中央的决策效率C.削弱宰相权力D.限制君权的运用范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唐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

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知,唐代设立政事堂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工带来的争论,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枢机构,并非地方机构,不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政事堂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宰相权力

,排除C项;政事堂设立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非为了限制君权,排除D项。故选B项。5.从明清史籍中可以看到,在当时的江南地区《陶朱公致富奇书》等商人书,《布经》等工艺书逐渐成为民间的普及性读物,许多人读书也并非为了获取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

)、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做准备。这可用以说明()A.工商业经营面临抑商政策的挑战B.八股取士削弱了科举制的功能C.精英群体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思想D.社会发展为择业提供更多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在当时的江南地区《陶朱公致富奇书》等商人书,《布经》等工艺书逐渐成为民间的普及性读物,许多人读书也并非为了获取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

至农业等工作做准备”可知,随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关于工商业的书籍,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获取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做准备,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为

择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并不是明清时期的工商业独自面对的挑战,排除A项;材料与八股取士及科举制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精英群体的相关信

息,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1893—1910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的统计(单位:%)。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年份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机制手工机制189315.6一28.40.153.42.5190326.80.417.214.732.98191039.10.713.

111.928.36.8A.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B.华资企业出口势头强劲C.社会经济结构有所变化D.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

893—191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及表格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和手工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大,说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矿产品和机制成品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说明近代工业有所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有所变化,C项正

确;矿产品和机制成品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说明近代工业有所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专门说华资企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排除D项。故选C项。7.全面抗战期间各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剧团不仅直接参与了春耕、开荒、减租减息等生产建设运动

,还为根据地的百姓演出各种抗日剧目,有些剧团甚至还深入到国民党统治区、日伪敌占区演出,在群众间引起极大反响。由此可见,儿童剧团的活动()A.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B.促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维护了国民革命胜利成果D.推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期间各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剧团通过参与生产建设运动和演出抗日剧目,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抗日力量,推动了民族解

放战争的发展。D项正确;政权建设是政治方面,而材料是文艺活动方面,排除A项;全抗抗战期间全面抗战路线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8.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农民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

食的道路……就必须“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据此可知,党中央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前途是()A.走农业集体化道路B.实现生产的机械化C.建立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土地改革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增加生产,就必须组织起来,可以看出国家要实行集体生产,走农业集体化道路,A项正

确;材料说的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机械化生产,排除B项;人民公社体制是1958年开始的,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要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2018年,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将原序言中的“发扬社会

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宪法的这一修改()A.促进了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B.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C.确立了法治改革的中心为立法D.凸显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答案】B【解

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2018年,宪法修正将“法制”改为“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制是指法律和相关制度;法治不仅包括法

律制度,还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其是一种治国方略,以法律规范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因此,其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B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宪法将“法制”改为“法治”,与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不吻合,排除A项;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

的践行,未体现立法是法治改革的中心,排除C项;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未体现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公元前16世纪后期,在铁烈平改革的推动下赫梯国家完全形成,表为这一改革的主要条款。据表可知,铁烈平改革

()条款1国王的嫡长子是王位的优先合法继承者;如无嫡男,依次由庶子递补;如无男继承者,立长婿为王。条款2不许杀死氏族中的任何人,不经贵族会议同意,国王无权处死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不应该暗杀。条款3规定贵族会议(图里亚斯)和民众会议(彭库斯)的权限,明确民众会议有权审理一切罪犯。

A.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B.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影响C.践行了分权制衡的理念D.促进了国家的团结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公元前16世纪后期(赫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条款1巩固了赫梯国家的王权,条款2维护了国王宗族的稳定,条款3通过司法维护统治,由此可知铁烈平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团结强大,D项正确;材料中条款1和2是中央内部改革,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

无法看出华夏文明对赫梯的影响,排除B项;美国是分权制衡,排除C项。故选D项。11.欧洲中世纪大学出现于11世纪,它的课程除了神学,还包括文学、医学、法学等学科,同时还设有《几何学》《天文学》以及探索人体和自然界的相关课程。中世纪大学课程的设置()A.表明教会势力走向了

衰落B.适应了欧洲社会的发展C.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D.体现了世俗王权的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大学出现于11世纪

,它的课程除了神学,还包括文学、医学、法学等学科,同时还设有《几何学》《天文学》以及探索人体和自然界的相关课程”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课程设置中包括了文学、医学、法学、天文几何等,这些课程设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适应了欧洲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大学仍然设置神学课程,无从

得知教会势力走向衰落,排除A项;仅凭课程设置不能得出标志着近代科学诞生的结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课程设置和世俗王权扩张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思想上

和结构上,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和拿破仑帝国的法国都极力要摧毁旧秩序,要迫使人们接受一种新秩序。但法国的行动又是矛盾的:一方面它倡议自由这一理想,另一方面它又要扩大它的统治范围。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行动()A.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B.传播了自由主义思想C.打破了欧洲各国势力的平

衡D.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与西欧大陆)。根据所给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行动在思想上和结构上

都试图摧毁旧秩序并推动新秩序的建立。拿破仑帝国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将法国大革命宣扬的自由民主思想进行了传播,激发了欧洲各国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但由于拿破仑战争侵略的本质,使受到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各国普遍反抗法国的扩张,进一步促进了欧洲民族

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扩张,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自由民主思想又具有自身侵略性,材料强调的是其矛盾性,仅强调其自由主义思想过于片面,排除B项;材料中法国的行动并不能打破欧洲的均势,排除C项;法国的行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摧毁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排除D项。故选A项。13.一般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但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在英国属于阿克莱特爵士,他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对这一叙述,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贬低了动力革命的意义B.强化了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

位C.肯定了工厂制度的价值D.赞扬了交通工具革新的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在动力革命

的角度来分析,工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在产业革命角度来分析,工业革命产生于阿克莱特爵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阿克莱特创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C项正确;本题材料主

要强调在产业革命的角度来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并未贬低动力革命的意义,排除A项;本题材料主要强调在产业革命的角度来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强化了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不吻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带来交通运输业的显著变化,人们开始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

工具,而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产业革命,未体现交通工具革新的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有关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史学论著中,19世纪中期前后的“亚洲革命风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

觉醒”常用来界定亚洲民族解放的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差异是()A.革命对象B.领导力量C.价值取向D.斗争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

围是19世纪中期前后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前后的“亚洲革命风暴”主要是旧式农民战争,领导力量主要是农民阶级等传统力量,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领导力量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差异,B项正确;19世纪中期前

后的“亚洲革命风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革命对象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等,没有明显差异,排除A项;两个阶段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价值取向基本一致,排除C项;两个阶段都有武装斗争等方式,斗争方式没有本质差异,排除D项。故选B

项。15.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要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要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表明苏俄()A.在俄国内战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B.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有益探索C.继续执行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根据材料“要坚持不懈的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埃共和国的财

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可知,1919年苏俄当时仍然强调对资产阶级的剥削、把生产资料变为全体劳动者公共财产,这些都体现了共产主义色彩,因此表明当时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正确;俄国内战时间是1917年11月至1

922年12月,此时还未完全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当时战争已经结束,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了,这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以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

的对立,或称之“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这一演变体现出()A科技进步使国际分工出现新态势B.南方国家经济发展遭受重创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了根本性变化D.国际贸易的一体化显著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

料信息可知,“北方”与“南方”对立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故科技进步使国际分工出现新态势,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国家贸易发展

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化”一词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指超越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西方现代化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表现出侵略、

剥削和压迫的特征,英国的“羊吃人”现象、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贩卖黑奴等是该时期早期西方国家积累原始资本㟗表现形式。紧接着,这些国家在工业化大生产时期开始疯狂地进行殖民扩张,以此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逐渐形成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的

现代国家机构”为特征的现代化。——摘编自汪东萍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材料二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方法论自觉将其置于不同参照系的时空境域中比较。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彰显了党的

领导最大优势、人民至上价值优势、和平发展道路优势。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则彰显了党的理论创新优势、中国制度独特优势、全面协调发展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创造新形态。——摘编自张士海《中国式现代化

的显著优势及其世界意义》(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推动西方现代化形成的基本要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式现代化显著优势得以形成的原因。【答案】(1)基本要素:新航路的开辟

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2)局限性: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过于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过于;政治体制存在高度集权的问题,民主法制建设不健

全;经济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强调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3)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其坚强领导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制度,为现代化建设

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现代西方。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一中“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贩卖黑奴等是

该时期早期西方国家积累原始资本㟗表现形式”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根据所学可知,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思想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20世纪的俄国。局限性:根据材料二中“与苏联模式社

会主义现代化不同,则彰显了党的理论创新优势、中国制度独特优势、全面协调发展优势”和所学可知,经济方面,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过于;经济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存在高度集权的问题,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国际关系方面,在处

理国际关系时,强调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小问3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二中“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则彰显了党的理论创新优势、中国制度独特优势、全面协调发展优势”和所学可知,政

治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其坚强领导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政策方面,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国际关系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赢得了国际社会

的广泛认同和支持。18.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救国救民道路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表现特点两次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

郑观应、薛福成等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精英在觉醒,大众在沉睡”甲午战争以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社会意义上的群体觉醒开始出现,但还未完全觉醒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国共合作、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全国抗战全民族觉醒——摘编自王树祥《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百年觉醒的新里程碑》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觉醒与此前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民族觉醒的原因。【答案】(1)特点:觉醒范围全面而广泛;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具有国际视野;

觉醒行动具有统一性和组织性(2)原因: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众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与宣传;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全民族觉醒”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觉醒范围全面而广泛;根据材料“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全国抗战”可知,觉醒行动具有统一性和组织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国际视野。【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

材料“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全民族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根据材料“国共合作、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与宣传;再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有利的国际环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神宗年间,山东登州发生了一起杀夫案。行凶者少女阿云在母丧期间被逼与丑男韦大定亲。阿云不满,于是带柴刀潜入,对熟睡的韦大行凶,结果韦大的一根手指被砍掉。阿云很快被缉拿归案,并如实招供——不想与一个相貌丑陋、形容猥琐的男人共度此生

。围绕案件的处理,当时的朝廷形成了两派。一是王安石为首的“救美派”,主张苦命女杀人未遂,应当宽厚量刑;所有法律,皇帝拥有最终解释权。二是司马光为首的“毁美派”,主张谋杀亲夫性质恶劣,应当从重处理;祖宗成法不可更改,皇帝也不行,否则法律将会失去权

威。两派互相批驳、攻击,斗争愈演愈烈,竟然使得“阿云杀夫案”这一杀人致伤的小案件演变为引发朝野动荡、长达数年不决的大案件,甚至到靖康之变时,余波仍未平息。——摘编自赵冬梅《大宋之变》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本为小案件“阿云杀夫案”缘何演变为整个北宋中后期都难以平息的大案件进

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答案】“阿云杀夫案”在北宋中后期备受关注的原因首先,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导致了冗官现象,官僚机构庞大且复杂,使得案件的处理过程变得繁琐冗长。其次,北宋士大夫政治地位较高,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积极参政议政,对案件的判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围绕案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各持己见,使得案件的处理难以达成一致。第三,儒学发展到的的。的理学阶段,理学家们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注重道德伦理的规范。在“阿云杀夫案”中,理学家们认为阿云的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这也引发了与王安

石等改革派的矛盾,因为改革派主张从宽处理,注重法律的灵活性。第四,王安石变法时期,强调皇帝的权威和法律的灵活性,以推动变法的顺利进行。然而,在“阿云杀夫案”中,这一立场与司马光等保守派产生了冲突,保守派坚持维护祖宗成法和法律的权威。这种政治立场的不同也加剧了案件

的复杂性。最后,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积贫积弱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阿云杀夫案”成为了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和法律权威的质疑。这种社会背景也为案件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提供了土壤。综上所述,“阿

云杀夫案”之所以在北宋中后期演变为难以平息的大案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官僚机构的庞大和复杂性、士大夫的积极参与和争论、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的影响、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政治立场以及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等。【解析】【详解】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范围为北宋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确实导致了冗官现象,官僚机构庞大且复杂。在处理案件时,众多官员参与其中,可能会使得决策过程变得漫长而繁琐。例如,不同部门的官员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主张,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讨论,从而延长了案件的处理时间。材料中提到

“围绕案件的处理,当时的朝廷形成了两派。一是王安石为首的‘救美派’……二是司马光为首的‘毁美派’……两派互相批驳、攻击”,这充分体现了北宋士大夫政治地位较高,积极参政议政。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对案件的判决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派别的士大夫各持己见,难以达成一致,使得案件的处理陷入僵局。例如

,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在“阿云杀夫案”中,他们的争论不仅涉及法律问题,还涉及政治立场和改革方向等方面。在‘阿云杀夫案’中,理学家们认为阿云的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理学在北宋时期逐渐兴

起,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理学家们对道德伦理的严格要求,使得他们在看待“阿云杀夫案”时,更倾向于从重处理。然而,这与王安石等改革派主张从宽处理的立场产生了矛盾。例如,材料中王安石为首的“救美派”主张苦命女杀人未遂,应当宽厚量刑,这与理学家们的观点

形成了鲜明对比。王安石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法律制度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阿云杀夫案”成为了变法派和保守派争论的焦点之一,进一步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积贫积弱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阿云杀夫案”成为了社会各

阶层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和法律权威的质疑。例如,民众可能会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产生不同的期望,而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也会在案件中得到体现。这种社会背景为案件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提供了土壤。综上所述,应该从多个角度对“

阿云杀夫案”演变为北宋中后期难以平息的大案件进行了历史解释,既结合了材料内容,又运用了所学知识,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案件的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