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364.5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36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ffc33befa3634b440aadd72549f18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一)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菌酶具有催化和免疫的功能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C.细胞失水时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差异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解析】【分析】1.溶酶体:(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

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详解】A、溶菌酶具有催化和免疫的功能,A正确;B、溶酶体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B错误;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

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C错误;D、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差异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物质跨膜运

输的方式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菌可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B.同一生物体内能同时存在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细胞增殖方式C.有丝分裂的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D.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

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蛙的红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2、减数分裂显著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中的DNA和染

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半。3、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增殖方式,A错误;B、蛙体内可以出现选项中的3种细胞增殖方式,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C精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休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都在形态学上端合成,运往形态学下端发挥作用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效应一定不同C.

乙烯利、2,4-D等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其作用效果更稳定D.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不同种类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

量有机物,由于植物激素产生量很少,且易分解,在生产一应用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合成一些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其实是一些植物激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作用时间长,不易分解特点,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详解】A、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很多,不一定

是在形态学上端合成,运输方式除了极性运输外,还可能有非极性运输,A错误;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效应有可能相同,B错误;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植物体内一般没有分解它们的酶,故它们的作用效果更稳定,C正确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不同种类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该为插条的种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螟蛉和蜾蠃的种间关系为竞争B.蜾蠃的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在群落发生演替的过程中,螟蛉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螟蛉之子”作比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

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

生者不劳而获)。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在适宜条件下,最终会演变成森林。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②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

的价值;③直接价值指用于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方面的价值。【详解】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细腰蜂。蜾贏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在它们身体里产卵,卵孵化后蜾蠃的幼体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之子”比喻义子。螟蛉

和蜾贏之间的关系为捕食,A错误;B、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D、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螟蛉之子”作比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几种

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能根据题干中语句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

验中,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颗粒与大肠杆菌质分离,A项错误;植

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项错误;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项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D项正确。故选D6

.图1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和线粒体内膜B.当环境条件适合且G=I、D=K时该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

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C和J通常用[H]表示,是同一种物质D.光照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E含量会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为叶绿体,①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②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是ATP,B是ADP+Pi,

C是[H],D是氧气,F是C5,G是二氧化碳,E是C3。b是线粒体,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是丙酮酸,L是水,I是二氧化碳,J是[H],K是氧气。【详解】A、根据以

上分析已知,图中①是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D是氧气,G是二氧化碳,I是二氧化碳,K是氧气,当当环境条件适合且G=I、D=K时,说

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即该条件下该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C、C和J通常用[H]表示,但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是NADPH,后者是NADH,C错误;D、E是C3

,当光照由强变弱时,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基本不变,因此短时间C3的含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7.酶的发现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阅读有关酶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材料一:1810年,JasephGaylussac发现酵母能将糖转化为酒精;1857年,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的作用,而李比希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引起发酵

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材料二: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蛋白质结晶,并证实了脲酶是蛋白质,随后科学家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给酶下一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合成酶的单体是______。(3)酶的作用机理是减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4)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

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而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李比希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答案】(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

质,少数是RNA。(2).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4).将酵母菌研磨后获得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再将提取液加到葡萄糖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观察是

否会产生酒精【解析】【分析】酶的发现过程:时间国家科学家成就或结论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扎尼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19世纪欧洲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1857年法国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1857年德国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

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德国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1926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奥特曼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酶是

一种催化剂,且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并结合教材,即可得出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根据题中材料可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

苷酸。(3)酶的作用机理是减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4)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引起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活细胞本身,因此需要将酵母菌研磨后获得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该提取液中含有酵母

菌分泌的物质,但是不含酵母菌,然后再将该提取液加到葡萄糖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观察是否会产生酒精。若产生了酒精,则证明推测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对酶本质探索过程的记忆及科学家操作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

关键。8.科学家发现小鼠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改变神经的活动和基因表达,从而进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小鼠下丘脑外侧区(LHA)控制食欲和进食行为,当小鼠吃饱以后再喝糖水时,该区神经元的活动变强,发出信号表示“够了”,起到

刹车作用。当把普通鼠粮换成了高糖、高脂的鼠粮后,连续喂12周,老鼠明显变胖,但神经元活动却变弱,其基因表达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具有刹车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

。当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负变正”“正变负”“负电位变大”或“负电位变小”)。(2)根据实验启示:未来医学可以使用某些激素类药物作用于LHA细胞膜表面的___

_______,实现对这类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选择性改变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帮助人类食欲刹车,及时停止进食,这将有可能帮助人类减肥。(3)小鼠吃饱后,再喂糖水,血糖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胰岛B细胞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

也可以由下丘脑感知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由此可知血糖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射(2).负变正(3

).受体(或“特异性受体”)(4).神经—体液调节【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

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

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射弧,完成反射,反射弧必须完整。【详解】(1)反射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使突触后膜膜内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直接接触的是受体,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根据题意应填受体。(3)题干既

出现神经、下丘脑,又出现胰岛素,因此血糖的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方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血糖浓度的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果蝇的相对性状明显且变异多,还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动物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______(填“假说-演绎”或“类比推理”)法证明了

果蝇的白眼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果蝇的黑身和灰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一个纯合灰身果蝇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黑身雌果蝇,该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灰身,F2中雌雄个体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果蝇。由此可知,灰身性状是_____性

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常或性染色体上”)。(3)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F1均为灰身长翅;让

F1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类型的雌果蝇测交,后代只出现两种和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且各占50%。请写出上述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体色基因用B、b表示,翅型基因用D、

d表示;②需标明配子)。【答案】(1).假说-演绎(2).显性(3).该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灰身雄果蝇交配,F1全部显现出灰身,黑身隐而未现,所以灰身为显性性状。(或“F1灰身雌雄果蝇交配,F2出现灰身和黑身果蝇,所以曾经隐而未现的黑身

为隐性性状,灰身为显性性状”)(4).常染色体上(5).【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

因子自由组合。【详解】(1)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该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灰身雄果蝇交配,F1全为灰身,黑身隐而未现,所以灰身性状为显性性状。F1灰身雌雄果蝇交配,F2出现灰身和黑身果蝇,所以曾经隐

而未现的黑身为隐性性状,也能推出灰身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F1的雄果蝇(BbDd)与双隐性类型雌果蝇(bbdd)测交,如果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应该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

:1:1:1,F2中只有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推出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应该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亲本基因型可以推测F1的雄果蝇(BbDd)中应该是B与D连锁,b与d连锁。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只有两种和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从而判断出B与D以及b与d之间存在基因连锁现象。10.塞罕坝草原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后因砍伐严重逐渐退化,直至“飞鸟无柄树

,黄沙遮天日”。后来,塞罕坝三代人无畏困难铸成“绿色屏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l)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

,这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2)区别不同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在群落的变化过程中,灌木群落代替草本群落的原因是______。(3)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昆虫采食青草后,一段时间内

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4)在草原恢复至顶级阶段的过程中,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答案】(1).群落演替(2).物种组成(3).灌木长得更高大,在竞争阳

光中占优势(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5).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6).逐渐增大至稳定【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还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分解者分解的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量。【详解】(

1)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属于群落演替。(2)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在群落的变化过程中,与草本植物相比,灌木在争夺阳光中占有优势,因此灌木群落代替草本群落。(3

)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草与昆虫属于不同种,因此体现了信息传递具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昆虫吃草后,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4)在草原恢复至顶级阶

段的过程中,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大至稳定。【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生物群落的特征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二)选考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试回答下列“血红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纯化、__________。(2)对红细胞进行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3)图1装置的作用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粗分离后纯化蛋白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的存在,原因是______。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是a,是因为a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

质量______(“大”、“小”)。(5)图2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原因是______。【答案】(1).样品处理(2).粗分离(3).纯度鉴定(4).防止红细胞吸水涨破(5).去除血红蛋白中的

小分子杂质(6).凝胶色谱(7).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的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8).大(9).不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等不同,导致电泳时迁移速度不同【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

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将不同色素分离。【详解】

(1)血红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2)对红细胞进行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防止红细胞吸水涨破。(3)图1装置的作用是去除血红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

(4)粗分离后纯化蛋白质采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的存在,原因是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的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是a,是因为a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

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5)图2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原因是不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等不同,导致电泳时迁移速度不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及色素提取与分离的相关知识,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红细胞的洗涤、粗分离的原理、电泳

的原理及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的理解、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图一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图

二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及HAS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一和图二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该使用酶B和酶C获取HSA基因B.应该使用酶A和酶B切割Ti质粒C.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含1个酶A的识别位点D.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用酶C处理

将得到2个DNA片段(2)PCR技术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在利用该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____________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3)图一

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___________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4)

图一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5)为检测HSA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答案】(1)

.C(2).DNA(双链)复制(3).引物(4).农杆菌(5).T-DNA(6).无色物质K(7).显微注射技术(8).蛋白质【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①从自然界中己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

中获取。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采取直接分离,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般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③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

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双链复制2、制备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②方法: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

接酶把两者连接。3、转化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转化的概念:是且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衣达的过程。②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农

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休细胞多为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①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

交技术。②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③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④讲行个休生物学鉴定。【详解】(1)A、由图中DNA序列和酶切位点序列可知应使用酶B和酶C切割获取HSA基因,A正确;B、导入的目的基

因时应在T-DNA上,因此Ti质粒应用酶A和酶B切割,因为酶A和酶C切出的黏性末端也能互补配对,可以将目的基因连接进去,B正确;C、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含2个酶A的识别位点,C错误;D、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用酶C处理

能得到2个DNA片段,应是A-C,和C-A片段,D正确。故选C。(2)PCR技术应用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在利用该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

进行扩增。(3)图一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利用农杆菌的侵染特性,让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尽农杆菌后,为了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利用重组质粒上的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的特性,进行筛选

,故还须将植物细胞转接到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上。(4)图一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通常采用较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5)为检测HSA基因的表达情况,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具体做法是:提取受体

细胞的蛋白质,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做杂交实验。【点睛】熟练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别图中的信息,正确解答关于重组DNA的构建是本题的难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