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武汉专题】.pdf,共(5)页,271.27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97ad98fdb404701a94c1099f760d7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命题学校:黄石七中命题教师:曹慧允张蕾彭钰审题学校:有色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月22日下午试卷满分:100分解析:1~3题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与产业结
构升级———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调节效应[J].刘富华,梁牧.人口老龄化,2021.11.(50).《地理学科网》、《知网》相关素材1.这些人员中,男性736286人,女性694409人,分别占比51.46%和48.54%。其中外籍人员男性为402026人
,女性为443671人,分别占比47.54%和52.46%。数据显示,外籍人员中女多男少,且有4.2万人差距,所以B错。而港澳台居民,是男多女少所以选A,且台湾居民男女差距是最大的,男性是女性的近2倍,
但是材料和图表没有给出台湾居民的男女构成,所以D错,C也是没有理论支撑,所以错误。2.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不仅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影响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口政策的转变,有学
者相继提出了“第二次人口红利说”、“人才红利说”,也就是后人口红利时代。养老成本和育儿成本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家庭形态转变、技术革新等。结合材料,所以ACD错误,B是合理的,正确的。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有相关信息的支撑下的逻辑推理,“人才红利说”定是
素质高,对健康有追求,技术革新快,生育观念转变,城市里工作,赚钱在家乡建房子,带来新型城镇化,ABD不选,C是反向选择,明显的错误,正确选项。4~6题引用[1]唐相龙.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J].城市问题,2008(1):87-90.4.精明增长是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提出的,“精明”除了体现
在用最少的资金来实现最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开发外,还对原有废弃土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投资商前来开发,从而达到深层次的挖掘城市土地潜力,真正做到“精明增长”。因此核心是防止城市蔓延,限制城市面积。正确答案为A。5.②兴建卫星城扩大了城市面积,不正确;⑥主要是对现有社
区的改造,优化现有社区和土地利用,而不是一味提高建筑密度。因此正确答案为①③④⑤,选择B项。6.精明增长规划方案防止城市蔓延可以保护城市边缘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其它选项均无法达到。因此正确选项为A。7~9题参考答案:ABC第7题解析: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在高原西端受阻,
分成南北两支,沿高原绕行。高原西北侧气流有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分量,为暖气流;西南侧气流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分量,为冷气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高原东北侧为冷气流,东南侧为暖气流。气流辐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了这里冬季的雨雪天气。高原北部,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部,东南侧暖于西南侧。-2-第8题
解析:夏季,青藏热低压的形成,其长轴所在的平均位置处在北纬32°附近,使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加强,并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向西延伸,加强了东南季风的势力,增加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第9题解析:冬季,高原比周围大
气温度低是冷源,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高原吹向周围,热空气上升形成热力环流。10~12题参考答案:BBD解析:第10题B,秘鲁纬度较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不利于人类居住;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凉爽宜人;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对流降水无地
形降水,秘鲁寒流减温减湿,气候相对暖湿,开发历史较早。因区域地形、气候的差异导致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第11题B,考察区域认知能力,秘鲁沿岸浓雾的形成跟洋流分布有关。第12题D,在“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首先要依据图中信息明确铁路
经过的区域(热带沙漠地区、安第斯山区、热带原始森林),然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其对铁路工人的影响。13.D冰雪的反射率强,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了,不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裸露岩石的反射率小,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
排除B,所以选择D。14.B因为旗云是对流性积云,地表温度最高的时候,对流运动最强,而一般午后二时左右地表温度最高,即14时左右。15.B因珠峰的海拔高,其受高空西风影响明显,若旗云上扬,表明对流运动强,高空风小,若旗云平飘,表明对流运动弱,风力大,
不利于登山;又因在7000米高度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所以在旗云上扬时,地表温度较高,风力小,利于登山,故选B。16.解析:(1)①地理位置: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
原接壤,②林: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分布,③草: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每点2分,任答三点)(2)①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
内蒙古草原接壤,②处于半湿润与半-3-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③围场地区的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阻挡了风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
分,任答三点)(3)赞同。①充分利用植被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充分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不赞同。①该处生态环境脆弱,应该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②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③提高知名度,有限度开
发旅游业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17.【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2)劳
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3)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任答三点)【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特色农业的
成因(立体农业形成原因)、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该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区域发展的措施(适合发展的产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
原因应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村等高线较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的地区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材料信息表明,该行政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稻田、茶园、竹林等农
林业;图中显示,该村河流和水域面积较大,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在山麓平地发展水稻种植业。(2)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应从材料一信息进行归纳指出。材料一表明,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说明该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留村人口中60岁以上
占36%,说明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说明该村农业发展趋缓,有衰退迹象。(3)当地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可发展生态农业;图中显示,当地出产水稻、茶叶、竹材等多种农产品,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图中显示,
该村山水景观独特,可以农业和自然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为了扩大当地农产品销量,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点睛】狭义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4-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
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甚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18.【解析】这是一道地质作用板块知识综合性较
强的。首先,要明确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应的地质作用过程,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核心知识;其次,应从材料中获取地貌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地貌发育的特殊环境,把握地质作用过程;最后,要特别注意内外力综合作用,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忽视。(
1)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气温较低;植被覆盖率较低,岩石裸露;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因此,雅丹地貌比南方多(每点2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逻辑过程合理可酌情给分)。(2)地质历史时期河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河流(湖泊)水体,期间的盐和沙
凝结地壳被冬季风侵蚀雕塑;地壳巨变湖泊水干了,这里本来就处于湖底比较低的位置,相当于湖心一样,汛期长江水汇聚到这块低地,在雅丹的周围形成了一些并未干涸的湖泊;加之大气热效应的作用,旁边长江和周边湖泊的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并逐步淹没了旁边的雅丹群,于是就形成蔚为
壮观的水上雅丹。(每点3分,其他相关点可以酌情给分,逻辑过程合理可酌情给分)。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