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中学(高铁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docx,共(10)页,39.70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45dbba5501979457efca8499a61d8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根据材料“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可知,学者意在表达周人注重审慎治国,具有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周公”可知,题干时间
为西周初期,即公元前11世纪,而“轴心时代”属于公元前8-前3世纪,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B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期,排除C项;周人存在“敬天保民”思想,并未摒弃神权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材料
中的图片信息,可见波斯人仿中国的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可见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波斯帝国陶瓷工艺如何,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伊朗高原民族也有饮茶风尚,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
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航波斯湾,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人类早期文明时期。根据材料“苏美尔诗歌......古埃及诗歌”可知,两首诗歌中都描述了洪水、河流等自然信息,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A项正确;苏美尔诗歌中提及“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并非对大河充满乐观情绪
,排除B项;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排除C项;古埃及诗歌中提及“向你致敬,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追随者歌唱”,并非洪水怀有悲观感受,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
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可知,西欧中世纪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A项正确;英雄传奇备受颂扬
的是骑士文学,排除B项;骑士文学在中世纪西欧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教权王权矛盾激化,与材料信息描述的市民文学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美洲)。
据材料“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可知印加人的天文学知识较为发达,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印加人的科学知识,并不是在强调宗教信仰,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世界上最先进”这样的结论来,排除C项;近代科学体系产生于西欧,排除D项。故选B项。
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类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可得出北民南下灭亡了西晋,改变了中国的
政治格局。根据“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可得出民族的迁徙同样改变了西欧的政治格局,A项正确;材料讲的不仅仅是欧洲,
还有亚洲,排除B项;这一时期东西方均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项;蛮族入侵毁坏了欧洲古典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
荷兰艺术家的作品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反映了各国贸易往来深刻影响了画家的绘画风格,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17世纪荷兰虽然确立了“海上马车夫”的地位,但是世界范围内的霸主说法不符合史
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物品属于现实中的实物,非艺术家的想象力,排除C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5年以来(世界)。随着20世纪9
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劳动力向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愈发凸显,材料中德国和欧盟的做法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应对,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无法反映欧洲经济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容易拉开南北差
距,排除B项;虽然跨国公司在当代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并不依赖移民,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和元朝(中国和非洲)。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就有中国人到非洲的记载,元朝时汪大渊随商
船出海到过东非沿海地区,体现了中非之间交往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到过非洲,并未体现中非之间建立官方联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非之间交往源远流长,不能说明非洲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排除B项;仅凭材料中中国
商船到过东非沿海地区,不能证明非洲对外贸易逐渐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6年的法国。根据《在安托尼妈妈的旅
店》的作品内容可知,由于中国瓷器流入欧洲,因此画作出现了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说明的是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茶叶是否是民众的必需品,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的是欧洲同中国
之间的贸易,非世界,排除B项;欧亚地区民众的饮食习惯并不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西亚)。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代阿拉伯统治者在统一、扩张和宣传伊斯兰教的同时,承认犹太教徒、尊重并宽待基督徒等做法,有助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阿拉伯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实现了民族间的和睦与“攻打埃及”等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阿拉伯
统治者推行开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非着眼于丰富阿拉伯文化,排除C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促进而非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3-
1824年的巴西。据材料巴西虽然“成为君主立宪制帝国,但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葡萄牙贵族特权以及种植园奴隶制”可知,独立后的巴西社会转型艰难曲折,B项正确;独立后的巴西社会转型艰难曲折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排除A项;启蒙思想虽在拉
丁美洲有一定的传播,但是该材料不能体现其是否“深入人心”,排除C项;门罗主义实质是美国把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独立后巴西成立君主立宪制、保留贵族特权和种植园奴隶制主要与本国经济、阶级、历史传统等情况有关,与门罗主义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A【详解】根据“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可得出詹姆斯的言论是想要通过思想文化的入侵与同化,来达到压制中国的目的,实质上是“欲灭其国”“必灭其文”,A项正确;文化侵略只是殖民侵略的一个部分,不存在转变的说
法,排除B项;言论本身并不是造成人才流失,排除C项;其言论是要消灭中华文化,而不是肯定中华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的科技战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利用自身科技优势,频繁发动“芯片战争”,打压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或
企业,这说明世界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恶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发展的两面性,排除B项;芯片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但不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6年中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逐渐增加,特别是1955-1956年剧增,这适应了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A项正确;1956年才提出“双百
”方针,排除B项;“持续且快速增长”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95年“科教兴国”第一次提出,时间明显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阿尔及利亚)。据材料“画面前是几位妇女,她们在做着舞蹈、
嬉戏的动作,其身后静立着一头巨牛”,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岩画一方面能够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艺术进行欣赏,体现了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融合,D项正确;仅从画作,无法得出原始农业起源于北部非洲
地区,排除A项;“普遍使用”,表述夸大,排除B项;“真实还原”,表述夸大,岩画有一定的艺术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17.(1)基本理念:重教崇德(融汇儒家思想、有教化的功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伦和谐(扬人德心灵之美)。(共3分,任意三点即可)(2)影响
:改变饮食习惯,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了社会风气;传递了雅致的生活情趣;形成了典雅的社会风尚;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发展;推动中英茶叶贸易,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4点即可,共8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宋朝(
中国)。根据材料一“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可得出重教崇德(融汇儒家思想、有教化的功能);根据材料一“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得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材料一“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
友、以茶孝亲,这些都是以敬茶之礼,扬天人之德,彰心灵之美”可得出人伦和谐(扬人德心灵之美)。(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二“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可得出改变了社会风气;根据材料二“中国茶所传递
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群众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可得出形成了典雅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茶和品茶的器物传入英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饮食习惯,丰富物质生活;中国茶传到英国后,英国根据自身的风俗习
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促进了中英文化的交流发展;随着英国对中国茶需求量的增加,推动了中英之间的商业往来,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18.(1)原因:欧洲传教士借科学传教;中国士大夫积极主动学习西学;统治者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6分)(2)主题:抵御外辱,救亡图存。(2分)(3)影响:西方科技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6分,任答3点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
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可知,欧洲传教士借科学传教;根据材料一“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被西方学术所吸引,渴望得到摆脱社会危机的启示。”可知,中国士大夫积极主动学习西学;根据材料一“统治阶级
中的某些人也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皇权和大一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末的徐光启和清初的康熙皇帝。”可知,统治者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2)主题:根据材料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代表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的呼声,为此了解西方,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所学可知,晚清西学东
渐的主题是了解世界,抵御外辱;自强求富;救亡图存。(3)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些活动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及所学可知,西方科技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
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及所学可知,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9.(1)英国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落后国家地区的掠夺;藏品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
文物。(3分)中国特点:博物馆数量增长快;博物馆类型多;办馆主体多元(办馆格局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3分)(2)影响: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推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6分)(3)认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
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博物馆发展应体现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它国家进行掠夺。(2分)【详解】(1)英国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
馆。”可知,英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根据材料一“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可知许多文物来自对落后国家地区
的掠夺;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根据材料一“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可知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中国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经济类、军事类、政法类
、民族民俗类和科技类博物馆快速增长。”可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是,博物馆数量增长快。根据材料一“逐渐形成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办馆格局。”可知博物馆类型多,办馆主体多元(办馆格局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材料一“20
10年在上海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次代表大会。”可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国际化特点。(2)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可知推动思想解放;推动实业救国热潮。根据材料二“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救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可知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根据
材料二“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是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可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可知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根据材料一“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
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可知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根据材料一“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
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可知博物馆发展应体现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它国家进行掠夺。20.论题一:丝绸之路推动地区文明进程。(2分)阐述:丝绸之路开通后,其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
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同时,中原的文化传入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流入中原。例如,西域音乐对唐朝及以后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技在中原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在中原开花
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9分)总而言之,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之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2分)论题二:中
西方选择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方式。阐述: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开展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
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则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之后,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总
而言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的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和侵略两种不同的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详解】设问是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根据材料“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可得出论题一:丝绸之路推动地区文明进程。根据材料“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及所学可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同时,中原的
文化传入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流入中原。例如,西域音乐对唐朝及以后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技在中原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在中原开花结果,佛教的
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结论。根据材料“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掠夺之路
”可得出论题二:中西方选择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方式。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及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
来,也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根
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及所学可知,西方对外贸易则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地
区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结合所学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注意
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结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