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共(18)页,397.8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33143c2f30563d2c42365fa270ef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入学考试高二生物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等物质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外液C.人体内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都是组织液D.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
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2.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判断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
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人和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3.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
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B.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
气能力过强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4.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有关甲病、乙病的遗传家系图,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通过遗传咨询有效检测和治疗C.7号和10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9号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50/1015.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
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体液,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B液、C液来说,A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A液可以转化为B液,C液也可以转化为B液C.人体剧烈运动后,B液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低6.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该地区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7.利用普通小麦(6n=42,AABBDD)与其近缘属簇毛麦(2
n=24,VV)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实验,其中A、B、D、V分别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普通小麦为多倍体,品系3为单倍体B.技术Ⅱ表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C.技术I可以
采用某药物处理,品系2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品系1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8.为比较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在连续传代下的抑菌效果,某研究小组在平板培养基上测定了大肠埃希氏菌在相同剂量下连续两代的抑菌圈平均大小,结果如表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抗生素类型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平均半径r(cm)第一代第二代青霉素0.950.74头孢唑林1.170.76头孢他啶0.280.25四环素1.310.70阿奇霉素0.190A.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
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B.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频率均有提高C.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总是朝着抗生素抗性增强的方向突变D.抑菌圈大小的改变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直接
结果9.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
期20和20、后期40和4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10.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②、⑥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乙和丙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11.心肌收缩是Ca2+流入细胞质触发的,这一过程需要Ca2+通道RyR2来介导,人体对RyR2活性的精确调控对维持心跳是至关重要的。某科研团队研究了咖啡因对正常RyR2和发生某种突变后的RyR2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Ca2+释放率是指某
条件下的Ca2+释放量占有可能达到的最大释放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浓度咖啡因可提高RyR2活性,高浓度咖啡因可抑制RyR2活性B.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在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量C.在1mmo
l/L咖啡因作用下,Ca2+流入细胞需要的能量比0.1mmol/L时多D.心肌细胞中能量来源主要是线粒体中葡萄糖的有氧呼吸提供12.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
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关于上述反应过程,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
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13.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肺炎患者可能
由于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14.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生物(染色体数目=2N)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
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
的着丝点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15.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如表所示(单位略)。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
.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若③为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约为770KPaD.①为内
环境,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16.“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
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B.患者体内部分条件反射丧失C.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D.呼吸衰
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7.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
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
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①由图可推知,苯丙酮尿症是染色体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染色
体性遗传病。②III4的基因型是;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③若III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8.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与
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这类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以的方式运出神经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会引起周围神
经细胞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变少,原因是(答出1点即可)。(2)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衰退、词不达意,推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患者无精打采和人体内激素含量偏低症状相似。患者记忆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医学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患者
(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异常作用的结果。(3)医学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促进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的前体分解成可溶性的蛋白,从而减缓阿尔茨海默症症状。该调节方式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尝试提出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原理是。19.某同学
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组,理由是。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20.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
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1)根据AD患者出现的症状,推测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2)研究人员构建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材料和处理补充完整。组别实
验材料实验处理甲健康小鼠玉米油灌胃处理乙AD模型小鼠丙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①研究人员用三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在水中放置平台(图中以●表示),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撤去平台,观察小鼠的运动轨迹,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撤去平台后,三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可
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理由是。②检测三组小鼠脑组织的老年斑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深色斑点为老年斑)。由结果可知,大蒜素可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形成。③测定三组小鼠脑内三种蛋白的含量,如下图4(条带宽窄和颜色深浅代表相应蛋白含量的高低)
。根据图4结果推测:大蒜素通过(“促进”或“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细胞中PS1蛋白的合成,减少Aβ的含量;抑制的合成,促进的合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21.A.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
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
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可能有系统直接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
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同学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4)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蛙的
缩腿反应属于(填“条件”、“非条件”)反射。(5)刺激蛙左腿,若,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参考答案:1.C。【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蔗糖属于二糖,都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因此在人体的血浆中不
可能出现淀粉、蔗糖等物质,A正确;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C、人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C错误;D、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
环境中,因此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D正确。故选C。2.D。【详解】A、化石证据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说明人
与鱼有共同祖先,B正确;C、分子水平的证据为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通过比较人和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人和类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
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错误。故选D。3.C。【详解】A正常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该患者发烧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A正确;B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C、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D正确。故选C。4.
CD。【详解】A、由于5号正常,其双亲均患甲病,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患甲病,5号必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在男性中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B、3号和4号正常,8号为女性患者,因此乙病是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遗传咨询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但不能治疗遗传病,B错误;C、6号和7号均不患乙病,但生出了患乙病的孩子,因此6号和7号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则10号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7号和10号都不患甲病,甲病基因都为隐性纯合子,故7号和10号基因型
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D、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则9号基因型为Aabb,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即b=1/100,B=99/100,正常人群中Bb占比=(2×1/100×99/100)/(1-1/100×1/1
00)=2/101,即正常女性基因型为2/101aaBb,99/101aaBB,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患乙病的概率是2/101×1/2=1/101,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00/101,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1/2×100/101=50/101,D正确。
故选CD。5.B。【详解】A、B血浆与A组织液和C淋巴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B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错误;B、A是组织液,可以转化为B血浆,C是淋巴液,也可转化为血浆,B正确;C、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
人体剧烈运动后,B血浆中的pH将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饱饭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所以Ⅱ端比Ⅰ胰岛素含量高,D错误。故选B。6.B。【详解】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
加,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D错误。7.B。【详解】A、普通小麦6n=42,为六倍体,属于多倍体,品系3为普通小麦的配子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A正确;B、技术Ⅱ表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生殖细胞(花粉)的全能性,B错误;C、技术I可以采用某药物(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品系2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如49、55等),C正确;D、A、B、D、V分别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品系1(ABDV)的叶肉细胞为体细胞,其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
。8.C。【详解】A、抑菌实验中,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效果越好,菌体抗生素抗性越差,反之则越强。表中显示,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在四环素下的抑菌圈最大(半径1.31cm),而在阿奇霉素下的抑菌圈最小(半径0.19cm),说明第一代大肠埃希氏菌对四环素的抗性最弱,而对阿奇霉素的抗
性最强,A正确;B、表中显示,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在5种抗生素下的抑菌圈半径均比第一代的抑菌圈小,说明第二代大肠埃希氏菌对5种抗生素的抗性均有所提升,这与在抗生素选择作用下提高了抗生素基因频率有关,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只是为大肠埃希氏菌变异提供了选择的因素,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大肠埃希氏菌朝向抗性增强的方向进化,C错误;D、抑菌圈大小是大肠埃希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大小的直接体
现,大肠埃希氏菌在使用不同抗生素前已存在不同抗性的变异类型,抗生素选择了抗性较强的菌体,故抑菌圈大小的改变是不同抗生素对大肠埃希氏菌变异选择的直接结果,D正确。故选C。9.A。【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
培养,复制一次后每条染单体上都含有32P,在中期有20条染色体,此时被标记的是20条,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40条染色体,此时40条染色体都有32P,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C。【详解】A、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
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过程②为一部分组织液进入血浆,⑥为一部分组织液形成淋巴液,若受阻②、⑥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
丁是细胞内液,B正确;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乙和甲,C错误;D、血液中会含有淋巴细胞,所以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血浆和丙淋巴中,D正确。故选C。11.B。【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咖啡因浓度的上升,Ca2
+释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无论低浓度的咖啡因,还是高浓度的咖啡因,都会提高RyR2活性,A错误;B、由图可知,两曲线的峰值对应的咖啡因的浓度,正常的RyR2低于突变后的RyR2,说明突变后的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响,在
咖啡因浓度更高时Ca2+才能达到最大释放量,B正确;C、Ca2+流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通道RyR2来介导,其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C错误;D、心肌细胞中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氧呼吸提供,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B。12.ABD。【详解】A
、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正确;B、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所以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的
控制,B正确;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构成自主神经系统,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中也有脑神经,C错误;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D正确。故选ABD。13.B。【详解】A、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
组织水肿,A正确;B、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要高,B错误;C、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
高于正常值,因此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C正确;D、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14.B。【详解】A、甲图细胞中有同源
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赤道板不是细胞中真实存在的结构,A错误;BC、乙图中染色体数目为2N,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不分裂,B
正确,C错误;D、发生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而题图中C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D错误。故选B。15.D。【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B.③为组织液,②为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将会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血浆渗透压大小约为770KPa,C正确;D.①为细胞外液,蛋白质的含量较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是Na+和Cl-,D错误。故选D。16.D。
【详解】A、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能判断出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正确;B、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说明体内部分条件反射丧失,B正确;C、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肌肉,所以患者体内损伤
的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C正确;D、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患者最终的死因,其原因也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导致无法完成呼吸运动所致,并不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所致,D错误。故选D。17.(1)替换(2)
CAG(3)常隐X隐BbXDXd或BbXDXD100%女孩16【详解】(1)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模板链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这里发生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中的替换。(2)从题述材料分析可知,GTC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CAG,编码的
氨基酸是谷氨酰胺。(3)①根据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没有患苯丙酮尿症,生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则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病,即Ⅱ4不会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关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Ⅱ3为XDXd,Ⅱ4为XDY,故Ⅲ4为XDXD或XDXd;关于苯丙酮尿症,Ⅱ3为Bb,Ⅱ4为bb,则Ⅲ4为Bb,故Ⅲ4的基因型是BbXDXd或BbXDXD。关
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Ⅱ3为XDXd,Ⅱ1为XDXd;关于苯丙酮尿症,Ⅱ3为Bb,Ⅱ1也为Bb,故Ⅱ1和Ⅱ3基因型都是BbXDXd。③关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Ⅲ1为XDXd,她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12概率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患者(XdY),
所生女儿一定不会患该病;关于苯丙酮尿症,Ⅲ1为BB(13)或Bb(23),男女患病概率相等,两病综合考虑,建议生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所生女儿患苯丙酮尿症(bb)的概率为211346=。18.(1)胞吐流动性神经细胞外
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影响胞吐作用的能量供应;神经细胞膜损伤,无法正常进行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2)大脑#大脑皮层甲状腺非特异性免疫(3)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向患者体内注射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可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结合,降低神经细胞外β淀
粉样蛋白对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经过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
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
的主要内容。人体的免疫系统构成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1)β
淀粉样蛋白为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排出神经细胞,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分析题意可知,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因此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影响细胞中能量的供应,进而影响胞吐作用
;神经细胞膜损伤,无法正常进行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2)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衰退、词不达意,说明其语言功能受损,说明大脑皮层受损。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患者无精打采可能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所导致。吞噬细胞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雌激素参与的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由题意可知,阿尔茨海默症是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利用免疫系统清除β淀粉样蛋白可治疗该病。因此,制备抗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抗体,使之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结合,降低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对周围神经
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19.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加水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对照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详解】(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
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①加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加HCl后,溶液pH值应该下降,因此加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②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
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③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
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样实验更完善。20.(1)大脑(2)玉米油灌胃处理AD模型小鼠丙组小鼠与甲组小鼠运动轨迹相似,主要集中在相应平台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则远离相应平台位置抑制抑制
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AD患者出现学习记忆能力衰退,这主要与大脑皮层有关,因此受损的部位是大脑。(2)①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丙组为实验组。甲组为健康小鼠,乙组为AD
模型小鼠,实验处理为玉米油灌胃处理;丙组为AD模型小鼠,实验处理为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与乙组相比,丙组小鼠与甲组小鼠运动轨迹相似,主要集中在相应平台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则远离相应平台位置,说明大蒜素能
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由图形可知,丙组加大蒜素后老年斑的数量少于乙组,说明大蒜素可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形成。③由图可知,大蒜素通过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细胞中PS1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了酶促反应,使Aβ的含量减少;抑制Bcl-2的合成,促进Bax的合成,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21.(1)脑脊液/组织液理化性质(2)(3)泌尿(4)传出非条件(5)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详解】(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
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消化道中的无机盐可通过吸收进入内环境。则模型如图所示:
(3)体内多余Na+、K+的排出需通过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体内组织细胞借助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完成了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蛙左腿,左腿不收缩,但是兴奋会通过神经中枢传向右腿的反
射弧,导致右腿收缩,此时,蛙的缩腿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5)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刺激蛙左腿,由于神经中枢无法接受兴奋,则左、右腿均不收缩;若要进一步判断左腿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可以刺激右腿,观察左腿是否收缩,如果左腿收缩、则传出神经正常(未受
到伤害),如果左腿不收缩、则传出神经不正常(受到伤害)。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