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57.644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57.6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fc1ec110c669a4388843f254e6f5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创新发展联盟高二阶段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嵘《诗品序》论五言诗创作时指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

,寓言写物,赋也。”“六义”说源出汉代《毛诗大序》,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根据汉儒的解说,“赋”是铺陈直说,“比”和“兴”皆是依托外物进行表达。比较来看,钟嵘更重视“比”“兴”,特别是“兴”,把“兴”置于首位来加以特别

强调,并直接从“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效果上进行解释,这种处理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关注。笔者认为,钟嵘之所以强调“兴”,正是看到了这种表现手法所具有的特质及其对五言诗写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想以此对当时五言诗写作的弊端进行纠正。首先,钟嵘以“兴”居首,是强调其所带

来的“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效果。对“赋”“比”“兴”这三种诗歌表现手法,钟嵘其实并非厚此薄彼,只是要求对三者“酌而用之”。就当时五言诗写作情况来看,“赋”的手法是不可或缺的。《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钟嵘把五言诗与四言诗比较,认为五言诗的表达功能更强,而五言诗之所以能做到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详切”,贵在“赋”这一手法的运用。但是,由此也会带来问题,如果诗歌单纯使用“赋”的手法

,就会言尽意尽,言外无意,缺少令人回味的审美感受。正如《诗品序》中所说,“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这样“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意味也就被相对削弱。钟嵘在《诗品》中,从“赋”的角度品评诗人诗作时,多示以批

评态度。如《诗品(上)》评谢灵运的诗,钟嵘认为谢灵运因“兴多才博”,而使得其诗歌写作“内无乏思,外无遗物”,但也因此造成“颇以繁芜为累”的缺陷。又如《诗品(中)》评颜延之的诗“体裁绮密”,评谢朓的诗“微伤细密,颇在不伦”,评张华的诗“其体华艳,兴托多奇”,等等。基于此,可以用“赋”

来反观“比”“兴”的作用。正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卷一所说:“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比”“兴”之所以具有虚句、活句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托外物来表情达意,这样不仅使诗歌形象生动,也使诗歌语言更

显含蓄蕴藉。其次,“兴”更能体现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汉魏以来,抒情言志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倾向。诗歌的言情本质,也成为陆机、刘勰、钟嵘等批评家的共识。钟嵘基于汉魏以来诗歌创作的实际,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有深切的体察。相对于之前的有关论述,钟嵘对吟咏情性

的诗学观点表述得更为充分。他在《诗品序》开头就指出创作冲动的发生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还就诗人情感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

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人所表达的情性,既有家国政治层面的,更有个人生活遗际和生命感悟层面的。(摘编自刘飞《钟嵘〈诗品〉论“赋”“比”“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钟嵘在《诗品序》中最先提

出“六义”说,钟嵘把“兴”置于首位,并直接从“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效果上进行解释。B.钟嵘对“赋”“比”“兴”三者其实并非厚此薄彼,只是要求“酌而用之”。“赋”的手法对当时五言诗写作起到了积极作用。C.钟嵘认为,如果使用“赋”的手法,

诗歌就会言尽意尽,言外无意,缺乏令人回味的审美感受,就会有“芜漫之累”。D.陆机、刘勰、钟嵘等批评家都认为:“兴”更能体现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创作冲动的发生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引用

钟嵘《诗品序》,引出“六义”;进而阐释了“赋”“比”“兴”的内涵,其中“赋”的意思是铺陈直说。B.文章举《诗品(中)》评颜延之的诗等例子,论证了钟嵘《诗品》从“赋”的角度品评诗作时多示以批评态度。C.文章引用《诗品序》中的“若乃春风春鸟……”,

描述了诗人情感的多样性,体现了议论语言严谨而准确的特点。D.文章为总—分式结构,首先总说钟嵘强调“兴”及其原因,然后从审美效果和更能体现诗歌言情的本质两个角度来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嵘因为关注到“兴”的特质及其对五言诗写作的重要意义

,并且也想纠正当时五言诗写作的弊端,所以强调“兴”。B.就钟嵘所处时代的五言诗写作情况来看,“赋”的手法是不可或缺的,钟嵘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肯定了“赋”的作用。C.吴乔认为“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可见可以用“赋”来反观“比”“兴”的作用。D.

“比”“兴”都依托外物来表情达意,汉魏以来抒情言志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倾向,所以“兴”更能体现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钟嵘在《诗品序》中最先提出‘六义’说”错误,原文是“‘六义’说源出汉代《毛诗大序》”。

C.“如果使用‘赋’的手法,诗歌就会……”错误,原文是“如果诗歌单纯使用‘赋’的手法,则会言尽意尽,言外无意,缺少令人回味的审美感受”。D.“陆机、刘勰、钟嵘等批评家都认为⋯⋯”错误,根据“钟嵘对吟咏情性的诗学观点表述得更为充分。他在《诗品序》开头就指出创作

冲动的发生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可知,“创作冲动的发生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是钟嵘的观点,不是陆机、刘勰、钟嵘三人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C.“体现了议论语言严谨而准确的特点”错误。分析不当,

不是“严谨而准确”,而是“鲜明而生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因果关系错误。“汉魏以来抒情言志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倾向”与“‘兴’更能体现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东西方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至今500余年中,西方横霸天下。新冠肺炎疫情使得2020年的全球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严

重衰退,世界几大经济体都遭。的受严重损失。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较好,为经济恢复与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西方国家在疫情应对方面并不理想,拥有军事、科技、金融等多领域霸权的美国,至今在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上都远超其他国家。2020年,包括美国在内的

世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经济衰退。2021年,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中国的经济增幅领跑世界,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考验中,西方国家暴露了其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

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治理神话。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以中、日、韩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的抗疫成果要优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圈。中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无疑有利于改善西方国家长期存在的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社会思潮与政治的变动。逆全球化与地区主义加速发展,民族

主义与民粹主义情绪持续高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冷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轴心的。美国领导与参与的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以自身及盟友的单方面利益为核心,越来越不具备包容性。因此,世界需要中国等新兴国家主动填补全球治理赤字。(摘编自《疫情之

下的国际格局新变化》)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实战检验,暴露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为未来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数据和资料,并为

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危机管理、风险防控中的运用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中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新业态、新零售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人心稳

定,商品供应充足,商品价格平稳,新业态、新零售居功至伟。线上线下形成一体,几乎覆盖了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一切生活物品100%的需求,精彩地体现了在非常时期新业态、新零售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期间得到检验并且行之有效的新业态、新零售,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线上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会加速盛行和普及,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个具有活力的个体中国、在线中国将会迅速崛起。生物医药技术将得到大发展,中医药的重要

性将得到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症施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古老的中医药是保障人们健康、维护人民生命的宝藏

,也警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守护健康。此次疫情推动政府和科技界、医药界加大投入,加强对医药和医疗技术的攻关。(摘编自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东西方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较好,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进

一步缩小。B.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了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西方国家在抗疫中的表现受到质疑,可见其国家治理能力不如中国。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为中国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数据

和资料。D.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20和2021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连续的经济衰退并遭受损失

。B.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美国领导与参与的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不具备包容性,世界需要中国来主导与参与治理变革。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非常时期,新业态、新零售体现出了有效性和优越性,其在未来将会替代传统的业态和零售。D.新冠肺炎疫情将推动中国政府

和科技界、医药界加大投入,加强对医药和医疗技术的攻关,中医药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6.两则材料都涉及新冠肺炎疫情,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4.B5.D6.①材料一侧重从对世界影响的角度,阐述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东西方之间

力量对比的变化,考验了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并暴露了西方国家存在的问题,加速了世界社会思潮与政治的变动。②材料二侧重从对中国影响的角度,阐述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将促进新业态、新零售进一

步发展,将促进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和中医药重要性的提升。【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可见其国家治理能力不如中国”错误,根据原文“在这次考验中,西方国家暴露了其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

家的治理神话”,不能得出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不如中国的结论。选项说法绝对。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2020和2021这两年……出现了连续的经济衰退并遭受损失”错误,根据原文“2021年,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家的

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中国的经济增幅领跑世界”可知,选项不合文意。B.“世界需要中国来主导与参与治理变革”错误,原文是“因此,世界需要中国等新兴国家主动填补全球治理赤字”。选项曲解文意。C.“其在未来将会替代传统的业态和零售

”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新业态、新零售,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线上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会加速盛行和普及”,没有谈到在未来将会替代传统的业态和零售。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

,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一,结合各段关键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东西方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增幅领跑世界,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考验中,西方国家暴露了其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

的治理神话”“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社会思潮与政治的变动”可知,侧重从对世界影响的角度,阐述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东西方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考验了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并暴露了西方国家存在的问题,加速了世界社会思潮与政治的变动。材料二结合各段关键句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新业态、新零售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将得到大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可知,侧重从对中国影响的角度,阐述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将促进新业态、新零售进一步发展,将促进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和中医药重要性的提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争与和平(节选)[注]【俄】列夫·托尔斯泰罗斯托夫以自己锐利的猎人

的眼睛第一个望见这些蓝色的法国龙骑兵追赶我们的枪骑兵,队形混乱的枪骑兵人群和追赶他们的法军龙骑兵越来越接近了,已经可以看见这些在山上显得很小的人们如何互相厮杀、追赶,如何挥舞胳膊或佩刀。罗斯托夫像看猎犬逐兽似的看着面前发

生的一切。他以嗅觉感觉到,如果现在与骠骑兵一起冲向法军龙骑兵,他们会站不住脚的;可是,如果要冲锋,就得即刻冲锋,一分钟也不能拖,否则就迟了。他环视自己周围。大尉就站在身旁,也目不转睛地望着下面的骑兵。“安德烈·谢瓦斯季扬内奇,”罗斯托夫说,“要知道我们可以冲垮他们……”

“是厉害的一着,”大尉说,“确实……”没有听完他的话,罗斯托夫就策马驰到骑兵连前面,没有等到发出出击的口令,跟罗斯托夫有同感的整个骑兵连,都随后驱动了战马。罗斯托夫自己不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又为何这样做。他做这一切,正像他在打猎时所做的一样,不假思索,不假考虑。他看见龙骑兵走近了,他们

在奔驰,队形散乱;他知道他们会支持不住的,他知道,时机只在转瞬之间,稍一放过,就一去不复返了。炮弹那么激烈地在他周围咝咝呼啸,战马是那样跃跃欲奔,以至笼它不住了。他策动了战马,发出口令,在此同时,他听见身后展开队形的骑兵连的得得马蹄声,他们

飞奔着冲向山下的龙骑兵。他们刚下山,大步的奔驰自然而然转为疾驰,越接近自己的枪骑兵和追赶他们的法国龙骑兵,就越驰越快,离龙骑兵很近了,前面那些看见骠骑兵的龙骑兵开始向后转,后面的停住了。怀着堵截狼的心情,罗斯托夫完全放开自己的顿河马,疾驰着堵截队形混乱的龙骑兵。一个枪骑兵停下来了,一

个步兵伏下身子以免被马踩着,一匹失掉了马鞍的马混在骠骑兵中间。几乎所有的法军龙骑兵都向后奔逃。罗斯托夫挑了一个骑灰马的龙骑兵紧追下去。途中遇见一个灌木丛;那匹骏马驮着他飞跃而过,差点把尼古拉掀下马鞍,眼看再有

几秒钟就可以追上那个他选作目标的敌人。这个法国人根据其制服来看大概是个军官,他在灰色马上弯着腰,用佩刀赶马飞奔。顷刻之间,罗斯托夫的战马的前胸已碰着那个军官的马屁股,差点把它撞个四脚朝天,就在同一瞬间,罗斯托夫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就举起佩刀,照着那法国人劈去。就在他这样做

的同一刹那,罗斯托夫全身劲头忽然消失了。那军官倒下了,与其说他是由于刀劈,不如说是由于马的冲撞和恐惧,他的肘弯上方只受了一点轻伤。罗斯托夫勒住马,以目光察看自己的敌人,好看看他战胜了谁。那法军龙骑兵军官以一只脚在地上跳着,另一只脚挂在马镫上了。他吓得眯缝

着眼睛,好像等待随时可能的新的打击,皱着眉头,带着恐怖的表情从下往上望着罗斯托夫。他的脸色苍白,沾满泥泞,头发淡黄色,年轻,下巴上有个酒窝,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完全不像战场上含有敌意的脸,而是最平常和最普通的脸。在罗斯托夫还未决定拿他

怎么办之前,这军官就喊道:“我投降!”他慌里慌张地想从马镫里抽出脚来,但是抽不出来,一对惊慌的蓝眼睛,不停地望着罗斯托夫。驰过来的骠骑兵帮他把脚抽出来并把他扶到马鞍上,骠骑兵们从四方收容龙骑兵;有一个受了伤,满脸是鲜血,仍不愿放弃自己的马;另一个抱着骠骑兵坐在马屁股上;第三个由骠骑兵扶着才爬上马

背。前方法军步兵一面奔跑,一面射击。骠骑兵们赶忙带着自己的俘虏驰向后方,罗斯托夫同别人一起驰向后方,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使他胸中发闷。他俘虏这个军官并劈他一刀所引起的某种模糊的、混乱的感觉,他无论怎样也不能向自己解释。奥斯特曼·托尔斯泰伯爵迎着

回来的骠骑兵,他叫来罗斯托夫,感谢他并说他将向皇帝报告他的英勇行为,申请授予他圣乔治十字勋章。当人们叫罗斯托夫去见奥斯特曼伯爵时,他记起自己不待命令就发起冲锋,现在长官传唤他,一定是为他的擅自行为而处罚他。所以奥斯特曼一番赞扬的话和

许诺给他奖赏,本应使罗斯托夫受宠若惊;但是仍然有一种不愉快的模糊的感觉使他恶心。“是什么使我痛苦不堪呢?”他问着自己离开了将军。“是伊林吗?不,他安然无恙。是我做过什么丢脸的事吗?不,没有那回事!”某件类似后悔

的事折磨着他。“是的,是的,是为那个下巴有一个小酒窝的法国军官,我清楚地记得,我举起手臂又停住了。”罗斯托夫看见被押走的俘虏,于是驰到他们后面,要看看自己那位下巴有酒窝的法国人。他穿着古怪的制服坐在骠骑兵的焦躁不安的马上,神色不安地望着四周。他手臂上的伤几乎不算是伤

。他向罗斯托夫装出笑脸、向他挥手致意。罗斯托夫就是这样也觉得不好意思,有点害臊。(有删改)【注】《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交叉描写了“战争”与“和平”两种生活,肯定了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A.“罗斯托夫以自己锐利的猎人的眼睛”“罗斯托夫像看猎犬逐兽似的看着面前发生的一切”,写出了罗斯托夫作为军人的敏锐嗅觉。B.“没有听完他的话,罗斯托夫就策马驰到骑兵连前面”“他做这一切……不假考虑”,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罗斯托夫的不听号令。C.罗斯托夫追赶法军军官,法军军官

由于马的冲撞和恐惧而自己掉下马来,虽然罗斯托夫俘虏了他,但不愉快的感觉使他胸中发闷。D.小说(节选)既概述了整个骑兵连和法国龙骑兵的情况,又详写了罗斯托夫和法国一个龙骑兵在战场上的表现,点面结合手法运用得当。8.请简要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有评论认为“罗斯托夫是一个既勇猛无畏又单纯善良的军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7.B8.①“头发淡黄色”“下巴上有个酒窝”“浅蓝色的眼睛”等外貌描写,写出了年轻的法国军官不像战场上的敌人,而是平

常普通人。②“脸色苍白”“‘我投降’”“慌里慌张”“抽”等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法国军官从马上跌下后的惊恐、慌张以及求生的愿望。9.①他勇猛无畏。罗斯托夫没有听完大尉的话,就策马驰到骑兵连前面,没有等到命令就发动了冲锋;他怀着堵截狼的心情,完全放开自己的

顿河马,疾驰着堵截队形混乱的龙骑兵;他勇猛向前,紧追一个骑灰马的法国军官,举刀劈去。②他单纯善良。在举刀向法国军官劈下去时,罗斯托夫全身劲头忽然消失了;在军官自己从马上摔下来而成了俘虏后,罗斯托夫心里感到不愉快;作为俘虏的法国军官向罗斯托夫装出笑脸、向他挥手致意,罗斯托夫觉得不好意思

,有点害臊。【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B.“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罗斯托夫的不听号令”说法错误,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罗斯托夫在战场上勇猛果敢、急于杀敌。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是对那位败在罗斯托夫手下的法国龙骑兵的外貌、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描写。“头发淡黄色”“下巴上有个酒窝”“浅蓝色的眼睛”等外貌描写,突出了这为法国军人外貌上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一个普通法国青年的外貌特征,这表明这就一位普通的法国青年,而不像是

战场上的敌人,为后文罗斯托夫的内心感受埋下伏笔。“脸色苍白”“‘我投降’”“慌里慌张”“抽”等是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法国军官从马上跌下后的惊恐、慌张以及求生的愿望。现在,他不再是一个可恶和可怕的敌人,而是一个为了活命而讨饶的法国青年,这些

描写为后来罗斯托夫为向这个法国军官挥刀而感到羞愧作了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罗斯托夫的勇猛无畏可以从以下情节中表现出来,“没有听完他的话,罗斯托夫就策马驰到骑兵连前面,没有等到发出出击的口令,

跟罗斯托夫有同感的整个骑兵连,都随后驱动了战马。……他策动了战马,发出口令,在此同时,他听见身后展开队形的骑兵连的得得马蹄声,他们飞奔着冲向山下的龙骑兵”“怀着堵截狼的心情,罗斯托夫完全放开自己的顿河马,疾驰着堵截队形混乱的龙骑兵”“罗斯托夫挑了一个骑灰马的龙骑兵紧追

下去……顷刻之间,罗斯托夫的战马的前胸已碰着那个军官的马屁股,差点把它撞个四脚朝天,就在同一瞬间,罗斯托夫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就举起佩刀,照着那法国人劈去”,这些情节表明罗斯托夫主动带领骑兵连发动冲锋,他

们堵住敌人,并将其击溃,罗斯托夫本人追击一位骑灰马的法国军官,并举刀向他劈去。这些行为都表现了罗斯托夫的勇猛无畏。罗斯托夫是勇敢的,他同时是单纯善良的。在他追上那位法国军官后,他在举刀向他劈去时,罗斯托夫全身劲头忽然消失了,那位军官在他眼里已经

不是一位凶恶的敌人,而是一位普通的法国青年。“就在他这样做的同一刹那,罗斯托夫全身劲头忽然消失了。那军官倒下了,与其说他是由于刀劈,不如说是由于马的冲撞和恐惧,他的肘弯上方只受了一点轻伤”“他的脸色苍白,沾满泥泞,头发淡黄色,年轻,下巴上有个酒窝,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完全不像战场上含有敌意的脸,而是

最平常和最普通的脸。在罗斯托夫还未决定拿他怎么办之前,这军官就喊道:“我投降!”他慌里慌张地想从马镫里抽出脚来,但是抽不出来,一对惊慌的蓝眼睛,不停地望着罗斯托夫”,所以,在军官自己从马上摔下来而成了俘虏后,罗斯托的夫心里感到不愉快。而在他看到俘虏时,作为俘虏的法国军官向罗斯托夫装出笑脸、向

他挥手致意,罗斯托夫觉得不好意思,有点害臊。这些心理描写,表明罗斯托夫虽然是一个军人,但他并不嗜杀,而是对人类间的杀戮充满厌恶,这些都表明了他单纯善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和洽字阳

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与亲旧俱南从表。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

,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

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核,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

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太祖不听。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咨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

浮食者多。自春夏以来,民穷于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于节俭。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

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

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B.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C.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

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D.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不就”与“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十二

章》)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B.“魏国既建”与“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的C.“所以不听”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D.“方今之要”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玠和崔琰都忠正清廉受到曹操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首要条件,和洽不同意这种做法。B.对于毛玠诽谤曹操的事件,

和洽认为要分辨是非曲直,对事件要调查确实,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C.和洽认为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在于节俭,关键是减省劳务繁杂的徭役,减免其他的多余事务。D.和洽信守节操,为官清廉,家里贫穷以至于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2)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答案】10.B11.C12.B13.(1)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

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会很多。(2)如果计划不能及早明确,轻视小看敌方的实力,军队多次行动,出动后毫无成效,这正是古人所警诫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毛玠如果确实有诽谤您的话,就应当处死暴尸街头;如果毛玠没有这样的

事,禀告事情的人就要加上诬陷大臣而迷惑主上视听的罪名;两方面都不加以考查,我私下里感到不安。“有”作谓语,“谤上之言”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误”作谓语,“主听”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就”,就任,就职。/接近,靠近。句意:皆不就任。/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缺点。含义不同。B.“既”在两句中的含义均为“……之后,已经”。句意:魏国建立后。/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

子杂乱一片。含义相同。C.“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错误。“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凭借,用来。句意:我没有同意的原因。/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含义不同。D.“之”,助词,的。/动词,到。句意:如今的关键。/项伯就在夜里

骑马飞奔到沛公的军营。用法含义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

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太祖不听”可知,和洽说:“毛玠如果确实有诽谤您的话,就应当处死暴尸街头;如果毛玠没有这样的事,禀告事情的人就要加上诬陷大臣而迷惑主上视听的罪名;两方面都不加以考查,我私下里感到不安。”曹操没

有听从。由此可知,太祖最终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过中”,超过适当的限度;“则”,原则,标准;“格”,衡量;“所失”,所字结构,失掉的人才。(2)“素”,预先;“轻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轻视小看;“举”

,行动;“庸”,功勋,功劳。参考译文: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被举为孝廉,大将军幕府征其为官,皆不就任。于是与亲戚故旧都向南投靠刘表。曹操夺取荆州,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和洽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节俭

一个方面来衡量。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一定会很多。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如今一概推崇难以做到的作法来检核官吏,勉强能够做到,也一定会有很多弊端。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

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魏国建立后,和洽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发生了毛玠诽谤曹操的事件,曹操见到近臣时,极度愤怒。和洽陈述说,毛玠素来信守节操,请求调查确实。退朝后,曹操下令说:“和侍中近来请求调查确实,我没有同意

的原因是要重新考虑这件事。”和洽应对说:“如果确实如告发者所说,毛玠的确罪过深重,不是天地所能承载。臣下并不是胆敢歪曲天理、偏袒毛玠,以此来破坏天理人伦。只是认为毛玠出身于一般官员,受到特别的提拔,处于显要地位,多

年来一直受到宠信,刚直忠诚公正,为很多官员所忌惮,不应该有不良行为。然而人心难保不变,应该明确妥当地考察复核,从两个方面验证属实。如今圣上恩德地、含忍污垢地施加仁义,不会忍心因为涉及到君臣伦理,而使是非曲直分辩不清,疑虑就从现在开始了。”曹操

说:“我之所以不加以考查,只是想使毛玠和禀告事情的人两方面都得以保全罢了。”和洽说:“毛玠如果确实有诽谤您的话,就应当处死暴尸街头;如果毛玠没有这样的事,禀告事情的人就要加上诬陷大臣而迷惑主上视听的罪名;两方面都不加以考查,我私下里感到不安。”曹操没有听从。魏明帝即位后,又

进封为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太和年间,散骑常侍高堂隆上奏:“到了季节,还没有风,却有荒废的气象,一定是官员们不勤于自己的职责,而使天气反常。”皇帝下诏谦虚地反省自己的过失,广博地咨询不同意见。和洽认为“民众不多,耕地且少,白吃饭的人很多。自春夏以来,百姓为徭役所困扰,

农业被荒废,而百姓叫苦不迭,季节风不来,未必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莫过于节俭。如今的关键,就在于减省劳务烦杂的徭役,减免其他的多余事务,以便为军队提供储备。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要

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如果计划不能及早明确,轻视小看敌方的实力,军队多次行动,出动后毫无成效,这正是古人所警戒的。”后又转任太常,生活清贫,信守节

操,以至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死后,赐谥号为简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苏轼东武望余杭②,云海天涯两渺

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③,堕泪羊公却姓杨④。【注】①杨元素,杨绘,公元1074年七月接替陈襄任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府,杨绘为其饯别于西湖。②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

诸城。余杭,今杭州。③河塘,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地。④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勤政爱民,后人为他立庙建碑,见者无不落泪。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知州杨绘为调任密州知府的苏轼饯别,苏轼唱和杨

绘,于是写下了这首词。B.上片为虚写,“东武望余杭”描绘了词人想象与杨绘分别之后两地相望的情景。C.“不用诉离觞”写词人劝杨绘不必为离别而伤神,因为“痛饮”能够化解别愁。D.“堕泪羊公却姓杨”化用了历史典故,词人把杨绘比作羊祜来表达自己的情

感。15.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4.C15.①表达了苏轼想象与杨绘别后对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再次相见的盼望之情。②抒发了苏轼对杭州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了苏轼功成还乡的愿望。③表达了苏轼对杨绘的敬佩、赞赏以及对他出任杭州知州的喜悦之情。【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的能力。C.“因为‘痛饮'能够化解别愁”错误,“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大意为“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

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的上阕写友人别离,余杭密州天涯相隔,同时想象友人功成归来之时开怀畅饮的情景。下阕开篇以“别离当痛饮”之理由劝酒。而后写景,描写灯火河塘,又以羊祜“堕泪碑”之典结尾。其中,“望”与“两杳茫”写两地相隔之远,更显友情之深厚,对友人的思念;

同时“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也表达了苏轼功成还乡的愿望和对再次相见的盼望之情。下阕别情“不用诉”,只管痛饮,表现友谊深厚,只需以酒表情。“灯火冷”以写景手法渲染凄清的别离之感;末尾的“堕泪羊公却姓杨”,“羊”“杨”音近,采用用典手法,将友人比作德行过人的羊

祜,体现词人对友人高洁品德的赞赏之情及对他出任杭州知州的喜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士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和“_____

_”。(2)《礼记·大学之道》中,阐述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把修身养性作为根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能了解、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答案】①.仁

以为己任②.死而后已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知人者智⑥.自知者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己”“已”“庶”“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的

文字书写最终还是为了诗歌情感服务的,诗歌的情感是带有诗意的,但对很多人来说,诗意是①的。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有诗意的呢?诗的本质不是形式,而是诗意。诗意是一种意味,很难说清楚,但我们有时会评价什么有诗意,什么没有诗意。但凡有诗意的,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比如有美感,有深沉的感情,有奇妙的意义等等。总之,就是让人难忘,有点雅致,有点新意,有点奇妙。如果从反面来说,那些直白粗俗的语言,那些苍白无力的②,那些理性无情的表达,都是没有诗意的。虽然诗意不好把握,但是具有浓厚诗意的诗歌往往是③的,人们能辨识出来。诗歌的每

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是整首诗歌思想情感的载体,都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诗歌的每一字,都很重要。诗歌艺术最纯粹最精练最凝神,哪怕是最简单的诗歌,也是最能表达某种感情的文字。诗歌艺术就是如此珍贵,就像钻石,是由很多物质经过时间的磨炼才偶然形成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7.①捉摸不定②陈词滥调③显而易见18.①比喻句由本体“诗歌艺术”、喻体“钻石”和比喻词“像”构成。把诗歌艺术比作钻石,写出了诗歌艺

术的珍贵。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让人们认识到诗歌艺术的来之不易和极其珍贵。【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词语(包括熟语),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有诗意的呢?”以及回答中的“诗意是一种意味,很难说清楚”可知,对于到底什么是诗意,大多

数人都是不能说清楚的,故可填“捉摸不定”。捉摸不定:形容变化无常,无法猜测预料。第二空,根据前后文“直白粗俗的语言”和“理性无情的表达”可知,此处可填与诗歌创作或写作中的表达有关的相关内容(当然不能与语言、表达这两个词语重复),且应这一内容应是枯燥没有诗意的,故可填“陈词滥调”。陈

词滥调:指陈腐、空泛的论调。第三空,后文“人们能辨识出来”是对挖空处的解释,故可填“显而易见”。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构成。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以及比喻

词组成。从句中来看,本句所用的是明喻,其中本体是语段中所讲述的对象“诗歌艺术”,喻体是“钻石”,比喻词是“像”。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比喻的效果是生动形象展现本体的特点。“钻石”是一种珍贵的宝物,需要历经漫长的时间和艰难的开采过程才能获得。文中把诗歌艺术比作钻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歌艺

术“如此珍贵”的特点;此外,诗歌创作的艰难历程,就像钻石“是由很多物质经过时间的磨炼才偶然形成的”,运用比喻充分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来之不易性。比喻的使用,使抽象的表达更为具体形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汗水,也就是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其组成成

分98%~99%是水。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被①,知觉发汗区域分布广,涉及全身各部位皮肤;另外,精神紧张也可以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所以在紧张情绪影响下,②。汗液具有降温散热、

保护皮肤、排泄体内废物等作用;然而,过于发达的汗腺也常常会给人们带来苦恼:粘腻的汗水打湿衣物,不仅会让人感到难受,还可能散发出“不友好”的味道。你知道吗?其实咸咸的汗水还有其他妙用,没错,③。2021年,来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制作出了薄膜状的一种纳米

吸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皮肤上的汗水快速蒸发。更巧妙的是,它还利用水驱动发电技术,将人体汗液中的水分收集起来,为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19.请指出文中“不友好”引号的用法并简述“不友好”的含义。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9.①“不友好”引号表示特殊含义。②不友好

,不亲近和睦,这里指汗水散发出的味道难闻,让人难以接受。(意思答对即可)20.示例:2021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制作出了一种薄膜状的纳米吸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使皮肤上的汗水快速蒸发。21.①称为知觉发汗②人也会发汗③那

就是用来发电(意思答对即可)【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友好”,本义是友谊,亲近和睦。作者在这里显然并不是指味道是否与人亲近友好,故此处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指汗水带给人的心理感觉。由“友好”的本义亲近和睦可知,此处“不友好”

应是指汗水的味道不能让人产生亲近愉悦的感觉,故可引申为汗水味道难闻,让人难以接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原句共有三处语病。第一处,用词不当,“来往”包含来和去两个意思,而句中只是说研究人员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并的没有“去”的意思,故应改为“来自”。第二处

,语序不当,“一种”是量词,“薄膜状的”是表示物体状态的形容词,量词应放在它前面,故应调整为“一种薄膜状的纳米吸水材料”。第三处,成分残缺,“能够”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程度,后面应跟表示这种能力的

动词,而不能直接跟名词,故应在“能够”后加“使”。故可修改为:2021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制作出了一种薄膜状的纳米吸水材料,这种材料能够使皮肤上的汗水快速蒸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

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挖空处前文主要是讲汗水的概念、形成条件,而挖空处后文则出现一个新概念“知觉发汗”,因此“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应是对“知觉发汗”这一概念的解释,故应填:

称为知觉发汗。第二空,该段介绍了高温引起的知觉发汗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发汗这两种情况,而挖空处根据前文“所以……”可知应是对精神紧张发汗的结论,故可填:人也会发汗。第三空,根据前文“还有其他妙用,没错”可

知,挖空处应填的是汗液的用处之一。而根据后文“为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可知,这里的用处是用来发电,故可填:那就是用来发电。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

里仁》中,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更谈不上反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思齐”与“自省”,成长的两翼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所以才会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思齐”是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希望能向他人看齐

;“自省”则是能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前者是对外,后者则是向内,一外一内,内外兼修,此为成长之正道。我们只有做到“思齐”与“自省”,才能取长补短,获得成长与进步。“思齐”与“自省”互为前提和基础。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短处;而能发现

自身的短处,则能主动地寻找他人身上的长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人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因为“思齐”,我们会积极地去“自省”;因为“自省”,我们也就能更好地与贤者相“齐”,甚至超越贤者。汉高祖刘邦曾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其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思齐”与“自省”的道理,“思齐”与“自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试想,哪位帝王能如刘邦这般清清楚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尤为可贵的是,

他于“自省”中还能知晓自己的“长处”——善于用人。先不说在这“思齐”与“自省”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就凭这不卑不亢的态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邦如是,唐太宗李世民亦是如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就是他的镜子,在照人与照己之中,遂有“贞观之治”。反观历史上的商纣王,可谓对比鲜明。既不“思齐”,亦不“自省”,杀忠臣,宠小人,沉溺于酒池肉林、莺莺燕燕之中,最终身死国灭。这是何等的可悲可叹!倘若他能如李世民那样“以人为鉴”,像刘邦那样“知人善任”,恐怕历

史会被大大地改写。历史也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生活的影子。我们如今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镜像的再现或演绎。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过着安定的生活,我们的人格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我们的生活空间无限广阔,我们的人生也有无数种可能。我就是我,是独一无二的我,

我们空前地自信,甚至极度地自负,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而他人是错的,别人都应该听我的。这样的思想,与“思齐”和“自省”可以说是完全绝缘。骄狂自大,目中无人,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跌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其实,不仅人需要“思齐”和“自省

”,国家和民族也应该抱有同样的态度。治国如做人,在“思齐”与“自省”中,我们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名句,“见贤

思齐”,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同时发现自己的短处,这时会心生向往,心生羡慕,心生强烈的敬仰之心,希望自己能够“与之齐”;“见不贤”,就是见到品行上、德行上不好的人,自己应该警惕,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正。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通过对他人的认识进而自我

审视的自我提升方式。第二段阐述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能反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材料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错误。作文的指

向很明确,也就是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看人之长,观己之短,把“见贤思齐”和“见不贤内省”作为我们日常内省修行的准则。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名言开篇,引出“自省”的话题,接着联系孔子对于修养自身的一些观点,如“忠恕之道”、“日三省吾身”、“不求诸人,反求诸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强调自省的重要性,接着反观当下年轻人的做法,分析这种做法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指出危害,最后发出呼吁,呼应开头。立意:1.善于学习与反省。2.学习优点,反省错误。3.以他人为师,补自己之短。4.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313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