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685.226 KB
  • 2024-09-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docx,共(9)页,685.2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4c98de02a72ad95fb9b554896dd3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甘肃省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末期,宴饮已不

再是合好友睦、用观威仪的方式,而是满足感官享受、纵情逸乐的方式。.部分宴饮诗歌如《小雅●伐木》《小雅●常棣》等则呼唤亲情友谊,向往宗族和睦。这反映出西周末期.A.礼乐文化日益衰微B.饮酒之风盛行破坏宗族关系C.诗歌教化功能加强D.礼乐文化利于稳定人伦秩序2.据裴咽的《史记集解》记载,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百姓向政府呈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据此可知,这一举措A.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B.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C.旨在抑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体现了政府劝民农耕的理念3.汉文帝即位后允许臣民“得雇租铸铜、锡为钱”,开放铸币权。同时,朝廷要求铸币必须

按国家规范来,“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这些措施A.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B.践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D.抑制了王国势力的兴起4.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汉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

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5

.图1所示为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壁画《马球图》(局部),描绘了四名球手围绕在一起争夺马球的瞬间。该壁画运用游丝描线及铁线描线的方式刻画出了人、马一体的动态。这一作品A.体现出文人画的旨趣B.揭示了贵族

生活的奢靡C.深受西方艺术的影响.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6.宋人在探讨唐朝乱亡之因时,由最初的方镇、宦官奸臣、女后等外部因素,逐步过渡到“君主之不明”等个人因素,再到伦理纲常、心性、风俗等伦理道德层面

。这--变化反映出宋人A.深受理学价值观的影响B.主张对君主的权力加以抑制C.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D.全面分析了唐朝灭亡的原因7.据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

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现象反映出明代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8.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

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这主要是因为清代A.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B.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D.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9.1861年,奕诉主持总理衙门事务,由于“事事皆以诚相待”,被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称

为“不株守中国政治历史典籍上的教条”的新人物。普鲁斯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们应以温和协调的态度获致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据此可推知A.中国国际形象得到较大提升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农民运动将面临严峻的形势D.清政府已放弃了传统外交10.1885年,康有为在其著作《实理公法全书》中强

调人类社会的法则与自然界的法则是相通的,是可以用“几何公理”的形式来表现的。康有为这一言论A.批判了中体西用理论B.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C.宣扬了科学救国主张D.否定了封建政治体制11.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

用来形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A.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B.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

合理性C.体现了其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D.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12.表1所示为1913年与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A.外国资本的输人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B.民族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外国资本增长速度

C.民族资本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实现了自身发展D.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榨13.表2是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成分统计情况(单位: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A.领导了国民大

革命B.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注重巩固阶级基础D.阶级属性发生变化14.表3所示为1914年至1946年中国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变化(单位:%)。据表可知,这--时期中国农村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自然经济解体加速C.农业发展形势日益恶化D.经济结构实现优化15.1952年

开始,国家统配物资从55种增加到1957年的532种;中央直属企业由1953年的2800个增加到1957年的9300个;国务院工作机构和人员从1954年的46个、2.3万多人,分别增加到1957年的82个、5.2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建设出

现冒进现象B.新政权政治建设不断进步C.工业化建设实现了飞跃D.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了发展16.进入21世纪,西方的“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都显示出制度弊端。在2017年世界政党大会.上,多国领导人普遍表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政党的成功经验对于他

们领导自己的政党和促进本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见A.中国政党制度能纾解人类政党难题B.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得到西方国家认同C.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较大D.国际社会均在效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17.古代雅典

用于指控恶意告发者,或者指控和节日相关的犯罪行为的案件必须向公民大会揭发,公民大会通过一项法令来宣告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但是案件最终须在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在古代雅典A.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B.审判程序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C.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

思想D.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体现18.公元前4世纪,罗马平民与贵族在管理事务上平分秋色,公元前3世纪中叶,平民担任大祭司后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法律知识开始公开被传授,之后的很多法学家也纷纷为当事人解答法律困惑和为当事人诉讼办案。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A.公

民法逐渐向万民法过渡B.法学家成为司法的主体C.自然法精神得到较好贯彻D.法律的普适性逐渐扩大19.基督教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分支,该分支认为应用希腊文的《圣经》原初版本来代替教会长老、

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学者的注疏。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这一做法A.实质上与路德宗教改革精神--致B.旨在推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是为了破除人们对《圣经》的崇拜20.1798年,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与联邦政府正面交锋,两州议会通过了《弗吉尼

亚决议案》和《肯塔基决议案》,并宣布联邦政府制定的《外侨与煽动叛乱法》违宪,在两州范围内无效,且缺乏强制力。这些议案A.扩大了州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联邦制的原则C.彰显了各州独立平等D.革除了邦联体制的弊端21.据表4可知,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A.家庭小企业适应了近代大生产要求B.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C.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D.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22.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主张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

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也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作品是23.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人欧共体,使其成员扩大到9国,GNP(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7万亿美元,为美国1.31万亿美元的81.7%。出口贸易额达到2100亿美元,为美国的3

倍。在世界黄金储备方面,欧共体也超过美国。这一现象反映出A.欧洲--体化进程的开启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欧洲联合提升经济实力D.美苏争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24.美国特朗普政府首席战略师班农曾到处宣扬,中美竞争是制度之争,关系到西方民主制度的生死存亡;与此同时,美国-

-些政客说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工具。这表明A.中美竞争已形成新的冷战局面B.制度模式决定国力竞争C.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竞争的核心D.美国仍未抛弃冷战思维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

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清江南农村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棉纺织业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出现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化的趋向。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

仓、杭州、嘉兴.湖州七府一州,人均田地不足1.5亩,即使江南耕地全种粮食,也不够满足本地区口粮所需。小农家庭单靠土地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必须寻求农业以外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农闲季节时家庭中

总有一些劳动力闲置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小农家庭自然而然的日益重视手工业生产。随着江南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对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

“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清代鸦片战争前,江南地区棉纺织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因素,它的发展促使自然经济瓦解,但并未改变封建制度的剥削与束缚。-------摘编自李雪

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材料二英国棉纺织业开始于17世纪,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民族工业-------毛纺织业占据着主要地位,在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棉纺织业才有了初步发展。1760年是一个见证工业连续变化和发展的约定俗成的年份,改变棉纺织业面貌的第一台成功的纺纱机

在随后的10年间问世了。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揭开了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幕-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还击败了欧洲大陆上的竞争者法国,从而为英国棉纺织业的;早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英国棉纺织业以印度、美国等为原料来源地

,以本国先进技术、生产组织形式为依托,将加工的棉纺织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作为一个不生产棉花的国家,英国却成为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故乡”。-------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1)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江南棉纺织业和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似因素,并说明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江南棉纺织业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性质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摘编自姚芊《口号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上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所提出的口号(部分)。从表中任选两组口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组口号间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并说明其原因。

(要求:明确列出两组口号,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请考生从第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

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戌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9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

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

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摘编自程诚《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6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王国光于万历五年(1577年)出任吏部尚书,上奏《条议吏治书》,主张官吏选拔与考核不应受个人名声、资历的影响,而应注重真才实学和个人能力,做到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他重视对地方刑捕官员的任用及考核,提出以地方安危为重

,应任当其才而不必拘于资格和凭照。他认为均平赋税、扶贫扶弱、抑制豪强使百姓安居乐业是地方官职责所在,针对地方豪强勾结官吏欺瞒隐漏造成赋役不均、税收难征的弊端,王国光认为应对参与其中和徇情枉法的地方官员采取有效的问责手段。对于官吏调处办法,他认为:“如果

才力不勘繁剧、别无瑕疵者,方拟调简;其有瑕疵而才力难以遽弃者,拟以降用;调简者,授以相应简僻地方;降用者,不拘繁简,量才铨补,庶器使得宜,而惩过之典亦备矣。”他重申应区别官员任职.地方公务繁简程度,官吏在简地任职,则“事简而功绪易就”;

在繁地任职,则“处繁而谤议易兴”。鉴于此,王国光还提出将府州县各地方繁简逐一重新核定,照旧分为上中下三等。万历皇帝对《条议吏治疏》深表赞同,诸条基本被采纳。王国光是明代高官,他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摘编自栗丽枝《<司铨奏草)所载明万历名臣王国光吏治思想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王国光的吏治思想。(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光吏治思想的意义。(7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166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