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素养评价:3.3 晋灵公不君 含解析.docx,共(21)页,97.59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784047555b19eebffd3635144f0e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四晋灵公不君(50分钟·58分)一、基础过关(31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B.宣子骤.谏,公患之骤:多次C.使钅且麑贼.之贼:刺杀D.遂自亡.也亡:死亡【解析】选D。“亡”应为“逃走”的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观其辟丸也②问其故,而
.患之B.①使妇人载以.过朝②遂扶以.下C.①宣子田于.首山②舍于.翳桑D.①未知母之.存否②而为之.箪食与肉【解析】选D。D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指代灵辄。A项,均为连词,
表顺承关系。B项,相当于“而”,表顺承关系。C项,均为介词,在。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提弥明死.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D.使使以闻.大王【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动
词的使动用法。【知识延伸】文言文中动词活用的三种类型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如: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原本是动词,“埋伏”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指“埋伏的兵”,充当宾语。2.动词的使动用
法。动词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为“愤怒”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尉愤怒”。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如: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在这里是“为……而死”的意思,为动用法。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书法..不隐B.弃君之命,不信..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解析】选C。A项,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
艺术。B项,古义:不守信用。今义:不相信。D项,古义:不合礼法。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选B。A项,“辟”同“避”;C项,“阙”
通“缺”;D项,“溜”通“”。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是《诗经》的简称,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优良传统。B.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它还指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C.戟是一种长杆顶部附有月牙状利刃的兵器,它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它在课文中泛指兵器。D.大史,后来写作“太史”,官名,春秋时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等,到秦汉时称太史令。【解析】选A。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7.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的作者的探讨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5分)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民”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姚鼐还提出《左传》的作者可能是吴起
,也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的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代孔颖达认为他姓左名丘明(《春秋左传注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答:答案:①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②关于
左丘明的姓氏来历众说纷纭。③一般论者认为孔子与左丘明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史实的。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3分)译文:(2)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4分)译文:(3)宦三年矣,未知母
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分)译文:答案:(1)您能够坚持到底,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止是臣下们依靠它。(2)(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赵盾已穿戴好了朝衣朝冠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3)(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
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9.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120个字。(4分)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蔓延武汉全城。1月23日国家决定在武汉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建设时间
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他们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高峰期时,火神山施工现场有五千余人工作人员,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
。争分夺秒、不分昼夜,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答:答案:示例一: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②武汉疫情肆虐,是年轻的“逆行者”千里驰援,是青年突击队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争分夺
秒,日夜鏖战,火神山医院超快速度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示例二: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让世人惊叹。②十天能做成什么?一批批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十天能建成可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并交付使用。勤劳无畏的中国人创造“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彰
显中国实力,让世人惊叹。示例三:①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②武汉疫情肆虐,一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共克时艰,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可容纳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这项建筑奇迹再次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和力量。二、阅读拓展(19分)(2020·枣庄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
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
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
侯,功臣莫得比焉。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
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B.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C.秦御史监
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D.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解析】选B。“与从事”是“萧何与之从事”的省略,意思是“萧何帮助他
行事”,是一个主谓宾具备的完整句子,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C项;“泗水卒史事”是官职名,做“何”的宾语;“第一”交代萧何政绩考核的结果,应与前文断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掾,原为辅佐、佐助的意思,后为官府中属官的通称。B
.御史,官职名。周时掌赞书、授法令的事务,战国时为史官。秦汉并为亲近之职,其长官为御史大夫,次为御史中丞,掌秘书,兼司纠察。C.昆弟,指兄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D.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随身携带刀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故用来
称文职官员和讼师幕僚。【解析】选D。“故用来称文职官员和讼师幕僚”错误,宋元后,讼师幕僚才被称作“刀笔吏”,故选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萧何善于识人,友待刘邦。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着自己的职权保护他;刘
邦当了亭长之后,萧何更是常常围在高祖左右。B.萧何忠君勤勉,善于自保。高祖在前方打仗,他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捐献全部家财助军,后又自毁声誉,消除高祖的疑虑。C.萧何举贤不避,胸怀宽广。他虽然一向与曹参不和睦,但当他病重,
孝惠皇帝探视病情,询问曹参是否可以接替相位时,萧何认为曹参是最佳人选。D.萧何深谋远虑泽被后世。他购置田地住宅必处贫苦偏僻之地,建造家园不修筑有围墙的房舍;后世四代因为犯罪失去爵位,朝廷又寻其后代续封。【解析】选A。“萧何更是常常围在高祖左右”错误,“高祖为亭
长,常左右之”的意思是: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左右:帮助,辅佐。故选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6分)译文:(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4分)译文:答案:(1)为您着想,不如派
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2)(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14.太史公司马迁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评论萧何的?请简要说明。(3分)答:答案:(1)秦朝时仅是一个文职小官吏,平
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作为。(2)汉兴仰仗帝王余光,谨守自己的职责,顺应历史潮流。(3)评价功绩、地位、声望,与他人比较,争辉比美。附【译文】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他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高祖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借吏职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
。刘邦以官吏身份服役咸阳,官员们都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秦朝御史督察泗水郡时,萧何帮助他行事,经常把事情办得条理清楚。萧何于是担任泗水郡卒史,政绩考核第一,秦朝御史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辞谢,才没被调走。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对峙于京县
、索城之间,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鲍生对丞相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有怀疑您的心思。为您着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
常高兴。汉十二年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遣使者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全部家财都捐给军队,和讨伐陈时一样。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您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还能再加功吗?您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您,您还是勤勉做事,与百姓关系和谐(,受到爱戴)。皇上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
声誉?这样皇上才会心安。”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于是非常高兴。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
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萧何购置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筑有围墙的房舍。他说:“(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萧何的后代因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有四世,每次断绝了继承人
时,天子总是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封为侯,功臣中没有谁能够跟萧何这种情况相比。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
史潮流,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显得更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三、经典研读(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6题。(1)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①。”(《论语·述而》)(2)御孙谏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管子·禁藏》)(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辞过》)(5)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6)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②。(《老子·二十九章》)【注】①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不恭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固:简陋、鄙陋。这里的意思是“寒酸”。②甚:极端。奢:奢侈。泰:同“太”,过度。15.根据前四则材料,谈
谈古代圣贤是如何看待“俭”的。(4分)答:答案:孔子认为,为了遵礼,即使寒酸,也要坚持节俭;御孙认为,俭是美德之人的共有特点;管子认为,侈与俭关系到个人的祸福;墨子认为,俭与淫关系到家国的兴亡。16.结合后两则材
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俭。(4分)答:答案:①要做到理性克制欲望,防微杜渐,身体力行,力除奢华。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美德不能丢,要从个人做起,光盘行动,节约自然资源、生活
资源,不攀比,理性消费,勤俭持家;从集体做起,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净化环境,传承节俭美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利于国家、社会长治久安。附【译文】(1)孔子说:“奢侈豪华就会显得不谦逊,省俭朴素则会显得寒伧。与其不谦逊,宁可寒伧。”(《论语·述而》
)(2)御孙谏说: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所以克制自身,奉行适中,节俭谨慎,即使没有福分,灾祸却也不会临头;骄傲奢侈,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没有灾祸,
幸福却也不会来到。(《管子·禁藏》)(4)勤俭节约就会事业昌盛,纵欲放荡就会自取败亡。(《墨子·辞过》)(5)视人们通常的情况,由节俭变为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变为节俭却很难。(司马光《训俭示康》)(6)得道的圣人治世,(顺性
自然、因势利导)远离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政。(《老子·二十九章》)【强化提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郑伯克段于鄢(节选)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
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
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
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1.对下
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庄公寤生,惊.姜氏惊:使……受惊B.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合乎法度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承受得住D.可矣,厚.将得众厚:仁厚【解析】选D。厚:土地扩大。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C.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D.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
其期/曰/可矣/【解析】选D。参考标点: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3.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本文段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详写的是两兄弟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B.郑伯认为制这个地方十分险要,会危及共叔段的安全,
所以不愿意给共叔。C.姜氏厌恶庄公,宠爱共叔段,并为共叔段争取到了京这个地方作为封邑。D.祭仲反对姜氏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庄公表面容忍,心中早有防备。【解析】选B。郑伯不把制这个地方给共叔段,主要担心共叔段会占据险要的地方,万一叛乱,会控制不了,而非
担心共叔段的安危。4.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分)译文:(2)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5分)译文:答案:(1)如果蔓延滋长,就难以想办法对付了。蔓延的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于
尊位的弟弟呢?(2)称郑庄公为伯,讥讽(庄公)没有教导(弟弟)啊。说这就是郑庄公的目的(除掉弟弟),不说出逃以后的事,(是)责难他(庄公)啊。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如早为.之所B.生庄公及.共叔段无庸,将自及.
C.初,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公弗许D.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选A。A项,介词,“替,给”。B项,连词,“和”;动词,“遭到”。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附【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娶妻,叫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
段。生庄公时难产,使姜氏受到惊恐,因此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姜氏喜欢共叔段,想让君主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允许这样做。到了庄公即位以后,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一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哪一个都可以。”请求京这个地方,让共叔段去管理
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说:“大夫的都城城墙超过三百丈,这是诸侯国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夫的)大的都城不超过诸侯国都城的三分之一,中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不合限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受不了。”庄公说:“姜
氏想要这样,我怎能避除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能满足的呢!不如早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滋长。如果蔓延滋长,就难以想办法对付了。蔓延的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于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如果做了许多不合道义的事一定会自己倒下去,你姑且等着看吧
!”事后不久,共叔段让西边和北边的城邑也从属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样来对付呢?如果想把国家大权给大叔段,那么就让我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
,他自己会走向灭亡。”大叔段又收取两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城邑,他的势力到达了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领地扩大了将获得更多的民众。”庄公说:“多行不义,民众不会亲近他,领地多也将垮台。”大叔段修好城墙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好军队,将要偷袭郑都。
姜氏将要为之打开城门。庄公听到了大叔段姜氏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除掉了。”命令子封率领二百乘去讨伐京的士民。京邑的士民背叛了大叔段。大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到鄢地讨伐大叔段。五月辛丑,大叔段出走逃到共地。史书说:“郑伯(庄公)在鄢战胜段。”段不守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弟。如同两位君王,所以说战胜
:称郑庄公为伯,讥讽(庄公)没有教导(弟弟)啊。说这就是郑庄公的目的(除掉弟弟),不说出逃以后的事,(是)责难他(庄公)啊。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