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共(9)页,488.84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a7c8494586a15f0649f9e50e3ee7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秘密★考试结束前凯里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填写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庄子哲学持一种有机的自然观,认为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并非各自独立隔绝的,而有着许多共同之点与相互感通之处。人们常因景物的触发而产生独特
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及情趣转移到景物之上,即所谓“触景生情”。濠上观鱼之乐,揭示了情景交会时审美主体在美感经验中透过移情作用,将外物人性化,将宇宙人情化,以安善人的“性命之情”。惠庄观鱼之乐是则著名的故事,现在针对与庄子谈论有关的议题,依着故事情节的顺
序,将对话中的关键语词作如下几点诠释: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情景交会庄子与其挚友惠子游于山水之美的濠梁之上。在这里,“游”是主体的审美活动,“濠梁”是审美的客体,主体“游”于客体,便产生了情景交会。《庄子》
哲学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阐扬“游”与“游心”。在濠上的山水美景中,安然适意的庄周,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接,而导致主体之情与客体之景的交会融合,进而表现出对山水的欢愉之情。濠梁之上的情景交融,引发了人的想象力与情思,庄周置身于如此清悠的林路溪水之间,物我交接,自然景物让人倍感亲和,审美主体
与审美客体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故而庄子有感而发地说鱼是快乐的。b.“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①庄子由小白鱼“出游从容”的姿态而欣然地说“是鱼乐也”,这使我们想起《田子方》篇所谓“两类相召”——物与物相互招引。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是“一气相同通”的,主体之情与山水之景的交流不
是单边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情以物迁”。(《文心雕龙·色物》)在情景交融中,主体的“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心物交融的活动中,一方面,遨游于濠上美景的庄子,游目骋怀,油然产生无可言喻的愉悦之情——这即是外在景物对审美主体的心境所产生的安情作用,体现出山水有情的一面;另一
方面,外界景物呈现出的特有神态引发了观赏者的情思(“出游从容”),使其将自己的感情附着于外物之上——这即是审美主体的移情作用。庄子说“是鱼乐也”,即是将自身的愉悦之情投射于小白鱼之上。C.“子非鱼焉知鱼
之乐”——②同样是遨游于自由自适的环境中,庄子感受到“鱼之乐”,惠子却提出“子非鱼,安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知鱼之乐”的问题,惠子对庄子的质疑彰显了理和情的对显。庄子具有艺术家的心境,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在感受到外物情态的同
时,将主体的情意投射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或融合交感的作用。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性格,强调概念的清晰性与判断的有效性。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一个是在观赏事物的美、悦、情,一个是在进行理性的认知活动,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
境界上,故而一个有所断言,一个有所怀疑。尽管如此,惠庄依然有其共通处,惠子曾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可见二人都认同天地万物一体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虽然惠庄二人思维有着感性同通和理性分析之别,然而纵观《庄子》全书,庄子并没有将二者割裂,而是肯定了理和情的联系。《秋水》篇说:“盖师是而无
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濠上观鱼的故事隐含着许多重要的意涵。从文化发展史上看,它成为后代文学的重要素材。就这则故事的现代意义来说,濠上观鱼的审美情怀,一方面教我们懂得欣赏万物之美,进而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教我们亲近大自然,透过安放性命之情于天地大
美中,将我们从人与人、人与物间的疏离感、孤立感中解放出来。(摘编自陈鼓应《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材料二: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
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
了。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
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摘编自朱光潜《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认为,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是相互感通的,所以人因外物触发产生独特的感受就是触景生情。B.移情作用的发生需要审美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客体有相同之处,并且主体和客体能够相互感通或交融。C.
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所以才想到自然景物中去感受亲和与愉悦,继而与外物产生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D.朱光潜先生认为人与物互相感通是不理智的想法,人与物之间隔着密不通风的墙,这与材料一的观点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若心情沮丧的庄子来到濠上遨游,纵使碧水芳草,风
景优美无比,庄子依然会认为出游从容的小白鱼是快乐的。B.庄子用感性同通的思维去观赏事物的美、悦、情,与惠子理性认知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并没有割裂理和情的联系。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高二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C.濠上观鱼的审美情怀,使人们懂得欣赏万物之美,保护生态;亲近自然,
能将我们从人与物间的疏离感中解放出来。D.古代的动物心理学没能解决鱼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的问题,其实是为了解释庄子“移情”是一种心理活动。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材料中“移情作用”的一项是()(3分)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江畔何人初见月?江
月何年初照人?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修我甲兵,与子偕行。4.结合上下文概括材料内容,在①②处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5.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濠上观鱼”是如何体现“移情作用”的。(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心与手[美]欧·亨利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
手铐铐在一起。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
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
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处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
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
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
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高二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所以——”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请别在意,小姐,”另
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
闪动。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
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
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
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人物的面部神态,并不直接点明人物的详细身份,意图是设置悬念,推进情节开展。B.费尔吉德小姐看到埃斯顿右手上的手铐时,出现“惶惑的恐惧”,因为她看穿了埃斯顿犯人的身份。C.“埃斯顿脸上依
旧挂着迟钝的微笑”反映了埃斯顿摆脱窘境之后既感到庆幸又有点歉疚和感激的心理。D.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结局看似出乎读者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章有多处伏笔。7.结尾处关于两个旅客的谈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说“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的旅客,对警长在犯人进监狱之前为其保留一点尊严的行为表示称赞。B.“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看出另一个旅客和费尔吉德一样都被埃斯顿迷惑了。C.两个旅客的谈话实际上是在嘲讽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的年轻人,控诉
装腔作势虚伪的人。D.最后一句话使情节快速反转,暗示了罪犯和警察的真实身份,情节设置生动别致,具有戏剧性。8.请先指出小说中描写警长所用的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警长的形象。(6分)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9.“心与
手”是小说的题目,请结合文本从情节和人物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
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
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
道。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勉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
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
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
后之君子。(节选自朱熹《<大学章句>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
学之明法B.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C.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
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D.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与“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两句中的“全”含义相同。B.“皆入小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小学”含义相同。C.“贤圣之君不作”与“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作”含义不
同。D.“补其阙略”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含义不同。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商周三代兴隆时教学方法逐渐完备,王公及普通百姓家的子弟都能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B.学校的设立,内容是如此的广泛,教学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当世之人没有不学习的。C.程颢、程颐开始推崇信奉《大学》并加以传扬,朱熹将二人的著作重新编辑,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D.孔子的三千多学生都听过他的讲说,只有曾子明白其中真义,因此曾子写出传文来阐发孔子的本意。13.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2)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14.文中多次提及“人的本性中含善”的观点,请找出原文中表现这个意思的句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①。我有迷魂招不得②,雄鸡一声天
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③,谁念幽寒坐呜呃。【注】①请恩泽: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②迷魂:指心情抑郁,行止彷徨。③拏云
:犹凌云,指志向高远。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主人持酒相劝祝客人身体健康,呼应标题。B.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
,诗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了久羁异乡之情。C.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持酒相劝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自已。D.主人用马周的典故,劝慰诗人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像马周一样敢于
“直犯龙颜”就会得到赏识。高二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16.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借酒抒发怀才不遇之愁,面对失意的人生,两位诗人却有不同的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将进酒》中的“,”两句是李白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3)《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壮丽画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
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不同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①,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
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②。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左右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减少肌肉酸痛。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
000步,具体分配要③,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0至130次。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高二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金黄的果皮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黑色斑点,乍一看和“豹纹”确实有几分相
似。网上广西南宁一家水果店售卖2元一斤的“豹纹芒果”,着实收获了一波流量。芒果穿“豹纹”,其实是因为它病了,“豹纹”出现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是“芒果炭疽病”,这是一种由植物病原真菌炭疽菌引起的芒果采前和
采后的重要病害。它是一个“破坏家”,可以危害芒果叶片、花序、果实和枝梢,造成采前失收;①,田间看似无病果实,常在采后贮藏期发病,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晕,数个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就出现了市场上的“豹
纹芒果”。不过,芒果炭疽病和人的炭疽病完全是两码事,这种只侵染植物的病菌并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对热带水果来说,②。比如熟透了的香蕉,表皮上就有很多黑褐色的斑点。除了炭疽病菌会引起黑斑外,一些生理性病害也会引发黑斑,最常见的是低温贮藏造成的冷害或运输过程中被挤压的伤痕,无论是病理性还
是生理性芒果病害,都会使芒果的品质大打折扣。误食变质芒果③,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21.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
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C.“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D.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60分)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
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