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325.836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325.8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6da7cd77eb7dd8237bc8ca1b5df1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学年第一学期茅盾中学第一次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Ⅰ、试卷Ⅱ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答案均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试卷Ⅰ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

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商王盘庚继位后,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在迁徙都城前后,曾多次召开过贵族议事会和国人大会,反复向反对迁都的人做工作,最终

迁都获得多数一致通过。这反映了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内外服制趋向瓦解C.神权限制王权D.原始民主传统延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代中国。商王在迁徙都城问题上寻求贵族和国人

的理解和支持,表明贵族和国人在国家大事决策上有一定的发言权,体现原始民主传统延续,D项正确;商代奴隶社会下主要的阶级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内外服制是商代统治地方的制度,材料所述为国家大事决策,两者关系不大,

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看不出神权限制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2.《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

,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说明秦朝文书()A.可以避免地方的分裂割据B.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C.建立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D.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

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秦朝奏请相关事务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反映出秦朝管理制度的严格,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书避免地方分裂割据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程序规范,不能说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排除B项;严格的文书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3.浙江,简称“浙”,历史悠久。请将下列

浙江行政区划图按历史发展先后排序()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江南东道,是唐代地方监察机构,其地辖为今江苏省苏南、上海、浙江全境及安徽省徽州,后

天宝初年从岭南道划入今福建省辖区;②两浙路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③会稽郡和闽中郡是秦朝设置;④丹阳郡、吴郡、会稽郡是汉朝时期设置。故浙江行政区划图按历史发展先后排序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4.“它由三百名成员组成,在共和时期表面上仍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但实际上能够协

调各级官员的行动,地位甚至超乎于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之上”。材料中的“它”是()A.古雅典的议事会B.斯巴达的长老会C.古罗马的元老院D.中世纪法国的三级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根据材

料“共和时期表面上仍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地位甚至超乎公民大会和行政长官之上”看出这个机构权力较大,地位较高,推断出是古罗马时期的元老院,C项正确。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但是没有建立共和国,排除A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没有建立共和国,排除B项;法国三级会议是封建时代

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5.为了抑制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权力,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第一次把第三等级召来参加议会,亦即“全国的大会”,这就是“三级会议”。对该议会的召开解读正确的是()①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③

瓦解了法国的封君封臣制度④其中城市的市民代表享有议政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法王菲利普四世首次召开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同时市民阶层

得以参与会议,享有议政权,①④正确,B项正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这是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王权的强化,②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读下图

,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位于()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7.这种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

“和为贵”、商量办事等浓郁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融合的“天才创意”,也是其长期执政的秘密所在,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材料所讲的政治文明的贡献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商量办事等浓郁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融合的‘天才创意’”可知,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

材料不符,排除C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让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治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下列相关改革举措按照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②取消农业税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2006年取消农业税,2017年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2016年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排序为①②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宰相;唐代官仅七品的

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由此可知古代监察制度()A.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C.监察官员代表社会行使监察权D.具有“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特点【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汉代的刺史官秩仅六百石,却可以监督三千石的郡守,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万石宰相;而在唐代七品的察院长可监察中书省,隋唐的监察御史监察地方的很多方面。由此看来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特点,D项正确;A项夸大了对材料的理解,排除

A项;B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排除B项;监察官员代表中央行使监察职能,而不完全代表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10.“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据此判断,上述考课之法应实行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

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所学明朝的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D项正确;唐代、宋代、元代并没有材料所述的考满

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11.北洋政府将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技术官、征收官、审计官、法院书记官、监所官等系列。每一种文官根据其事务的重要、繁简与难易程度分别规定有相应的任用、官等、俸禄、惩戒等管理法规。上述做法()①促进了文官管理近代化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膨胀③体现了以事分类的特点④建

立了文官考试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洋政府对文官进行分类管理,促进了文官管理近代化,①正确。文官分类的多样不等于文官人数庞大,不能断定官僚机构膨胀,②错

误。北洋政府将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技术官、征收官、审计官、法院书记官、监所官等,是在根据所从事的职事类别进行分类,体现了以事分类的特点,③正确。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与材料所述不符,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1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后,晋国叔向写信责备子产公布刑书会使得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礼仪道德。然而,仅23年后,叔向自己的祖国即晋国的赵鞅、荀寅也“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

。由此可以看出()A.当时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B.法治战胜了德治C.刊布刑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D.叔向言行不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后,曾遭到晋国叔向的责备;但仅23年后,叔向自己的祖国即晋国也出现了“铸刑书”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刊布刑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法治与德治之争,无法得出“法治战胜了德治”的结论,排除B项;“叔向言行不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晋国出现了铸刑书,而不是叔向铸刑

书,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世纪基督教广泛宣传“来世论”,它宣称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上帝要审判一切活人和死人,而审判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行善还是作恶。这里,任何民族的、阶级的分界都将不复存在,唯有“善”与“恶”的区分。这一说法()A.具有一

定社会教化功能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C.拓展了基督教道德标准D.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末日审判”有利于教导人们去恶向善,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A项正确;基督教的“

末日审判”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关系不大,排除B项;“末日审判”说主要内容并非基督教道德标准,排除C的项;中世纪基督教广泛宣传“来世论”,鼓励人们追求来世而非现世幸福,排除D项。故选A项。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但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

再次启动,经过数年艰苦努力,民法法典化才梦想成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于()A.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C.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D.中共十八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

。时空范围为2020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项正确;A、B、D三项涉及的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项。15.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包括()①范孟泰②杨善洲③黄大年④王进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

)。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1世纪提出的,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有全国敬业模范杨善洲、时代楷模黄大年,C项正确;范孟泰、王进喜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先进人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下图所示为唐朝沙州节度使张承奉致都僧统等帖,该图可以佐证()A.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巨大弊端B.当时藩镇割据势力较为强大C.唐朝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形势D.地

方出现州以上的军政长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出现地方节度使,掌管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属于州以上的军政长官,D项正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藩镇割据势力较为强大,排除B项;元代的行省制打破了山川形势,排除C项。故选D项。17.

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下列史料记载的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太祖登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②“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佐也。”③“只供传述缮撰,而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④“虽置三公,事归台阁”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②④③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乃脱甲诣政事堂”可知,①为唐朝;根据材料中“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可知,②为西周时期;根据材料中“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③为清朝军机处;根据材料中“虽

置三公,事归台阁”可知,④为东汉尚书台。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列为②④①③,B项正确;东汉在西周时期之后,排除A项;唐朝在东汉之后,排除C项;唐朝早于清朝,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机构设置()①

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②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③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④推动政局逐步走向军阀割据混战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

政”的外衣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执政的特点,①错误;材料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实质上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②.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③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④错误。②

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9.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上了《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中强调鼓励和派遣留学生,尤其要鼓励自费留学,对于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应给予相应的进士、举人、贡生的出身。该折()A.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B.推动了晚清选官

制度的变革C.意在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D.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主张鼓励和派遣留学生,对于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给予相应的科举功名,发展留学教育和从留学

毕业生中选拔官员是选官制度变革的体现,B项正确;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排除A项;鼓励和派遣留学生意在改革科举选官制度,而非扩大科举考试的规模,排除C项;《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从留学毕业生中选拔官员,但还只是提议而非正式的

国家政策,不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20.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山东滨州知州何淡以《吕氏乡约》教人,“每乡慎选老人亲为演说大义,使训其闾里,按季稽考”。成化十九年(1483年),山东宁海知州郭容依据乡约罗列出利民化俗十六条,用以纠正“

婚嫁论财”等不良风俗。这说明明朝()A.山东地区社会治理规范B.民间组织走向了完善C.地方官员权责范围扩大D.乡约具有一定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

。根据材料“山东滨州知州何淡以《吕氏乡约》教人”“山东宁海知州郭容依据乡约罗列出利民化俗十六条,用以纠正‘婚嫁论财’等不良风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时期,乡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被地方官员用来指导和约束民众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约束力,D项

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个别地方官员依据乡约进行社会治理,并没有说明整个山东地区的社会治理规范,排除A项;题目中提到的是地方官员依据乡约进行治理,并没有提及民间组织的发展和完善,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地方官员的权责范围的变化,教化百姓,维护社会

稳定,本就是地方官的职责,无法得出“地方官员权责范围扩大”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的21.明朝六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

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A.传说受官方影响小,史料价值往往

高于史籍B.对同一人物的书写,应该以史籍的权威为准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呈现了人物多维的形象D.历史不可再现,历史叙事难有客观性的记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

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史书和民间传说为社会呈现了多维人物形象,C项正确;传说史料价值没有史书价值高,排除A项;对同一人物的书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史实考证,“以史籍的权威为准”会导致书写不全面,排

除B项;历史叙事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试卷Ⅱ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7分,共52分)22.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求变”“求新”,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

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成,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

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

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一一据《魏书》等材料三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

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威权震主。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世称张居正相业,誉者多许其干略,毁者仅

恶其专恣。一一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君治秦”在经济方面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概述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人对张居正“誉者多许其干略”

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有哪些?【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基础。(如答出“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亦可得分)(2)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地方长官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任答2点)影响:有利于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加强地方官吏管理奠定基础。(任答三点)(3)原因:张居正辅政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任答两点)标准: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任答两点)【解析】【小

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根据材料“正度量,调轻重”可知统一货币、度量衡。作用:根据材料“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可知

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基础。(如答出“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亦可得分)【小问2详解】内容:根据材料“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可知改

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根据材料“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可知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地方长官俸禄;根据材料

“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可知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任答2点)影响:根据材料“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可知有利于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根据北魏孝文帝的影响可知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

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可知为隋朝加强地方官吏管理奠定基础。(任答三点)【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可知张居正辅政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根据材料“成君德,抑近幸

,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可知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根据材料“十年来海内肃清”可知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任答两点)标准:根据三次改革的结果可知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任答两点)23

.合适的选官制度,是实现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批功臣在文帝之初尚存百分之四十六,但经过文帝统治的23年时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去世,延续到景帝时只剩下五人,仅占原封侯者143人的百分之三点五;逮乎武帝时期,便呈现出

“元功宿将略尽”的局面。这些功臣的后代,虽说都承袭了前辈的爵位,身居朱紫之列,但由于骄逸腐化,“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故当武帝后元之年,也已经“靡有孑遗,耗矣”!因此,武帝时改革选官制度,较文帝时更具有紧迫感

,同时阻力也大大减少。——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如果说常任文官的出现,是为了克服政党分赃造成的政府频繁换班的弊病,这一改革产生于英国政府内部的实践;那么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开竞争考试原则,则是借鉴了中国封建社

会的科举考试取士的做法。同时也从英属印度殖民地——东印度公司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汲取了某些有益的经验。——周敏凯《比较公务员制度》(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因素以及文官制度

的特点。(3)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一直都有两种观点:①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孙中山也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②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

“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请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述。【答案】(1)原因:官员队伍严重不足;旧的选官制度存在弊端;改革阻力减少。影响:察举制的实行,使汉武帝时期大量人才为政府所用,

推动了西汉的繁盛;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因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政治稳定英国政府的改革;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借鉴东印度公司的管理经验;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

立;突出通才;文官常任;全面考察。(3)示例1:同意赞赏科举制观点。论证: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

流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示例2:同意责难科举制观点。论证:明清

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导致中国社会发展缓慢,遏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外差距越来越大,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科举制是中

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弊端非常明显。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汉初的功臣)绝

大多数已经去世”“武帝时期,便呈现出‘元功宿将略尽’的局面”“(功臣的后代)骄逸腐化,‘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可知,官员队伍严重不足;根据“武帝时改革选官制度,较文帝时更具有紧迫感”可改革选

官制度存在弊端,迫切需要改革;根据“阻力也大大减少”可知,改革阻力减少。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察举制的实行,使汉武帝时期,大量人才为政府所用,推动了西汉的繁盛,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因素:根据材料二中“为了克服政党分赃造成的政府频繁换班的弊病”

可知,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政治稳定;根据“英国政府内部的实践”可知,英国政府的改革;根据“借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取士的做法”可知,中国科举制的影响;根据“从英属印度殖民地——东印度公司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汲取了某些有益

的经验”可知,借鉴东印度公司的管理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基本原则之一公开竞争考试原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主要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突出通才,文官常任,全面考察。(3)论述:首先,

阅读材料,分析两种说法,明确个人观点,如通过综合“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孙中山也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等,可得出肯定、赞赏科举制的观点;明确个人观点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影响展开分析,论证观点的合理性,如结

合科举制对于打破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阶层流动等,得出科举制值得肯定的结论;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准确。2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

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神》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20条)第二章国家机构(64条)第三

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3条)序言第一章总纲(32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第三章国家机构(79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3条)1954年1982年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

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世界上多

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材料三在理论上,法律总是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每一种世界观都包含着社会和经济趋向,它不取决于这个或那个人的思想,而取决于事实上规定权力及凭借这一权力

立法的阶级的实际意图。所有法律都是某个阶级以普遍性的名义确立的,法律是掌权者的财产。他们的法律就是所有人的法律。——[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的具体所指,并用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来简要解释“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的(2

)据材料二,指出1982年宪法做了哪些调整;并结合所学解释如此调整的原因。(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西方国家的法律如何体现“创造者的世界观”。【答案】(1)三次征服:武力征服是指武力建立罗马帝国;宗教征服是指基督教成为欧洲等地主要的宗教;法律征服是指建立庞大的罗马法体系。罗马法的征服最为持

久的理解是:影响缓和罗马社会矛盾,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法律武器;对当今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制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2)调整:宪法结构调整,将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放在国家机构相关介绍之前;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原因:“文革”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3)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统治者的阶级属性。英国“光荣

革命”后,议会通过一系列立法,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但英国议会的选举权在长时期内仍有财产资格的限制,议会和法律本质上体现了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维护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但宪法中明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等,体现了明显

的阶级性;法德等国的近代宪法也都打上了明显的阶级烙印。由此可见,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解析】【小问1详解】三次征服:根据材料一“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可知,武力征服是指武力建立罗马帝国,宗

教征服是指基督教成为欧洲等地主要的宗教,法律征服是指建立庞大的罗马法体系。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马法缓和社会矛盾、维系帝国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法律武器,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小问2详解】调整: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目录”“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可知,宪法结构调整,将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放在国家机构相关介绍之前;根据材料二“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得出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根据材料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可知,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文革”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

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所有法律都是某个阶级以普遍性的名义确立的,法律是掌权者的财产。他们的法律就是所有的人的法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出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体

现统治者的阶级属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法律的发展及中国古代的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