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70.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7)页,27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8e0376f9a83a9f581f363c2b53098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长期动荡不安C.奴隶制度全面

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故B项正确;当时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故A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末期人物,奴隶制

还没有全面崩溃,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不以人助天”,出自《庄

子》,就是不要以人为之心越俎代庖,去干预自然的进程,符合题意,A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排除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与题干中的

崇尚无为没有关系,排除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与题意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思想。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各选项中语句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百家争鸣中各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

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答案】B【解析】理学属于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B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4.“教育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答案】B【解析】【详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有教无类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故B正确;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和材料无关,故ACD错误。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答案】B

【解析】【详解】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故B是两家的共同点;天行有常、礼法并用、民水君舟是荀子的观点,不是法家的观点,

ACD排除。故选B。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君主批判思想和“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的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明清之际的思想特点,排除C;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前早已出现,排除D。故选A。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

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均无关系,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祭天仪式体现了“君权神授”,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体现了“天人感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奉天承运”体现了“君权神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道家思想最

受欢迎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代由于法家主张强化中央集权,迎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以便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所以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答案选D。A项适

合长期战争结束后的休养生息时代,B项是在汉代以后才成为正统思想,C项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的主导统治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名师点睛】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

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对我们现代社会要求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具有现实意义。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渗透天人感应思想C.提倡进

行家庭教育D.注重儒家伦理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体现出了儒家的孝道,说明当时非常注重对儿童进行儒家伦理教育,故D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教育并没有鼓励儿童全面发展而侧重德育教育,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要强调的是对父母的孝顺,排除B;材料

没有体现出是学校中的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联系所学儒家的思想分析解答。10.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主要分为理学和心学,理学是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朱熹是理学极大成者,故①②③④均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11.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

.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无为而治D.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倡君权神授,使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新含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定胜天是战国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道家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贵君轻是春秋战国时期而非汉代,

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汉代的儒学就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2.“双凤亭”(如下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

双凤”,所以此亭命名为“双凤亭”。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D【解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属于程颢、程颐的,

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

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岳飞是忠义的典型代表,而理学强调忠义,故C项符合题意

。14.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答案】B【解析】【详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

”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法家、道家、墨家的核心思想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CD项。15.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

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汉代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其中《诗》《书》《春秋》属于儒家经典,C正确;《墨子》是墨家著作,不是儒家著作,排除A、D;B概括不全,排除。16.汉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它是A.心学B.佛学C.理学D.

伦理学【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儒学吸收佛学和道家思想,形成理学思想,故排除BD,C符合题意;心学是理学的分支,A不符合题意。17.朱熹提倡的“天理”论能够得到封建统治者赏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和谐了人际关系B.扩大了儒学的影响

C.维护了封建伦理道德D.发展了儒家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提倡的“天理”论能够得到封建统治者赏识的根本原因是朱熹论证了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维护了封建伦理道德,故C符合题意;ABD是从儒学自身而言的,不是最主要

原因,故ABC不符合题意。1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A.主张男尊女卑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D.主张“工商皆本”【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赞扬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可知,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能体现题干中对武则天的称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迷信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故D项错误。

19.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工、商皆民生之本”C.“宇宙便是吾心”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B正确;A是孟子的主张,排除;C是陆九渊的主张,排除;D是后人对顾炎武的主张的总结,排

除。2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提倡重农抑商B.主张学习西方C.反对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了解。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学

术上主张经世致用。主要向西方学习是清朝末年开始出现的。因此答案为D。2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主张道法自然的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主张君主专制的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代表小

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主张仁爱的儒家。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2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

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土、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强调“仁”、“礼”,重视道德修养,墨家主张“非攻”,反对不正义战争,道家追求超越功利,法家提倡建立

功业、变法图强,四个学派崇尚的理想人格分别为君子、侠客、隐士、英雄,A项正确;英雄是主张改革的法家崇尚的理想人格,BD两项错误;侠客是的墨家崇尚的理想人格,C项错误。23.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

派作了如下的评价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

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将题干中对思想家的评价找到对应学派即可。①体现了兼爱思想,是墨家学派。②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是道

家的思想主张.③体现了法家的治国思想.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义”。对应的依次是墨家、道家、法家、儒家,所以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项。2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B.C.D.【答案】D【解

析】【详解】材料强调“直”与“屈”“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韩非的核心思想是“法治”,AB

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25.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

,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自己想站立

得住就要使别人站立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仁者爱人。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26.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是

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

开始逐渐强大起来,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而商鞅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秦王嬴政信任法家人物李斯,最终统一六国。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主张法治,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重用,说明不符合当时的社会

形势,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主张法治,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墨家,故B选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秦朝通过商鞅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最后统一了全国,说明法家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求,而不是道家,故C选项错误。2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柔弱、坚强、柔、刚等均是相对而言的,均是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人定胜天”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

法思想而非“兼爱、非攻”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严刑峻法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2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

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新集体逐渐取代了日渐没落的贵族在政治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

阶层崛起,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C正确;诸侯、卿大夫在之前就存在,不属于“新集体”,排除A、B;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其对政治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排除D。29.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如《墨子》中对小孔成像、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并不是从单纯的科学兴趣出发,而是要运用到社会生

产实践中去。这反映出,《墨子》A.吸收了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B.奠定了古代中国的科学基础C.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D.符合上层统治者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指出,《墨子》所记述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不仅仅是

出于兴趣,而是本着服务“生产实践”需要的目的,这既反映了墨家学派的实用价值,又反映了墨家学派的平民化倾向。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强调的是“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没有涉及墨家的思想来源,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墨子》的自然科学在实践中

的运用,强调劳动人民的生活追求,虽然《墨子》对古代中国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奠基,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的是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

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0.“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

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诸侯相爱”,“天下之人皆相爱”,持“兼爱”思想,提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具有平等观念的是战国初期的墨子,本题材料应出自《墨子》一书,D项正确;《孟子》、《庄子》和《韩非子》都反对超阶

级无差别的“兼爱”思想,ABC三项错误。3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

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

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32.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出身前期中期后期功臣1030功臣子350外戚宗室031掾史文吏082经学之士0110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经学之士担任丞相的比例越来越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在西汉儒学的政治影响力逐步增强,故选D。材料并未显示统治者对社会中下层人才的选

拔,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丞相出身的身份,无法体现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过程,排除B;外戚宗室担任丞相的比重并不高,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外戚干政的结论,排除C。3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

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

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D,排除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礼”,排除C。34.董仲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

灾害以谴告之”该主张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在于:A.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B.为君主专制找到合法依据C.促使君主“无为而治”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做错事儿,会有

天谴,这有利于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故A项正确,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排除。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材料重要信息,“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等,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君主的统治要符合天意,否则遭到惩罚”。35.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

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材料当中的信息,鲁国的季氏是一个大夫,应该使用大夫的标准演奏乐舞,但是他却用了天子的标准,这违背了周礼的要求,故孔子才发出了自己的感叹,由此体现出了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

。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孔子的思想点评:(1)思想核心:“仁”。提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思想:①主张以德治民,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强调“礼”,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

符合礼的要求。(3)教育思想: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36.旧时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即是“人之初,性本善”,最早明确提出这种观点的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

子【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最早提出性本善的主张,B正确;孔子主张人性相近,排除A;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排除C;老子并未对人性善恶提出观点,排除D。37.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以及矛盾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是道家思想,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8.两千多年前,古人写“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

作者痛批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诞不经,他是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

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法家学派反对因循守旧,倡导适时变法的主张。A、B、C、D四项分别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C项。39.陶渊明的儿子新得了一个仆人,陶渊明告诉他的儿子说:“彼亦人也,可善视之。”请问陶渊明的说法是站在哪家的立场上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彼亦人也,可善视之”体现的是墨家的兼爱思想,B正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排除;法家强调的是变革精神,C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D排除。故选B。40.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

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位学者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答案】B【解析】《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代表作,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不是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所写的,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均排除;故本题选B。二、材料题(3小问,共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

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

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

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现象的原因。(3)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答案】(1)现象:孔子及儒学的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2)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时代需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解析】【详解】(1)“现象”,由材料信息“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

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可知:孔子及儒学的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2)“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董仲舒提出“新儒学”,适应了大

一统的时代需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方面回答。(3)“特点”,由材料信息“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得出: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由材料信息“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得出:以儒家经典为

教学内容;由材料信息“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得出: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