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9)页,74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8143ca0142711e71ae2e92f5e2b9fe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高2022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中还剩有稻谷。这说明A.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B.水稻是最古老的粮食作物C.当时浙江水稻产量最高D.当时水稻种植已遍及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新石器时期的考古中发现了水稻,说明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
久,A项正确;“最古老”表述错误,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浙江产量最高,排除C项;遍及全国的说法无法证明,排除D项。2.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
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A.以农立国B.以民为本C.神权至上D.抑制商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社稷祭祀的主要内容都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理念,A正确;材料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神权至上,也没有
反映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D项。3.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A.工具材质的发展演变B.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C.手工业不同经营方式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汉代的耦犁法,图二
反映的是曹魏时期的农业灌溉工具翻车,图三反映的是唐代的曲辕犁,图四反映的是唐代的农业灌溉工具筒车,它们共同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工具材质的发展演变;B选项错误,图一反映的工具动力
是畜力,图二反映的工具动力是人力,图三反映的工具动力是畜力,图三反映的工具动力是水力,这不能体现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工具,不是手工业经营方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某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存留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该工程是A.井渠B.灵渠C.都江堰D.郑国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
的宏大水利工程,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消除社会矛盾B.维护社会稳定C.
实现土地国有D.防止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限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消除社会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限制土地兼并并不意味着实现土地国有,也不
能防止地方割据,排除CD。故选B。6.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
析】【详解】根据“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可知南京云锦技艺高超,投入不计成本,所以应该产自官营手工业,故选D;ABC中的手工业类型都与“大量使用金线”、“金碧辉煌”的风格不符,排除。故选D。7.《全球通史》记载:“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
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私商成为商人主体B.工商业市镇兴起C.出现最早纸币交子D.白银的广泛流通【答案】C【解析】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朝发生的“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选C;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开始于春秋战国,故排除A;工商业市镇兴起于明朝,故排除B;白银广泛流通开始于明朝中后期,故排除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
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8.宋代开封、临安城中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
呈现出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A.商业发展打破空间限制B.阶级划分不明显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无论开封还是临安都没有整齐的坊、市,说明坊市制被打破,故A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划分的信息,无法推断阶级划分不明显,排除B。宋代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C。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城市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与材料无关,排除D。9.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
一现象反映了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商人地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由材料
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
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C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排除D项。故选B。10.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实行重商主义政策C.压制资本主义萌芽D.
重视国内市场开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严加限制”等信息可知清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故选A;材料现象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商、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和开拓国内市场无关,排除BCD。故选A。11.明代中后期,苏州人郑濒经营丝织业
,家中已经拥有数十名雇佣工人进行手工业生产。这说明当时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丝织业成明朝经济支柱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家中已经拥有数十名雇佣工人进行手工业生产”可知当时苏州的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政府鼓励商业发展和官营丝织业的兴盛,排除AB;丝织业成为明朝经济支柱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C。故选D12.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
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中率先创办企业使用机器,成为
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开始,故选C;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与中国工业化无关,排除ABD。故选C。1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地方乡绅”是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材料说明了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A项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就已产生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14.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下述哪一事件之后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所以选C。15.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给民间企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B.促进了民族工业继续发展C.保障了国民的经济权利D.推动了爱国
救亡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给民间企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的规定是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有利
于促进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故选B;这些举措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排除A;保障国民的经济权利和不属于这些举措的主要意义,排除C;这些举措并没有推动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排除D。故选B。16.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912~1919年”即
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此阶段全国注册的工厂主要分布于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而其他省份微乎其微,体现了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状况,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1912~191
9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17.读图,对如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B.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C.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1912-192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8年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同时欧洲战争对物资的大量需求刺激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这是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记录;C选
项错误,材料并未将面粉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纺织业;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并未改变现状,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
币制改革,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白银国有,同时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这在当时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B.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C.导致了严重经济危机D.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秩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恶性通货膨胀主要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与币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出现于1935年币制改革之前;D选项错误,币制改革与收回贸易主权没有直接
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9.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京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C.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这些工厂迁往重庆的历史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选A;国共两党分裂对峙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
失败后,排除B;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是在1935年,排除C;官僚资本资本势力膨胀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A。2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
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答案】C【解析】“有什么买什么。”说明当时货物的极度缺乏,1948年是国民党统治通货膨胀
时期,故C正确;A和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美国货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21.如图是画家朱宣咸的作品。作品反映了A.苏联对“一五”计划给予了大力援助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取得重大成果C.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民经济已经走出“三年经济困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公私合营“
、”1956年“可知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改造取得了重大成果,故选B;漫画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计划和个人崇拜无关,排除AC项;1956年我国尚未出现国民经济困难,排除D。故选B。22.对如图解读正确的
是A.建设项目集中在轻工业领域B.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初步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D.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中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选C;“一五”计划的建设项目集中在重工业,排除A;根据图
示内容可知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排除B;“一五”计划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D。故选C。23.“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与《人民日报》这一评论
密切相关的事件是A.“一五”计划实行B.“大跃进”运动C.中共八大的召开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可知该评论夸张,目标浮夸,属于“大
跃进”运动的特点,故选B;材料中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特点,与“一五”计划和中共八大无关,排除AC;《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B。24.下图中,最能正确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A.B.
C.D.【答案】C【解析】【详解】文革中工农业整体上是下降,由于1973年和1975年分别周恩来和邓小平复出整顿经济,促使文革时期经济出现两个高点,故C项正确;A、B和D项数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
转折,这一转折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其中政治路线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正确。A是七届二中全会,B只是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内容之一,C项是国民革命失败后,故排除ABC。26.197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此话体现了他主张A.对外开放B.拨
乱反正C.对内改革D.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78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可知此话体现了邓小平反对故步自封,主张对外开放的思想,故选A;材料主要表达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
主张,不是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和独立自主,排除BCD。故选A。2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
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所以C项正确。28.如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
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答案】B【解析】【详解】根
据所学内容可知,1993年“市场”一词出现频率高的原因与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选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1978年,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思想是子啊1997年
的中共十五大上,排除D。故选B。29.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答案】A【解析】依据
材料信息“1978”“广东”“解决偷渡外逃问题”,结合教材史实“先行一步”应该是在广东开设经济特区,故A正确。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故B错误。实行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1978年不符合,故C错误。扩大企业经营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增强企业活
力,把企业搞活,不是解决“偷渡外逃”的难题,故D错误。30.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结合所学推断20世纪90年代与“箭头”相关的一个重要决策应该是A.开辟沿海开放城市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空“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城市群”“长江流域经济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
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故C项正确。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是1984年,故A项错误。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以后,故B项错误。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故D项错误。31.学者们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
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换言之,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这说明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D.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
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即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正确;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是历史事实,排除A;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除此之外
,资本主义发展、传播宗教等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排除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32.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A.商品经济繁荣B.新兴国家独
立C.土著文明转型D.早期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开始对外殖民扩张,在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出现了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
尼德兰、新英格兰等新地名,D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美洲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独立,排除A、B;题干所列的地名多为殖民者所建,与土著文明无关,排除C。33.在殖民争霸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西班牙、荷兰、法国C.西班牙、荷兰、美国D.荷兰、德
国、法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依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丧失殖民霸权地位;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打败荷兰,使荷兰丧失殖民霸权地位;在于法国的殖
民争霸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所以应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34.如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A.烟
草、丝绸B.黑奴、茶叶C.黄金、枪支D.黑奴、黄金【答案】D【解析】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火药等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直航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以得到的黑人换取黄金、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故②是黑奴,③是黄金,故选D
。35.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耕织图》是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文物。图1、图2为绘制于清朝雍正年间的46幅《耕织图》组图中的两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材料二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简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
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3)请从材料三的图中任意选取两个年份,概括这两个年份之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精耕
细作;分散封闭、脆弱等。(2)变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中国传统经济无力抗衡先进
的工业文明。(3)示例:年份:1949—1957变化趋势:增长原因:土地改革(国民经济的恢复);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图1图2反映出来的耕织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耕
织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产品除了缴纳国家赋税之外,主要满足自己生产生活需要,具有自给自足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具有分散封闭、脆弱等特点。(2)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1843年
至1855年,中国丝茶出口量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经济结构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中国传统经济无力抗衡先进的工业文明,因此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年份:根据题干要求,可以任选两个年份进行分析说明。以1949—1957为例。变化趋势: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均粮食产量增长。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53年至1956年,我
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发展。36.论述题对新航路的开辟,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近代世界的曙光,有人认为它是人类历史的悲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新航路的开辟
在带给近代世界的曙光的同时也带来悲歌(或者“应该辩证地评价新航路的开辟”“题中的两种观点皆有一定道理但均不全面”)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来相对分散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有助于自然科学
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引发了欧洲国家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向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等。新航路开辟的以上影响有利于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但与此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西方国家在殖民扩张中给受侵略地区的人民带来
深重灾难;天花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争夺据点和航线的矛盾:扩大了东方和西方的发展差距,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故新航路的开辟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动荡和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新航路的开辟既是近代世界的曙光也是人类历
史的悲歌。【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有人认为它是近代世界的曙光,有人认为它是人类历史的悲歌”可以得出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在带给近代世界的曙光的同时也带来悲歌。论述:论述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新航路带来了近代世界的曙光,另一部分为新
航路开辟带来了悲歌。对于第一部分,侧重新航路的进步性,如新航路的开辟使原来相对分散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引发了欧洲国家对外大规模殖民扩张,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
累;向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等。新航路开辟的以上影响有利于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对于第二部分,侧重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殖民者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的灾难,如天花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传播;加剧了
欧洲国家之间争夺据点和航线的矛盾:扩大了东方和西方的发展差距,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故新航路的开辟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动荡和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