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共(17)页,9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cf857a700ae35d5466f5d4134abf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平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
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
的互补,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
,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
,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
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
、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
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
、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
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
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
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
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
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
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立又互补。B.法、阴阳、名三家
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C.“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
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B.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4.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各题。(二)现代文阅读公爵夫人和珠宝商【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海德绿色公园旁有一栋高耸的豪宅,奥列维·培根就住在这栋房子的一套公寓里。每天早上八点,他都坐在窗户边,这时,男仆就用他那长而尖的指甲拆开他的信件,抽出来自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子爵夫人等名门贵妇的,上面打印
出阳文花饰的洁白的请帖。“瞧,奥列维,”他自言自语地说。“你这个人是在一条肮脏的小胡同里开始你的生涯的。你……”他低下头望望自己的裤筒,望望他那双靴子和鞋罩,这些都是用最好的裁缝剪裁上好的料子做成的。但是他常常透过衣衫,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又变成那条阴暗小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了。
他过去一度最大的野心就是把偷来的狗卖给富人区里那些赶时髦的娘儿们。想到这里,他不禁嘻嘻地笑了起来——年老的奥列维想起了年轻的奥列维。“所以,”奥列维·培根说,他抬起身子,伸伸腿。“所以……”壁炉架上方挂着一张老太太的相片,他站在相片下,举起双手。“我说到做到了。”他说,并双手
合十,好像是在向她致敬。“我赌赢了。”他真的赌赢了,他现在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是,他又不由自主地反复摩挲着鼻子,他的鼻子又长又软,出奇地颤动着,似乎在说,他还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头凶狠的大猪在地下有许多美味的松露的牧场上走动,它用
鼻子拱出一个个松露,又嗅出远一点的地下还有一个更大的松露。于是他整理好他领带上的珍珠别针,穿上他那漂亮的深蓝色大衣,拿上他的黄手套和藤手杖,一摇一摆地走下楼梯,走入广场,一直走进幽暗的小店铺——在欧洲,在全美洲都有名的小店铺。像往常一样,四
个店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望着他,心里羡慕他。奥列维只用戴着琥珀色手套的一个手指勾了一勾,表示他承认他们的存在。他走了进去,反手把密室的门关上了,打开了钢铁保险柜,小心翼翼地反复抚摸着那些名门贵妇偷偷卖给他的金刚钻石。这时,他桌上的电话低声下气地响了,他意犹未尽地关上保险柜。“十分钟以后,”他说
,“不能早于十分钟。”时钟上的指针滴答答地响着,一、二、三、四……兰博恩公爵夫人,世袭伯爵的女儿,她得在柜台旁椅子上坐待十分钟,她得等他赏脸,她得等待到他乐意接见她。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地坐在办公桌旁时,眼睛又透过了
他的服装,重新看到自己变成了那个在小胡同里玩弹珠的小男孩,星期日他就是在这个小胡同里卖偷来的小狗。时钟走着这十分钟,后来他听到轻盈的、缓慢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奥列维站起身。这时公爵夫人朦朦胧胧地出现了,她那肥胖的身躯塞满房门,声名、傲
声也填满了整个房间。她身躯高大,紧紧地束缚在粉红色塔夫绸衣服里,好像一把褶子很多的阳伞,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所以,当她缓慢地坐到皮罩扶手椅里时,她叠合起阳伞的褶子,她收敛起孔雀的羽毛,显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早安,培根先生,”公爵夫人说。她伸出一只从白手套裂口中露出的手。奥列维俯下身子去握她的手。当他们两只手接触时,他们两人之间的链环又勾搭上了。他们两个互相欺骗,互相依赖,他怕她,她也怕他。那么,今天,公爵夫人,今天我能为您效劳吗
?”奥列维柔声下气地说道公爵夫人叹了一口气,从她的提包里取出一个黄雪貂的袋子,轻轻抖动着。像是什么神鸟下的蛋蛋儿,珍珠从雪貂的肚缝里滚出来——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公爵腰带上的,”她呜咽不已地说,“这是最后的……就只剩下这几颗了。”奥列维伸过手
去,用拇指和食指拈了一颗珍珠。圆滚滚的珍珠光彩夺目。不过,是不是她又在撒谎耍骗?她又赌钱了吗?“为了狄安娜,”她唏嘘不已。“这都是为了她。”狄安娜小姐——公爵夫人的女儿。奥列维认识她,崇拜她,追求她。“多少?”他问道。“两万。”她低声说。公爵的腰带——她不是早已卖掉了吗
?他打算按铃叫店员,说,“拿去检验一下。”他伸手去按……“你明天到舍下来吗?”她连忙发出邀请,“首相……狄安娜……舞会……”奥列维的手离开了电铃。“两万。”她悲悲切切地说道,“我人格担保……”狄安娜母亲的人格?他拿过他的支票簿,拿出自己的钢笔。
“贰——”他写下了一个字就停笔不前。相片上那位老妇人的双眼正注视着他——这位老妇人就是他的母亲。“奥列维!”她警告他。“别当傻瓜呀!”“奥列维!”公爵夫人恳求道。现在是“奥列维”,而不是“培根先生”了,“你和狄安娜两个人到树林子里去度一个长长
的周末,行吗?没有别人打搅?以后伯爵府的舞会……”“万。”他写下了,并且签上了姓名。当她站起身时,阳伞的所有褶子展开了,孔雀的全身羽毛开屏了,波光四射了。他送走了公爵夫人后把那十颗珍珠拿到窗口,对着光在放大镜下……这个,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原谅我,啊,我
的母亲!”他叹了一口气,举起双手,似乎请求照片上的老妇人宽恕他。“因为,”他双手合十低声念叨着,“那将是一个长长的漂亮的周末……”【注】松露:一种生长在泥土下面的黑褐色菌块植物,被人们视为美味食品。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写了兰博恩公爵夫人与珠宝商奥列
维·培根之间的珠宝交易及肮脏勾当,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性丑恶。B.培根先生已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仍经常会透过自己的衣衫看到胡同里小男孩的形象,可见他内心始终无法摆脱自卑感。C.公爵夫人想维持奢华的生活,她用假珍珠
向培根索价两万,并暗示首相也在追求狄安娜,想用女儿诱导奥列维与她“成交”。D.培根一想到能跟狄安娜去旅行,便不再关心珍珠真假,也毫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他认为和狄安娜在一起会更接近上流社会。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培根先生与公爵夫人的交易,而是大量用内心独白、联想、象征来表达人物内心思想,刻画人物性格。B.文中反复“摩挲”鼻子,“抚摸”金刚钻石等细节刻画出奥列维的贪婪;反复强调“十分钟”的细节表现了他对伯爵夫人的厌烦。C.公爵夫人像一只褶子很多的阳伞
,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讽刺公爵夫人只能靠华丽的穿着来维持她在众人眼中的贵族形象。D.小说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展开叙述,展示了培根先生的过去和现在,引导读者通过跟踪人物的意识流变化,逐步熟悉了解人物。8.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奥列维怎样的心理?请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为了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松露”的象征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
4题。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
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节.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
,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
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①也;刑不上大夫,议贵②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
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选自《
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
/卒/年六十/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
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C.天子,古代
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
犯约好返回的日期;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众人都害怕而心服。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
帝给他很高的评价。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得到皇帝认同,萧龄之得以免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4分)(2)受
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4分)14.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浪淘沙令王安石①伊吕②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②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因辅佐汤王灭夏而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字子牙,晚年辅佐武王灭商,封侯于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词歌咏伊尹和
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词人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B.此词上阕以“穷”“通”两字开篇,表达词人对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受到重用的赞美,并暗含了词人对更多士人不被发现、不被赏识、不被任用的
命运的同情惋惜之情。C.“风虎云龙”化用《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的典故,四字巧用比喻,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D.整首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伊、吕的遭适明
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16.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兴王只在谈笑中”一句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
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3)《春江花月夜》中,写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鸿雁、
鲤鱼不再传来书信的句子是“,”。(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时,我们就
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而等我们惊魂
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所适
从体验手足无措杠杆B.无法呼吸体验神魂颠倒统治C.无所适从验证神魂颠倒杠杆D.无法呼吸验证手足无措统治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
扫。B.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C.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
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D.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政之要,惟在得人”B.“君子之仕,行
其义也”C.“上古君王,为政好德”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①。《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
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
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
矩,同时温良恭俭让。2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
用,君子不如工人。”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矩的市民。”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作。材料一: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材料二: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时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记甚广。材料三: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
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读完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有何感想?请结合现实生活,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武平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一)1.D【解析】本题
考查理解、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材料二第一段“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
’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可知,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B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由材料一第一段“汉以后,法、阴阳
、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C项,“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
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可知,“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使“国学”发扬光大,而不是筑牢
“国学”的根基。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错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
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另外,由材料二第一段“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可知,“儒道两家”不是“处处相反”。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
力。A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由材料一第二段“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
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和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符合“道家”思想。B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
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由材料一第二段“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
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
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C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的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符合“墨家”思想。D项,“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
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4.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
容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原文“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可知,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由原文
“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可知,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由原文“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
想文化条件”可知,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个信息
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第一段“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可知,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由材料二第二段“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
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可知,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由材料三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可知,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
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综合以上分析,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二)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也毫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错误,根据前文对奥列维发家过程的表述,偷偷看钻石时的情节,以及在签支票时的犹豫,都可以看
出来,奥列维并非毫不在乎,只是权衡得失而已。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表现了他对伯爵夫人的厌烦”错,曲解文意。根据“她得等他赏脸,她得等待到他乐意接见她”可知,奥列维从一个偷狗的猥琐人物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们仰慕的人物,但是并没有挤进当时的上流
社会,强调“十分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非厌烦。8.①表现了奥列维的懊恼与悔恨:他受骗后只能落寞地向母亲的相片做个交待,祈求母亲原谅。②表现了奥列维的矛盾与妥协:他一方面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骗,蒙受了巨大损失;另一
方面又不得不接受公爵夫人的“交易”,因他也有私心,也只能无奈妥协。③表现了奥列维对有可能通过与狄安娜的交往进入到上流社会的渴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之心理描写的能力。画线句子是在奥列维用2万买了伯爵夫人的假珍珠之后的心理描写。①根据“对着光在放大镜下……这个,就是他从地里
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可知,奥列维明知有假,但仍然选择被骗,之后又向母亲的相片做个交待。表现了奥列维的懊恼与悔恨。②根据“公爵的腰带——她不是早已卖掉了吗?”以及奥列维签支票的过程中“他写下了一个字就停笔不前”“你和狄安娜两
个人到树林子里去度一个长长的周末,行吗?没有别人打搅?以后伯爵府的舞会……”“‘万。’他写下了,并且签上了姓名”可知,奥列维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骗,但又被伯爵夫人开出的条件所诱惑,不得不接受公爵夫人的“交易”,这表现了奥列维的矛盾与妥协。③根据“他常常透过衣衫,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又变成
那条阴暗小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了”“他还没有得到满足”可知,奥列维从偷狗的猥琐“小人物”上升到大家仰慕的“大人物”,但是并没有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层,他自己也并不满足目前的处境,所以他有可能通过与狄安娜的交往进入到上流社会的心理。9.①“松露”象征着奥列维日夜向往的财富和
上层贵族社会的地位。②用大猪拱松露象征奥列维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贪婪追求。③烂透心,烂到核的松露象征了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和虚假丑恶。④用“土里的松露”象征名存实亡的贵族阶级,培根苦心追求的贵族身份地位决非“真正的“美味佳肴”,真正的高贵。【解析】本题考查
重点词语象征意义的能力。本文通过奥列维和伯爵夫人关于珍珠的买卖,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阶层现状的鞭挞与批判。“松露”是一种被人们视为美味的食品,在这里象征了一切美好的诱惑。对奥列维来说,就是更多的财富和上流社会的身份地位;“猪”的形象一般是贪婪的象征,用大猪拱松露则说明了奥列维对财富和地
位丧心病狂的贪婪与追求;文中说“这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用松露象征财富和地位,那么烂透了心也就象征着这种地位和财富的虚伪、腐化、堕落;“松露”本身是生长在泥土下面的,是覆盖于地下的。这也说明了这种所谓的财富和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
富和地位。二、(一)10.答案;A.A.句意: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武后”是后句主语,在其前断,排除BC.“坐免官”中“坐”是“因为”的意思,引导后面“
免官”,不可断,故选A。11.答案:B.“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错,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之物。12.答案:C.“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错,原文“独临所讯无一言”,应是他所判决的案子没有一个人喊冤,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这一点。13.①“系”,关在狱中;
“兴”,繁忙;“就畎亩”,回家耕种。译为: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②“受赇”,受贿;“论”,判定;“如”,依法;“诏戮于朝堂”,下诏在朝堂处死。译为: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
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14.原文中“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所以萧龄之是皇亲国戚,曾担任广州都督,按其身份应减免其刑罚。参考译文: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年,隐太子讨伐王世充,唐临献计游说,太子推荐他
在典书坊当值,授任右卫率府铠曹参军。隐太子被废,唐临出任万泉丞。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县令不答应。唐临说:“如果你担心出事,我愿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称病告假,唐临将囚犯全部放出,与他们约
定,囚犯按期返回。经两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大夫韦挺指责朝廷班列不整齐,第二天,韦挺越位和江夏王李道宗说话,唐临走上前说道:“王爷扰乱班列。”李道宗说:“我和大夫说话,何至如此!“唐临说:“大夫也扰乱班列。”韦挺脸
色大变,众人都害怕而心服。不久持符节巡察交州刑狱,放出蒙冤被押的三千犯人。多次升职担任大理卿。高宗曾经复审囚犯,唐临应声答对十分周详,皇帝高兴地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严峻则人受残害,宽松则会放过罪犯,务必要适中,让
我称心如意。”另一天皇帝又审讯犯人,其他官员判决的犯人都纷纷上诉不服,只有唐临所判决的无人称冤。皇帝询问原因,犯人回答说:“唐卿对囚犯的裁决并不冤屈,所以断绝了上诉的念头。”皇帝叹息说:“作为法官就应该如此。”于是亲自评述唐临的考绩说“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之类。
永徽元年,授任唐临御史大夫。萧龄之曾经担任广州都督,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唐临上言说:“群臣不了解天子让议罪的本意。在隐秘之地处死王族,是议亲;刑不上大夫,是议贵。如
今萧龄之贪赃一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陛下因他和其他囚犯地位不同,所以让有关官员议罪,又下令杀死他,不合尧舜用刑的原则,不可为后世效法。“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萧龄之,是齐高帝的五世孙,因此免死。唐临多次升官担任吏部尚书。
起初,来济被贬到台州,李义府被贬往普州,唐临上奏请求命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为剑南巡察使。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唐临节俭寡欲,不喜欢修治宅
第。性格开通,注重替人遮掩过失。见妻子儿女时,总是衣冠整齐。(二)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以‘风云’喻贤君,‘龙虎’喻贤才”错误,应该是“以‘风云’喻贤才,‘龙虎’喻贤君”。故选
C。16.①承接上句写商汤王、周武王起用贤臣,贤臣与君主合作无间,为后句写诗人对其的赞美做铺垫。②突出了词人对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③以史托今,既强调了君主开创基业的重要性,也强
调了臣子辅佐君王的重要性,振聋发聩。【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①“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伊、吕有真实的本领,
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承接上句写商汤王、周武王起用贤臣,贤臣与君主合作无间,为后句写诗人对其的赞美做铺垫。②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突出了词人对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能轻而易举地
完成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③词人看到了国家兴盛的关键所在,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兴王”是词人“以史托今”的理性思考,既强调了君主开创基业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臣子辅佐君王的重要性,振聋发聩。(三)17.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焉”“省”“鸿雁”“潜跃”三、(一)18.A【解析】本
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无法呼吸:因为(激动、恐惧等)而感到呼吸困难。由后文中“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可知,此处是强调不知怎么办
才好,应用“无所适从”。第二空,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验证:通过实践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由后文“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可知,文中强调亲身感受,应用“体验”。第三空,手足无措
: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一般形容迷恋某种事物而精神恍惚。从文中“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可知,此处表达的是没有办法理解庄子而感到慌乱,应用“手足无措”。第四空,杠杆:①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
。②比喻起平衡或调控作用的事物或力量。统治:控制;支配。在文中,作者是要表达一个人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对社会的调控。此处是将“杠杆”用作动词,应用“杠杆”。19.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1)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先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才导致“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2)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先要开阔眼界之后才会扫清俗情。故应是“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只有D项修改正确。20.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填入句子的位置,其与“一朝权
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所表达意思类似,也就是借助世俗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A项,句意: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才。这句经典指出了人才对于治国经邦的重要性。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B项,句意:君子出来做事,是为了尽道义。强调拥有了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
想。符合题意。C项,句意:上古君王,喜欢用道德治理国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D项,句意:神飞八极之外,心游万仞高空。意思是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强调思想的自由,不符合题意。(二)21.D【解析】本题考查正
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选文中的“规矩”意为老老实实,恪守本分。A项,“连个规矩都没有”中的“规矩”指礼法、法度;B项,“待上司的规矩”中的“规矩”指一定的标准;C项,“设规矩”中的“规矩”指圆规和方矩;D
项,“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中的“规矩”指恪守本分。22.①《论语》是知识体系②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③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所要补写的文句是段首句,故在语意上应是中心句,阅读后文可知,此文段主要内容是讲《论语》里所
包含的知识,由“这种知识体系”一句可知上述内容就是讲《论语》的知识体系,故可填“《论语》是知识体系”。第二处,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上文“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下文应该从事物不是什么的方面来写。成语原始的出处,相对于“成语在字典里的意思”,故可填“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释义)
”。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上文“还是心智不成熟”和下文“一是……;二是……;三是……”,此处应该填写承接上下文的语句,即承上要写“心智”,承下要写“心智成熟有几个方面”,故可填“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或,心智成熟有下面三个方面的表现)”。四、23.略【解析】杨继盛:“铁
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被明穆宗称为直谏诸臣之首的杨继盛,以倔强有力的肩膀担当道义,用辛辣无畏的文字抨击黑暗,这是义士的情怀和责任,是文人的胆识和能力。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在杨继盛的基础上更补
充了时代性内容和奋斗的智慧。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此联体现了革命先驱为理想、为和平鞠躬尽瘁的一生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杨联陞则以一介书生的身份,表现了平凡人的不凡志。此二句前者重在“自我认识”,后者重在“自我实现”;前者重在观点态度,后者重在影响意义。我
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基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平凡)与自我实现(伟大)之间的反差,进而叩问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平凡亦可伟大的认识,能培养起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体现出平凡个体对集体、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如果平凡亦伟大
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天下大事无所不成,众多普通人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拼,一定赢。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钱老师以师长的身份寄寓对晚辈学子的赞赏和鼓励,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此联也在
面向每一个人,人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它勉励所有的人勇于担当责任和道义。时至今天,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以这副对联为动力,勉励自我,主动担当,众人聚力,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综合以上分析,四个联句都强调以肩秉持道义,妙手撰写
文章,紧扣人文情怀,鼓励学子壮志!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自当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命脉,虽一介书生而关注天下,可以立意为勇负责任,敢担使命;或者为道德发声,为大义前行;或者为民生呐喊,为不平而鸣;或者关注现
实生活,奋力激浊扬清……行文思路上,首先要表明自己最喜欢的联句,提出鲜明的论点,以“平肩亦担道义,庸手犹著文章”为例,要明确阐释观点中的核心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然后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个人及国家,层层递进,深入论证;也可用一联为中心,结合其他,巧妙关联,辩证分析,进
行鲜明的对比论证,以凸显选择联句的要义。同时结合新时代中学生的身份,着眼于实际,指出要学习先贤,继承传统,担当道义,挥洒文章,勇敢进取,自强不息。【立意】1.铁肩辣手,文人风华。2.平肩庸手出华章。3.铁肩辣手,担天下重任。4.只手
双肩济天下。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