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44.10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8ee6e215d93054bfe4b0e5aeb849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高考选考学生用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
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革命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是以民主科学为
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2.1919年李大钊在文章《新纪元》中写到:“从前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从今以后都晓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由此可知`()A.反省现代性思
潮为李大钊角色转型提供助力B.李大钊认为人类想要求生存就不能相互竞争C.李大钊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D.该文章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序幕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所有各种
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B.坚持党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C.发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紧迫性D.农民阶级
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4.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5.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
A.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6.下面为1920~1933年中国国内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值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920550345.6462058.683
968828716.041933653961.3435343.766.57218617.633.43A.传统手工业仍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B.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中
国传统手工业创新能力强7.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
,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出()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8.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明确规定:边区三级
一律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即首先以贫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并作为正式权力机关,在此基础上,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这一规定()A.夯实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民意基础B.扩大了党在全国政权的影响力C
.体现了解放区直接民主的全民性D.壮大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革命力量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年份项目粮棉钢煤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比1949年增长36%1
93%754%105%.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C.“
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0.1978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兴起,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到90年代后,大批农民工“离土又离乡
,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的向“市民”转化的趋势。这一变化()A.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B.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C.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11.《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
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截止党的二十
大召开,习近平主席42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战略引领。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不仅“随势”“顺势”,更“谋势”“塑势”。这表明最近十年以来我国()A.重视与周边国
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生动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风范C.积极发挥单边外交的战略主动性D.初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3.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当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时,“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
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文明的不同类型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B.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差异D.体现了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原理14.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的的的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
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弱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的复杂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15.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
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16.西欧城市特许状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
,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人民权利的保护神”。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的颁布()A.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B.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C.强化了教廷在经济领域的权威D.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第
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
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
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
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的(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
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
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
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
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么,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摘编自李忠
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材料二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
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
点。(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19.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创作或流行时间歌曲经典歌词20世纪50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
高楼大履,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1994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浪春潮,正途上扬起浩浩风帆,2008年《北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请以“时代和旋律”为
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高考选考学生用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
史事件()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革命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根据题干可知,这场运动是学生为先锋,商人、市民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五四运动为之准备了思
想、干部、阶级上的条件,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推动了思想和文化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2.1919年李大钊在文章《新纪元》中写到:“从前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从今以后都晓
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由此可知`()A.反省现代性思潮为李大钊角色转型提供助力B.李大钊认为人类想要求生存就不能相互竞争C.李大钊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D.该文章为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不该
仗着强力互相残杀”可知,李大钊对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了反省,认识到人类应该有爱互助,说明西方社会因欧战创巨痛深引发的反省现代性思潮促进李大钊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型,A项正确;“不能相互竞争”表述过于
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李大钊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而不是支持全盘西化,排除C项;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材料信息并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B.坚持党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C.发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紧迫性D.
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认为农民力量的发动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要重视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D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此时还没有提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党需坚持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材料主要是肯定了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毛泽东只是认识到农民阶级对
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1927年3月当时党还没有做出土地革命的决定,排除C项。故选D项。4.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
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0年(中国)。根据材料“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30年前后,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得当地的地主大量涌入城市,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国内经济危
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
,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A.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
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应该在还没有成为苏区(苏维埃地区)即没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进行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民运动包围城市,这种认识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A项正确;根据材料“必须在暂时
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北伐战争早已结束,排除B项;这种认识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未体现苏区“反围剿”失利,
排除C项;秋收起义失利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6.下面为1920~1933年中国国内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值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9205
503456462058.683.968828716.041933653961.3435343.766.57218617.63343A.传统手工业仍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B.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中国传统手工业创新能力强【答案】A【解析】【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在工业产值中传统手工业仍然占据绝大多数,这说明传统手工业仍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A项正确;仅从表格数据无法看出“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了手工业和机器
工业产值,看不出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是强调“传统手工业创新能力强”,排除D项。故选A项。7.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
.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出()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根据材料“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深陷在敌后战场”“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游击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
砥柱,D项正确;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表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抗战初期的主战场是正面战场,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明确规定:边区三级一律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即首先以贫
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并作为正式权力机关,在此基础上,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这一规定()A.夯实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民意基础B.扩大了党在全国政权的
影响力C.体现了解放区直接民主的全民性D.壮大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革命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材料出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由材料可
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基层管理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而且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从村(乡)、区到县一级人民代表会议及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都是通过选举方式产生,这就夯实了边区政府治理执政的民意基础,A项正确;材料仅仅表明是陕甘宁
边区政府的做法,而且是在1946年,中共还没有建立全国政权,排除B项;“体现了解放区直接民主的全民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表明的事情发生在1946年,不是抗击日本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
知()年份项目粮棉钢煤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比1952年增长19%26%2
96%100%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表格可知,1952-1957年间,这一时期粮食、棉花、钢铁、煤炭等总产量均有大幅增长,说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就,A项正确;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大跃进195
8年开始,尚未开始,排除C项;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8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到90年代后,大批农民工“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
,进城又留城”的向“市民”转化的趋势。这一变化()A.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B.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C.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乡镇企业的兴起”、“向‘市民’转化的趋势”可知,这一变化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没有增加农业生产收入,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解放农村劳动力,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城市改革逐步推向经济责任制方面、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
、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
析】【详解】从经济建设型到经济调节型再到公共服务型,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中国政府的转型是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我国在2001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不完全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排除B;以增强企业
的活力为中心任务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C;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排除D。12.截止党的二十大召开,习近平主席42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战略引领。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
的伙伴关系,不仅“随势”“顺势”,更“谋势”“塑势”。这表明最近十年以来我国()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生动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风范C.积极发挥单边外交的战略主动性D.初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战略引领,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表明最近十年以来我国秉承包容和开放的原则,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生动
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风范,B项正确;习近平主席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不仅限于周边国家,A项说法片面,排除A项;中国不发展单边外交,排除C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
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当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时,“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人
类文明的不同类型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B.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差异D.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
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今世界。据材料“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可知,生产方式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文明的类型就不同,据所学可知,不同地域的生产方式有差异,因此文明的类型和层度不同,C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应
该说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影响,但地理环境无法决定人类文明,排除A项;材料提到了环境不同,生产资料不同,但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影响文化差异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14.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
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被征服
地区的控制力弱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的复杂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城、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可知,波
斯帝国具有庞大的疆城和多样的民族,C项正确;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将地方行省纳入中央管辖,“控制力弱”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古代世界的生产力低下,文化发展有限的环境下,古代国家不太可能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
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波斯帝国复杂的社会组成”,而“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
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D.王法下原则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在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皇格里高利的努力下,世俗权力由抵触教会到服从教会,这体现出这一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教权
逐渐走向强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此时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封建制度处于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初期,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民主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材料反映的是教权走向强化,
排除D项。故选B项。16.西欧城市特许状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人
民权利的保护神”。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的颁布()A.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B.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C.强化了教廷在经济领域的权威D.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
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市民“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市民“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这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D项正确;奠定西方民主政治基础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排除A项;城市特许状是西欧中世纪的产物,保障的是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教廷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决定社会走向,影响
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
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
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
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
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
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
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案】(1)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境。(任答3点即可)(2)经济:土地改革。意义:极大激发了农民
革命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军事: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事业:反帝反封建。方式: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组建统
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47年(中国)。变化:据材料“1947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
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可知,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极大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繁重的捐税负担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
料分析题。时空为1947年(中国)。经济: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军事: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在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
点进攻,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这一年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47年(中国)。事业:结合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反对的对象可知,反
帝反封建的事业。方式:结合所学可以从领导阶级、性质和革命道路等方面分析,即以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材料一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
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
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
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么,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
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材料二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
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2
)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答案】(1)原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特点:君主领头,军队开路;广泛深入,同步发展;
时间久长,中心稳定。(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的西亚。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可知,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
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以及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
行)。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君主领头,军队开路;根据材料一“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
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可知,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根据材料一“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
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可知,时间久长,中心稳定。【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的西亚。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
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并且后来传回西欧,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19.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创作或流行时间歌曲经典歌词20世纪50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履,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
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1994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浪春
潮,正途上扬起浩浩风帆,2008年《北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请以“时代和旋律”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时代和旋律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工人阶级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工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咱们工人有力量》正
是此时期工人阶级工业化建设的真实写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春天的故事》正是对改革开放的进行和
深化的赞扬。200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2008年奥运会宣传歌曲《北京欢迎你》,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展示。综上所述,歌曲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
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设问要求以“时代和旋律”为题加以论述。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中“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履,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
,咱们工人有力量中对工人工作的描绘和歌唱体现了工业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和工人的作用。据材料1994年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及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中老人为邓小平同志,歌词中对改革开放和南方谈话进行了歌唱,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据材料2008年歌曲《北京欢迎你》中“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及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北京举
办了奥运会,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的反映了。所以时代影响了旋律,旋律体现了时代。在进行论述中主要从时代对旋律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可进行论述如下: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中国开展“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工人阶级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工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咱们工人有力量》正是此时期工人阶级工业化建设的真实写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春天的故事》正是对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化的赞扬。200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2008年奥运会宣传歌曲《北京欢迎你》,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改革开放经
济成果的展示。综上所述,歌曲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