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pdf,共(9)页,606.38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13d94a642961c540310e48e702b3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1页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
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
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
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
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
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
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
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
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2页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
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
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
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
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
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
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
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
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
权利。(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可能是很残酷的。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
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D.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崇拜、依赖传统,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礼治并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礼治离不开社会。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
姓上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3页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
抑。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B.《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C.《秦律》规定:家中有兄弟两人的,只能一人服兵役,家中是独生子的可以免除兵役,城市进入战争状态时,成年妇女要编入军队守城。D.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
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4.材料二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下述现象进行简析。(6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
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小陈举报父亲之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小题。暮鼓铁凝(1)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2)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
。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3)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
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4)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
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
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5)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
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4页(6)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
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7)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8)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
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9)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
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10)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
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11)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
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12)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
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13)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
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
市的鸣锣。(14)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
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15)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
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
B.对老者拖锨、抽烟、吐痰的描写,表现老者粗犷豪放、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特点,为后文“她”误认做了铺垫。C.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对儿子的爱。D.会所里的暮鼓
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5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
,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B.母子二人衣着寒碜、饮食粗陋、工作繁重,而她却“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对比中批判了她的奢华腐朽。C.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
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有艺术魅力。8.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老头
”的生活现状。(4分)9.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
,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
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
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
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选自《白居易传》)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
中书舍人/知制诰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6页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
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是指古时汉族男、女二十岁,这时加冠行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与“风
、雅、颂”三种表现手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很有诗才,顾况因为白居易的诗作对其态度逆转,甚至戏说白居易的诗才可以让他居天下都不为过。B.白居易关心时事,他曾经创作了讽谏诗作,受到皇帝的赏识,因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得罪了权贵,这给
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C.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很受欢迎,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并存于
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4分)(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14.本选文中,白居易诗歌创作有哪些
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小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
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
树成林。B.《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C.颔联写诗人为了苟全性命,常常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借景抒情,诗人不禁感时伤怀,泪满衣襟。D.“
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的是老病孤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7页独,颠沛漂泊的悲哀。16.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他先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又指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浮气躁的缘故。(3)古代诗人常用“月”这一意象,或感叹人生空幻,或抒发苍茫忧伤,或渲染悲凉辛酸……请在必修上册中选取一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才一个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成功发射,“中国速度”再次让世界________
__。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迈出了中国人__________星汉的第一步。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开启了中国人又一次__________太空的壮举。通过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开展更
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进一步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_____
_____。“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
空探索新纪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惊叹不已探索遨游永无止境B.叹为观止遨游探索无畏险途C.叹为观止探索遨游无畏险途D.惊叹不已遨游探索永无止境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红烛啊!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闻一多《红烛》)B.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茹志鹃《百合花》)C.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D.拟南芥……常被植物学家比
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叶雨婷《“探界者”钟扬》)20.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试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高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8页果,进一步刷新中国人在
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更能让我们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B.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更能让我们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
节……C.通过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开展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D.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开展
高水平科学成果,进一步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
烈关注。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的第一次会面被安排在了陶然亭。大雪纷飞,三人踏雪而来,钱玄同胸前揣着一壶热好的花雕酒,三人在雪中的古亭里相对而坐,伴随着古琴的琴声《流水》,可谓近代版①“________________”,革命友谊惺惺相惜之情跃然纸上,是“诗情画意”里的“陶然
共醉”。蔡元培为了邀请陈独秀来北大担任文科学长,三次大雪中登门,第三次到来时,陈独秀住处的门帘卷起,心意已然明了,两人围炉而坐,共商北大的明天,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可谓是近代版的②“______________”、“陈”门立雪。在离开北京的路上,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海河边看到了一路
逃难的老百姓,苍茫大地间,百姓竟无处安身。面对老人对于国家的寒心控诉,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两人不禁流下了泪水。他们相约建立一个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天地间的泪与怨、奋起与誓言,可谓是近代版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情与爱”的注入,让伟人们不
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21.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7个字。(6分)22.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近乎完美的表现让她一夜爆红。当她还没有回到家中时,一套任意选择户型的房子、一间商铺、20万现金……这些丰厚的奖励已比她先到家,显然这些加起来价值几百万的财产对于家境贫寒的全红婵一家来说足以改变他
们的生活,可她的父亲表示不能消费全红婵的荣誉,拒绝了这些可能会给女儿带来隐患的奖励。张桂梅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她千辛万苦筹钱,又千辛万苦地去山里找需要读书的女孩子。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余元,都花给了华坪女高的山区的孩子们,可她却怒斥一名大学毕业后当起全职
太太的学生,拒绝了她的捐款。身处当今的时代,正值青春的你总有一份内心的坚守,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少年壮志,青春许国”为主题,在班会上做次发言。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
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