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练习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8.49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f8335738c1230e970a1f443fa032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大练习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李华在上班途中发现,某月
每天6:10(北京时间)经过同一路段时,太阳均位于前方,且该月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下图示意李华从家到公司的上班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4月C.6月D.8月2.李华经过的
路段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月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C.从家到公司先向东北再一直向东南D.此月该地日落西偏北的角度减小【答案】1.D2.C3.D【解析】【1题详解】该地相同时间的
太阳高度逐渐降低,说明该月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2月和4月,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A、B错误;6月,即夏至日前后,夏至日前,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C错误;8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由北京时间6点10分、和该地经度可算出,上班时为地方时5点48分,应为日出不久。八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北,但八月份的太阳直射点,即将靠近赤道,故日出方位东北偏北的角度应该很小,要想每天上班太阳均位于前方,则是从家往公司的该段路为丙路段,故选C。【3题详解
】该月为八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则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B错误;该地日落西北,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西偏北的角度会越来越小,D正确;从家到公司是先向东北,向东南,再向东北偏东,最后再向东南,C错误。故选D。【点睛】昼
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自由曲流转变为深切曲流后,随着深切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道间的山丘即成为离堆山。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
中离堆山形成前位于河流()A.凹岸B.凸岸C.冲积扇D.三角洲5.深切曲流的成因是()A地壳抬升——河流下蚀B.地壳抬升——河流侧蚀C.地壳下降——河流下蚀D.地壳下降——河流侧蚀【答案】4.B5.A【解析】【4题详解
】离堆山是河流侵蚀作用后裁弯取直造成的,与沉积作用无关,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沉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离堆山位于曲流废弃河道中,因此可推测图中离堆山南部、北部及东部大片等高线稀疏区域为原河道,该时期离堆山地处河流凸岸,B正确,A错误。故选B。【5题详解
】随着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基准面上升,向下侵蚀,河流向下切入河曲地段基岩,自由河曲转变为深切河曲,A正确。河流侧蚀可以加宽河道,不会深切河谷,B、D错误。地壳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难以形成深切河谷,C错误。故选A。【点睛
】离堆山是在弯曲的河流地貌条件下产生的。深切曲流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
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C.地形D.人类活动7.广
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A.地处内陆B.纬度低C.地势高D.降水多8.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A.武汉B.南宁C.海口D.台北【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福州城区,由于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
类生活生产向大气排放的废热较多;此外,城市中心,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所以,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热量较充足,因此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D正确。城区与郊区在海陆位置、纬度和地形上,差别不
大,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根据等物候线分布可知,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的等物候日期线向南发生弯曲,说明相比同纬度地区,该地的银杏叶全部变色比较早,可以判断该地区的热量条件相对不足,结合当地的地形可知,该处海拔较高、
热量相对较少,C正确。纬度低,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热量较充足,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时间应该较晚,与题目不符,B错误。影响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与地处内陆、降水多关系不大,而且广西并不是地处内陆,AD错
误。故选C。【8题详解】由图中可知,11月28日后银杏叶全部变色的城市有台北、海口和南宁;而武汉在11月28日等物候线的北部地区,说明武汉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时间较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
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2022年5月31日,我国渤海海域盛行偏南风,下图是当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可能与北京相同的是()A.甲B.乙C.丙D.丁10.图示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A.5h
PaB.14hPaC.15hPaD.16hPa【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中“渤海海域盛行偏南风”信息,可判断北京处在低压控制下(气流以辐合为主),根据等压线分布规律,可以得出北京气压值在1000~1002.5hPa,甲气压值在1000~1002.5hPa,乙气压值在100
2.5~1005hPa,丙气压值在997.5~1000hPa,丁气压值在1005~1007.5hPa。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与北的京气压最可能相同的是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图示
气压最大值在图中的南部,气压值在1007.5~1010hPa,最低值在甲北部的闭合曲线内,气压值在995~997.5hPa,因此图示的最大气压差大于10hPa,小于15hPa,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高压中心附近气流以辐散为主,低压中心附近气流以辐合为主。下图为1月份南极附近水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11.1月,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12.据图推测,虚
线L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A.高压脊甲地晴朗B.低压槽乙地阴雨C.暖锋甲地阴雨D.冷锋乙地阴雨【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南美洲南端海域西风强大,洋流多为风海流。1月,长城站到乌斯怀亚之间的海水受西风影响主体向东流,船只从长城
站到乌斯怀亚,主体是向西航行,故逆风逆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该图是南极附近地区,虚线L处为低压槽,A错误;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将由乙向甲方向移动,D错误;受暖锋影响,甲处多阴雨,乙处相对晴朗,B错误
,C正确。故选C。【点睛】锋面气旋的锋面位于低压槽处,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前。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海域可能位于()A.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B
.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C.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D.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14.该海域()①鱼群密集②该季节台风活动频繁③海雾出现频繁④常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3.A14.A【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海水温度由南向北递减,判断为北半
球,根据夏季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可知存在自北向南流的寒流和自南向北流的暖流,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故选A。【14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海域有寒流与暖流交汇,有世界著名的鱼场,①正确;太平洋的
西北部,夏季多台风,②正确;寒暖流交汇,海雾多发,③正确;与东风源地远,受极地东风影响少,④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根据
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即“凸向即流向”。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5.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
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6.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是温带草原,该自然带形成与纬度、坡向、海拔等因素有关。该坡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②正确;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土壤湿度大,乔木难以
生长,④正确;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西北风不能带来降水,③错误;海拔低,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麓地带降水少,①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所处的陆地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这里却形成的是温带草原,属
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受土壤温度、水分条件影响造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和非地
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白山(海拔3767.7m)是秦岭主峰,岩石受内力影响多裂隙。冰期时期曾有两次冰川发育,在冰川消退过程中,受
冰川边缘特殊环境的影响,多裂隙的基岩在外力作用下发育了广泛的冰缘地貌,其中最典型的是石海和石冰川(大型石河)。下图为太白山石海和石冰川的分布及其景观图。(1)指出与太白山石海和石冰川形成有关的主要地质作用。(2)描述太白山
石海和石冰川在空间分布及形态上的差异。(3)与北坡相比较,指出太白山南坡石冰川发育规模的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构造运动(或地壳运动);冻融作用(或侵蚀作用);风化作用。(2)石海分布在(平缓的)山顶,呈片状(或面状);石冰川分布在沟谷,呈线状。(3)南坡发育规模大。原因:
南坡沟谷坡度较缓,有利于碎屑物质沉积,形成大型石冰川;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南坡为阳坡,光照强,风化作用强。【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白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作用、地貌类型和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
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地壳运动使得岩石出现裂隙,在冰川消退过程中,岩石受到冰川边缘的冻融作用进一步破碎,由于风化等外力作用,发育形成了以石海和石冰川等广泛的冰缘地貌。【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石海所在地区等高线数值大
且稀疏,所以石海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山顶上,呈片状;石冰川所在地区等高线凸向高值区,说明该地为沟谷,所以石冰川呈线状分布在沟谷中。【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南坡等高线稀疏,说明南坡沟谷坡度较缓,物质迁移速度慢,有利于碎屑物质的
沉积,从而形成大型的石冰川;秦岭夏季盛行东南风,南坡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流水对石冰川的侵蚀作用更强;秦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坡为阳坡,光照强,热量条件好,风化作用强。所以南坡发育规模比北坡大。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高山滑雪
对气候、地形(山势落差、坡长、坡度)、雪质(干雪、湿雪)等条件要求极高。万龙滑雪场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河北张家口,赛道以人工造雪为主,对造雪需求量大。中科院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该地开展人工造雪、高效储雪实验,实现北京冬奥“用雪自由”。下图为万龙滑雪场位置及相关
地理事物分布。的(1)分析图示地区修建高山滑雪场有利的气候与地形条件。(2)结合地形条件,说明晴天时图中①②两条滑雪道的雪质情况。(3)分析科研团队选择在甲地开展造雪、储雪实验的原因。【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长
;位于谷地地形(东、南、北三面高),风力较小,利于滑雪项目进行;位于阴坡,光照弱,气温相对较低,积雪融化少;地势落差大,坡度均匀,坡道较长,有利于建设高山滑雪赛道。(2)①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气温低,雪融化较慢,雪质较好;②位于山脊,阳光照射升温快,雪易融化形成湿雪,雪
质变差。(3)邻近水池,水源充足,方便人工造雪(造雪原料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便于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靠近气象站,便于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离多条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地处谷底,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储雪。【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高山
滑雪”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温带季风气候、等高线的判读、滑雪场建设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对于滑雪场来说,降雪要多,而且利于雪的保存,就要气温低。依据当地的
地理位置可知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但是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低;又因为处在山上,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较长;据图可知,图示地区地处谷地,风速小,利于滑雪项目进行;又处在阴坡,气温低,积雪融化少;落差大,坡度均匀,坡道长,利于
建设滑雪赛道,并能吸引大众的参与。【小问2详解】从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讲,①处位于山谷地形,光照弱,风速小,气温低,雪融化较慢,地面积雪也较为厚实,雪质较好;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位于山脊,阳光照射较多,升温快,雪易融化,地面积雪薄,形成湿雪,雪质变差。【小问3详解】据图示信息,甲
地有水源,邻近水池,有充足水源,可以给人工造雪提供丰富的原料;该地有公路经过,交通运输便利,使得造雪、储雪实验所需物品的运输方便;甲地还有气象站,靠近气象站,有利于观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多条滑雪道在甲处附近为终点,离雪道较近,便于将所储积雪铺设在雪道上;读图可
知,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谷底,地势平坦利于储雪。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属祁连山支脉,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后期由于日月山的隆起而发生巨变。
下图示意青海湖及周边地形图。(1)分析夏季日月山东侧降水较西侧多的原因。(2)简述日月山隆起对该地区水系特征的影响。(3)分析倒淌河经常季节性干涸的自然原因。【答案】(1)山脉东侧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带来较多水汽;地处迎风
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多。(或山脉西侧属于非季风区,水汽少;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量少。)(2)倒淌河流向发生倒转:布哈河、倒淌河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青海湖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黄河水系支流减少,流域面积缩小;日
月山成为倒淌河流域与湟水流域的分水岭。(3)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干支流短,流域面积小,汇水量少;流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差;蒸发量大,水资源涵养能力差。【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日月山为材料,涉及气候成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脉东侧属于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东南风)带来较多水汽;位于山地,东的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小问2详解】据材料分析,日月山隆起,导致当地地形发生变化,倒淌河流向发生倒转:日月山
隆起,布哈河、倒淌河由流出青海湖改成流入青海湖,从外流河变为内流河;据前面分析可知,青海湖无河流流出,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青海湖本属于黄河流域,倒淌河流入黄河,日月山隆起以后,黄河水系支流减少,流域面积缩小;高大的山脉隆起形成分水岭,日月山成为倒淌河流域与湟水流域的分水岭。
【小问3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远离海洋,受地形影响,干支流短,流域面积小,汇水量少;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差;该地区气候干
旱,植被稀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点睛】内流河: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例如:塔里木河分布:大多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一般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大(地面植
被少),汛期为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即冰雪融水最多的时候。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分布:东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是地下水。水文特征:一般流程长,水量较大,含沙量与地面植被多少有关(南方
的河流含沙量较小,北方河流含沙量较小),汛期和雨季同步。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具有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干热河谷出现在海拔2300m以下,土壤水
分总体含量小,仅在春末夏初时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大,分布有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拔3000~3200m,分布有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3200~4000m,分布有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材料二:下图
为“云南省境内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1)描述白马雪山东坡与西坡年降水量的差异。(2)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带出现坡向,并解释原因。(3)分析在2300m以下地区春末夏初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原因。【答案】(1)随海拔的升高,东坡变化大,西坡变化小;2800m以下
,东坡小于西坡,2800m以上,东坡大于西坡;3600m以上,东坡随海拔升高而减少,西坡随海拔升高而增加。(2)东坡东坡2300m以下年降水量小于400mm,降水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低。(3)该时段降水增多,且有积雪
融水补给;气温尚低,土壤水分蒸发较弱。【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白马山不同坡向降水随海拔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图像的判读、地方性分异现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
据图示信息可知,纵坐标表示海拔,横坐标表示降水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东坡横坐标的跨度更大,西坡横坐标的跨度更小,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东坡降水量的变化更大,西坡降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其次,找到东坡和西坡降水随海拔变化曲线的第1个交点,
其所对应的海拔约为2800米,在2800米以下的地区,东坡的降水量小于西坡,在2800米以上的地区,东坡的降水量大于西坡。最后,注意在大约3600米以上的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东坡降水量减少,而西坡随海拔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小问2详
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干热河谷出现在海拔2300米以下,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而在2300米以下的地区,东坡降水量明显小于西坡。且读图可知,2300米以下地区东坡的年降水量小于的400毫米,降水少。加之受干热河谷的影响,相对较低海拔的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所以东坡土
壤水分含量更少,适合疏林灌丛的生长。所以疏林灌丛草坡带出现在东坡。【小问3详解】在春末夏初时,降水量增多,土壤水分含量有所增加,同时,区域山地海拔高,冬季山地存有积雪,春季积雪融化,春末夏初时积雪融水
补给,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春末夏初时,盛夏尚未来临,气温相对较低,土壤水分的蒸发相对较弱,所以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